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頁
《奎恩笑話集》也是林肯常常帶到田間的讀物,當他坐在圍牆或圓木上向大家朗讀笑話時,鬨笑聲就會不時傳出森林。可這樣一來,田間的穀物就無人料理了,導致田裡小麥發黃,雜糙叢生。
當僱傭林肯的農民說他是個懶漢的時候,他反駁對方,他說:“家父教我幹活,但沒教我一定要喜歡它呀!”
老湯姆終於對兒子發出了命令:不許在勞動時間讀書本,必須停止一切愚蠢的言行。不過林肯繼續我行我素,照常說笑演講。一天,老湯姆火了,當著許多人的面,打了林肯一個耳光。林肯哭了,卻什麼也沒說。父子之間從此不睦,而且終生都沒有和解。在父親晚年的時候,雖然林肯曾經給予資助,可1851年老湯姆病危時,林肯卻並未回去探視。他說:“假如我們此刻見面,不但不快樂,相反,我們會很痛苦。”
珍貴的財富(3)
1830年冬,“牛辱症”再次襲擊印第安那州,死亡的陰影重又籠罩著鹿角山谷。
老湯姆感到灰心喪氣。他以80元的價格出售了長滿樹木的田地,收拾好豬、家禽和穀物,造了一輛粗陋笨重的大篷車——他有生以來擁有的第一輛車——把一家人和用具全都搬進車裡,叫林肯執著皮鞭,吆喝著公牛,向伊利諾州的一處山谷遷徙。印第安人呼那個山谷為“山嘉蒙”,意思是“糧食豐富的土地”。
在印第安那州的山道之間,林肯駕著公牛慢吞吞地走著,笨重的篷車吱嘎吱嘎響著。他們翻越了密林,穿過荒無人煙的伊利諾糙原。在驕陽如火、枯糙瘋長的荒野上趕路,林肯一家人受盡折磨,他們在路上走了整整兩個星期。
21歲的林肯到達文生尼斯時,才第一次見到了印刷廠。
到達狄卡特後,林肯一家就在當地法院的廣場上停車過夜。光陰流逝26年以後,林肯指著當年他們一家停放篷車的地方說:“那時我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身上具有律師的智慧。”
《林肯傳》的作者威廉·H·荷恩敦寫道:
關於那次舉家遠行的經過,林肯先生曾經向我描述過。他說,一到夜裡雪就凍結,白天融化,因此使人趕起路來又緩慢又疲憊,加上有牛同行,它們走一步踩破一塊薄冰,使行走更加艱難。遇到有河道時,要是不想繞路,就非涉水不可,因為那時河上還沒有建橋。有一天,一隻在車後隨行的小狗掉了隊,當大家都已經過了河,卻見它還在對岸亂叫亂跳,看著水流淌過的冰層,卻不敢過去。大家都忙著趕路,不願意再涉水回去抱它。林肯回憶:“但是我不忍心拋棄那隻小狗,於是,我脫下鞋襪,重新涉過寒冷徹骨的溪水,並且得意地抱著凍得發抖的畜生趕上了隊伍。儘管吃了不少苦頭,但看到快樂的小狗那感恩的樣子,我仍然覺得很值得。”
就在林肯一家被公牛拉著穿過伊利諾糙原的同時,一場辯論正在國會裡激烈地進行,這一辯論的主題是:州政府是否有權退出聯邦政府。參議員丹尼
爾·威伯斯特從席上站起來,用厚重的聲音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威伯斯特答海涅書》,林肯視之為“美國最堂皇的演說範本”,其結尾的話:“自由和團結永遠是一體而不可分割的!”後來被林肯奉為政治原則。
美國的分裂問題,要等30幾年以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但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它既不是由偉大的威伯斯特或才華出眾的克雷,也不是由著名的卡豪恩所解決的,而是由一個一文不名、粗手笨腳,當時正趕著一輛牛車的林肯所完成,是伊利諾州的小伙子完成了美國的統一大業。此刻,他正戴著樹狸皮帽,穿著鹿皮褲子,在牛車上扯開嗓門唱呢:
哥倫比亞,歡樂的花園!萬歲!
如果你不想暢懷痛飲,那麼我可真要命。
機遇來臨(1)
林肯義憤填膺地說:“如果有機會,我堅決狠狠打擊奴隸制度!”
