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話說劉邦聽到酈食其的回報,罵道:“魏豹,你這個狗雜種,當老子治不了你。”他問酈食其:“魏豹派誰當大將?”酈食其道:“柏直。”劉邦道:“無名鼠輩耳,打不過我的韓信。騎將呢?”酈食其道:“馮敬。”劉邦道:“這傢伙是個貴族,秦國丞相馮無擇的兒子,貌似還不錯,但和我的絲綢販子灌嬰比,似乎還差那麼一點。步卒將呢?”酈食其道:“項它。”劉邦再次點評:“打不過我的曹參,魏豹,你死定了。”
於是劉邦當即下令,以大將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一起進攻魏國。韓信趕忙去問酈食其:“魏國不會讓周叔為大將罷?”酈食其說:“怎麼,這個人很厲害?”韓信訥訥地說:“反正我沒把握勝他。”酈食其道:“放心,大將是柏直。”韓信笑了:“那傻逼啊,容易對付。”於是下令進兵臨晉。
魏豹也趕忙發兵抵拒,兩軍在蒲坂對峙。蒲坂在黃河的東邊,今天屬於山西;臨晉在黃河的西邊,今天屬於陝西。魏軍只要守住蒲坂,韓信渡不了黃河,就無所作為。但韓信自有他的一套辦法。
他下令一部分軍隊假裝想渡河,以迷惑魏軍;另派主力沿黃河上溯,從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偷偷渡河。沒有那麼多的渡船怎麼辦,每個人腰間縛著一個木質的大腹缶,可以浮在水面上。韓城一帶的黃河不寬,我曾經親自考察過,渡過去應該不難。當時又是夏曆八月,天氣暖和,也沒有凍餒之患,就當在黃河裡集體洗了個澡。這支隊伍濕淋淋地爬上岸,衣服貼在身上,曲線分明。他們解下身上的大木缶,個個好像海龜褪殼似的獲得了新生,立即撒開腳板南下襲擊魏國重鎮安邑。魏王豹正全神貫注防備對岸臨晉的漢軍,哪料到韓信從北襲來,大驚,立刻回兵救援安邑,兩軍交戰,魏軍大敗。而臨晉的軍隊在曹參的率領下,也趁機渡河,在東張(今陝西永濟北)大破魏軍,斬魏將孫遫。漢兵兩軍聯合擊破安邑,俘虜魏將王襄。魏王豹南逃至曲陽(今河北曲陽),曹參在後緊追不殺,在東垣(今河北石家莊東)將其活捉,又還擊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把魏王豹的父母妻子全部俘虜。
韓信將魏王豹押往滎陽。聽說魏王被俘,其餘魏邑紛紛投降,劉邦下令以魏國地為河東、上黨、太原郡。
張耳這時向劉邦請求:“下一個該打趙國了,能不能派小弟去,讓小弟恢復舊國,小弟要殺了陳余報仇雪恨。”本來他比劉邦年紀大,輩份高,這時卻不得不低聲下氣。
話說陳余當年被劉邦騙了,參加劉邦進攻楚國的隊伍,後來劉邦大敗,逃歸滎陽,陳余也發現受騙,馬上通電和劉邦絕交。劉邦見張耳畢恭畢敬,畢竟是自己以前的老大,不能不動惻隱之心,答應了。恰巧這時韓信派人來報告,說希望能再給他三萬人,他可以一舉擊破燕、趙,再南下擊齊,斬斷楚國內地到滎陽前線的糧道,為徹底消滅項羽創造條件。劉邦更高興了,當即派張耳帶著三萬人,去韓信軍中,和韓信聯合進兵。
