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頁
像這種沒完沒了的說話方式,聽到這裡,相信你也會崩潰。
第41章 如何把自己修煉成成熟有魅力的人(5)
令人無奈又可恨的是,這種人能夠把各種話題輕而易舉地引到他所想要說的方向,無論是多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馬上“言歸正傳”。你若想岔開話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只喜歡談自己的寶貝孩子。
實際上,這些都是心靈不成熟的人的表現,因為他們還不懂得交友的第一法則——為別人著想。
4.不管談的話題是什麼,都一直在爭論
與這種類型的人談話時,任何話題都會像回力球一樣,反彈打到你臉上。
這類型的人似乎知道每件事的結果,並且能斷然用幾句話,便很有效率地結束任何討論,使別人沒有第二次發言的餘地。假如你同他有不同的觀點,他會毫不客氣地站起來反駁你:“天啊,你瘋了嗎?難道你不知道這事早經證實,就是……”
這種缺乏情趣與理性的人,其實也是不成熟的表現。麻煩的是,他們總會告訴你一些斷然的、魯莽的事,而且這些事也不是你特別感興趣的。
而對這種人,只有一個應付方法:就是無論他講些什麼,你都要點頭表示贊同。否則,就會開始一場消耗戰,將你折騰得精疲力竭。與這種人交談,你很難期待能彼此討論或交換看法,因為他只注意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說清楚,並且像法律那樣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5.永遠唱低調的人
這類型的人對於任何事都表現得十分悲觀。在他們眼中,這世界簡直像地獄一樣。他們對人生沒有什麼指望,認為人世間到處是傻瓜、騙子和各式各類惡毒的人,甚至還會認為氣候也變得更壞了。
如果你與這種人在一起交談,可以說,談不到10分鐘,你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上這種低調,變得悶悶不樂起來。因為這種氣氛跟壞天氣一樣,具有不良的影響力,無論你自己的情緒有多好,只要氣候一變,就會很難掙脫風暴的糾纏。
上面我們所論述的這些令人苦惱的人士,最讓人無奈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言談令人生厭。正如我們所說,沒有人會故意惹人討厭。這些人,他們認為自己是聰明伶俐的社交家、是各種集會的活力源泉、是提供情報或珍貴信息的人。也許你和我也正是這一類型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發覺罷了。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類狀況還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隨時警覺,應該能及時挽回我們的聽眾。
比如,在我們演講的過程中,有些聽眾會現出不自然的微笑或眼神。如果我們正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家的孩子如何討人喜歡時,發現聽眾正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樣子,那時我們就要懂得趕快把話題打住,或是讓對方也有機會談談他們家的孩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對方開始偷偷地看手錶。假如,他們開始用力甩手錶,或是把手錶拿到耳朵旁邊,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更明顯了。
如果你那時不立刻停止話題的話,就要明白對方已開始在內心嘀咕,甚至開始咒罵了。對於公開演講的人士來說,更應該隨時注意這種面部的“晴雨表”。
此外,還有一項不可忽略的警示,那就是飄忽的眼神,那是對方對眼前的話題不感興趣的象徵。
此時或許你會問:以上談到的問題,與心靈的成熟究竟有何關係呢?
