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於是下令:原地不動,以待後援。

  曹彬的手下卻不同意,他們害怕師出無功。尤其是中西兩路捷報頻傳時,將領們紛紛要求出戰。曹彬無奈,只好在雄州補充了糧糙以後又北上,走原路攻回涿州。[34]

  那麼,曹彬還有翻盤的可能嗎?

  沒有,因為蕭太后來了。

  蕭太后幾乎在接到戰報的第一時間,就帶著十六歲的聖宗御駕親征。他們在三月初七祭告祖宗,六天後,也就是涿州被陷當日,便已經到達它東北面的駝羅口。

  此後就是蕭綽與曹彬的戰爭了,太后卻沒有露面。一方面,她在等待援軍;另方面,她信任休哥。越戰越勇的休哥也不負厚望,派出輕騎兵在曹彬返回途中不斷騷擾。當時天氣炎熱,道路曲折,沿途水源都被休哥控制,宋軍只能喝到泥漿。好不容易走到涿州,已是人困馬乏,鬥志全無。

  蕭太后來到前線的消息卻傳遍全軍。

  曹彬方寸大亂,下令冒著大雨撤退。蕭太后則立即派出精銳部隊增援休哥,並於五月初五在涿州附近的歧溝關追上了潰不成軍的曹兵。有了堅強後盾的休哥豈肯放過建功立業的天賜良機,戰鬥也毫無懸念地演變為單方面的屠殺。魂飛魄散的曹彬甚至不顧危險暗夜渡水,結果是大批戰士被殺死或淹死在曾經作為遼宋界河的拒馬河。

  剩下的部隊敗走易州(今河北省易縣),到達沙河。驚魂未定的宋軍剛要停下來做飯吃,休哥的追兵又來了,此地再次變成屠場。毫無鬥志的宋軍望風披靡,自行落水或相互踐踏者超過半數,沙河為之不流。後來,勝利了的休哥把宋軍陣亡將士的屍體收集起來,堆成了一座山丘。[35]

  大宋朝野欲哭無淚。

  蕭太后卻捲起軍旗,班師北還過生日去了。宋太宗倒也沒有亂了陣腳,因為中央禁軍完全可以保衛京師,中路和西路的北伐軍亦無損失,何況他手上還有一張牌。[36]

  這張牌就是楊業。

  楊業原本是北漢將領,以英勇善戰聞名於世,人稱“楊無敵”。由於被睿宗收為養子,所以在北漢叫劉繼業,跟末代皇帝劉繼元是同輩兄弟。太平興國四年(979)五月,宋太宗圍太原,滅北漢,終結五代十國,劉繼業跟劉繼元一起歸順了大宋,被太宗皇帝恢復楊姓,單名業。從此,宋史稱他為楊業,遼史稱他為楊繼業,也都稱他為“楊無敵”。[37]

  得到這樣一位無敵將軍,太宗大喜過望。

  宋太宗看重楊業是有道理的。一方面,此人善於指揮和使用騎兵,而這正是宋軍的短板和弱項;另方面,皇帝也要靠外來和尚對付那些不服管教的宿將,以為制衡。然而恰恰是這兩方面的原因,把楊業逼上了死路一條。

  事情緣於局勢的變化。大敗曹彬之後,蕭太后並沒有像宋人擔心的那樣南下,而是讓耶律斜軫揮師西進。宋的西路軍不是對手,奉太宗之令南撤。撤退是要掩護的,楊業便因此成為犧牲品,總指揮潘美也因此背上了千古罵名。

  潘美就是楊家將演義中潘仁美的原型,但歷史上的潘美既非小人更非漢jian。他選擇楊業以攻為守掩護撤退,主要因為楊業率領的是騎兵,比其他人率領的步兵靈活機動。何況真正把楊業逼上絕路的並非潘美,而是西路軍的監軍刺史王侁(讀如深),潘美只不過縱容或默許了王侁而已。

  方案,則是由楊業率軍向耶律斜軫正面進攻。

  這就等於是去送死了,楊業當然不能同意。王侁卻陰陽怪氣話裡有話地說:將軍號稱無敵,天下無人不知。如今踟躕不前,莫非是有什麼別的想法?

