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頁
項羽沒想到劉邦這麼流氓,說話完全如同放屁,非常憤怒,但自己兵少食盡,也拿流氓沒有辦法。他在陽夏城停下來,和劉邦作戰,不利,樊噲率領的軍隊一戰俘虜了楚將周將軍手下的楚兵四千人。而此時他也知道,楚國首都彭城已落入了敵人的魔爪,只能向南撤退。劉邦緩緩追擊,追到離陽夏不遠的固陵(今河南太康縣南)。固陵的南面不遠則是著名的楚國故都陳縣,也就是當年陳勝建都的地方。陳縣的縣公名叫利幾,現在還算楚將,集聚了所有兵力作項羽的後盾。他們在固陵排好陣勢,進行反擊,這一戰大破漢兵,劉邦嚇得趕忙築壁壘自守,再也不敢出來,他對張良說:“沒想到項羽不剩幾個兵了還這麼厲害,看來只有採用人海戰術了。”
張良道:“那是。”
“可是韓信和彭越都不來,怎麼辦?”劉邦有些沮喪。
張良說:“當然不肯來,楚國馬上就要完蛋了,他們兩個人卻都沒有裂土受封。如果你能和他們公分天下,馬上就會跑的屁顛屁顛的。韓信立為齊王,是你被迫的,他也不是不知道。彭越本來已經攻下了整個魏國,你以前因為魏王豹還在,所以拜彭越為魏相國。現在魏豹已死,彭越當然也想當王,你卻不早封他。如果你能把睢陽以北的地方至榖城都封給彭越,從陳縣以東到大海的地方都封給韓信,鼓舞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拼死作戰,則楚兵之破,就在旦夕之間。尤其是韓信,這傢伙戰力最強,胃口也最大,他是楚國淮陰人,巴不得把家鄉也劃如自己的封地內。”
劉邦馬上派出使者,到齊、梁兩地頒發金印和委任狀,韓信、彭越兩個傻瓜果然喜滋滋地說:“我們馬上發兵。”不知道他們是被人當槍使。
韓信獲得的利益最大,原先當齊王,是自己要求的。現在劉邦又主動給他增加封地,實在太幸福了,齊國什麼時候這麼大過?他當然最積極了,當即放出最瘋狂的一條惡狗——灌嬰。灌嬰的郎中騎兵火速趕到陳縣,加入到劉邦的隊伍,劉邦大喜:“現在我的人數遠遠超出項羽了。”
劉邦當即再次向項羽發動進攻,兩軍在陳縣附近展開大戰。對項羽來說,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本來他和劉邦一直在成皋、滎陽一帶相持,那靠近劉邦的老巢,劉邦一旦戰敗,就會土崩瓦解。但現在陣地轉移到了自己的老巢,自己一旦戰敗,也會土崩瓦解。單獨一個劉邦,不難對付。但灌嬰的精騎趕來,情況就不一樣了。項羽之兵百戰疲憊,劉邦的援兵卻精神抖擻。勝敗之勢基本上已經分出。關鍵是,項羽沒有像蕭何那樣的一個人幫他管好內政,提供充足的後勤,項羽的國土也不像劉邦那樣有險峻的關津作為屏障。在固陵相持的時候,劉邦的援兵不斷趕到,而項羽似乎沒有援兵,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援兵,這還是在楚國的本土。
陳縣之戰開始,漢軍以靳強、丁義、靈常等率軍先行進擊,其中靈常這個人不久前還是楚令尹,剛剛才投降劉邦。為了在新主子面前表現一下,他浴血奮戰,成功突破楚軍在固陵的防禦,楚將鍾離眜敗走,然後集中兵力攻擊陳縣,楚兵迎擊,兩軍在陳縣郊外大戰,楚軍大敗,利幾投降漢兵,陳縣落到劉邦手中,楚國的最後一塊重要的根據地就這樣消失了。
