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頁
劉啟一聽,覺得也有道理,也就罷手了。可見酷吏的殘酷無情,在他們心中根本沒有感情這種東西,女人在他們眼裡就像工具。劉啟當時為什麼不恨他拒絕救自己的姬妾,這點倒很奇怪,可能是因為郅都確實是為他考慮的緣故。
這次賈姬倒比較幸運,野豬進去並沒有把她吃了。但郅都的表現讓竇太后很滿意,特意召見郅都,賞賜給他一百萬錢;劉啟也同時賞了郅都一百萬,而且對他更加另眼相看。
我感覺,對於竇太后這種早年也很可憐,但後來一直浸淫享受著專制皇權的老太婆來說,早就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認同了這種把婦女視為玩物的喪盡天良的價值觀念。她就不會想想,如果自己當年年輕的時候,也碰到這麼一件破事,而另有一個像郅都這樣的酷吏不但對自己見死不救,還振振有辭地說出這麼一番無恥的大道理,把自己的生命視為草芥,她會不會也心生感激。專制制度真像一間充滿了鮑魚的屋子,誰要在裡面坐久了,就會覺得這種鮑魚之臭香如芝蘭。
郅都對自己的家人也確實是毫無感情的,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本人已經背棄了親戚侍候皇帝,就想一心一意地奉公盡職,死亦不悔,老婆孩子我都懶得管。”可見這傢伙確實很變態,如此兇猛又忠實的惡狗,皇帝怎麼能不喜歡呢?但是反過來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的人,又怎麼能讓主子真正放心呢?那些獨裁者津津樂道的也是“求忠臣於孝子之家”的嘛,《孝敬》里的告誡也是“資於事父以事君”的嘛。酷吏大多沒有好下場,是不是跟他們對家人的冷血也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當時像郅都這樣的人還真是所在多有,司馬遷在青年的時候,也號稱“戴盆何以望天”,表明一心不能兩用,這輩子自己一百多斤就獻給皇帝了。可是沒想到皇帝真的老實不客氣地摘了他的睪丸,讓他登時如夢初醒,意識到了主子的刻薄寡恩,自己的忠心實在不值得。
總之郅都在當了幾年外任之後,很快升任為中尉,掌管北軍兵馬,從此愈發猖狂,見了丞相都敢分庭抗禮,達官貴人們也非常怕他,稱他為“蒼鷹”。
但是他沒想到自己終於會死在當初賞識他的竇太后手裡。
當劉榮被徵召回長安接受訊問的時候,從國都江陵北門出發,剛上車,車軸就卡查一聲斷了。圍觀的江陵父老看他可憐的樣子,心裡很難過,都偷偷流涕說:“這是不祥之兆啊,看來我們的王是回不來了。”果然,劉榮一到長安,就被遣送到中尉府接受詰問。郅都老實不客氣地把劉榮關進監獄,而且管制非常嚴厲。劉榮要求給他紙筆,以便能寫封書信向皇帝道歉,郅都竟然禁止吏卒給他。最後還是劉榮原來的太傅竇嬰偷偷把紙筆給劉榮送來,劉榮似乎也知道自己的處境,給老爸皇帝寫完信後,當即絕望自殺。
漢朝管理司法的部門雖然是廷尉府,但各個官府都有自己的監獄,職能不大明確。案件讓誰來調查,都看皇帝的意志,劉榮被發到中尉去審理,恐怕就是劉啟的意見,至少得到了劉啟的默許,幕後的黑手則很可能是那個剛被立為皇后的王夫人,否則像郅都這樣的惡狗,估計也不敢這樣對待前皇太子。