在伊利諾斯州靠近狄卡特的地方有一片林地,站在林地四周的斷崖邊,可以俯瞰山嘉蒙河,林肯一家人就居住在這裡。
在這裡,林肯什麼活兒都得干,他幫忙伐樹、蓋屋、剷除灌木、平整土地,趕著兩頭耕牛墾荒,開墾出十五英畝糙地,接著又是播種、劈柴、修籬笆……
到了第二年,他開始為鄰近的農民們打點短工:犁地、耙糙、用楔子和鐵錘劈木條,還會殺豬。
林肯一家剛搬到這裡的頭一年,正遇上伊利諾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嚴冬。糙原上有厚達15英尺的積雪,牛、鹿、野火雞幾乎無一倖免全部凍斃,甚至有人被凍死。
為掙得一條用白胡桃樹皮染成棕色的牛仔褲,林肯曾經在這個冬天給人劈過1000根木條。每天去上工,他都要步行三英里路。有一次,當他乘獨木舟橫渡山嘉蒙河時,獨木舟突然翻了,他掉進冰冷徹骨的河水裡,當他終於爬上岸,走到附近的瓦尼克少校家的時候,他的一雙腳幾乎已凍得不能動彈了。整整一個月里,因為不能下地走路,他就躺在瓦尼克少校家的火爐前休養,整天給人講故事,同時讀了一冊《伊利諾州法規》。
林肯曾追求過瓦尼克少校的女兒,可少校很不樂意。一個笨拙的劈柴工,一個沒有土地、沒有鈔票、沒有前途,又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男子,怎能娶他的女兒!他女兒可是瓦尼克家族的一員,豈能嫁給這樣的人!
是的,林肯沒有土地,何況他根本就不想要土地。20幾年寂寞單調的開荒農耕生活,使他厭倦了那些該死的折磨人的苦差事。他渴望和社會各階層的人交往,渴望出人頭地;他想要一份稱心的工作,能讓自己有機會拋頭露面,並吸引人們聽他說故事,讓他們聽得捧腹大笑。
從前,住在印第安那州的時候,林肯曾經幫人撐過船,他讓平底船順著水流漂到紐奧良去。這工作既刺激又冒險,他很願意干。一天晚上,一群黑人爬上了停泊在杜奇斯尼夫人農場岸邊的船隻,他們操著刀棍企圖殺死船員,把屍體扔到河道里,把船漂送到紐奧良的賊窩。
在打鬥中,林肯強壯的長臂操起一根木棍,就將三名盜賊打進了河裡,剩下的幾名也被他趕上了岸。有個黑人在林肯的額頭上砍了一刀,從此他右眼上方留下了一道傷疤。
即使是老湯姆,也沒法讓兒子死守荒地耕種。
在河邊,林肯幹上了一份差事。他夥同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及遠房表親,一起砍樹並劈開圓木,把木材順河漂送到鋸木廠,釘成26米長的平底船,然後在船上裝滿鹹肉、玉米和豬,再運到密西西比河下游出售。林肯每天工作的報酬是50分錢,另外還有紅利。
在船上,林肯掌舵、講故事、煮飯、玩撲克計點遊戲。他高聲唱道:
洋洋自得的土耳其目中無人,
他戴著個頭巾、還有一把卷鬍子。
可是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欣賞。
林肯對這一段隨波逐流的河上生活記憶非常深刻。荷恩敦寫道:
林肯在紐奧良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奴隸制的殘酷真相。他曾看見“繫著鐵鏈的黑奴遭到毒打”。一切真切的場景,喚醒了他的良心意識,他心中油然而升的正義感,使他強烈反對這種不人道的行徑。他的一個同伴曾說:“從此,奴隸制就深深地在他的心中打下了烙印。”一天早晨逛市區時,林肯和兩個朋友路過一個奴隸拍賣所,他們看見一位健康、秀麗的黑白混血姑娘正待出售。出價人掐她的肉,他們叫她像一匹馬兒一樣在屋裡來回跑,買主徹底地檢查她,以便像拍賣人所說的,“讓購買的人看清楚”他們出價買的東西是否貨真價實。看到這令人作嘔的場面,林肯不禁義憤填膺,他連忙離開那裡。他對夥伴們說:“我的上帝!快讓我們離開這裡,朋友們。如果有機會,我堅決狠狠打擊奴隸制度!”
