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近來幾個月,沙龍里有一個常客叫路易斯。G.史威格斯深獲大吉姆幫派 的好感。他說自己曾因偷馬而坐牢兩次,又說他現在是“芝加哥的大盜屍人”;並宣稱城裡醫學院所使用的屍體,大部分是由他供應。這話聽來似乎可信, 因為掘墓是件人人聞之色變的事;醫學院為了取得教學解剖用的屍體,不得不向凌晨兩點把帽子低低壓在眼眉上、背著鼓鼓的袋子溜到後門來的盜屍人 購買。

  史威格斯和金奈利的黨羽共同擬出盜林肯墓的詳細計劃。他們計劃把遺 體放進一個長袋子裡,扔上彈簧馬車,一路換馬,火速奔到北印第安那州;那邊除了水禽什麼都沒有,把遺體藏在疏落的沙丘間,湖面一颳起風,很快 就會把流沙上的各種痕跡吹得無影無蹤。

  離開芝加哥以前,史威格斯買了一份倫敦的報紙;他撕掉一角,把剩下 的塞進西麥迪生街 294 號吧檯上的林肯像裡面。  11 月  6 日晚上,他和大吉姆的兩名黨羽爬上開往春田的“芝加哥——阿爾頓”列車,隨身帶著 那角撕下來的破報紙,打算搬運屍體的時候把它留在空石棺旁邊。警探發現報紙,自然會將之視為線索。屆時,他們再持報紙的另一半,謊稱自己是盜 屍人派來談判的代表,向州長提出 20 萬美元金幣的贖金要求,和班。波德的一紙釋放令。

  一行人選了史威格斯所謂“天殺的美妙時間”來作案。11 月 7 日選舉日; 兩黨彼此攻訐,民主黨指責格蘭特連任後,共和黨貪污腐化;共和黨則對民主黨揮動南北戰爭的“血衣”。這是一次競爭激烈的選舉。那天晚上,激動 的民眾聚擁在報館和沙龍附近時,大吉姆的手下則趕往橡嶺公墓——黑漆漆得沒人理會的林肯墓,鋸開鐵門掛鎖,走進去,掀開大理石蓋,將木製棺材 半抬起來。

  史威格斯奉命準備好馬匹和彈簧車,在紀念館東北 200 碼的峽谷等候, 一位黨徒叫他去把馬車拉過來。史威格斯跑下陡陡的山崖,消失在夜色中。

  事實上,史威格斯並不是個盜墓者。他是個改邪歸正的歹徒,如今正受 雇於特工部擔任眼線。峽谷中並沒有什麼馬車的影子,反而有 8 名警探在等著。所以當他一跑到那兒,作出事先講好的信號:劃亮一根火柴,點著雪茄菸,並低聲喊“洗滌”的口令。

  穿著襪子卻沒穿鞋的 8 名特工人員,衝出藏身的地點,人人手上都扣著 左輪槍的扳機。跟著史威格斯跑過紀念館,踏入黑漆漆的墳墓,要將盜屍人 一網打盡。

  四周一片闐靜。特工的首領泰瑞爾點了一根火柴照明。木棺半露在石棺 外。竊賊呢?警探四面八方展開搜索,月亮爬上了樹梢。泰瑞爾奔上紀念館陽台,看見有兩個人正由雕像後面瞪著他。他激動得兩柄手槍同時發she,對 方也立刻還擊。可是他那兩人並非小偷,他she到自己人了。

  此時,在 100 呎外的暗處,盜墓者正逃進樹林裡。

  10 天后,他們在芝加哥落網,被帶回春田下獄,由衛兵日夜重重看守。 民眾一度非常激動和憤慨。娶了財主普爾曼家族的小姐為妻的林肯兒子,特聘芝加哥最好的律師起訴那一幫人,但是這場官司依舊很棘手。因為當時伊 利諾州並無禁止盜屍的法令。如果盜墓賊偷走棺材,也許已經被定罪了;可是他們並沒有偷走棺材;並未將棺材搬出墓穴外。所以由芝加哥高價請來的 律師也只能控告盜屍賊共謀盜價值 75 元的棺材未遂,這種罪最高可處 5 年徒刑。案子拖了 8 個月未審判;公憤已逐漸平息,第一次投票時,有 4 個陪審 團員主張釋放。再投幾次票以後,12 個團員主張採取折衷的辦法,判盜屍賊到柔利葉監獄坐一年牢。