這年的後九月(閏九月),韓信進兵趙國,這時在北方代國的丞相夏說,大概得到陳余的命令,趕忙領兵南下,想堵截漢兵。兩軍在閼與(今山西和順)發生大戰,這是當年公元前270年趙國馬服君趙奢大敗秦兵的地方,來自秦地的士卒折戟沉沙,這回卻相反,韓信輕鬆戰勝夏說,將其生擒,漢軍威勢大震。
劉邦聽說後笑得合不攏嘴,但在滎陽前線,楚兵的攻勢依舊不減,他還是感到很艱難,於是派出使者去代國,要韓信把剛俘獲的精兵運送到滎陽來當炮灰。說起來項羽也真是可憐,手下沒有像韓信這樣的人才為自己俘獲炮灰,換一般人早垮了。也只有項羽這樣真正的軍神,和劉邦交戰仍舊屢占上風。自古以來人們多同情項羽,忘了他也是一個殺人魔王,大概還是因為這傢伙有真本事,和劉邦這樣光靠別人打仗的流氓不一樣的緣故。
接下來,韓信的目標就是趙國本土了。
很快到了年初,依舊以十月為歲首,秋高氣爽。趙王和陳余聽到夏說被俘,韓信軍很快就到,立刻發兵守住井陘口(今石家莊市西北)。井陘是太行山東面的通道之一,道路極為狹窄,我們前面講過,當年李良想通過井陘進入魏地,被王離軍堵住,一步也不能進前,可見其地勢的險要。
井陘口的趙軍號稱二十萬,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陳余身邊有個封號為廣武君,名字叫李左車的人,勸陳余道:“韓信、張耳屢戰屢勝,一舉擊滅了魏、代兩國,其鋒銳不可擋。我聽說有這麼一句諺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也就是說通過千里運糧來提供後勤,士兵肯定吃不飽;臨時砍柴來燒飯,肯定餓得發慌。井陘道如此狹窄,只能走一輛車,一匹馬,他們的糧食運輸肯定成問題。希望您給我三萬精兵,讓我從小路去截斷韓信的糧道,您呢,深溝高壘,不理會他的挑戰。他戰又不能,糧食又接濟不上,不出十天,全軍就會變成餓殍,他的頭顱自然而來就會來到您的案上。如果和他硬碰,只怕打他不過。”
陳余當即把臉拉下來了:“什麼?他韓信有那麼厲害?幾萬疲兵千里迢迢欺負到我家門口來了,我還得躲著他?傳到國際上去,我陳余臉往哪擱?好歹我還是一名人,自幼讀儒家書,這貪生怕死的事我可不做。老子今天就要和他硬碰硬地干一場。要不然是人是鬼,都要找上門來欺負我。”史書上說陳余是儒生,平生最討厭陰謀詭計,這當然是個好品質,平時待人處世,完全應該這樣,但戰場乃是鬥智鬥力的地方,忠厚絕對吃虧。何況這是在中國,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還不講信用呢。陳余的失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李左車一聽嘆氣,他的計策也沸沸揚揚傳到韓信耳中去了。韓信開始嚇出一身冷汗,這傢伙太黑了,井陘就一羊腸小道,兩邊都是高山,他要截斷我的後軍實在太容易不過。要這麼做,我可不能進井陘。他派人趕快出井陘,去打探一下。探子看見趙國軍隊絲毫沒有深溝壁壘的跡象,而是躍躍欲試,又聽說陳余已經下定決心拒絕李左車的計策,大喜,趕忙跑回去報告。
韓信當即像吃了定心丸,把劍一揮:“陳余名氣這麼大,原來是個傻逼,給我進軍。”