當僱傭林肯的農民說他是個懶漢的時候,他反駁對方,他說:“家父教我幹活,但沒教我一定要喜歡它呀!”
老湯姆終於對兒子發出了命令:不許在勞動時間讀書本,必須停止一切愚蠢的言行。不過林肯繼續我行我素,照常說笑演講。一天,老湯姆火了,當著許多人的面,打了林肯一個耳光。林肯哭了,卻什麼也沒說。父子之間從此不睦,而且終生都沒有和解。在父親晚年的時候,雖然林肯曾經給予資助,可1851年老湯姆病危時,林肯卻並未回去探視。他說:“假如我們此刻見面,不但不快樂,相反,我們會很痛苦。”
珍貴的財富(3)
1830年冬,“牛辱症”再次襲擊印第安那州,死亡的陰影重又籠罩著鹿角山谷。
老湯姆感到灰心喪氣。他以80元的價格出售了長滿樹木的田地,收拾好豬、家禽和穀物,造了一輛粗陋笨重的大篷車——他有生以來擁有的第一輛車——把一家人和用具全都搬進車裡,叫林肯執著皮鞭,吆喝著公牛,向伊利諾州的一處山谷遷徙。印第安人呼那個山谷為“山嘉蒙”,意思是“糧食豐富的土地”。
在印第安那州的山道之間,林肯駕著公牛慢吞吞地走著,笨重的篷車吱嘎吱嘎響著。他們翻越了密林,穿過荒無人煙的伊利諾糙原。在驕陽如火、枯糙瘋長的荒野上趕路,林肯一家人受盡折磨,他們在路上走了整整兩個星期。
21歲的林肯到達文生尼斯時,才第一次見到了印刷廠。
到達狄卡特後,林肯一家就在當地法院的廣場上停車過夜。光陰流逝26年以後,林肯指著當年他們一家停放篷車的地方說:“那時我做夢都不會想到,自己身上具有律師的智慧。”
《林肯傳》的作者威廉·H·荷恩敦寫道:
關於那次舉家遠行的經過,林肯先生曾經向我描述過。他說,一到夜裡雪就凍結,白天融化,因此使人趕起路來又緩慢又疲憊,加上有牛同行,它們走一步踩破一塊薄冰,使行走更加艱難。遇到有河道時,要是不想繞路,就非涉水不可,因為那時河上還沒有建橋。有一天,一隻在車後隨行的小狗掉了隊,當大家都已經過了河,卻見它還在對岸亂叫亂跳,看著水流淌過的冰層,卻不敢過去。大家都忙著趕路,不願意再涉水回去抱它。林肯回憶:“但是我不忍心拋棄那隻小狗,於是,我脫下鞋襪,重新涉過寒冷徹骨的溪水,並且得意地抱著凍得發抖的畜生趕上了隊伍。儘管吃了不少苦頭,但看到快樂的小狗那感恩的樣子,我仍然覺得很值得。”
就在林肯一家被公牛拉著穿過伊利諾糙原的同時,一場辯論正在國會裡激烈地進行,這一辯論的主題是:州政府是否有權退出聯邦政府。參議員丹尼
爾·威伯斯特從席上站起來,用厚重的聲音發表了一篇著名的演說——《威伯斯特答海涅書》,林肯視之為“美國最堂皇的演說範本”,其結尾的話:“自由和團結永遠是一體而不可分割的!”後來被林肯奉為政治原則。
美國的分裂問題,要等30幾年以後才能得到真正解決。但人們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它既不是由偉大的威伯斯特或才華出眾的克雷,也不是由著名的卡豪恩所解決的,而是由一個一文不名、粗手笨腳,當時正趕著一輛牛車的林肯所完成,是伊利諾州的小伙子完成了美國的統一大業。此刻,他正戴著樹狸皮帽,穿著鹿皮褲子,在牛車上扯開嗓門唱呢:
哥倫比亞,歡樂的花園!萬歲!
如果你不想暢懷痛飲,那麼我可真要命。
機遇來臨(1)
林肯義憤填膺地說:“如果有機會,我堅決狠狠打擊奴隸制度!”
