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總之劉邦聽魏無知這麼說,也覺得有道理,又把陳平叫來,責問道:“先生從魏國跑到楚國,又從楚國跑到我這裡,有點像變色龍啊,太沒有操守了罷?”

  陳平道:“那可不能怪我。我侍奉魏王的時候,屢次獻策,魏王都不聽我的。只好去楚國,項羽也不聽我的計策,他任人唯親,官居要職的或者姓項,或者是他岳父家的人。我氣不過,聽說您禮賢下士,才跑來投奔。我不是變色龍,而是懷才不遇啊。在來你這的途中,我在黃河上碰到河盜,眼看要吃上餛飩或者板刀面,幸虧我見機得早,把衣服全脫光,才撿回了一條命。我幾乎光著身子跑來,你名義上讓我當政委,卻一分錢安家費都沒有,不收點錢只怕連軍裝都買不起。這麼著罷,我給您獻幾條計策,如果您覺得還行,就採用;不行,我收的這點賄賂都在這,還給您,我照樣光著身子離開。”

  劉邦這傢伙確實有點慧眼識人的本事,聽陳平這麼一說,馬上道歉:“我錯了,以後誰再說你壞話,老子斬了他。今天就給你發安家費三十萬(三十金),升你為護軍中尉(全軍政委兼人事部長)。”

  大陰謀家、毫無操守的政治流氓陳平就這樣正式冉冉登上楚漢之際的政治舞台,劉邦能發掘出這麼一位出眾的政治流氓,這就是領導的素質。按說劉邦這也是偏聽偏信了,但他就有這本事,他所偏聽偏信的人就是有才華,換了胡亥,就都是混蛋。所以你不要對劉邦戰勝項羽不福氣,人家選拔人的本事,項羽確是難及萬一。項羽自負武勇,從小也知道“一人敵”無用,要學“萬人敵”。他以為學好兵法,指揮作戰百戰百勝就是“萬人敵”,殊不知軍事玩得再好,也不如政治玩得好,玩好政治,那才是真正的“萬人敵”。

  這時魏王豹請假回家探親,一回國,馬上發兵守衛黃河渡口,宣布和劉邦絕交,回歸楚國的懷抱。

  劉邦氣壞了,六月份,鬱鬱不樂地回到了櫟陽。在櫟陽,他宣布了一系列政策,立劉盈為王太子,大赦境內,勞改犯全部釋放,這很好理解,如今炮灰缺乏,不能浪費啊。

  有趣的是,上一年被圍困的雍王章邯還在廢丘城中苦苦掙扎,誓死不肯投降。可惜了這麼一位忠勇之士,如果項羽能及時攻破函谷關,就可以救下章邯了,這也是一位名將啊!如果章邯不死,能為項羽出多大的力啊!項羽實在應該把他留在自己身邊,不該浪費在關中。劉邦見章邯這麼頑固,說:“去年八月份就開始圍困你,眼下十個月過去了,你還不投降,別怪我殘忍了,引水灌他。”

  廢丘臨近渭水,劉邦一聲令下,水利工程師們馬上集聚前線,挖開河堤,將渭水灌向廢丘。那時的城牆都是土夯的,一泡就軟。章邯無奈,命令舉城投降,自己長嘆一聲,橫劍自殺。

  雍國其他地方的零星部隊,聽見章邯自殺,也相繼歸順。劉邦把雍國設置為中地、北地、隴西三個郡。

  由於連年打仗,莊稼不能好好耕種,關中出現饑荒,一石米漲到一萬錢。我們知道,後來的文景之治時,一石米只要幾十個銅錢。劉邦無奈,下令讓老百姓遷徙到巴蜀去,那裡的糧食還有些富餘。至於關中的米,當然有錢人才吃得起了。有一個叫姓任的家族還為此發了大財,他們家為什麼這麼多糧食呢?

  因為投機倒把。

  話說當初秦朝滅亡的時候,天下大亂,有勇力者都都成群結隊去搶金銀珠寶,獨有這姓任的一家到處搶糧食,深挖洞,廣積糧。別人笑他:“你傻呀,人出門逃命都帶金銀細軟知道不?就因為這玩意份量輕價格貴,一小塊金子能換好大一囤糧食了。你說你藏這麼多糧食,不值錢倒罷了,還得挖老大一坑就裝它,不嫌費勁啊咋的,有力氣沒處使啊咋的?”

  任氏搖搖頭:“你們那旮旯的人都是這麼鼠目寸光。秦朝滅亡,威權垮塌,天下要大亂你知道不?起碼要打好幾年仗你知道不?兵荒馬亂,年輕力壯的都拉去當炮灰了,誰給你種糧食?你有錢又上哪買吃的去?甭看我挖坑費勁,將來我賣掉,換的金子能填滿半個坑,不信咱走著瞧。”

  那人懷疑道:“不會吧,太聳人聽聞了,你到時準備賣多少錢一斗?”

