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
艾文。巴林的處女作“來自晴朗義大利的瑪莉”(Mary from sun-ny Italy),僅賣得 35分,但三年後,“亞歷山大爵士樂團”已一躍而獲得 20 萬元,這首曲子不但使美國音樂進入一個新紀元,而且也使巴林一夜成名。
當初他將作品拿到有名的百老匯劇院時,曾經被經理以絕對不受歡迎為由而 退還給他。但當時的一個名導演——喬治。M.科漢,卻認為這個作品一定會獲得好評,於是立刻和他簽約,於 1911 年,將這首曲子使用於“僧侶的喧囂” 一劇中,果然獲得極大的成功,在美國全土都可聽到它的旋律,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人,都會馬上被深深地迷住。
1940 年,全美音樂鑑賞委員會將該年的最優秀作曲獎頒給艾文。巴林, 獲獎的作品是“神佑美國”。這首歌很快地就響遍全國,幾乎成為美國的第 二國歌。
巴林寫這首曲子是在第一次大戰期間,但一直到 1939 年才發表,也就是 在發生慕尼黑協定危機時公開於世。主要原因是,在此可能再度爆發世界大戰的時刻,巴林希望這首曲子能夠促進美國國民的團結意識,在必要的時候 能採取一致的行動。這首曲子發表之後,又獲得空前的成功,他為避免被人譏為利用國人的愛國心發財,遂將所有的版權稅捐給美國男童子軍及女童子 軍。
他第一次聽到“神佑美國”這句話,是出自他母親之口,但他的母親是 個不會說英語的猶太人,當她以俄語說“神佑美國”時,是以極虔誠的口氣說出來的。當她居住在俄國時,包括她自己、丈夫及 6 個孩子都受到極度的 迫害,因而流亡到安全又自由的美國,在這種背景下,當然會對美國抱著感激的心理。至於艾文。巴林,他對俄國的唯一記憶,就是自家的房子在黑暗 中燃燒的情況。
巴林一家是在 1892 年乘船前往美國,他們和一大群人擠在惡臭撲鼻的船 艙里,巴林額頭的傷痕,就是被當時睡在上鋪的男人掉下的小刀弄傷的。
身無分文的這一家人到達美國之後,四個女兒靠編織毛衣賺取微薄的工 資,長子則到一家工廠工作,薪水也是少得可憐;父親則偶爾到以猶太人為販賣對象的肉店打工,檢查店中的肉是否都根據猶太教的規定處理;有時候 就到猶太教教會的合唱團唱歌賺點零錢。他們一家八口最先是擠在一間陰暗的地下室,後來才搬到紐約貧民區,一個只有兩間房間的狹窄公寓。雖然過 著貧窮困頓的日子,但和當年在俄國的恐懼生活相比,美國這個新世界就猶如天堂一般。因此每當作感謝祈禱時,母親最後都會加一句“神佑美國”。 艾文。巴林曾說過:“任何一首歌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必定是心中有所感觸地浮現某件事,才能將它化為一首歌。”他所寫的“神佑美國”,正是他對母親所說的各種故事的感觸。 在艾文。巴林的歌曲中,有一部分是描述他自己的生活點滴,例如,1911年他的首任妻子在結婚後 6 個月就與世長辭,他便寫了一首“失去你時”;1917 年第一次大戰期間,他在軍隊中服役,因為每天早上 6 點就得起床,他 覺得痛苦不堪,於是又作了一首“可恨的起床時間”;後來,他和富家千金艾琳。瑪琪發生戀情,艾琳父親一氣之下便把艾琳送往歐洲,希望她忘掉艾 文這個小子,就在此時,艾文巴林又作了“孤獨”、“懷念”這兩首曲子;當他兩人終於步上結婚的紅毯時,他又寫了“永遠愛你”這首曲子,以表達 他的滿腔熱情。
巴林太太曾讓我看她丈夫送她的生日禮物——純金香菸盒,蓋子上刻著“永遠”的字樣,其下就是“永遠愛你”的部分樂譜。他們自 1920 年初次相 識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是恩愛如常,而且從他們的談話不難了解,作丈夫的以其妻子為榮,而妻子也以身為艾文。巴林之妻引以為傲。
艾文。巴林和艾琳。瑪琪的結婚,在當時的社交界造成相當的轟動,一 些自認為具有先知卓見的人,甚至預言這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遲早會以悲劇收場。因為新娘與新郎是社交界的兩個極端,新娘的父親是紐約社交 界名人,她自小就是在大宅邸中度過的;而艾文當時只是巴瓦利街一家三流酒店的小歌手而已,而且還得靠酒店客人的施捨付房租費。 這種悲觀的推測時而可聞,但兩人的婚姻卻是出乎意料的幸福。他們有三個女兒,到了夏天,一家人就到位於卡茲奇山廣達 52 英畝的安靜農場避 暑。夫妻二人都對社交生活不感興趣,對他們而言,工作就是生活。
