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一年以後,湯姆決定再娶一個妻子,讓女人來整理家務。他也受不了這種髒亂了。
湯姆在13年前,曾在肯塔基州向一個名叫莎
拉·布希的女人求過婚。那女人不同意,她嫁給了哈丁郡的一個獄卒。現在,獄卒死了,給她留下三個孩子和一些債務。湯姆心想,如果現在再向她求婚,可能會很有希望。於是,他跳到溪里洗了個澡,用沙子搓洗了一番黑乎乎的臉孔和雙手,然後佩上寶劍,穿過茂密的森林來到肯塔基州。在伊莉莎白城,他又買了一條絲質吊褲帶,吹著口哨求婚去了。
時間已到了1819年,這一年,世上的新奇事每天都在發生。整個世界都在變化,有艘輪船橫越了大西洋。人人都在談論著各種新的進步和創舉。
珍貴的財富(1)
在林肯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時,他在“教育程度”欄上填的是“不全”。
直到15歲,林肯才開始認字,雖然開始時十分吃力,但總算是能讀點東西了;寫作的能力,當然無從談起了。有位在森林中流浪的教師,在這片拓荒地上設立了一個私塾,那是1824年秋天的事情。從此,林肯姐弟倆每天都到新老師阿策爾·朵西的私塾里求學,他們早晚都要走四英里路的林中小道。朵西老師在教室里走來走去,誰若不高聲朗讀,他就用教鞭打誰,因為他相信只有大聲地朗讀,才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在用功。因此,每個學生都扯開嗓門,努力念得比別人響。就是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朗朗的讀書聲還清晰可聞。
在上學期間,林肯戴一頂松鼠皮帽,穿一條鹿皮馬褲。馬褲很短,褲腳常常離鞋面還有一段距離,發青的脛骨常常裸露著,任憑風吹雨打。
他們的老師在這間又矮又簡陋的小屋裡,簡直站不直腰。在教室的四面牆上,各抽去一根圓木,糊上油紙後就成了窗戶。地板和座位則是圓木劈開做成的。
《聖經》的章節就是學生們的課本,練書法時則以華盛頓和傑佛遜的筆跡為範本。林肯的書法十分清晰,而且和兩位總統十分相似,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不識字的鄰居都會走上幾英里路,來請林肯代為寫信。
對於學習一事,林肯漸漸喜歡起來。他時常因上課時間太短而把作業帶回家做。他用炭棒代筆在木板上寫字,因為紙張太貴又稀少。在用劈開的圓木築成的木屋裡,他用圓木扁平的一面演算算術;平坦的一面如果布滿了字母和圖形時,他只要用刀刮掉一層,就又可以重新演算了。
沒錢買算術書,他就去向別人借,然後用信紙大小的紙片一一抄錄下來,再用麻線fèng成一本書。林肯去世後,他的繼母手邊還保存有一些這種書頁。
他身上漸漸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品質。他不但渴望寫出自己的看法,甚至還寫起詩來,並且拿著自己的詩句和散文去請教鄰居威廉·伍德。他默誦詩句,然後背給別人聽,他的文章更是受到好評。他有一篇議論國政問題的文章給一位律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表示願意幫他發表。林肯所寫的一篇關於“克己”的文章,就曾在俄亥俄州的一家報紙上刊出。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他在學校里寫的第一篇作文,是他看了朋友們所玩的殘忍的遊戲後有感而成的。平時,他和朋友們一起去釣甲魚,他們釣到甲魚後,常將燃燒的煤炭放在甲魚背上取樂。林肯請求朋友別這樣干,並用他的光腳把炭火踢掉。為動物請命是他第一篇作文的主題,可見他從小就顯示出了對於弱者的憐恤之心。
5年後,林肯到另一所學校不定期地上課。他自己稱,他的知識是“一點一滴學的”。
林肯所受的正規的學校教育就到此為止了。把他所有的求學日子統統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2個月。
1847年,當他當選國會議員時,在“教育程度”一欄上填的是“不全”。
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林肯曾說:“我在有了相當年齡時,知道的並不多。不過會讀、會寫、略通算術,僅此而已。從此以後我就沒有再進學校。在如此薄弱的教育基礎上,我能夠取得現在這點小成果,完全是由於日後的需要,靠點滴自學獲得的知識。”