大軍像螞蟻一樣緊貼著山壁從井陘道上往前挪,走到井陘口三十里地的時候,韓信下令紮營。夜間親自挑選輕了騎兩千人,每個人發了一面紅色的旗幟,給他們訓話說:“你們從小路出發,躲在山裡遙望趙軍營寨。一旦發現趙兵齊出追逐我軍,你們就立刻馳入趙軍壁壘,拔掉他們的旗幟,換上我們的旗幟。”又吩咐偏將:“給我傳令下去,殺豬宰羊,明天擊破趙軍後回來會餐。”
諸將都不相信,這牛逼吹得也太大了,趙兵二十萬已經占據險要之地,你明天就想擊潰人家,是不是瘋了。但將令下來,誰也不敢違抗,都口頭答應,分頭去準備了。
於是劉邦當即下令,以大將韓信為左丞相,與灌嬰、曹參一起進攻魏國。韓信趕忙去問酈食其:“魏國不會讓周叔為大將罷?”酈食其說:“怎麼,這個人很厲害?”韓信訥訥地說:“反正我沒把握勝他。”酈食其道:“放心,大將是柏直。”韓信笑了:“那傻逼啊,容易對付。”於是下令進兵臨晉。
魏豹也趕忙發兵抵拒,兩軍在蒲坂對峙。蒲坂在黃河的東邊,今天屬於山西;臨晉在黃河的西邊,今天屬於陝西。魏軍只要守住蒲坂,韓信渡不了黃河,就無所作為。但韓信自有他的一套辦法。
他下令一部分軍隊假裝想渡河,以迷惑魏軍;另派主力沿黃河上溯,從夏陽(今陝西韓城南)偷偷渡河。沒有那麼多的渡船怎麼辦,每個人腰間縛著一個木質的大腹缶,可以浮在水面上。韓城一帶的黃河不寬,我曾經親自考察過,渡過去應該不難。當時又是夏曆八月,天氣暖和,也沒有凍餒之患,就當在黃河裡集體洗了個澡。這支隊伍濕淋淋地爬上岸,衣服貼在身上,曲線分明。他們解下身上的大木缶,個個好像海龜褪殼似的獲得了新生,立即撒開腳板南下襲擊魏國重鎮安邑。魏王豹正全神貫注防備對岸臨晉的漢軍,哪料到韓信從北襲來,大驚,立刻回兵救援安邑,兩軍交戰,魏軍大敗。而臨晉的軍隊在曹參的率領下,也趁機渡河,在東張(今陝西永濟北)大破魏軍,斬魏將孫遫。漢兵兩軍聯合擊破安邑,俘虜魏將王襄。魏王豹南逃至曲陽(今河北曲陽),曹參在後緊追不殺,在東垣(今河北石家莊東)將其活捉,又還擊魏都平陽(今山西臨汾西南),把魏王豹的父母妻子全部俘虜。
韓信將魏王豹押往滎陽。聽說魏王被俘,其餘魏邑紛紛投降,劉邦下令以魏國地為河東、上黨、太原郡。
張耳這時向劉邦請求:“下一個該打趙國了,能不能派小弟去,讓小弟恢復舊國,小弟要殺了陳余報仇雪恨。”本來他比劉邦年紀大,輩份高,這時卻不得不低聲下氣。
話說陳余當年被劉邦騙了,參加劉邦進攻楚國的隊伍,後來劉邦大敗,逃歸滎陽,陳余也發現受騙,馬上通電和劉邦絕交。劉邦見張耳畢恭畢敬,畢竟是自己以前的老大,不能不動惻隱之心,答應了。恰巧這時韓信派人來報告,說希望能再給他三萬人,他可以一舉擊破燕、趙,再南下擊齊,斬斷楚國內地到滎陽前線的糧道,為徹底消滅項羽創造條件。劉邦更高興了,當即派張耳帶著三萬人,去韓信軍中,和韓信聯合進兵。
這年的後九月(閏九月),韓信進兵趙國,這時在北方代國的丞相夏說,大概得到陳余的命令,趕忙領兵南下,想堵截漢兵。兩軍在閼與(今山西和順)發生大戰,這是當年公元前270年趙國馬服君趙奢大敗秦兵的地方,來自秦地的士卒折戟沉沙,這回卻相反,韓信輕鬆戰勝夏說,將其生擒,漢軍威勢大震。