項羽終於英雄末路。楚國疆域基本上已經落入漢兵之手,唯一倖存的就是淮南和江東,而此刻淮南也終於宣布“起義”了。
淮南的壽春,那是楚國的古都,也是英布原先的國土。壽春本來由楚國大司馬周殷掌管,這位周先生,曾經被陳平吹捧為項羽手下的骨鯁之臣,似乎是不會叛變的。劉邦之前已經派了劉賈前去攻打,劉賈渡過淮河,圍住了壽春。史書上說他“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殷叛楚,以舒屠六”,也就是說周殷被劉賈成功誘降,宣布“起義”,所謂“骨鯁之臣”顯然名不副實。眼看項羽要完蛋了,他周殷當然要為自己找一條活路。他率領舒縣(今安徽舒城)的軍隊屠戮了六縣,六縣是原來英布九江國的首都,大概駐有楚國嫡系兵,不肯投降劉邦。屠完六縣後,周殷率領兵馬去迎接英布,一路西走,路過城父(今安徽渦陽西北),還順便把城父屠了一遍,然後和劉賈會師,這時接到劉邦的命令,說“項羽已經撤退到垓下,被我軍圍住,爾等火速趕往垓下,一起進攻”。於是兩人一起南下,奔赴垓下。
垓下在今安徽省固鎮縣東,現在發掘出了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城址東、西、北三垣的中部現各有一缺口。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包括護城河,城址面積近20萬平方米。遺址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統、夯土建築基址、窯址、活動場所、紅燒土遺蹟、水井、灰坑等重要遺存,出土了石器、陶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各類器物170餘件,看來當時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城邑。“垓”的意思是高崗絕壁,項羽走到這裡,大概想以高崗為依據建立壁壘,和漢軍決一死戰。
項羽從陳縣向南撤退的路線,顯然目標是江東。大概這時他以聽說周殷叛變,能投奔的只有江東了。他和鍾離昧一起向南狂奔,一路上大概還有零星的楚兵加入,所以到垓下的時候,他手下的兵還有大約十幾萬人。但和幾年前不同,這十幾萬兵再也不是當年那驍勇的三萬特種兵,那時兵不但是精選的,整個楚國還很完整,能為項羽提供強大後援。時移世易,如今已是山河破碎,而劉邦此刻的兵身經百戰,士氣高昂,韓信、彭越、劉賈大軍源源不斷匯集而來。光韓信的軍隊,就足足有三十萬之多。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一開始就充滿了濃郁的悲壯氣息。
這是楚漢相爭的殊死決戰,是項羽個人征戰生涯的謝幕典禮。就實力的殘酷對比來看,百戰百勝的他,這次也不再有勝利的希望。但他已經退無可退,不戰不行,非戰不可。戰勝也不能動搖大局;戰敗,更是萬劫不復。
這是十二月,相當於現在的一月,華北依舊是寒風凜冽,項羽肯定悲愴不已,遙想三年前,他率三萬軍隊把劉邦打得倉皇奔逃的時候,那時是何等意氣風發,現在是他被追得倉皇奔逃了。幾十年前,他的祖父項燕,率領著楚國最後一支軍隊,也是在淮南被秦將王翦擊敗,忿然自殺的。如今,他又重蹈了祖父的覆轍,這是多麼可恨的一件事!難道,兵敗自殺,這就是項氏這一古老軍事世家的宿命?