劉榮自殺的消息傳到了竇太后手裡,竇太后又驚又怒,這個狗奴才實在太囂張了,你侵辱列侯們倒也罷了,竟然連皇子都逼得自殺,這他媽還有天理嗎?而且這時竇太后肯定也比較同情劉榮,劉榮被廢的時候,竇太后本來還以為自己的兒子梁王劉武有機會,沒想到空高興一場,讓王夫人及其兒子白白揀了便宜,心裡肯定有氣,現在郅都撞到她的槍口上,只能怪他自己倒霉。竇太后當即命令人羅織郅都的罪狀,搞得郅都很快被免了官職。劉啟倒是一如既往賞識郅都,為了讓他免遭竇太后的毒手,又偷偷派他去當雁門太守,不需要到皇宮謝恩,直接從家鄉去上任,免得落到皇太后手中。這傢伙還真有一套,到任後,拿出酷吏的精神來守護邊疆,竟然搞得匈奴人也對他很忌憚,後來匈奴人搞了個反間計,郅都又被下獄。劉啟還是想赦免他,感嘆說:“郅都可是個忠臣啊!”竇太后卻舊事重提,怒道:“難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了嗎?”劉啟無奈,只好下令將郅都腰斬。
一條專制皇權的走狗,終於也死在了專制皇權下,這大概是報應罷。
郅都死後,長安列侯貴戚都拍手稱快,再也沒有這麼討厭的狗來管他們了。可是好景不長,劉啟很快又徵召另一位著名的酷吏濟南都尉寧成來長安擔任都尉,列侯貴戚們頓時傻了眼。
寧成是南陽郡穰縣(今河南鄧縣)人,和郅都一樣,也是郎官出身,這傢伙好像吃槍藥長大的,自小就非常囂張,當小吏的時候,對上級領導很不客氣;當上級領導的時候,管理下屬就像用繩子綁濕漉漉的東西,非常苛刻,非常喜歡擺架子。他為什麼能夠升遷,按照一般規律很難理解,一般來說,你當官再喜歡擺架子,見了比自己大的官,總得先裝裝孫子罷?可是他不,而且好像沒有遭到打擊報復,一直升上去了。這可能因為他當郎官時獲取了劉啟對他的好印象,也得到了劉啟的縱容。很快他就升到了濟南都尉,這時當濟南太守的也正好是個超級惡人,這個惡人剛剛殺掉了濟南郡的大族瞯氏首領,搞得這個由三百多家組成的宗族成員個個兩腿打戰,再也不敢欺男霸女、欺行霸市,而且郡中治安特別好,居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孔子曾說,這種良好風氣一般只會產生在道德好的社會裡,用刑罰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但如果他能看到這個惡人治郡的成果,會一頭霧水的。臨近郡的郡守看到濟南郡這個惡人這麼厲害,也很害怕,把這個惡人當作丞相一樣尊敬。這個超級惡人就是前面我們特別提到的郅都。
可是寧成一點也不怕這個惡人,他來到濟南郡上任,徑直去見郅都,盛氣凌人,按照規矩,郡太守的秩級是二千石,都尉的秩級是比二千石,也就是說,太守的官階比都尉要高半級,按理都尉對太守應該恭敬,可是這回情形好像有點不對,搞得郅都不知所措。他從來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現象,以前的都尉上任時,見到他都像六百石的縣令拜見太守一樣,可是眼前這傢伙卻像自己是丞相下來考察,是不是吃錯了藥。我們接下來似乎應該等著看郅都發火了,看這兩個超級惡棍怎麼火併。
可是俗話說惡人還需惡人磨,郅都愣了一下,不但沒有發作,反而笑眯眯的,接著兩個惡人就惺惺相惜,握手言歡,結為好友。
郅都死後,寧成當了中尉,長安的列侯貴戚剛剛放縱了一陣,馬上又過回了以前那種小心謹慎的日子,直到劉啟駕崩,劉徹即位,才終於找到一個過錯,將寧成下獄免職。
小章:第五集