說到那些曾教過林肯的老師們,大抵是一些信巫術、只知地球呈扁平狀的流浪者。然而,在求學過程中,林肯培養了自己熱愛知識、渴求學問的品質,這正是人類最可珍貴的特質 ,所有大學教育的目的亦不過如此。
珍貴的財富(2)
持久的閱讀使一個神奇的、從未夢想過的世界向林肯敞開,並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他視野遼闊,浮想連翩;閱讀成了他生命中最熱愛的事情之一,20幾年裡從未中斷。《聖經》、《伊索寓言》、《魯賓遜漂流記》、《天路歷程》以及《水手辛巴達》這五冊書,是繼母為他們帶來的,小林肯不知讀了多少遍,將它們視為無價之寶。他把《聖經》和《伊索寓言》放在隨手可以取到的地方,一有空就反覆閱讀。這兩本書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說話方式、文風和觀點。
但這些書遠遠滿足不了林肯的求知慾,他渴望擁有更多的讀物。苦於無錢購書,他只好向人借閱書報和各類印刷品。為了向一位律師借閱修訂版的印第安那法典,他曾沿著俄亥俄河往下游步行。不久,他又開始閱讀《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他曾經向一個常雇他去挖樹樁、種玉米的農民借閱過三本傳記。《華盛頓傳》恰恰在其中,就是威姆斯牧師撰寫的那本。林肯迷上了這本書,每天都看到傍晚,他要儘量利用白天時間閱讀。入睡前,他就把書塞在圓木fèng里,第二天太陽光剛she進小木屋,他就拿起來閱讀。一天夜裡,暴雨淋濕了書本,書的主人因此不依不饒。林肯不得不給他割了三天的糙料作為賠償。
《史考特教本》是他所借的書籍中最有價值的一本。這本書教會了他如何面對公眾發言,使他認識了古羅馬著名演說家西塞羅、古希臘雄辯家狄莫西尼斯,並讓他領會了莎士比亞名劇中的精彩演說。
手捧《史考特教本》,林肯常在樹林邊踱來踱去,他一會兒朗讀莎劇中哈姆雷特對僕人的吩咐,一會兒背誦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對羅馬公眾的演說:“各位朋友,羅馬同胞,鄉親們,請聽我說句話:我來是要埋葬凱撒,而不是來讚美他。”
當讀到特別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可是手頭又沒有紙張的時候,他就用粉筆抄寫到一塊木板上。他後來做了一個簡樸的剪貼本帶在身邊,上面抄滿了所有他心愛的句子。經過仔細反覆的研讀,他背下了很多長詩和演講辭。
他常常帶著書本下田勞動,當馬兒在谷堆後面休憩,他就坐在圍牆頂欄上入神地閱讀。吃中飯時,家人常找不到他;他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著書,兩腳翹過了頭,看書報看得入迷。
只要到了法庭開庭的日子,林肯就步行15英里的路程去鎮上旁聽律師的辯論。他會在與別人一起下田勞動的時候,放下手裡的鋤頭或糙耙,爬到圍牆上去背誦他從洛克港或布恩維爾的律師那兒聽來的辯護詞。他甚至還模仿過牧師的布道,那是頑固的浸禮派牧師星期天發表的演說。
湯姆在13年前,曾在肯塔基州向一個名叫莎
拉·布希的女人求過婚。那女人不同意,她嫁給了哈丁郡的一個獄卒。現在,獄卒死了,給她留下三個孩子和一些債務。湯姆心想,如果現在再向她求婚,可能會很有希望。於是,他跳到溪里洗了個澡,用沙子搓洗了一番黑乎乎的臉孔和雙手,然後佩上寶劍,穿過茂密的森林來到肯塔基州。在伊莉莎白城,他又買了一條絲質吊褲帶,吹著口哨求婚去了。
時間已到了1819年,這一年,世上的新奇事每天都在發生。整個世界都在變化,有艘輪船橫越了大西洋。人人都在談論著各種新的進步和創舉。
珍貴的財富(1)
在林肯第一次當選國會議員時,他在“教育程度”欄上填的是“不全”。
直到15歲,林肯才開始認字,雖然開始時十分吃力,但總算是能讀點東西了;寫作的能力,當然無從談起了。有位在森林中流浪的教師,在這片拓荒地上設立了一個私塾,那是1824年秋天的事情。從此,林肯姐弟倆每天都到新老師阿策爾·朵西的私塾里求學,他們早晚都要走四英里路的林中小道。朵西老師在教室里走來走去,誰若不高聲朗讀,他就用教鞭打誰,因為他相信只有大聲地朗讀,才可以看出學生是否在用功。因此,每個學生都扯開嗓門,努力念得比別人響。就是在四分之一英里以外,朗朗的讀書聲還清晰可聞。
在上學期間,林肯戴一頂松鼠皮帽,穿一條鹿皮馬褲。馬褲很短,褲腳常常離鞋面還有一段距離,發青的脛骨常常裸露著,任憑風吹雨打。
他們的老師在這間又矮又簡陋的小屋裡,簡直站不直腰。在教室的四面牆上,各抽去一根圓木,糊上油紙後就成了窗戶。地板和座位則是圓木劈開做成的。