  林肯的朋友們惟恐有別的小偷再來盜屍,“林肯紀念協會”遂將遺體放 入鐵棺,秘藏在地下墓窖後面一條又濕又暗的走廊所堆的木板下,一共藏了兩年。那段期間,有成千上萬的香客是向空石棺行禮的。

  為了各種理由,林肯的遺體曾被搬動了 17 次。今天,棺材嵌在墳墓地板 下六吋深的一個鋼鐵和水泥大球里,那是在 1901 年 9 月 26 日放下去的。

  開棺那天,人們最後一次俯視他的面孔。當時看到他的人都說他看起來 好自然。他已去世 36 年;但是塗油師做得很好,除了臉色黑了一點,黑領結的一側有點發霉,林肯看起來和生前差不多。

  二、艾文。巴林

  雖然不懂樂譜,卻成為美國最著名的流行歌曲作曲家1929 年,發生歷史上有名的經濟大恐慌,無以數計的人因此而破產,但 有一個人卻因破產而因禍得福。這次的經濟危機,使得昨天仍是百萬富翁的這個男人,今天一降而成為身無分文的窮光蛋;因此,為了讓新作能夠順利 推出,他不得不向別人借 2000 塊。他的妻子曾回憶說:“幸好在 1929 年的經濟大恐慌中破產,逼使他只好重新恢復自己所喜歡的工作。”所謂“喜歡 的工作”,就是指流行歌曲的作曲工作。這個男人的名字叫作艾文。巴林,1929 年的大恐慌之後,他所寫的第一件作品就是“回應歡呼”音樂劇。

  1929 年時,他所擁有的財產足夠他花用一輩子,所以經常以旅行、玩樂 打發時間。日子固然過得很快樂,但現在回想起來,作曲還是比花錢嬉戲有 趣。

  到了 1930 年,他不僅身無分文,而且還擔心自己是否能夠東山再起,因 為自他開始作曲以來已有 18 年之久,說不定已無材料可用了。

  但既然已告破產,除作曲之外實在別無他法。“回應歡呼”就是在這個 情況下完成的,因為獲得相當的成功,使他重拾信心。後來他又應好萊塢之請,為音樂劇“高帽子(Top hat)”編寫五首曲子,好萊塢原來希望用現金 買斷版權,但他堅持采抽版權稅方式;這五首曲子的版權稅就幾近於 100 萬的三分之一。其中包括相當著名的“臉頰貼著臉頰”。

  此後,他又繼續寫了“復活節的遊行”、“白色聖誕節”等膾炙人口的 歌曲。到 1942 年,他寫出一首可謂其一生最傑出的作品“軍隊”。這個作品雖然耗費他許多時間和精力,但他毫不猶豫地將其所得的 1200 萬元捐給政 府,作為陸軍緊急救援基金。

  艾文。巴林雖是當今著稱於世的流行音樂作曲家,但任誰也想不到在樂 理方面,他根本一竅不通。因此在作曲時,只好以哼唱的方式,讓懂音樂的 秘書填寫在樂譜上。

  他一生都未受過音樂訓練,但卻沒有一個人像他一般,對美國大眾音樂 產生如此大的影響。這不僅是我個人的看法,連現代美國一流的正統派作曲家約翰。歐登。卡本特也說:“到公元 2000 年,音樂評論家必然會說,美國 音樂的誕生是從艾文。巴林誕生之日開始。”

  艾文。巴林雖然看不懂樂譜,但他所作的曲子卻比任何人都多,總計可 能超過 800 首。他自己也曾說過,因為所作的曲子實在太多了,所以連失敗的作品也比任何人多。

  他只在學校度過兩年而已,完全看完的書,可能只有他自己的傳記而已。 一般的名人傳記都是本人到晚年才寫的,或是去世之後由他人撰寫,但巴林 的傳記卻是在他35 歲時,就由名作家亞歷山大。伍可特為他動筆完成。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