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更奇怪的是,耶律賢趕來時,是帶了一千輕騎兵和多位朝廷重臣的,其中就包括蕭思溫。蕭思溫白天還跟穆宗皇帝在巴林右旗打獵,怎麼晚上又跟耶律賢在一起了?難道穆宗被殺的消息是他送去的?如果是,他怎麼知道的?[23]
很遺憾,正史一個字都沒留下。
當然,小哥等人謀殺穆宗,未必有人指使,更未必事先有計劃。相反,他們完全有可能是積怨已久再加一時衝動的激情殺人。但,這並不等於沒人想到情緒可以利用。穆宗之暴戾既然已經人神共憤,身邊人殺皇帝又非史無前例,此事就遲早會發生。需要的,只是等待甚至製造機會。
關鍵在於,誰會這麼想?
頭號嫌疑犯當然是後來的景宗耶律賢,因為他是此案最大的受益者。然而根據當時的傳言,此人對於當皇帝卻似乎興趣不大。他甚至從即位之日起,就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皇后蕭綽,儘管這皇后只有十七八歲,還是個小姑娘。
理由,則是身體不好。
身體不好是受了驚嚇。後周廣順元年(951)九月,契丹發生兵變,景宗的父親世宗耶律阮被殺。當時耶律賢只有四歲,被廚子劉解里用氈子包起來,藏在柴火中,這才躲過一劫。從此他弱不禁風,對政治更是提不起精神。不難想像,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搞陰謀、搞政變?
可惜,這些情況都是傳言,不是信史。[24]
靠得住的,是蕭思溫青雲直上,先是由門下省侍中升任副宰相,然後又以樞密院長官的身份兼任宰相,最後冊封為魏王。這一系列的升遷,只用了九個月時間。如果景宗並不想當皇帝,那麼穆宗之死的最大受益者便是蕭思溫。
蕭思溫的被殺也很快就破案了,雇兇殺人的竟然是蕭氏家族某些國舅,原因不明。不過,他橫死於盤道嶺,是因為跟著景宗去打獵。看來,景宗也未必身體不好。[25]
這就更加撲朔迷離,沒人知道真相。
因此,我們很難確切知道,景宗一朝是不是真像唐高宗的後期,所有軍國大事都由皇后作主,皇帝只是躺在榻上點點頭。但,血的洗禮讓蕭綽成熟,則應該沒有問題。說她是契丹的武則天,也沒有問題。畢竟,從公元982年景宗去世到1009年還政聖宗,她主持朝政達二十七年之久,甚至親御戎車,指揮三軍,簡直就是小說戲曲中的佘太君。[26]
那麼,蕭太后也像武則天一樣有情人嗎?
北宋那邊都說有。
情人叫韓德讓,漢族,據說原本是蕭綽的未婚夫。景宗去世之後,蕭綽叫來韓德讓說:現在我們可以如願了,我的兒子也就是你的兒子。於是韓德讓頻繁出入蕭綽後宮,外出打獵則住在同一個帳篷里,兩人還生了一個孩子。[27]
這是無稽之談,證據則只有某個人的道聽途說。傳聞原本靠不住,何況還是孤證?實際情況是,景宗去世時,蕭綽深感內外交困勢單力薄,便流著眼淚對韓德讓說,我們母寡子弱,族屬那麼雄強,邊境又不安寧,可怎麼辦呀?
韓德讓答:只要信任臣等,何慮之有?[28]
蕭太后這樣問,韓德讓那樣答,僅僅因為他是遼景宗指定的顧命大臣,同時被問也同樣作答的還有同受顧命的耶律斜軫。兩個人都很年輕,又分別代表著本家大貴族和契丹化的漢族大地主,蕭綽當然要依靠他們。梨花帶雨,讓他倆頓起救美之心是可能的,偷情則恐怕是宋人的意yín。[29]
何況就算是情人,又怎樣呢?唐人都不在意的事,契丹豈會民怨沸騰,大宋又哪來的可乘之機?更何況,難道偷情的女人,就一定不會治國,不會打仗嗎?