在伊利諾斯州靠近狄卡特的地方有一片林地,站在林地四周的斷崖邊,可以俯瞰山嘉蒙河,林肯一家人就居住在這裡。
在這裡,林肯什麼活兒都得干,他幫忙伐樹、蓋屋、剷除灌木、平整土地,趕著兩頭耕牛墾荒,開墾出十五英畝糙地,接著又是播種、劈柴、修籬笆……
到了第二年,他開始為鄰近的農民們打點短工:犁地、耙糙、用楔子和鐵錘劈木條,還會殺豬。
林肯一家剛搬到這裡的頭一年,正遇上伊利諾州有史以來最殘酷的嚴冬。糙原上有厚達15英尺的積雪,牛、鹿、野火雞幾乎無一倖免全部凍斃,甚至有人被凍死。
為掙得一條用白胡桃樹皮染成棕色的牛仔褲,林肯曾經在這個冬天給人劈過1000根木條。每天去上工,他都要步行三英里路。有一次,當他乘獨木舟橫渡山嘉蒙河時,獨木舟突然翻了,他掉進冰冷徹骨的河水裡,當他終於爬上岸,走到附近的瓦尼克少校家的時候,他的一雙腳幾乎已凍得不能動彈了。整整一個月里,因為不能下地走路,他就躺在瓦尼克少校家的火爐前休養,整天給人講故事,同時讀了一冊《伊利諾州法規》。
林肯曾追求過瓦尼克少校的女兒,可少校很不樂意。一個笨拙的劈柴工,一個沒有土地、沒有鈔票、沒有前途,又沒有受過多少正規教育的男子,怎能娶他的女兒!他女兒可是瓦尼克家族的一員,豈能嫁給這樣的人!
是的,林肯沒有土地,何況他根本就不想要土地。20幾年寂寞單調的開荒農耕生活,使他厭倦了那些該死的折磨人的苦差事。他渴望和社會各階層的人交往,渴望出人頭地;他想要一份稱心的工作,能讓自己有機會拋頭露面,並吸引人們聽他說故事,讓他們聽得捧腹大笑。
從前,住在印第安那州的時候,林肯曾經幫人撐過船,他讓平底船順著水流漂到紐奧良去。這工作既刺激又冒險,他很願意干。一天晚上,一群黑人爬上了停泊在杜奇斯尼夫人農場岸邊的船隻,他們操著刀棍企圖殺死船員,把屍體扔到河道里,把船漂送到紐奧良的賊窩。
在打鬥中,林肯強壯的長臂操起一根木棍,就將三名盜賊打進了河裡,剩下的幾名也被他趕上了岸。有個黑人在林肯的額頭上砍了一刀,從此他右眼上方留下了一道傷疤。
即使是老湯姆,也沒法讓兒子死守荒地耕種。
在河邊,林肯幹上了一份差事。他夥同同父異母的兄弟以及遠房表親,一起砍樹並劈開圓木,把木材順河漂送到鋸木廠,釘成26米長的平底船,然後在船上裝滿鹹肉、玉米和豬,再運到密西西比河下游出售。林肯每天工作的報酬是50分錢,另外還有紅利。
在船上,林肯掌舵、講故事、煮飯、玩撲克計點遊戲。他高聲唱道:
洋洋自得的土耳其目中無人,
他戴著個頭巾、還有一把卷鬍子。
可是除了他自己,誰也不欣賞。
林肯對這一段隨波逐流的河上生活記憶非常深刻。荷恩敦寫道:
林肯在紐奧良第一次親眼目睹了奴隸制的殘酷真相。他曾看見“繫著鐵鏈的黑奴遭到毒打”。一切真切的場景,喚醒了他的良心意識,他心中油然而升的正義感,使他強烈反對這種不人道的行徑。他的一個同伴曾說:“從此,奴隸制就深深地在他的心中打下了烙印。”一天早晨逛市區時,林肯和兩個朋友路過一個奴隸拍賣所,他們看見一位健康、秀麗的黑白混血姑娘正待出售。出價人掐她的肉,他們叫她像一匹馬兒一樣在屋裡來回跑,買主徹底地檢查她,以便像拍賣人所說的,“讓購買的人看清楚”他們出價買的東西是否貨真價實。看到這令人作嘔的場面,林肯不禁義憤填膺,他連忙離開那裡。他對夥伴們說:“我的上帝!快讓我們離開這裡,朋友們。如果有機會,我堅決狠狠打擊奴隸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