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愛瑪》是奧斯汀的第五部小說,當時她的寫作技巧相對來說已經爐火純青。

  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經作者的巧妙構思,表面的因果關係與隱藏在幕後的本質緣故軍自然合理。女主人公根據表面現象,產生合情合理的推測和判斷,細心的讀者雖然不時產生種種疑惑,但思緒不有底隨著愛瑪的觀察而發展,等到最後結果出現時,與表面現象截然不同,造成了出乎意料的喜劇效果。如果讀者重讀一遍,會發現導致不可避免結果的因素早已存在於字裡行間。

  奧斯汀在為婦女爭取平等權力的努力中,更加側重於這種平等權力的社會性,而不僅僅將目標局限於個體婚姻的男女雙方之間。 在《愛瑪》中,作者將逃避現實私定終身的佛蘭克和簡至於可笑的地位,他們是一對屈服於社會輿論壓力,心裡藏著難言之隱得可憐戀人,因而顯得受人厭惡;而注重社會公開承認其真、善、美另外兩對戀人,卻受到褒揚。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此明確呼籲社會對男女平等權力得承認。

  《愛瑪》中的兩個重要男女主人公是愛瑪和奈特利先生。他們兩人在許多場合都以自己的方式幫助別人。愛瑪為女子做媒的方式十分可笑,甚至還有些荒誕,它竭力為地位低下的女子尋找社會地位比較高的配偶,常常是她自己蒙在鼓裡,結果與她的願望恰恰相反,鬧出許多始料所不及的笑話。我們或許可以認為,作者這樣處理,正是希望引導讀者嘲笑當時英國社會上那種普遍的惡習。奈特利先生則一另外的方式幫助別人,譬如在一次舞會上,他看見社會地位低下的哈利特受到輕蔑的冷遇是,自己挺身而出,維護她的自尊心,協助她度過難堪局面,對餡上欺下的惡劣行徑進行打擊;他重視哈利特與其地位相稱的馬丁之間的真情相愛,並給與恰當的協助,使他們有機會按照自己的願望喜結良緣。作者始終將奈特利先生這一角色置於比較讓讀者崇拜的地位,無疑希望通過這一人物體現自己一定的社會理想。

  《愛瑪》沒有驚險駭人的情節,也沒有聳人聽聞的描述,但是從它娓娓到來、令人陶醉的敘述中,在他謎一般的情節中,在他對人物性格和心理的細緻入微的刻畫中,讀者面前仿佛展開一幅優美而略帶誇張的生動畫卷。我們好象能看到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和行為,能聽到他們在各種背景下進行的交談,能感覺到人物的喜悅和憂愁,當時英國社會的林林總總仿佛由讀者親身所經歷。

  翻譯《愛瑪》的過程中,譯者不但對奧斯汀描寫事務、刻畫人物性格和傳達思想感情時獨出心裁的幽默方式欽佩倍至,而且對它運用英語語言的精湛水平讚嘆不已。譯文在準確傳達原文,思想內容的同時儘量傳神地再現原文的語言形式,是譯者努力的目標。

  譯者

  第一章

  --------

  愛瑪·伍德豪斯小姐端莊儒雅、才思敏捷、生性歡樂、家境寬裕,仿佛上蒼將最美好的恩賜集中施與她一身了。她在這世界已經生活了將近二十一年,極少遭遇到苦惱或傷心的事情。

  她是兩姊妹中年幼的一個,父親是一位極富慈愛心人,對女兒無比嬌慣溺愛。姐姐出嫁後,她早早便擔當起家庭女主人的角色。她母親很久以前就去世了,母親的愛撫僅僅給她留下一點兒十分模糊的記憶。一位傑出的家庭女教師填補了母親的空缺,它給與的母愛絕不亞於一位母親。

  泰勒小姐在伍德豪斯家生活已經有十六年,她不僅是個家庭女教師,更是這個家庭的朋友。她非常喜愛兩位姑娘,尤其喜歡愛瑪。在她們兩人之間,姐妹親情勝於師生關係。泰勒小姐脾氣溫和,即使在原來執教時期,也難得強加什麼限制,現在,教師的權威早已煙消雲散,他們就像相依為命的朋友一樣生活在一起,挨罵喜歡做什麼完全由著自己的性子來,雖然她高度尊重泰勒小姐的判斷,但是決定主要由自己作主。……(此處有45字不通順)