我們可以以此為答案:言語乏味可以顯示出說話的人缺乏智性、想像力和對人的敏感性,而這些特性都是完成健全人格、能對別人有正常反應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言語乏味的人由於不能使別人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並得到滿足,因此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很難去了解並滿足他人的需要。為了使內心的空虛得以補償,這種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瑣事上面,並且還會對這些瑣事過分關注。
可以說,他的精神與他的溝通方式一樣毫無趣味。言語乏味是人格生病的一種症狀,也是人格不再成長的一種現象。
一個人如果是心靈成熟,或心智繼續成長,就能與人討論任何事情而不致引人生厭。因為凡是由他處理的事,都會變得有意義。同樣的事,言語乏味的人處理起來是毫無趣味,但成熟的人卻能將其變得活潑而富有朝氣。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第八項原則是:
不要做令人討厭的人。
先使自己讓人喜歡
年少時,我有一種愚蠢的心態,既渴望友情卻又想和別人保持距離。我這種心態正和大多數人一樣,既想讓別人對自己感興趣,卻不肯花時間來讓別人接受自己。
生活中,我經常聽到許多這樣的抱怨:“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別人並不想認識我”或是“我性情過於羞怯,很難引起別人注意”等。
不錯,別人為什麼要接近、喜歡你呢?這世界沒有任何人有義務非要喜歡你或我。有什麼特別理由別人會特別選中你?除非你具有他們所喜歡的特質,否則他們沒有必要接近你。
中國的孔子有句名言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有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與他人相處時,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先不要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態度,並增進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品質。
瑪麗安·安德遜曾生動地描述過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很不得志,幾乎準備放棄歌唱生涯。後來,憑藉心靈的追求,她逐漸恢復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下去。“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繼續追求完美!”她這樣對自己的母親說。
母親聽到後,高興地回答道:“很好啊!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你必須知道,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安聽後深受感動,因此決心在音樂造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謙卑先於偉大。”這是母親送給她最美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人們在玩高爾夫球時,眼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我在向學生教授人際交往的技巧時,則通常告訴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傳達的信息上面。假如你做事過於在乎結果的話,就容易產生緊張、害怕、表達不良等副作用,反而達不到你的預期效果。
我個人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這個教訓。過去,我膽子小,經常受人欺負,如餐館的侍者、計程車司機、火車站的腳夫等等,都經常喜歡嚇唬我。此外,我非常不喜歡、也非常害怕公開演講,要我站在眾人面前講點話,簡直比登天還難。
許多年前,在準備發表一場演講時,打聽到當時的聽眾相當難纏。我事前與一位好朋友共餐,不自覺地就將緊張情緒表現了出來。我神經兮兮地問那位朋友:“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麼辦?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麼辦?”
朋友回答道:“不錯,他們為什麼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
第41章 如何把自己修煉成成熟有魅力的人(5)
令人無奈又可恨的是,這種人能夠把各種話題輕而易舉地引到他所想要說的方向,無論是多麼風馬牛不相及的事,都能馬上“言歸正傳”。你若想岔開話題是非常困難的,因為他們只喜歡談自己的寶貝孩子。
實際上,這些都是心靈不成熟的人的表現,因為他們還不懂得交友的第一法則——為別人著想。
4.不管談的話題是什麼,都一直在爭論
與這種類型的人談話時,任何話題都會像回力球一樣,反彈打到你臉上。
這類型的人似乎知道每件事的結果,並且能斷然用幾句話,便很有效率地結束任何討論,使別人沒有第二次發言的餘地。假如你同他有不同的觀點,他會毫不客氣地站起來反駁你:“天啊,你瘋了嗎?難道你不知道這事早經證實,就是……”
這種缺乏情趣與理性的人,其實也是不成熟的表現。麻煩的是,他們總會告訴你一些斷然的、魯莽的事,而且這些事也不是你特別感興趣的。
而對這種人,只有一個應付方法:就是無論他講些什麼,你都要點頭表示贊同。否則,就會開始一場消耗戰,將你折騰得精疲力竭。與這種人交談,你很難期待能彼此討論或交換看法,因為他只注意如何把自己的意見說清楚,並且像法律那樣具有不可侵犯的權威性。
5.永遠唱低調的人
這類型的人對於任何事都表現得十分悲觀。在他們眼中,這世界簡直像地獄一樣。他們對人生沒有什麼指望,認為人世間到處是傻瓜、騙子和各式各類惡毒的人,甚至還會認為氣候也變得更壞了。
如果你與這種人在一起交談,可以說,談不到10分鐘,你可能就會不知不覺地感染上這種低調,變得悶悶不樂起來。因為這種氣氛跟壞天氣一樣,具有不良的影響力,無論你自己的情緒有多好,只要氣候一變,就會很難掙脫風暴的糾纏。
上面我們所論述的這些令人苦惱的人士,最讓人無奈的是,他們並不知道自己的言談令人生厭。正如我們所說,沒有人會故意惹人討厭。這些人,他們認為自己是聰明伶俐的社交家、是各種集會的活力源泉、是提供情報或珍貴信息的人。也許你和我也正是這一類型的人,只是自己還沒有發覺罷了。
讓人感到欣慰的是,這類狀況還是有跡可循的,只要我們留心觀察,隨時警覺,應該能及時挽回我們的聽眾。
比如,在我們演講的過程中,有些聽眾會現出不自然的微笑或眼神。如果我們正滔滔不絕地談到自家的孩子如何討人喜歡時,發現聽眾正坐立不安、心神不寧的樣子,那時我們就要懂得趕快把話題打住,或是讓對方也有機會談談他們家的孩子。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對方開始偷偷地看手錶。假如,他們開始用力甩手錶,或是把手錶拿到耳朵旁邊,其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更明顯了。
如果你那時不立刻停止話題的話,就要明白對方已開始在內心嘀咕,甚至開始咒罵了。對於公開演講的人士來說,更應該隨時注意這種面部的“晴雨表”。
此外,還有一項不可忽略的警示,那就是飄忽的眼神,那是對方對眼前的話題不感興趣的象徵。
此時或許你會問:以上談到的問題,與心靈的成熟究竟有何關係呢?