《聖經》的章節就是學生們的課本,練書法時則以華盛頓和傑佛遜的筆跡為範本。林肯的書法十分清晰,而且和兩位總統十分相似,人們對此議論紛紛。不識字的鄰居都會走上幾英里路,來請林肯代為寫信。
對於學習一事,林肯漸漸喜歡起來。他時常因上課時間太短而把作業帶回家做。他用炭棒代筆在木板上寫字,因為紙張太貴又稀少。在用劈開的圓木築成的木屋裡,他用圓木扁平的一面演算算術;平坦的一面如果布滿了字母和圖形時,他只要用刀刮掉一層,就又可以重新演算了。
沒錢買算術書,他就去向別人借,然後用信紙大小的紙片一一抄錄下來,再用麻線fèng成一本書。林肯去世後,他的繼母手邊還保存有一些這種書頁。
他身上漸漸顯露出與眾不同的品質。他不但渴望寫出自己的看法,甚至還寫起詩來,並且拿著自己的詩句和散文去請教鄰居威廉·伍德。他默誦詩句,然後背給別人聽,他的文章更是受到好評。他有一篇議論國政問題的文章給一位律師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甚至表示願意幫他發表。林肯所寫的一篇關於“克己”的文章,就曾在俄亥俄州的一家報紙上刊出。
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他在學校里寫的第一篇作文,是他看了朋友們所玩的殘忍的遊戲後有感而成的。平時,他和朋友們一起去釣甲魚,他們釣到甲魚後,常將燃燒的煤炭放在甲魚背上取樂。林肯請求朋友別這樣干,並用他的光腳把炭火踢掉。為動物請命是他第一篇作文的主題,可見他從小就顯示出了對於弱者的憐恤之心。
5年後,林肯到另一所學校不定期地上課。他自己稱,他的知識是“一點一滴學的”。
林肯所受的正規的學校教育就到此為止了。把他所有的求學日子統統加起來,也不會超過12個月。
1847年,當他當選國會議員時,在“教育程度”一欄上填的是“不全”。
被提名為總統候選人後,林肯曾說:“我在有了相當年齡時,知道的並不多。不過會讀、會寫、略通算術,僅此而已。從此以後我就沒有再進學校。在如此薄弱的教育基礎上,我能夠取得現在這點小成果,完全是由於日後的需要,靠點滴自學獲得的知識。”
說到那些曾教過林肯的老師們,大抵是一些信巫術、只知地球呈扁平狀的流浪者。然而,在求學過程中,林肯培養了自己熱愛知識、渴求學問的品質,這正是人類最可珍貴的特質 ,所有大學教育的目的亦不過如此。
珍貴的財富(2)
持久的閱讀使一個神奇的、從未夢想過的世界向林肯敞開,並改變了他的整個人生。他視野遼闊,浮想連翩;閱讀成了他生命中最熱愛的事情之一,20幾年裡從未中斷。《聖經》、《伊索寓言》、《魯賓遜漂流記》、《天路歷程》以及《水手辛巴達》這五冊書,是繼母為他們帶來的,小林肯不知讀了多少遍,將它們視為無價之寶。他把《聖經》和《伊索寓言》放在隨手可以取到的地方,一有空就反覆閱讀。這兩本書深刻地影響了他的說話方式、文風和觀點。
但這些書遠遠滿足不了林肯的求知慾,他渴望擁有更多的讀物。苦於無錢購書,他只好向人借閱書報和各類印刷品。為了向一位律師借閱修訂版的印第安那法典,他曾沿著俄亥俄河往下游步行。不久,他又開始閱讀《獨立宣言》和《美國憲法》。
他曾經向一個常雇他去挖樹樁、種玉米的農民借閱過三本傳記。《華盛頓傳》恰恰在其中,就是威姆斯牧師撰寫的那本。林肯迷上了這本書,每天都看到傍晚,他要儘量利用白天時間閱讀。入睡前,他就把書塞在圓木fèng里,第二天太陽光剛she進小木屋,他就拿起來閱讀。一天夜裡,暴雨淋濕了書本,書的主人因此不依不饒。林肯不得不給他割了三天的糙料作為賠償。
《史考特教本》是他所借的書籍中最有價值的一本。這本書教會了他如何面對公眾發言,使他認識了古羅馬著名演說家西塞羅、古希臘雄辯家狄莫西尼斯,並讓他領會了莎士比亞名劇中的精彩演說。
手捧《史考特教本》,林肯常在樹林邊踱來踱去,他一會兒朗讀莎劇中哈姆雷特對僕人的吩咐,一會兒背誦安東尼在凱撒遺體前對羅馬公眾的演說:“各位朋友,羅馬同胞,鄉親們,請聽我說句話:我來是要埋葬凱撒,而不是來讚美他。”
當讀到特別精彩的句子和段落,可是手頭又沒有紙張的時候,他就用粉筆抄寫到一塊木板上。他後來做了一個簡樸的剪貼本帶在身邊,上面抄滿了所有他心愛的句子。經過仔細反覆的研讀,他背下了很多長詩和演講辭。
他常常帶著書本下田勞動,當馬兒在谷堆後面休憩,他就坐在圍牆頂欄上入神地閱讀。吃中飯時,家人常找不到他;他一手拿著玉米餅,一手捧著書,兩腳翹過了頭,看書報看得入迷。
只要到了法庭開庭的日子,林肯就步行15英里的路程去鎮上旁聽律師的辯論。他會在與別人一起下田勞動的時候,放下手裡的鋤頭或糙耙,爬到圍牆上去背誦他從洛克港或布恩維爾的律師那兒聽來的辯護詞。他甚至還模仿過牧師的布道,那是頑固的浸禮派牧師星期天發表的演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