歷史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16]見《宋史·太宗本紀二》,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
[17]見(南宋)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
[18]見《宋史·燕王德昭傳》,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
[19]契丹只有兩個姓,見《遼史·國語解》,並請參看(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景愛《歷史上的蕭太后》。
[20]見《遼史》之穆宗本紀下,景宗本紀上。
[21]見《遼史·蕭思溫傳》。
[22]以上見《遼史》之穆宗本紀下、蕭思溫傳。
[23]以上見《遼史》之景宗本紀上、蕭思溫傳。
[24]以上史料見(南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此書由宋人論著和民間傳說拼湊而成,失誤甚多,比如將蕭綽說成是蕭守興的女兒,因此對該書所言均應持謹慎態度。另,後周廣順元年(951)九月耶律賢的年齡,《遼史·景宗本紀上》說是四歲,《契丹國志》說是九歲,似以《遼史》為是。
[25]以上見《遼史》之景宗本紀上、蕭思溫傳。
[26]所謂“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帝臥床榻間,拱手而已”是《契丹國志》說的,而《遼史·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無此記載。
[27]見(北宋)路振《乘軺錄》。但路振也說得很清楚,這是道聽途說,只是他信以為真。後來,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和葉隆禮《契丹國志》都據此認定蕭太后與韓德讓是情人關係。對此,景愛《歷史上的蕭太后》有辯誣。但該書稱韓德讓沒有性能力,似乎也未必確鑿無疑。
[28]見《遼史·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
[29]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為顧命大臣,見《遼史·耶律隆運傳》。
楊家將
宋太宗的二次北伐,原本是有勝算的。
皇帝的部署是兵分三路。東路由曹彬、米信各率所部以掎角之勢出雄州(今河北省雄縣),中路由田重進率部擊飛狐(今河北省淶源縣),西路由潘美率部出雁門(今陝西省雁門關)。他的戰略計劃是:實力雄厚的東路大軍虛張聲勢佯攻契丹的南京幽州(今北京市),將其主力吸引到此,等中西兩路得手之後再合兵圍殲,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30]
因此,太宗特地交代曹彬:持重緩行,不得貪利。
可惜戰爭畢竟不是沙盤推演,各路大軍也並不能做到步調一致。曹彬就推進太快,三月十三日便攻陷了涿州。消息傳來,太宗皇帝不禁一愣:他為什麼這麼快?[31]
看來,如意算盤一開始就撥錯了珠子。
據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但,真正給曹彬教訓的是契丹。
契丹方面是在三月初六得知宋軍動向的,而當時負責南方軍事的是耶律休哥。休哥跟韓德讓、耶律斜軫同為蕭太后執政的三大支柱,德讓和斜軫在朝中參決大政,休哥在幽州防衛宋人。然而宋軍來得太快,休哥未免力不能支。[32]
好在此人久經沙場,智勇雙全。他的辦法,是白天放煙幕彈,裝出一副準備決戰的樣子,讓宋軍疲於防守;晚上打游擊戰,派輕騎兵襲擊對方的散兵游勇和老弱病殘。更重要的是,他切斷了宋軍的糧道,把涿州變成了一座孤島。[33]
曹彬也很快就嘗到了妄動的苦頭。十天後,吃光了城中糧食又無供給的他,不得不下令撤回雄州。太宗聞訊,大驚失色。他說:哪有大敵當前卻回家吃飯的?曹彬失策!
很遺憾,正史一個字都沒留下。
當然,小哥等人謀殺穆宗,未必有人指使,更未必事先有計劃。相反,他們完全有可能是積怨已久再加一時衝動的激情殺人。但,這並不等於沒人想到情緒可以利用。穆宗之暴戾既然已經人神共憤,身邊人殺皇帝又非史無前例,此事就遲早會發生。需要的,只是等待甚至製造機會。
關鍵在於,誰會這麼想?
頭號嫌疑犯當然是後來的景宗耶律賢,因為他是此案最大的受益者。然而根據當時的傳言,此人對於當皇帝卻似乎興趣不大。他甚至從即位之日起,就把所有的政務都交給了皇后蕭綽,儘管這皇后只有十七八歲,還是個小姑娘。
理由,則是身體不好。
身體不好是受了驚嚇。後周廣順元年(951)九月,契丹發生兵變,景宗的父親世宗耶律阮被殺。當時耶律賢只有四歲,被廚子劉解里用氈子包起來,藏在柴火中,這才躲過一劫。從此他弱不禁風,對政治更是提不起精神。不難想像,這樣一個人怎麼會搞陰謀、搞政變?
可惜,這些情況都是傳言,不是信史。[24]
靠得住的,是蕭思溫青雲直上,先是由門下省侍中升任副宰相,然後又以樞密院長官的身份兼任宰相,最後冊封為魏王。這一系列的升遷,只用了九個月時間。如果景宗並不想當皇帝,那麼穆宗之死的最大受益者便是蕭思溫。
蕭思溫的被殺也很快就破案了,雇兇殺人的竟然是蕭氏家族某些國舅,原因不明。不過,他橫死於盤道嶺,是因為跟著景宗去打獵。看來,景宗也未必身體不好。[25]
這就更加撲朔迷離,沒人知道真相。
因此,我們很難確切知道,景宗一朝是不是真像唐高宗的後期,所有軍國大事都由皇后作主,皇帝只是躺在榻上點點頭。但,血的洗禮讓蕭綽成熟,則應該沒有問題。說她是契丹的武則天,也沒有問題。畢竟,從公元982年景宗去世到1009年還政聖宗,她主持朝政達二十七年之久,甚至親御戎車,指揮三軍,簡直就是小說戲曲中的佘太君。[26]
那麼,蕭太后也像武則天一樣有情人嗎?