戰爭終於在一個清晨開始了。
一開始時,韓信為了展示自己對劉邦的忠貞,主動要求打前陣,他覺得對付百戰百勝的項羽,如今已經是小菜一碟。他左翼是後來被封為蓼夷侯的孔聚,右翼是後來封為費侯的陳賀,自己則像一隻鳥頭。劉邦的軍隊布在他的身後,周勃和柴將軍的部隊又布在劉邦身後。整個軍隊排成一個T字陣形。
進攻的鼓聲響徹於天地之間,韓信親率前鋒首先和項羽軍合戰,遭到項羽的痛擊,雙方進行殊死鏖戰,韓信不敵,趕忙撤退,於是命令在一旁靜候的左右翼向前合擊,而此刻楚兵剛經過血戰,疲憊不堪,難以應付孔將軍、費將軍兩翼的聯合進攻,開始撤退。韓信見狀大喜,又率領敗退的士卒再次衝上,楚兵再也招架不住,大敗,只好退回壁壘,堅壁不出。
張良道:“那是。”
“可是韓信和彭越都不來,怎麼辦?”劉邦有些沮喪。
張良說:“當然不肯來,楚國馬上就要完蛋了,他們兩個人卻都沒有裂土受封。如果你能和他們公分天下,馬上就會跑的屁顛屁顛的。韓信立為齊王,是你被迫的,他也不是不知道。彭越本來已經攻下了整個魏國,你以前因為魏王豹還在,所以拜彭越為魏相國。現在魏豹已死,彭越當然也想當王,你卻不早封他。如果你能把睢陽以北的地方至榖城都封給彭越,從陳縣以東到大海的地方都封給韓信,鼓舞他們為了自己的利益拼死作戰,則楚兵之破,就在旦夕之間。尤其是韓信,這傢伙戰力最強,胃口也最大,他是楚國淮陰人,巴不得把家鄉也劃如自己的封地內。”
劉邦馬上派出使者,到齊、梁兩地頒發金印和委任狀,韓信、彭越兩個傻瓜果然喜滋滋地說:“我們馬上發兵。”不知道他們是被人當槍使。
韓信獲得的利益最大,原先當齊王,是自己要求的。現在劉邦又主動給他增加封地,實在太幸福了,齊國什麼時候這麼大過?他當然最積極了,當即放出最瘋狂的一條惡狗——灌嬰。灌嬰的郎中騎兵火速趕到陳縣,加入到劉邦的隊伍,劉邦大喜:“現在我的人數遠遠超出項羽了。”
劉邦當即再次向項羽發動進攻,兩軍在陳縣附近展開大戰。對項羽來說,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本來他和劉邦一直在成皋、滎陽一帶相持,那靠近劉邦的老巢,劉邦一旦戰敗,就會土崩瓦解。但現在陣地轉移到了自己的老巢,自己一旦戰敗,也會土崩瓦解。單獨一個劉邦,不難對付。但灌嬰的精騎趕來,情況就不一樣了。項羽之兵百戰疲憊,劉邦的援兵卻精神抖擻。勝敗之勢基本上已經分出。關鍵是,項羽沒有像蕭何那樣的一個人幫他管好內政,提供充足的後勤,項羽的國土也不像劉邦那樣有險峻的關津作為屏障。在固陵相持的時候,劉邦的援兵不斷趕到,而項羽似乎沒有援兵,至少不會有大規模的援兵,這還是在楚國的本土。
陳縣之戰開始,漢軍以靳強、丁義、靈常等率軍先行進擊,其中靈常這個人不久前還是楚令尹,剛剛才投降劉邦。為了在新主子面前表現一下,他浴血奮戰,成功突破楚軍在固陵的防禦,楚將鍾離眜敗走,然後集中兵力攻擊陳縣,楚兵迎擊,兩軍在陳縣郊外大戰,楚軍大敗,利幾投降漢兵,陳縣落到劉邦手中,楚國的最後一塊重要的根據地就這樣消失了。
項羽終於英雄末路。楚國疆域基本上已經落入漢兵之手,唯一倖存的就是淮南和江東,而此刻淮南也終於宣布“起義”了。