劉邦聽說後笑得合不攏嘴,但在滎陽前線,楚兵的攻勢依舊不減,他還是感到很艱難,於是派出使者去代國,要韓信把剛俘獲的精兵運送到滎陽來當炮灰。說起來項羽也真是可憐,手下沒有像韓信這樣的人才為自己俘獲炮灰,換一般人早垮了。也只有項羽這樣真正的軍神,和劉邦交戰仍舊屢占上風。自古以來人們多同情項羽,忘了他也是一個殺人魔王,大概還是因為這傢伙有真本事,和劉邦這樣光靠別人打仗的流氓不一樣的緣故。
接下來,韓信的目標就是趙國本土了。
很快到了年初,依舊以十月為歲首,秋高氣爽。趙王和陳余聽到夏說被俘,韓信軍很快就到,立刻發兵守住井陘口(今石家莊市西北)。井陘是太行山東面的通道之一,道路極為狹窄,我們前面講過,當年李良想通過井陘進入魏地,被王離軍堵住,一步也不能進前,可見其地勢的險要。
井陘口的趙軍號稱二十萬,這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陳余身邊有個封號為廣武君,名字叫李左車的人,勸陳余道:“韓信、張耳屢戰屢勝,一舉擊滅了魏、代兩國,其鋒銳不可擋。我聽說有這麼一句諺語:‘千里饋糧,士有飢色;樵蘇後爨,師不宿飽。’也就是說通過千里運糧來提供後勤,士兵肯定吃不飽;臨時砍柴來燒飯,肯定餓得發慌。井陘道如此狹窄,只能走一輛車,一匹馬,他們的糧食運輸肯定成問題。希望您給我三萬精兵,讓我從小路去截斷韓信的糧道,您呢,深溝高壘,不理會他的挑戰。他戰又不能,糧食又接濟不上,不出十天,全軍就會變成餓殍,他的頭顱自然而來就會來到您的案上。如果和他硬碰,只怕打他不過。”
陳余當即把臉拉下來了:“什麼?他韓信有那麼厲害?幾萬疲兵千里迢迢欺負到我家門口來了,我還得躲著他?傳到國際上去,我陳余臉往哪擱?好歹我還是一名人,自幼讀儒家書,這貪生怕死的事我可不做。老子今天就要和他硬碰硬地干一場。要不然是人是鬼,都要找上門來欺負我。”史書上說陳余是儒生,平生最討厭陰謀詭計,這當然是個好品質,平時待人處世,完全應該這樣,但戰場乃是鬥智鬥力的地方,忠厚絕對吃虧。何況這是在中國,日常生活中大部分人還不講信用呢。陳余的失敗,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李左車一聽嘆氣,他的計策也沸沸揚揚傳到韓信耳中去了。韓信開始嚇出一身冷汗,這傢伙太黑了,井陘就一羊腸小道,兩邊都是高山,他要截斷我的後軍實在太容易不過。要這麼做,我可不能進井陘。他派人趕快出井陘,去打探一下。探子看見趙國軍隊絲毫沒有深溝壁壘的跡象,而是躍躍欲試,又聽說陳余已經下定決心拒絕李左車的計策,大喜,趕忙跑回去報告。
韓信當即像吃了定心丸,把劍一揮:“陳余名氣這麼大,原來是個傻逼,給我進軍。”
大軍像螞蟻一樣緊貼著山壁從井陘道上往前挪,走到井陘口三十里地的時候,韓信下令紮營。夜間親自挑選輕了騎兩千人,每個人發了一面紅色的旗幟,給他們訓話說:“你們從小路出發,躲在山裡遙望趙軍營寨。一旦發現趙兵齊出追逐我軍,你們就立刻馳入趙軍壁壘,拔掉他們的旗幟,換上我們的旗幟。”又吩咐偏將:“給我傳令下去,殺豬宰羊,明天擊破趙軍後回來會餐。”
諸將都不相信,這牛逼吹得也太大了,趙兵二十萬已經占據險要之地,你明天就想擊潰人家,是不是瘋了。但將令下來,誰也不敢違抗,都口頭答應,分頭去準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