我們可以以此為答案:言語乏味可以顯示出說話的人缺乏智性、想像力和對人的敏感性,而這些特性都是完成健全人格、能對別人有正常反應所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言語乏味的人由於不能使別人了解自己的基本需要,並得到滿足,因此在與別人交往的過程中,也很難去了解並滿足他人的需要。為了使內心的空虛得以補償,這種人會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瑣事上面,並且還會對這些瑣事過分關注。
可以說,他的精神與他的溝通方式一樣毫無趣味。言語乏味是人格生病的一種症狀,也是人格不再成長的一種現象。
一個人如果是心靈成熟,或心智繼續成長,就能與人討論任何事情而不致引人生厭。因為凡是由他處理的事,都會變得有意義。同樣的事,言語乏味的人處理起來是毫無趣味,但成熟的人卻能將其變得活潑而富有朝氣。
所以,如果你想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第八項原則是:
不要做令人討厭的人。
先使自己讓人喜歡
年少時,我有一種愚蠢的心態,既渴望友情卻又想和別人保持距離。我這種心態正和大多數人一樣,既想讓別人對自己感興趣,卻不肯花時間來讓別人接受自己。
生活中,我經常聽到許多這樣的抱怨:“沒有人會對我感興趣”、“別人並不想認識我”或是“我性情過於羞怯,很難引起別人注意”等。
不錯,別人為什麼要接近、喜歡你呢?這世界沒有任何人有義務非要喜歡你或我。有什麼特別理由別人會特別選中你?除非你具有他們所喜歡的特質,否則他們沒有必要接近你。
中國的孔子有句名言的意思是:“最重要的,不是別人有沒有愛我們,而是我們值不值得被愛。”與他人相處時,要想贏得別人的友誼或感情,先不要擔心別人是否喜歡我們,而是要用心去改善自己的態度,並增進能讓別人喜歡你的品質。
瑪麗安·安德遜曾生動地描述過她早期的生活。她那時事業失敗,很不得志,幾乎準備放棄歌唱生涯。後來,憑藉心靈的追求,她逐漸恢復勇氣和信心,準備繼續為自己的事業奮鬥下去。“我要再唱下去!我要每個人都喜歡我!我要繼續追求完美!”她這樣對自己的母親說。
母親聽到後,高興地回答道:“很好啊!這是很好的志向。但是,你必須知道,人在成就偉大的事業之前,必須先學會謙卑。”瑪麗安聽後深受感動,因此決心在音樂造詣上“力求”完美,而不是“想要”完美。“謙卑先於偉大。”這是母親送給她最美的禮物。
大家都知道,人們在玩高爾夫球時,眼光通常都集中在球上。我在向學生教授人際交往的技巧時,則通常告訴他們把注意力集中在所要傳達的信息上面。假如你做事過於在乎結果的話,就容易產生緊張、害怕、表達不良等副作用,反而達不到你的預期效果。
我個人也是歷盡千辛萬苦才得到這個教訓。過去,我膽子小,經常受人欺負,如餐館的侍者、計程車司機、火車站的腳夫等等,都經常喜歡嚇唬我。此外,我非常不喜歡、也非常害怕公開演講,要我站在眾人面前講點話,簡直比登天還難。
許多年前,在準備發表一場演講時,打聽到當時的聽眾相當難纏。我事前與一位好朋友共餐,不自覺地就將緊張情緒表現了出來。我神經兮兮地問那位朋友:“假如聽眾不同意我講的話,怎麼辦?假如他們不喜歡我,該怎麼辦?”
朋友回答道:“不錯,他們為什麼要喜歡你呢?你能給他們幹什麼?你認為自己要講的話很重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