我們曾經說過,在太子劉榮剛被廢為臨江王的時候,皇太后竇氏,尤其是梁孝王劉武很是高興了一陣,他記起了劉啟當年說過的話,以為這回或許真會封自己為皇太弟了。他那進水的腦子也不想想,人家劉啟有的是兒子,憑什麼封你為皇太弟,神經病啊。再說,就算人家想封,大臣們也會勸啊,他的親生兒子也會不服氣啊。當然,上面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理由,如果劉啟下定決心傳位給弟弟,也是可以的。皇帝嘛,真要辦什麼事,奴才還能擋住嗎?如果奴才們的反對讓皇帝真沒辦成,那不能說明奴才們本事大,而是主子自己覺得不合適。總之,立弟弟為太子,只是劉啟當時的一句玩笑話,他心裡壓根就沒想實行過。
這次賈姬倒比較幸運,野豬進去並沒有把她吃了。但郅都的表現讓竇太后很滿意,特意召見郅都,賞賜給他一百萬錢;劉啟也同時賞了郅都一百萬,而且對他更加另眼相看。
我感覺,對於竇太后這種早年也很可憐,但後來一直浸淫享受著專制皇權的老太婆來說,早就患上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認同了這種把婦女視為玩物的喪盡天良的價值觀念。她就不會想想,如果自己當年年輕的時候,也碰到這麼一件破事,而另有一個像郅都這樣的酷吏不但對自己見死不救,還振振有辭地說出這麼一番無恥的大道理,把自己的生命視為草芥,她會不會也心生感激。專制制度真像一間充滿了鮑魚的屋子,誰要在裡面坐久了,就會覺得這種鮑魚之臭香如芝蘭。
郅都對自己的家人也確實是毫無感情的,他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本人已經背棄了親戚侍候皇帝,就想一心一意地奉公盡職,死亦不悔,老婆孩子我都懶得管。”可見這傢伙確實很變態,如此兇猛又忠實的惡狗,皇帝怎麼能不喜歡呢?但是反過來說,連自己的家人都不愛的人,又怎麼能讓主子真正放心呢?那些獨裁者津津樂道的也是“求忠臣於孝子之家”的嘛,《孝敬》里的告誡也是“資於事父以事君”的嘛。酷吏大多沒有好下場,是不是跟他們對家人的冷血也有關係,就不得而知了。
不過當時像郅都這樣的人還真是所在多有,司馬遷在青年的時候,也號稱“戴盆何以望天”,表明一心不能兩用,這輩子自己一百多斤就獻給皇帝了。可是沒想到皇帝真的老實不客氣地摘了他的睪丸,讓他登時如夢初醒,意識到了主子的刻薄寡恩,自己的忠心實在不值得。
總之郅都在當了幾年外任之後,很快升任為中尉,掌管北軍兵馬,從此愈發猖狂,見了丞相都敢分庭抗禮,達官貴人們也非常怕他,稱他為“蒼鷹”。
但是他沒想到自己終於會死在當初賞識他的竇太后手裡。
當劉榮被徵召回長安接受訊問的時候,從國都江陵北門出發,剛上車,車軸就卡查一聲斷了。圍觀的江陵父老看他可憐的樣子,心裡很難過,都偷偷流涕說:“這是不祥之兆啊,看來我們的王是回不來了。”果然,劉榮一到長安,就被遣送到中尉府接受詰問。郅都老實不客氣地把劉榮關進監獄,而且管制非常嚴厲。劉榮要求給他紙筆,以便能寫封書信向皇帝道歉,郅都竟然禁止吏卒給他。最後還是劉榮原來的太傅竇嬰偷偷把紙筆給劉榮送來,劉榮似乎也知道自己的處境,給老爸皇帝寫完信後,當即絕望自殺。
漢朝管理司法的部門雖然是廷尉府,但各個官府都有自己的監獄,職能不大明確。案件讓誰來調查,都看皇帝的意志,劉榮被發到中尉去審理,恐怕就是劉啟的意見,至少得到了劉啟的默許,幕後的黑手則很可能是那個剛被立為皇后的王夫人,否則像郅都這樣的惡狗,估計也不敢這樣對待前皇太子。
