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時鐘正敲7下……7點半了。可新郎還未到

  來……林肯遲到了。

  時間在人們的期待中一分鐘一分鐘地過去……門廳的老自鳴鐘滴答著,不慌不忙地又報出15分鐘。又過去了半個鐘頭……還沒出現林肯的身影。愛德華太太緊張起來,她來到車道上。究竟出了什麼事?他會不會……不!絕不可能!

  客人們開始出現微微的騷動……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著。

  瑪麗·陶德悶坐在房間裡,頭披新娘面紗、身著絲質婚袍。她緊張地等啊等……一邊撫弄著髮髻上的花兒。她不斷抬頭盯著時鐘。許多次她走到窗邊窺視街道。她眉毛上儘是汗水,掌心也漸漸濕了。時鐘敲響了9點鐘。真的……他應允過我……

  到9點半鐘,賓客們開始起身告退,他們都帶著訝異而尷尬的表情,躡手躡腳地生怕驚動了什麼。

  當客人們都走完以後,瑪麗·陶德——今晚的準新娘,就狠狠地扯掉花朵和面紗,一氣跑到樓上,撲在床上放聲大哭。傷心、恥辱、臉面丟盡……如陣陣波濤席捲她的身心。我的上帝噢!人們會怎麼議論我?我會永遠被人恥笑、譏諷、指指戳戳。我還有何面子到大街上去?此刻,她既渴望林肯能前來擁抱她,又恨不得立即殺了他。

  林肯在哪裡?他難道出了意外?他逃跑了?他懸樑自盡了?他是不是被人暗殺了?沒有一個人得知林肯的行蹤。

  一支隊伍迅速匯集起來,男人們在半夜裡打著燈籠,四處搜尋林肯的下落。有的到他平時愛落腳的地方尋找,有的在通往鄉間的路上尋覓。

  道德和幸福(1)

  林肯說:我總覺得,婚姻是非常古怪的事兒。

  人們一直搜尋到天亮,最後才發現林肯坐在自己的辦公室里,像一個瘋子一樣在喃喃自語。朋友們害怕他神經失常。瑪麗·陶德的親戚們則乾脆說他已經瘋了。

  一切都像是安妮·魯勒吉去世後場景的重演。朋友們請來亨利醫生為他做檢查。醫生囑咐史匹德和伯特勒隨時監視他,並藏好他的刀子,因為林肯曾對朋友說想自殺。

  亨利醫生勸告林肯,希望他多做事,多參加州議會的聚會。作為自由黨的議會主席,林肯理應常去那裡工作。但是,3周來他只參加了4次會議,而且每次只逗留了一個小時。約翰·J·哈定在元月19日向議會宣布,林肯病了。

  逃了3個星期的婚以後,林肯寫信給他的合作律師。這是他一生中寫得最悽慘的一封信:

  此刻,我是世界上最悲哀的人。全世界的人如果將我的悲哀平分,就會看不到一張快樂的臉孔了。我無法預料自己會不會好起來,但這樣下去總是不行的;假如我不能恢復健康,便只有一死。

  傳記作家威廉·E·巴頓在其所著的《林肯傳》中寫道:“從這封信可以看出,亞伯拉罕·林肯當時神志錯亂……他害怕自己瘋了。”

  林肯那時經常想到死,並渴望死。在《山嘉蒙期刊》上,他還發表過一首以自殺為題材的詩。

  史匹德帶他到路易斯維爾附近的母親家裡住。他讓林肯住在一間小溪旁的寂靜的屋子裡,並給他一本《聖經》。曲曲折折的小溪一直流向一英里外的森林。每天清晨,會有一個黑人把咖啡端到他的床前。

  據瑪麗的姐姐愛德華太太說,瑪麗“為了消除別人的誤解,也使林肯先生可以解除心理壓力靜心修養,曾給林肯去信,表示願意解除婚約”;但林肯“如果願意,依然有權恢復婚約”。

  但是,林肯的另一位好友詹姆士·馬森尼認為,即使在林肯逃婚一年後, “林肯仍有自殺的可能”,說明林肯對婚姻的懼怕已到了什麼程度。因此恢復婚約幾乎是不可能的。他不希望再見到瑪麗。

  林肯希望,瑪麗最終能把他忘了,能看上別的男人。他對瑪麗·陶德不理不睬幾乎有整整兩年了,那是從1841年那個“致命的元旦”開始算起的。但是,對於瑪麗來說,婚姻的事關係到她的尊嚴和驕傲,她怎能這麼輕易就被人拋棄?她要向別人和自己做出證明,她完全可以嫁給林肯,林肯娶她是天經地義的事。

  因為林肯已經打定主意不娶瑪麗,所以一年後,他就開始向另一個女子莎拉·理卡德求婚。那女孩的年紀比他小一半,而林肯當時32歲。這位莎拉是4年來一直為林肯供應伙食的伯特勒太太的小妹妹。

  林肯對女孩說,自己名叫亞伯拉罕,而她名叫莎拉,他們真是天生的一對,就像《舊約》中的那一對一樣。

  但莎拉拒絕了林肯的求婚,她後來在給朋友的信中說道:

  “我當時只有16歲,還沒想到要出嫁。不過,我並不討厭他這個人;但你知道,對於他那奇怪的打扮和神情,一個初出茅廬的女孩子是很難會喜歡的……他和我姐姐經常來往,我只是把他當大哥哥看待。”

  林肯與《春田日報》的總編西米昂·法蘭西斯有深交,因為他常在報上發表政論文章。法蘭西斯太太40多歲了還沒有孩子,她自命為春田鎮的媒婆。不幸的是,媒婆們總愛管別人的閒事。

  1842年10月初,林肯收到法蘭西斯太太的一封信,她請林肯第二天下午到她家裡去。林肯不清楚法蘭西斯太太用意何在,次日準時赴約。他一到,就被法蘭西斯太太迎進會客室,出人意料的是,瑪麗·陶德正坐在那裡。

  道德和幸福(2)

  當時他倆說了些什麼,語氣如何,神情怎樣,以及幹了什麼,並沒有史料記載。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軟心腸的林肯完全沒有逃脫她的手掌。只要她使出最擅長的招式——哭泣,林肯馬上就會低聲下氣地向她表示歉疚之情。

  在法蘭西斯太太的門楣緊閉的會客室里,他們後來曾偷偷會過好幾次面。

  瑪麗一開始都不讓姐姐知道她又與林肯來往的事兒。愛德華太太得知了他們的隱私後,質問瑪麗:“幹嗎瞞著別人?”

  瑪麗回答:“因為已經發生了那麼多事,所以現在重新交往最好能瞞著人。這樣,一旦毀棄婚約,別人也會不知道。”

  說白了,就是她曾有了教訓。因此,在林肯娶她之前,她必須保密。

  陶德小姐究竟要使出什麼高明的手段呢?

  林肯常對好友詹姆士·馬森尼說起:“陶德小姐告訴我,從道德上來說,我非娶她不可。”他自己是“被迫結的婚”。

  對於這件事,荷恩敦應該最清楚。他說:

  “林肯先生曾經做過深刻的自我剖析,他明白自己並不愛瑪麗,但他確實許諾過要娶她。面對道德與幸福的衝突,他最終選擇了道德。我總覺得,林肯娶瑪麗·陶德完全是為了道義。但這猶如一場夢魘,多年來折磨得他沒有嘗到任何家庭的安寧和幸福。”

  林肯曾寫信給史匹德,那時,史匹德已返回肯塔基州老家成婚。林肯問他:在婚姻中找到了幸福沒有?並催促他:“請速速回信,我急於知道。”林肯快要下最後的決心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