  作為北漢降將,楊業當然知道這是什麼意思。他無法為自己辯解,只能流著眼淚對潘美說:楊業是亡國奴,本來就該死,但可憐手下的弟兄們無辜。因此,請二位將軍在陳家谷口埋下伏兵。等楊業轉戰到此時,拉兄弟一把。

  潘美和王侁都說:一定!

  然而當楊業來到陳家谷時,那裡卻空無一人,潘美和王侁都跑得無影無蹤。先跑的是王侁,潘美不能阻止,便跟著一走了之。也許在他們看來,楊業死了就死了吧!畢竟,這個從北漢過來的傢伙不是自己人,更不是哥兒們。[38]

  後面的故事有不同版本。除民間傳說外,契丹方面的記載就有兩種,一種說楊業被流矢所中,另一種說被耶律奚低she下馬來。被俘後的情況,一說曾被耶律斜軫羞辱,三天後自然死亡;另一說是拒絕治療,絕食而死。[39]

  宋史的記載要壯烈得多。楊業陷入絕境之後,對手下將士說:你們都有父親母親老婆孩子,跟著我死沒有意義,回去報效天子吧!然而所有人都不肯走,最後無一生還。楊業本人在全身受傷後被俘,絕食三日,不治身亡。[40]

  這恐怕是事實,撞死在李陵碑則是編出來的。

  此番失敗造成了嚴重後果。據記載,周邊守將竟紛紛棄城而逃。這時,幸虧楊業的夫人折氏挺身而出,上表為夫君辯誣,社會輿論也都站在楊業一邊。於是太宗皇帝追贈楊業太尉頭銜,將潘美連降三級,王侁除名。[41]

  楊業的兒子楊延昭和孫子楊文廣,也受到真宗和仁宗的重用。楊延昭還被契丹敬畏地稱為“楊六郎”,楊文廣則娶了鮮卑豪族慕容家一位英勇善戰的女子為妻。沒錯,她就是傳說中的穆桂英。佘太君當然就是折氏,佘是折的誤傳。[42]

  所謂楊門女將,來源大體如此。

  大宋對楊業的以身殉國同聲哀悼,勝利了的遼軍卻再接再厲,又於當年的十二月,在今天河北省河間市的君子館全殲宋軍。趙宋官家的精銳部隊,幾乎喪失殆盡。[43]

  從此之後,太宗皇帝再也不敢產生武力收復燕雲十六州的念頭。相反,他嚴厲告誡邊將不得尋釁鬧事,就連女真和高麗提出聯兵伐遼也都謝絕,儘管他身上的箭傷年年都要發作,讓後來的神宗想起來就痛心,發誓定要報仇。[44]

  可惜樹欲靜而風不止。宋不北伐,遼要南征。於是到宋真宗景德元年(1004)秋,遼對北宋的第九輪進攻開始了。

  那麼,真宗能頂住嗎?

  [30]見《宋史》之太宗本紀二,曹彬傳。太宗的如意算盤亦見《宋史·趙普傳》所載其手詔。

  [31]以上見《宋史》之太宗本紀二,曹彬傳。

  [32]見《遼史》之聖宗本紀二,景宗睿智皇后蕭氏傳,耶律休哥傳。

  [33]見《遼史·耶律休哥傳》。

  [34]見《宋史·曹彬傳》。

  [35]以上見《宋史·曹彬傳》、《遼史·耶律休哥傳》,同時請參看台灣三軍大學《中國歷代戰爭史》,人民日報社《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9期白孟宸文。

  [36]見《遼史·聖宗本紀二》、《宋史·太宗本紀二》。

  [37]關於楊業的姓名,見清代吳任臣《十國春秋》,清代地方志《保德州志》卷六,《岢嵐州志》。楊業被稱為楊無敵,見《宋史·楊業傳》,《遼史》之聖宗本紀二、耶律斜軫傳。

  [38]以上見《宋史·楊業傳》,並請參看人民日報社《國家人文歷史》2016年第9期白孟宸文。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