劉榮自殺的消息傳到了竇太后手裡,竇太后又驚又怒,這個狗奴才實在太囂張了,你侵辱列侯們倒也罷了,竟然連皇子都逼得自殺,這他媽還有天理嗎?而且這時竇太后肯定也比較同情劉榮,劉榮被廢的時候,竇太后本來還以為自己的兒子梁王劉武有機會,沒想到空高興一場,讓王夫人及其兒子白白揀了便宜,心裡肯定有氣,現在郅都撞到她的槍口上,只能怪他自己倒霉。竇太后當即命令人羅織郅都的罪狀,搞得郅都很快被免了官職。劉啟倒是一如既往賞識郅都,為了讓他免遭竇太后的毒手,又偷偷派他去當雁門太守,不需要到皇宮謝恩,直接從家鄉去上任,免得落到皇太后手中。這傢伙還真有一套,到任後,拿出酷吏的精神來守護邊疆,竟然搞得匈奴人也對他很忌憚,後來匈奴人搞了個反間計,郅都又被下獄。劉啟還是想赦免他,感嘆說:“郅都可是個忠臣啊!”竇太后卻舊事重提,怒道:“難道臨江王就不是忠臣了嗎?”劉啟無奈,只好下令將郅都腰斬。
一條專制皇權的走狗,終於也死在了專制皇權下,這大概是報應罷。
郅都死後,長安列侯貴戚都拍手稱快,再也沒有這麼討厭的狗來管他們了。可是好景不長,劉啟很快又徵召另一位著名的酷吏濟南都尉寧成來長安擔任都尉,列侯貴戚們頓時傻了眼。
寧成是南陽郡穰縣(今河南鄧縣)人,和郅都一樣,也是郎官出身,這傢伙好像吃槍藥長大的,自小就非常囂張,當小吏的時候,對上級領導很不客氣;當上級領導的時候,管理下屬就像用繩子綁濕漉漉的東西,非常苛刻,非常喜歡擺架子。他為什麼能夠升遷,按照一般規律很難理解,一般來說,你當官再喜歡擺架子,見了比自己大的官,總得先裝裝孫子罷?可是他不,而且好像沒有遭到打擊報復,一直升上去了。這可能因為他當郎官時獲取了劉啟對他的好印象,也得到了劉啟的縱容。很快他就升到了濟南都尉,這時當濟南太守的也正好是個超級惡人,這個惡人剛剛殺掉了濟南郡的大族瞯氏首領,搞得這個由三百多家組成的宗族成員個個兩腿打戰,再也不敢欺男霸女、欺行霸市,而且郡中治安特別好,居民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孔子曾說,這種良好風氣一般只會產生在道德好的社會裡,用刑罰根本達不到這種效果,但如果他能看到這個惡人治郡的成果,會一頭霧水的。臨近郡的郡守看到濟南郡這個惡人這麼厲害,也很害怕,把這個惡人當作丞相一樣尊敬。這個超級惡人就是前面我們特別提到的郅都。
可是寧成一點也不怕這個惡人,他來到濟南郡上任,徑直去見郅都,盛氣凌人,按照規矩,郡太守的秩級是二千石,都尉的秩級是比二千石,也就是說,太守的官階比都尉要高半級,按理都尉對太守應該恭敬,可是這回情形好像有點不對,搞得郅都不知所措。他從來沒見過這種奇怪的現象,以前的都尉上任時,見到他都像六百石的縣令拜見太守一樣,可是眼前這傢伙卻像自己是丞相下來考察,是不是吃錯了藥。我們接下來似乎應該等著看郅都發火了,看這兩個超級惡棍怎麼火併。
可是俗話說惡人還需惡人磨,郅都愣了一下,不但沒有發作,反而笑眯眯的,接著兩個惡人就惺惺相惜,握手言歡,結為好友。
郅都死後,寧成當了中尉,長安的列侯貴戚剛剛放縱了一陣,馬上又過回了以前那種小心謹慎的日子,直到劉啟駕崩,劉徹即位,才終於找到一個過錯,將寧成下獄免職。
小章:第五集
我們曾經說過,在太子劉榮剛被廢為臨江王的時候,皇太后竇氏,尤其是梁孝王劉武很是高興了一陣,他記起了劉啟當年說過的話,以為這回或許真會封自己為皇太弟了。他那進水的腦子也不想想,人家劉啟有的是兒子,憑什麼封你為皇太弟,神經病啊。再說,就算人家想封,大臣們也會勸啊,他的親生兒子也會不服氣啊。當然,上面的一切都不是真正理由,如果劉啟下定決心傳位給弟弟,也是可以的。皇帝嘛,真要辦什麼事,奴才還能擋住嗎?如果奴才們的反對讓皇帝真沒辦成,那不能說明奴才們本事大,而是主子自己覺得不合適。總之,立弟弟為太子,只是劉啟當時的一句玩笑話,他心裡壓根就沒想實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