正如前面所言,艾文。巴林一生都不曾學過音樂,但在他非常年輕的時 候,就已學到在任何一所優秀大學都學不到,或不屑一顧的寶貴技巧,也就是能被大眾接受的作詞、作曲方法。他是在哪裡學得這些東西呢?當他還在 巴瓦利街演唱時,有位盲樂師每天都在街上演奏樂器,艾文便牽著他的手從這個街口走到那個街口,並哼著那位樂師所演奏的曲子,而在酒店或餐廳唱 歌時,就以這些曲子自編歌詞,並觀察聽眾的反應。
到後來,他不論在餐廳或是在啤酒屋,都是唱自己作的歌曲,曲調及歌 詞都是純美國風味的,絲毫未受歐洲階級世界的影響。他受到影響最大的,乃是美國這個新世界的新精神。
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像艾文。巴林一般,過著這麼充實的一生;也沒有多 少人像他一樣,在心底深處居然蘊藏著如此多的美妙歌曲。
[(補註——艾文。巴林與艾琳。瑪琪於 1926 年結婚,除了身份的差距 之外,信仰方面也有問題。新娘全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們兩人的婚姻,成為美國 20 年代最大的話題。在他的眾多歌曲中,以“白色聖誕節”流 傳最為普遍。到 1986 年 7 月為止,他已是 98歲的高齡,可說是音樂史上最 長壽的作曲家,現今依然健在。IrvingBerlin( 1888—)]三、辛克萊。路易士 曾被報社革職四次——不相信自己已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我初次見到辛克萊。路易士是好幾十年前的事,當時我和他及五六位朋友,在紐約長島的自由港租了一艘汽艇,前往二三浬外的海中釣鮪魚。在那 時我就深覺自己實在比不上他,因為當時的風浪相當大,我上船不久之後就因暈船而躺在船艙里,辛克萊卻如在平地一般,毫不受影響地坐在船邊釣魚。 辛克萊。路易士首次寫出轟動世人的作品是在 1920 年。在這之前,他已 寫過 6本小說,但始終未獲大眾的注意,直到第 7 部作品《大馬路》出版之 後,才在全國引起一陣旋風,各地婦女團體紛紛譴責,牧師也公開批評,連報章雜誌也評論是有辱美國社會的作品。這股激烈的論戰,不但遍及美國全土,甚至在 3000 英里遠的歐洲也引起迴響。 辛克萊。路易士因為這部作品,而成為美國文壇的超級明星。
有些評論家認為:“他這部小說的確相當不錯,但可能是他僅有的一部佳作,將來不可能再有相同水準的作品了。” 但明尼蘇答州索克中心出生的紅髮路易士,仍毫不灰心繼續地寫作,並又寫了五六本暢銷小說。他的寫作態度相當嚴謹,一部作品常經過多次的修 改才告完成。
當初他將作品拿到有名的百老匯劇院時,曾經被經理以絕對不受歡迎為由而 退還給他。但當時的一個名導演——喬治。M.科漢,卻認為這個作品一定會獲得好評,於是立刻和他簽約,於 1911 年,將這首曲子使用於“僧侶的喧囂” 一劇中,果然獲得極大的成功,在美國全土都可聽到它的旋律,第一次聽到這首曲子的人,都會馬上被深深地迷住。
1940 年,全美音樂鑑賞委員會將該年的最優秀作曲獎頒給艾文。巴林, 獲獎的作品是“神佑美國”。這首歌很快地就響遍全國,幾乎成為美國的第 二國歌。
巴林寫這首曲子是在第一次大戰期間,但一直到 1939 年才發表,也就是 在發生慕尼黑協定危機時公開於世。主要原因是,在此可能再度爆發世界大戰的時刻,巴林希望這首曲子能夠促進美國國民的團結意識,在必要的時候 能採取一致的行動。這首曲子發表之後,又獲得空前的成功,他為避免被人譏為利用國人的愛國心發財,遂將所有的版權稅捐給美國男童子軍及女童子 軍。
他第一次聽到“神佑美國”這句話,是出自他母親之口,但他的母親是 個不會說英語的猶太人,當她以俄語說“神佑美國”時,是以極虔誠的口氣說出來的。當她居住在俄國時,包括她自己、丈夫及 6 個孩子都受到極度的 迫害,因而流亡到安全又自由的美國,在這種背景下,當然會對美國抱著感激的心理。至於艾文。巴林,他對俄國的唯一記憶,就是自家的房子在黑暗 中燃燒的情況。
巴林一家是在 1892 年乘船前往美國,他們和一大群人擠在惡臭撲鼻的船 艙里,巴林額頭的傷痕,就是被當時睡在上鋪的男人掉下的小刀弄傷的。