北宋那邊都說有。
情人叫韓德讓,漢族,據說原本是蕭綽的未婚夫。景宗去世之後,蕭綽叫來韓德讓說:現在我們可以如願了,我的兒子也就是你的兒子。於是韓德讓頻繁出入蕭綽後宮,外出打獵則住在同一個帳篷里,兩人還生了一個孩子。[27]
這是無稽之談,證據則只有某個人的道聽途說。傳聞原本靠不住,何況還是孤證?實際情況是,景宗去世時,蕭綽深感內外交困勢單力薄,便流著眼淚對韓德讓說,我們母寡子弱,族屬那麼雄強,邊境又不安寧,可怎麼辦呀?
韓德讓答:只要信任臣等,何慮之有?[28]
蕭太后這樣問,韓德讓那樣答,僅僅因為他是遼景宗指定的顧命大臣,同時被問也同樣作答的還有同受顧命的耶律斜軫。兩個人都很年輕,又分別代表著本家大貴族和契丹化的漢族大地主,蕭綽當然要依靠他們。梨花帶雨,讓他倆頓起救美之心是可能的,偷情則恐怕是宋人的意yín。[29]
何況就算是情人,又怎樣呢?唐人都不在意的事,契丹豈會民怨沸騰,大宋又哪來的可乘之機?更何況,難道偷情的女人,就一定不會治國,不會打仗嗎?
歷史很快就會給出答案。
[16]見《宋史·太宗本紀二》,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
[17]見(南宋)彭百川《太平治跡統類》。
[18]見《宋史·燕王德昭傳》,鄧廣銘《遼宋夏金史講義》,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
[19]契丹只有兩個姓,見《遼史·國語解》,並請參看(清)趙翼《廿二史札記》,景愛《歷史上的蕭太后》。
[20]見《遼史》之穆宗本紀下,景宗本紀上。
[21]見《遼史·蕭思溫傳》。
[22]以上見《遼史》之穆宗本紀下、蕭思溫傳。
[23]以上見《遼史》之景宗本紀上、蕭思溫傳。
[24]以上史料見(南宋)葉隆禮《契丹國志》。此書由宋人論著和民間傳說拼湊而成,失誤甚多,比如將蕭綽說成是蕭守興的女兒,因此對該書所言均應持謹慎態度。另,後周廣順元年(951)九月耶律賢的年齡,《遼史·景宗本紀上》說是四歲,《契丹國志》說是九歲,似以《遼史》為是。
[25]以上見《遼史》之景宗本紀上、蕭思溫傳。
[26]所謂“刑賞政事,用兵追討,皆皇后決之,帝臥床榻間,拱手而已”是《契丹國志》說的,而《遼史·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無此記載。
[27]見(北宋)路振《乘軺錄》。但路振也說得很清楚,這是道聽途說,只是他信以為真。後來,李燾《續資治通鑑長編》和葉隆禮《契丹國志》都據此認定蕭太后與韓德讓是情人關係。對此,景愛《歷史上的蕭太后》有辯誣。但該書稱韓德讓沒有性能力,似乎也未必確鑿無疑。
[28]見《遼史·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
[29]韓德讓與耶律斜軫同為顧命大臣,見《遼史·耶律隆運傳》。
楊家將
宋太宗的二次北伐,原本是有勝算的。
皇帝的部署是兵分三路。東路由曹彬、米信各率所部以掎角之勢出雄州(今河北省雄縣),中路由田重進率部擊飛狐(今河北省淶源縣),西路由潘美率部出雁門(今陝西省雁門關)。他的戰略計劃是:實力雄厚的東路大軍虛張聲勢佯攻契丹的南京幽州(今北京市),將其主力吸引到此,等中西兩路得手之後再合兵圍殲,一舉收復燕雲十六州。[30]
因此,太宗特地交代曹彬:持重緩行,不得貪利。
可惜戰爭畢竟不是沙盤推演,各路大軍也並不能做到步調一致。曹彬就推進太快,三月十三日便攻陷了涿州。消息傳來,太宗皇帝不禁一愣:他為什麼這麼快?[31]
看來,如意算盤一開始就撥錯了珠子。
據小島毅《中國思想與宗教的奔流》。
但,真正給曹彬教訓的是契丹。
契丹方面是在三月初六得知宋軍動向的,而當時負責南方軍事的是耶律休哥。休哥跟韓德讓、耶律斜軫同為蕭太后執政的三大支柱,德讓和斜軫在朝中參決大政,休哥在幽州防衛宋人。然而宋軍來得太快,休哥未免力不能支。[32]
好在此人久經沙場,智勇雙全。他的辦法,是白天放煙幕彈,裝出一副準備決戰的樣子,讓宋軍疲於防守;晚上打游擊戰,派輕騎兵襲擊對方的散兵游勇和老弱病殘。更重要的是,他切斷了宋軍的糧道,把涿州變成了一座孤島。[33]
曹彬也很快就嘗到了妄動的苦頭。十天後,吃光了城中糧食又無供給的他,不得不下令撤回雄州。太宗聞訊,大驚失色。他說:哪有大敵當前卻回家吃飯的?曹彬失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