淮南的壽春,那是楚國的古都,也是英布原先的國土。壽春本來由楚國大司馬周殷掌管,這位周先生,曾經被陳平吹捧為項羽手下的骨鯁之臣,似乎是不會叛變的。劉邦之前已經派了劉賈前去攻打,劉賈渡過淮河,圍住了壽春。史書上說他“遣人誘楚大司馬周殷,殷叛楚,以舒屠六”,也就是說周殷被劉賈成功誘降,宣布“起義”,所謂“骨鯁之臣”顯然名不副實。眼看項羽要完蛋了,他周殷當然要為自己找一條活路。他率領舒縣(今安徽舒城)的軍隊屠戮了六縣,六縣是原來英布九江國的首都,大概駐有楚國嫡系兵,不肯投降劉邦。屠完六縣後,周殷率領兵馬去迎接英布,一路西走,路過城父(今安徽渦陽西北),還順便把城父屠了一遍,然後和劉賈會師,這時接到劉邦的命令,說“項羽已經撤退到垓下,被我軍圍住,爾等火速趕往垓下,一起進攻”。於是兩人一起南下,奔赴垓下。
垓下在今安徽省固鎮縣東,現在發掘出了十分重要的古代城址,城址東、西、北三垣的中部現各有一缺口。城內面積約15萬平方米,包括護城河,城址面積近20萬平方米。遺址包括城垣、城門、護城河、道路和排水系統、夯土建築基址、窯址、活動場所、紅燒土遺蹟、水井、灰坑等重要遺存,出土了石器、陶器、銅器、鐵器和錢幣等各類器物170餘件,看來當時還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城邑。“垓”的意思是高崗絕壁,項羽走到這裡,大概想以高崗為依據建立壁壘,和漢軍決一死戰。
項羽從陳縣向南撤退的路線,顯然目標是江東。大概這時他以聽說周殷叛變,能投奔的只有江東了。他和鍾離昧一起向南狂奔,一路上大概還有零星的楚兵加入,所以到垓下的時候,他手下的兵還有大約十幾萬人。但和幾年前不同,這十幾萬兵再也不是當年那驍勇的三萬特種兵,那時兵不但是精選的,整個楚國還很完整,能為項羽提供強大後援。時移世易,如今已是山河破碎,而劉邦此刻的兵身經百戰,士氣高昂,韓信、彭越、劉賈大軍源源不斷匯集而來。光韓信的軍隊,就足足有三十萬之多。這場即將到來的大戰,一開始就充滿了濃郁的悲壯氣息。
這是楚漢相爭的殊死決戰,是項羽個人征戰生涯的謝幕典禮。就實力的殘酷對比來看,百戰百勝的他,這次也不再有勝利的希望。但他已經退無可退,不戰不行,非戰不可。戰勝也不能動搖大局;戰敗,更是萬劫不復。
這是十二月,相當於現在的一月,華北依舊是寒風凜冽,項羽肯定悲愴不已,遙想三年前,他率三萬軍隊把劉邦打得倉皇奔逃的時候,那時是何等意氣風發,現在是他被追得倉皇奔逃了。幾十年前,他的祖父項燕,率領著楚國最後一支軍隊,也是在淮南被秦將王翦擊敗,忿然自殺的。如今,他又重蹈了祖父的覆轍,這是多麼可恨的一件事!難道,兵敗自殺,這就是項氏這一古老軍事世家的宿命?
戰爭終於在一個清晨開始了。
一開始時,韓信為了展示自己對劉邦的忠貞,主動要求打前陣,他覺得對付百戰百勝的項羽,如今已經是小菜一碟。他左翼是後來被封為蓼夷侯的孔聚,右翼是後來封為費侯的陳賀,自己則像一隻鳥頭。劉邦的軍隊布在他的身後,周勃和柴將軍的部隊又布在劉邦身後。整個軍隊排成一個T字陣形。
進攻的鼓聲響徹於天地之間,韓信親率前鋒首先和項羽軍合戰,遭到項羽的痛擊,雙方進行殊死鏖戰,韓信不敵,趕忙撤退,於是命令在一旁靜候的左右翼向前合擊,而此刻楚兵剛經過血戰,疲憊不堪,難以應付孔將軍、費將軍兩翼的聯合進攻,開始撤退。韓信見狀大喜,又率領敗退的士卒再次衝上,楚兵再也招架不住,大敗,只好退回壁壘,堅壁不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