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2)當我們想把別人的需求看得比自己還重要時,就不要說“不”。我 們總是無法理清人我的分際。

  (3)如果你實際上說“不”的次數遠比自己真正想說的次數還多,那麼 不妨多對自己說“好”。

  (4)在心裡想說“不”時說“好”,實際上只會否定自我的重要性。

  當自己真正想說“不”時才說“不”是一種正面的做法,而非負面的。 如此地運用。“不”,是自信訓練中一種既基本又強而有力的技巧。

  同樣地,我們很多人也難以開口說“好”,以接受他人的授予。為了使 雙方“扯平”,我們經常會覺得必須立刻投桃報李。如果我們有足夠的自信,必能接受他人的讚美與授予,而不會因為他人施惠予我們,就覺得自己處於 弱勢。

  有些文化認為,施惠不僅有助於促進雙方的關係,同樣地對自己本身亦 有好處。洞悉此點,你便能欣然接受他人的授予,而不會覺得喪失了自己的 權力。

  七、當批評襲來時

  你不必為了做一個很好的人,而非得是個什麼樣子;只要做真正的自己 就夠了。你必須以此前提為基礎,傳達給自己一些具肯定意義的話,才能夠成功地和自我批評抗爭了。

  當我們被他人批評時,大多數的人都會採取防禦措施以保護自己。對於 孩提時期受人批評的經驗,通常我們都還記憶猶新,這種體驗往往造成了極大的傷害。因此現今我們容易視批評為一種“壞事”,並非必要的。然而, 為了區分出何者是針對他人而非你的批評,而何者則是真正對你有幫助、有好處的批評,我們必須具備自我評估的能力,亦即清楚地認知自己對本身思 想、行為與情緒的看法。

  以往的經歷具備自我評估的能力是應付批評時一項不可或缺的條件。這些事在孩提 時從來沒有人教過我們。當我們的行為被大人評斷為對或錯時,他們從未注意到我們為何會有此種舉動,或者我們怎麼會造成這種結果。孩子們通常都 依賴他人為自己的行為表現評價,沒有人鼓勵他們建立一套自我評估的標 准。

  我們必須擁有一套自我評估的標準,否則我們將極易接受他人對我們的 批評。例如,假使有人告訴你,你的工作速度太慢了,那麼即使你知道這種速度最適合你,你還是會開始相信自己真的太慢了,而且倘若你缺乏足夠的 自尊去進行正確的自我評估,你更會開始為此感到愧疚。

  不幸的是,對於以往別人給予我們的這些訊息,我們均全盤皆收,這些 訊息可能來自我們的雙親或師長。在他人傳達給我們的訊息中,有些或許過於強勢或受到相當程度的強化,因而使得我們深信不疑。應付批評的首要步 驟便是,確認這些我們深信不疑的訊息。

  例如:“你沒望了”、“你真笨”、“你老是慢吞吞的”、“你辦不到” 等等,如果你信以為真,便會使自己毫無衝勁。如此一來,你會極不願意承認自己的錯誤,而在遭受批評時立刻就會起身為自己辯駁。

  由於本身接收這些訊息的影響,我們用來自我評估的標準,往往並非以 己身的利益為考量,我們經常容易覺得自己的所作所為似乎都是不應該的。

  我們很容易就會相信自己很糟糕。這便是人們覺得難以應付憤怒的原因之 一,如果有人生他們的氣,他們立刻就會認為是自己錯了,而受傷害與碰釘子的感覺亦會油然而生。

  缺乏父母的認可對孩子可能是一種傷害。大多數人的成長過程中,都擺 脫不去這些孩提經驗的情感殘留。孩提時期建立的卑微自尊,可能導致成人時期動不動就產生諸事不順的感覺。

  讓我們進一步來審視自己所接收的訊息,藉以尋求本身“內在批評”的 起源。

  第一,我們的父母往往並未明確指出,他們所無法接受的只是某種行為 表現,而非孩子本身。因此使得孩子覺得,如果自己不分擔家事,或者和父母意見不同,那麼自己便是一個糟糕的人。而卑微的自尊與負面的自我評估 更會依此而生。

  第二,如果有人經常重複地對你灌輸某種觀念,那麼你便會開始信以為真。假如你在孩提時期,別人有一次告訴你,你不像你的兄弟、姐妹、或路 上隨便任何一個小孩那樣的優秀、漂亮、或聰明,你可能會把它當做耳邊風。

  但是如果別人一而再,再而三地對你講同樣的話,你很容易就會信以為真。 第三,父母對本身的見解與評估,對你如何看待自己亦會有所影響。如果你的父母並未正確地自我評估,例如,可能低估了本身的成就,那麼你極 可能也會重蹈覆轍。倘若你家中的成員已經將輕視個人優點當作一種遵循的常規,那麼你長大後也將視這種觀念為理所當然。 在我們習慣為自己貼上某種標籤之後(有時可能要等到幾年之後),想要區分何者為標籤,而何者為事實,也許就會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了。這裡 倒有個練習可以助你達成目的。

  練習 7—1(見書後註解)

  (1)想出最近一次令你不順心的時候。

  (2)當時你對自己說了什麼?

  (3)更明確地專注於當時的情況,檢視一下你的自我聲明,它是否切合 實際,抑或只是“全球通用的惡言惡語”,亦即不適用於此特定情況的籠統 用語。

  (4)讓自己知道事情的真相,即將實際上發生的事情自我報告,而不是 自己對情況的詮釋。

  席拉的男人席拉在一次宴會中認識了一個男人。他們很合得來,而且也相互交換了 電話號碼,答應要彼此保持聯絡。她打了電話給他,並在他的電話答錄機上留了話。過了一星期後,她依然得不到他的回音。她告訴自己,自己真是笨 得可以,她根本引不起對方的興趣,而且也錯看了這個男人及雙方的關係。

  但是同時她也意識到,自己正把一切的過錯都推到自己身上,於是她反問自 己,是否對自己和整個事件做出正確的評估?在對自己真誠以待之後,她發現,事實並非如此。他們在初識時的確很談得來,他也曾提過旅行是他工作 的一部分。或許他離開,去了別的地方,或許他一直忙得抽不開身,也或許僅僅是他改變了心意。無論情況為何,都不表示她很笨,或毫無魅力,也非 意謂著她錯估了雙方的關係。你無法為他人的行為負責。

  所以務必牢記,當你對自己百般挑剔,或者將一切過錯都推到自己身上 時,不妨停下來,捫門自問一番,真是如此嗎?實際情況真的是這樣嗎?是否還有其他說得通的解釋呢?

  應付批評的方法為了和自己腦中鳴鳴作響的批評之聲抗爭,對自己說些具有肯定意義的 話也是一個不錯的法子。這些肯定意義的話必須基於真正的自我,而非自己的外顯行為。你不必為了做一個很好的人,而非得是個什麼樣子,只要做真 正的自己就夠了。你必須以此前提為基礎,傳達給自己一些具肯定意義的話,才能夠成功地和自我批評抗爭。自我批評總會不斷地驅策你,使你在生活的 各種不同領域都能獲致愈來愈高的成就,並且暗示現在的你並不夠好。這裡有一些具肯定意義的例句可供你利用:——我自己確實很好。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