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我承認那些東西對我來說有著重大意義。

  朋友繼續說道:“很好。我倒不覺得聽眾是否喜歡你有多重要,重要的是你有沒有把想表達的信息傳達出去。至於他們喜歡或討厭你,你又何必在乎呢?至少,你已完成了自己的任務。”

  經過朋友的這一番指點,我改變了自己對整個演講的看法。現在,每當準備發表演講時,我都會在事前先靜心禱告:“神啊,求你幫助我傳達出對這些聽眾有益的信息來,讓他們有所收穫,滿心歡喜地回家。”對我來說,這樣的禱告非常有用,而我也的確希望能對聽眾有所幫助。這樣的禱告讓我變得謙虛,使我認識到自己只不過是個傳達某些信息的演講員,而不是要顯露自己的學問或風采。我要展示的是那些對聽眾會產生一定鼓舞性的思想,並希望對他們的生活產生幫助。

  得到友誼的最佳方法,是必須注重施予,而不是獲得,而不是靠一時的吸引或哄騙。所謂贏取友誼的能力,並不是指勾肩搭背、與人攀談、動作滑稽或講些逗趣的笑話等。那應該指的是。種心境、一種處世的態度或是一種願意把自己的愛、興趣、注意力及服務精神獻給他人的願望。我的一位朋友就將這點做的很好。

  他是一位著名的作家,名叫荷馬·克洛維。在人際交往上,他很有自己的一套。凡是遇到他的人,無論是百萬富翁、清潔工、婦孺老幼,都會在與他第一次相處中對他產生好感。為什麼呢?克洛維既不年輕,又不英俊,更不是百萬富翁,他有什麼可以吸引人的魅力呢?很簡單,因為他一點也不矯揉造作,並且能讓別人感覺到他內心的真誠。

  朋友家的僕人會特別用心為他準備餐點,小孩也會爬到他的膝上,而且,假如有人宣布:“今晚荷馬·克洛維會到這裡來!”那麼當天參加宴會的人一定是滿滿的。除了朋友間深厚的感情之外,荷馬·克洛維的家人也都十分敬愛他。

  他的妻子、女兒,還有好幾個孫兒女,全都非常喜歡他。

  這位作家究竟是用什麼方法來贏得這種幸福的呢?其實很簡單,就是待人誠懇、熱愛人類而已。對他來說,對方是什麼人,或做什麼事,他都不會在意。每個人在他面前都具有重要意義,每個人都值得他去付出關愛。每次遇到陌生人,他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像老朋友一樣交談起來。在這其中,並不只談自己的事,而是儘量談對方的事。他由問問題,可以知道對方是從哪裡來,做什麼事,有沒有什麼家人等。他不會嘮叨個不停,只是向對方表示自己的興趣和關心,從而增進彼此的友誼關係。

  面對這樣熱心的人,相信每個人都會像陽光下的花朵一樣吐露芬芳。正像約瑟夫·格魯大使所說的:“外交的秘訣僅在5個字:我要喜歡你。”

  荷馬·克洛維從不擔心要如何結交朋友——因為每個人都是他的朋友。他不在意別人是否喜歡自己,而是專心一意去喜歡別人,結果反而達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境界。

  如果你想使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第九大原則是:

  要讓別人喜歡你,先得使自己讓人喜歡。

  第42章 8步走出孤獨憂慮的人生(1)

  解開憂慮之謎

  前面提及了威利·卡瑞爾消除憂慮的萬靈公式,是否能解決你所有的憂慮呢?不能,它當然不是萬能的。

  既然這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答案是——我們一定要學會下面三個分析問題的基本步驟,並用它們來解決各種不同的困難。三個步驟如下:

  第一步:看清事實。

  第二步:分析事實。

  第三步:作出決定,然後依照決定行事。

  這是亞里士多德教給人們的方法,他也使用過這些方法。我們如果想解決那些壓迫我們、使我們生活整天像在地獄中的問題,那我們就必須把這些方法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我們首先來看第一步:看清事實。看清事實為何如此重要呢?因為除非我們看清楚事實,否則就不能很聰明地解決問題。沒有這些事實,我們只能在混亂中胡亂摸索。

  這並不是我自己研究出來的,而是哥倫比亞大學哥倫比亞學院已故院長赫伯特·霍基斯所說的。他幫助過20萬中學生解決他們憂慮的問題。他告訴我說:

  “混亂正是導致憂慮的主要原因。”他認為人們的憂慮有一大半是因為人們沒有足夠的知識作決定而產生的。他說:“例如,如果我有一個問題必須在下星期二以前解決,那麼在下星期二之前,我絕對不會試著作什麼決定。我將在這段時間裡集中全力去搜集有關這個問題的所有事實。我不會發愁,不會為這個問題而難過,更不會失眠,會全心全意地把所有的事實搜集來。等快到星期二的時候,我如果已經看清了所有的事實,一般來說,問題也已經得到解決了。”

  我問霍基斯院長,這是否就證明他已經完全把憂慮拋開了?他說:“是的,我想我可以老實說,我現在的生活完全沒有任何憂慮。我發現,”他繼續說道,“如果一個人能夠把他所有憂慮的時間都用在以一種很超然、很客觀的態度去尋找事實的話,那麼,在知識的陽光下,憂慮就會全部消失掉。”

  可是,多數的人是怎樣做的呢?如果我們要考慮事實——愛迪生曾很鄭重地說:“一個人為了避免花時間去思想,往往會採用各種手段。”也就是說我們通常會像獵狗那樣,去找尋那些我們已經想到的,而把其他的一切忽略掉了——我們只需要那些適合我們的事實,那些只適合我們原有偏見的事實、只適合我們的如意算盤。

  正如安德烈·馬羅斯說的那樣:“一切和我們的個人慾望相適合的,看來都是真理,而其他一切只會使我們感到憤怒。”

  怪不得我們會覺得,要得到我們問題的答案是如此困難。這好比我們一直假定2加2等於5,這不是連一個二年級的算術題都不會做了嗎?但事實上,世上確實有很多人堅持認為2加2等於5,或者是等於500,以至於把自己的日子和別人的日子都搞得很不舒服。

  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該怎麼辦呢?我們應該將感情因素從思想中摒除,如霍基斯院長所說的,我們必須用“超然、客觀”的態度看清楚事情的本質。

  在憂慮的時候要這樣做,不是一件簡單的事。當我們憂慮的時候,往往會情緒激動。不過,我還是找到了兩個辦法,對我們看清所有的事實很有幫助:

  第一,在搜集所有事實資料的時候,我假裝不是在為自己搜集這些資料,而是在為別人做這事,這樣使我可以保持冷靜而超然的態度,對我們控制自己的情緒也很有幫助。

  第二,在清查造成自己憂慮的事實時,我有時候還要將自己假設成對方的律師——換句話說,我也要搜集一些對自己不利的事實,搜集那些有損我的希望,和一些我並不願意面對的事實。

  做完這兩步後,我會把這一邊的和另外一邊的所有事實都寫下來。這時,我通常會發現,真理就在這兩個極端之中。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