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韓信又說:“要想讓趙軍全部跑出來追殺我們,我這個大將不能躲著,必須要親自出面。”他命令一萬人先出擊,渡過綿蔓水,背依水為陣。趙軍望見,皆哈哈大笑,哪有這麼布陣的,我們往前一擠,你們不都要變成魚鱉嗎?真蠢。

  這時天色逐漸大亮,韓信和張耳兩人,乘著他們華麗的專車從井陘道出來,專車上架著大鼓,豎著“大將軍”的大旗,周圍簇擁著全身閃亮的甲兵,看上去威勢非凡,不是大將,絕沒有這排場。車上力士舉起鼓槌猛擂,殺聲震天。陳余大喜,看來今天有望捉住對方大將,他一聲令下,趙兵精銳衝出,漢兵也齊齊衝上去迎戰。雙方廝殺得不分勝負。韓信、張耳假裝很害怕,鳴金下令撤退,扔掉大將旗鼓,倉惶逃入背水為陣的那支萬人隊,那支軍隊打開壁壘接納韓信。趙兵一看大喜,空壁齊出,爭先恐後上前搶掠韓信的旗鼓,追殺韓信。如果能抓到這位大佬,功勞之大,賞賜之多那是可以想見的。但韓信跑得快,很快就遁入了水邊駐軍,趙軍追來,背水為陣的漢兵也齊齊衝出迎戰,兩軍又是一番廝殺。漢軍後無退路,皆拼死抵抗;趙軍雖多,卻怎麼也不能攻拔。這時韓信早就安排好的兩千輕騎立刻乘虛馳入趙軍壁壘,把趙軍軍旗扯下,換上漢軍軍旗。追逐韓信的趙軍見倉促間不能取勝,想回到自己軍營先填飽肚子再說,誰知轉頭一看,發現自己的營寨已經插滿了漢軍旗幟,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俘獲了趙王,頓時喪失了鬥志,像蟑螂一樣四處亂跑。趙國督戰隊雖然極力阻止,也沒有辦法控制亂局。於是漢兵前後夾擊,趙軍大敗,陳余帶著趙王向南逃竄,在泜水邊被漢軍追上,再戰,依舊大敗,輕鬆被漢兵割了腦袋去,趙王歇則被生擒。

  諸將都紛紛來向韓信請功,疑惑地說:“將軍,兵法上說:‘右背山陵,前左水澤。’也就是說,打仗一定要背靠高山,有助於負隅頑抗;營前有水,則讓敵軍不能靠近。今天將軍卻讓我們背水為陣,一旦不利,士兵都要被敵軍趕入江中餵魚。沒聽過您這種打法啊,能不能說說秘訣?”

  韓信笑道:“我這也是兵法啊,只是你們沒悟到罷了。兵法上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我韓信不是什麼世家大族,也沒有當過多久的將軍,手下這些兵不但沒受過太多訓練,也沒有得過我多少恩惠,怎麼可能讓他們發自心底里為我賣命呢?我其實等於‘驅市人而戰之’啊,一群烏合之眾,如果不把他們投放到死地,讓他們絕境圖存,他們豈肯拼命?要是在平原廣隰,我怕他們稍微遇到挫折就全跑光了。”眾將皆說:“將軍真厲害,不服不行啊。”

  這就是著名的“背水一戰”,說實話,我覺得這個勝利還是有僥倖性,韓信的理論說服力不強。我感覺漢軍之所以能勝,主要在於趙軍的戰鬥力太弱,組織性也差,所以一發現不對,首先就自亂了手腳。要是碰到的是項羽,只怕掉腦袋的就是他韓信了。想當年項羽只率區區三萬特種兵,就將劉邦五十六萬大軍像趕鴨子似的趕入大河,淹死二十多萬,那時漢兵怎麼不背水一戰了?可見主要還是戰鬥力的問題,陳余太弱,才讓韓信一戰成名。寫《漢紀》的荀悅說,項羽之所以當時能把漢軍趕入江中,而趙兵不能者,是因為項羽之兵見國都被占,滿懷憤激之氣;而劉邦之兵安於逸樂,毫無鬥志,以憤激之兵戰逸樂之眾,破之必矣;而趙兵背靠城池,有內顧之心,無決死之志,所以戰背水之兵,卻無所作為。但我覺得這是強詞奪理,你劉邦那時再無鬥志也是五十多萬啊,卻打不過項羽的三萬,只怕怎麼也說不過去。況且韓信兵臨趙國城下,也是欺負到人家家門口了,趙兵怎麼不懷憤激之氣,一鼓而消滅韓信的疲卒?而且見漢兵占了自己的營寨,也沒有生憤激之氣,怒戰奪回家園,除了戰鬥力差,沒有別的理由。