  悲哀降臨了——僅僅是個輕微的悲哀而已——而且還不是以痛苦的方式降臨的——泰勒小姐出嫁了,首先感到的是失去泰勒小姐的悲傷,在這位親愛的朋友結婚的日子裡,愛瑪才第一次坐下悲哀的想像著未來,婚禮過後新人離去,飯桌上只剩下父親和她,不可能指望有第三個人在漫長的夜晚來活躍氣氛,她父親飯後編造早上床安息,她只有自己在爐前痛惜自己的損失。

  她的朋友在這樁婚姻中面臨著種種幸福的前景,維斯頓先生的品格無懈可擊,財產富足,年紀適中,態度謙和,愛瑪想到自己向來希望本著自我犧牲精神和慷慨的友誼促成這樁婚姻,就感到些許滿足,但是那天早上的活動對她來說卻是陰鬱的,每天的每個時辰都感到需要泰勒小姐,她回憶其她慈祥的音容笑貌——十六年來一直地那樣和藹慈祥——及其自己五歲其她便開始教授知識,陪自己做遊戲——回憶起她在自己健康時不惜貢獻出全部能力,為了使她高興而時時相伴——在自己幼年生各種疾病時更是百般照料,無微不至,為此她心中時常洋溢感激之情;在伊莎貝拉出嫁後的七年間,家裡只剩下她們兩人,兩人平等相待,毫無保留,那更是親切美好的回憶。那是個非常難得的朋友加伴侶,富有才華,知識豐富。樂於主人,態度謙和,對家庭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對家裡關心的所有事務全都十分不感興趣——愛瑪盡可以將自己的各種念頭統統傾訴給她,而絕對不會發現她的慈愛會產生任何瑕疵。

  她該如何忍受這種改變呢?不錯,她的朋友離開他們僅僅不足半英里遠,但是愛瑪意識到,半英里之外的維斯頓太太一定與這所房子中那位泰勒小姐有著天壤之別。儘管她天生便具有優越感,後來更加強了優越意識,然而她卻面臨精神孤獨的極大危險,她熱愛自己的父親,但是他並不是她的伴侶,無論進行理智的還是逗樂的交談都無法跟上她的思路。

  由於伍德豪斯先生娶親時已不年輕,父女之間年齡的鴻溝被他的老態和習慣襯托的更加顯著,她終生病魔纏身,既不能鍛鍊身體,也無暇培養心智。於是未老便已先衰,雖然他的友善心靈和們和的脾氣,處處文明禮貌贏得人們熱愛,但他的天資在任何時候都無法受到恭維。於其他人比較起來,她姐姐並不算嫁得很遠,僅僅是住在離家十六英里外的倫敦,然而並不能每日隨意來訪;他不得不在哈特費爾德宅子熬過十月許多漫長的夜晚,最後才能在聖誕節前夕盼來伊莎貝拉夫婦和他們的孩子,享受與人交往的喜悅。

  海伯里是個規模接近城鎮的大村子。儘管哈特費爾德宅子有自己的糙坪、灌木叢和自己的名稱,但是它其實屬於海伯里。然而,在這全村里也找不到能與她的指揮相配的伴侶。伍德豪斯家是當地的望族,為重目所矚。由於她父親是一位公認的謙謙君子,她在村里便有許多熟人。然而這些熟人中沒有哪一位能代替泰勒小姐,哪怕僅僅是半天也不行。面對這令人憂鬱的變化,愛瑪除了胡思亂想之外,沒有任何辦法好想,直到父親醒來,她才不得不強裝出歡樂的模樣,他的精神需要有人支持。她適合神經質的男人。有精神憂鬱的傾向,喜愛跟自己熟悉的任何人交往,在分手的時候總是感到很難過;他討厭任何變化,由於婚姻是變化之源,所以他從來就不贊成;他自己親女兒的婚姻至今也不能得到他的認可;若不是出於同情,他決不會提起他,儘管那是愛的結合。現在,他又不得不與泰勒小姐分手。他是個稍有些自私自利習慣的人,根本不可能想像別人可能跟自己有不同想法,他傾向於認為泰勒小姐作了一件令人傷心的事。他認為她的餘生整個在哈特費爾得度過要幸福的多。愛瑪微笑著,儘量與他進行快樂的交談,以便將他的思緒從這問題上轉移開,但是,茶點端上來時,卻根本無法阻止他一字不差地重複午餐時講過的話。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