身無分文的這一家人到達美國之後,四個女兒靠編織毛衣賺取微薄的工 資,長子則到一家工廠工作,薪水也是少得可憐;父親則偶爾到以猶太人為販賣對象的肉店打工,檢查店中的肉是否都根據猶太教的規定處理;有時候 就到猶太教教會的合唱團唱歌賺點零錢。他們一家八口最先是擠在一間陰暗的地下室,後來才搬到紐約貧民區,一個只有兩間房間的狹窄公寓。雖然過 著貧窮困頓的日子,但和當年在俄國的恐懼生活相比,美國這個新世界就猶如天堂一般。因此每當作感謝祈禱時,母親最後都會加一句“神佑美國”。 艾文。巴林曾說過:“任何一首歌都不可能無中生有,必定是心中有所感觸地浮現某件事,才能將它化為一首歌。”他所寫的“神佑美國”,正是他對母親所說的各種故事的感觸。 在艾文。巴林的歌曲中,有一部分是描述他自己的生活點滴,例如,1911年他的首任妻子在結婚後 6 個月就與世長辭,他便寫了一首“失去你時”;1917 年第一次大戰期間,他在軍隊中服役,因為每天早上 6 點就得起床,他 覺得痛苦不堪,於是又作了一首“可恨的起床時間”;後來,他和富家千金艾琳。瑪琪發生戀情,艾琳父親一氣之下便把艾琳送往歐洲,希望她忘掉艾 文這個小子,就在此時,艾文巴林又作了“孤獨”、“懷念”這兩首曲子;當他兩人終於步上結婚的紅毯時,他又寫了“永遠愛你”這首曲子,以表達 他的滿腔熱情。
巴林太太曾讓我看她丈夫送她的生日禮物——純金香菸盒,蓋子上刻著“永遠”的字樣,其下就是“永遠愛你”的部分樂譜。他們自 1920 年初次相 識之後,一直到現在還是恩愛如常,而且從他們的談話不難了解,作丈夫的以其妻子為榮,而妻子也以身為艾文。巴林之妻引以為傲。
艾文。巴林和艾琳。瑪琪的結婚,在當時的社交界造成相當的轟動,一 些自認為具有先知卓見的人,甚至預言這樁門不當、戶不對的婚姻,遲早會以悲劇收場。因為新娘與新郎是社交界的兩個極端,新娘的父親是紐約社交 界名人,她自小就是在大宅邸中度過的;而艾文當時只是巴瓦利街一家三流酒店的小歌手而已,而且還得靠酒店客人的施捨付房租費。 這種悲觀的推測時而可聞,但兩人的婚姻卻是出乎意料的幸福。他們有三個女兒,到了夏天,一家人就到位於卡茲奇山廣達 52 英畝的安靜農場避 暑。夫妻二人都對社交生活不感興趣,對他們而言,工作就是生活。
正如前面所言,艾文。巴林一生都不曾學過音樂,但在他非常年輕的時 候,就已學到在任何一所優秀大學都學不到,或不屑一顧的寶貴技巧,也就是能被大眾接受的作詞、作曲方法。他是在哪裡學得這些東西呢?當他還在 巴瓦利街演唱時,有位盲樂師每天都在街上演奏樂器,艾文便牽著他的手從這個街口走到那個街口,並哼著那位樂師所演奏的曲子,而在酒店或餐廳唱 歌時,就以這些曲子自編歌詞,並觀察聽眾的反應。
到後來,他不論在餐廳或是在啤酒屋,都是唱自己作的歌曲,曲調及歌 詞都是純美國風味的,絲毫未受歐洲階級世界的影響。他受到影響最大的,乃是美國這個新世界的新精神。
相信沒有多少人能像艾文。巴林一般,過著這麼充實的一生;也沒有多 少人像他一樣,在心底深處居然蘊藏著如此多的美妙歌曲。
[(補註——艾文。巴林與艾琳。瑪琪於 1926 年結婚,除了身份的差距 之外,信仰方面也有問題。新娘全家是虔誠的天主教徒,所以他們兩人的婚姻,成為美國 20 年代最大的話題。在他的眾多歌曲中,以“白色聖誕節”流 傳最為普遍。到 1986 年 7 月為止,他已是 98歲的高齡,可說是音樂史上最 長壽的作曲家,現今依然健在。IrvingBerlin( 1888—)]三、辛克萊。路易士 曾被報社革職四次——不相信自己已獲得諾貝爾獎的人。 我初次見到辛克萊。路易士是好幾十年前的事,當時我和他及五六位朋友,在紐約長島的自由港租了一艘汽艇,前往二三浬外的海中釣鮪魚。在那 時我就深覺自己實在比不上他,因為當時的風浪相當大,我上船不久之後就因暈船而躺在船艙里,辛克萊卻如在平地一般,毫不受影響地坐在船邊釣魚。 辛克萊。路易士首次寫出轟動世人的作品是在 1920 年。在這之前,他已 寫過 6本小說,但始終未獲大眾的注意,直到第 7 部作品《大馬路》出版之 後,才在全國引起一陣旋風,各地婦女團體紛紛譴責,牧師也公開批評,連報章雜誌也評論是有辱美國社會的作品。這股激烈的論戰,不但遍及美國全土,甚至在 3000 英里遠的歐洲也引起迴響。 辛克萊。路易士因為這部作品,而成為美國文壇的超級明星。
有些評論家認為:“他這部小說的確相當不錯,但可能是他僅有的一部佳作,將來不可能再有相同水準的作品了。” 但明尼蘇答州索克中心出生的紅髮路易士,仍毫不灰心繼續地寫作,並又寫了五六本暢銷小說。他的寫作態度相當嚴謹,一部作品常經過多次的修 改才告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