  韓信下令:“其他人都可以殺,但是李左車不能殺,一定要生擒,誰捉到賞誰一千斤金子。”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李左車果然捕來了。

  第52章 說降英布

  韓信恭恭敬敬地解開了李左車的繩索,這是我們在演義小說中常見的情節,當事人一定會感動,如果他們不感動,我們讀者一定會罵他不知好歹。果然,李左車說:“將軍,你對我這麼好,我不報答不行啊。你說,要我做什麼?”韓信問:“我想趁勢把燕國和齊國一起打下來,你有什麼好計策?”

  李左車心裡暗喜,這個我當然有,但嘴巴上還是謙虛道:“我一個亡國之將,敗軍之虜,還有什麼計策能讓將軍看得上眼。”

  韓信知道他需要拍兩下,趕忙灌蜜湯:“我聽說百里奚在虞國的時候,虞國滅亡了;到了秦國,卻使秦國稱霸。不是因為他到了秦國智商就一下子提高了,而是因為虞君不用他,而秦君重視他。如果陳余那傻瓜能聽先生的話,我這顆腦袋就會到他手上;正因為他不用你的計策,才命喪我手。先生的智商比我高,我說的是真心話,先生千萬不要推辭。”

  李左車聽得心裡暖洋洋的,好像吸足了大麻,爽快地呻吟了一聲,道:“慚愧慚愧,臣哪敢跟將軍比,將軍涉西河,虜魏王,擒夏說;東下井陘,一早上擊破趙國二十萬大軍,誅殺代王陳余,名聞海內,威震天下。農民們都紛紛扔到鋤頭和犁,穿鮮衣,吃美食,把家產花光,為什麼?知道將軍一到,無可抵擋,只有死路一條,還不如吃光用光。可見將軍打仗確實是牛逼得不得了。不過,將軍的部下打了這麼久的仗,也很疲憊了。如果就這麼拉過去攻燕,只要燕國緊閉城門不戰,將軍曠日持久,糧食很快吃光,齊國就可能從後包抄,斷將軍後路。將軍攻不下燕齊,就幫不上漢王的忙,項羽就可能解決漢王,到時將軍自問能獨立抵擋項羽嗎?所以,將軍想強攻燕齊,臣以為不智。”

  “那怎麼辦?”韓信感覺李左車說得句句在理。

  李左車道:“臣以為將軍不如按甲休兵,撫循趙國百姓,天天給士大夫們送酒送肉,用糖衣炮彈麻痹他們。然後派口才好的人出使燕國,送去國書,對其威脅恐嚇。燕國不敢不聽,燕國一服,齊國豈敢獨立與將軍對抗?這樣的話,天下之計定矣。”

  韓信大喜:“好,就這麼辦。”當即派使者出使燕國,燕國早就聽說韓信旬月之內破魏、代、趙三國,威震天下,嚇得不行,早就惶惶不可終日。現在見韓信派使者來示好,大喜,馬上表示雙方可以簽訂友好睦鄰條約,完全忘了項羽對自己的好處。韓信派人向劉邦報告,請求立張耳為趙王,劉邦同意了。

  項羽聽說魏、趙全被韓信拿下,也知道不妙,時時派出兵渡河攻打韓信、張耳,韓信和張耳和楚兵一來一往地相持,楚國沒有占到什麼大便宜,但韓信想像對付魏、趙一樣對付楚國,卻也完全不可能。有學者說,項羽對韓信占領魏、趙沒有重視,如果早早發兵幫助魏、趙抵拒韓信的進攻,魏、趙不下,劉邦就不可能開闢第二戰場。但我估計項羽已經沒有足夠的兵力兼顧,再加上他手下也沒有能夠獨當一面的大將。如果項羽親自率兵去攻擊韓信,那還是有很大勝算的。對於真正的軍神項羽來說,韓信只怕還是個小兒科。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