  任氏笑道:“當然得往貴了賣,雇個好的會計師給我算,陳米八千,新米一萬六,夾雜點糠皮和小石塊,不許挑。嫌陳米有黃曲黴素,吃了致癌,想吃新米,可以,多交一倍錢。想挑挑揀揀,也可以,辦張貴賓卡,一石兩萬四。你問能不能便宜,可以,九點九九折。你還真別嫌貴,我這一天一個價,今兒不買,明天就漲幾千錢。反正就是一個字,貴。不是廳局級以上的官,不是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頭百名企業家,根本消費不起。你要只是一白領金領,都不好意思進我這門。總之我們的米只有成功人士才消費得起,什麼叫成功人士,就是無論米價怎麼漲,他都三個字:不差錢。”

  所有人都笑話任氏,想掙錢想瘋了。但不幸的是,他猜得很準,劉邦和項羽在滎陽一帶持久火併,耕地都拋荒了,人餓得肚子咕咕叫,紛紛帶著積攢的金銀在任家大院門口排隊買糧,有錢還得走後門。

  第51章 韓信破趙

  這年八月,劉邦交代讓蕭何守衛關中,建築宗廟、社稷、宮室、縣邑,發展生產,撫育新炮灰,一切得便宜從事,自己則再次回到滎陽督戰。

  光在滎陽對抗項羽,他知道占不到便宜。楚軍一直採取攻勢,就現有的資源來看,無論他徵發多少新炮灰,都不能挽回被動局面。何況比軍事才華,他遠遠不是項羽的對手。在此情況下,只有開闢第二條戰場,擴大“解放區”,脅持更大數量的炮灰隊伍,才能以人海戰術取得最後勝利。但要開闢第二條戰場,南部是項羽分封的臨江國,不會放他過去,南方人煙稀少,就算占領了,炮灰資源也不豐富,最好就是走北線,先搞定魏國,然後是趙國,再消滅齊國,就可以對楚國形成包抄之勢。

  所以首先要把魏王豹重新拉攏過來。劉邦派酈食其去魏國遊說,酈食其對魏豹說:“漢王很懷念和您一起戰鬥的日子,您現在通電和他絕交,他非常傷心,寢食不安,日夜思量,不知哪裡得罪了您,一定有什麼誤會,特意派臣來請示,希望您能指正他的錯誤,讓他有機會親口向您道歉。”

  魏豹氣鼓鼓地說:“當然得罪了我。想我阿豹也是貴族出身,從春秋以來,世系連綿不絕,高貴無匹。他劉邦一個潑皮無賴,老爸老媽包括他自己連個正式的名字都沒有,活脫脫一群文盲,卻對我阿豹頤指氣使,開口閉口都是生殖器。如此沒教養的人,我不想再見,請你回去告訴他,讓他找塊好點的裹腳布,認真擦擦自己的嘴巴,不要出口成髒,否則一切有尊嚴的人都不屑與他為伍。”

  酈食其雖然是個辯士,口才一級棒,魏豹卻嗤之以鼻。老酈規勸沒效果,恫嚇無用處,只好怏怏的回去了。他或許還有些佩服,這個魏豹,骨頭確實硬,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具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但酈食其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魏豹之拒絕劉邦,話雖然冠冕堂皇,背後其實還有更為深刻的原因。原來他有個姓薄的姬妾,有一次去看相,相士說她的兒子將來會當天子,貴不可言。魏豹當時大喜,心想,我的姬妾會生天子,那我自然也是天子羅;既然我命中注定要當天子,何必依附你劉邦?於是下決心和劉邦翻臉。當然饒具諷刺的是,他後來兵敗被殺,薄姬也就被當成戰利品,成了劉邦的床上玩物,果然生了個兒子叫劉恆,就是後來的漢文帝。這說明人家相士沒相錯,只是魏豹一廂情願,以為自己老婆生的一定是自己的兒子,殊不知就算在現在文明社會,也不是所有男人都能保證自己不戴綠帽子的,更何況在那個腦袋隨時不保,老婆隨時會被人奪走的亂世。魏豹的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世界觀不行的話,就會全盤皆輸。魏豹沒有用聯繫和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在他眼中的世界是孤立的、靜止的。如果要給他開藥方,應該開《辯證唯物主義哲學和歷史唯物主義哲學》《反杜林論》之類,當然那時還沒有這麼高級的書,那麼《墨子》《韓非子》的部分章節也可以勉強代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