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沒有了軍隊,也就沒有了軍事開支。這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一筆巨大的軍事負擔的免除。
沒有了軍隊,政治變得相應地單純了。軍隊的叛變、譁變、政變,軍隊對政治的一切掣肘和干預,都便是子虛烏有之事了。於是政治僅僅成了政客們之間的“文戲”表演。“文戲武唱”的情況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了。天下也就一直太平。政客們的爭鬥,縱然再激烈,都是不會導致“內亂不息”的。
沒有了軍隊,政治幾乎只剩下了國策的使命。外交幾乎只剩下了經濟的談判。這對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是經濟繁榮和發展的“黃金階段”。日本經濟,正是在這樣的“黃金階段”日日騰飛的。而且它可以有一種受保護的安全感。因為美國這個“監護人”的軍隊長駐沖繩。美國的核武器的羽翼蔭庇著它……
日本人對美國的心理,必是十分矛盾的,但是矛盾而不複雜,僅僅矛盾而已。一方面,他們視美國為“義父”。因為目前仍在受美國的軍事保護和核蔭庇,不得不依然地傍靠三分。另一方面,他們又怎甘永遠處於“義子”的地位?何嘗不願擺脫美國的“監護”?何嘗不想像美國佬似的,在世界舞台上過把頤指氣使,動輒制裁這個制裁那個的“國際江湖”霸主的癮?一方面,對美國幾十年如一日的“監護”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對自己遭受過的原子災難耿耿於懷。將一個國比一個人,那是類乎殺父之仇類乎奸母之仇的!日本有對美國進行報復的企圖嗎?有也沒用,有也白有。根本實現不了。起碼根本不可能在軍事方面付諸實現。日本真的對美國沒有進行過報復嗎?日本汽車衝擊美國市場,日元升值美元貶值之際,日本人心中的快感是可以想像的。日本沒有軍隊,但是日本有錢,日本人想到美國的時候,恨不得用日元將整個美國都買歸日本才如願。
不,今天的日本也是有“軍隊”的。它的“軍隊”就是它今天大大小小的財團。這支“軍隊”的野心是很大的,它虎視眈眈地瞪著美國和歐洲,也虎視眈眈地瞪著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它的經濟實力演變為它的“軍事實力”。或者反過來說,它當年靠軍隊達不到的目的,今天正在靠經濟方式實現著。日本是一個以“軍事發展”般的戰略實現其全球經濟策略的國家。日本的全球經濟策略,越來越具有明顯的進攻性。它將越來越使美國感到棘手、頭疼、無奈和難以對付窮於伎倆。當年的“猛獸”今天的“馴獸”,仍時常暴露出其“野性”。
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儘管經濟上已經具有了和其“義父”美國“過招”的實力。但它註定了目前還是一個有嚴重缺陷的國家。那就是──它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足以影響重大國際問題的政治家。這是日本全民族的心理寄託,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指望慰藉的心理寄託。這是由它的“領養子”的國際地位所限制的,是由它的“二等盟國”的歷史屈辱所限制的。是日本的尷尬,正如它是美國的尷尬,日本甚至在短期內也不可能產生深受日本國民擁戴的眾望所歸的政治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難以取得作為的政治人物,在本國不可能深受擁戴眾望所歸。
日本的政治人物在它的國民心目中幾乎無一不是政客。在國際上的形象也許反而略高一些,卻也高不到哪兒去。區別在於,僅僅在於──資深的政客或資淺的政客,成熟的政客或不成熟的政客,機智的或愚蠢的政客。儘管,他們中也有傑出者,但是國際政治舞台邊緣的傑出的政治人物,再傑出也只能充當國際政治舞台邊緣的“大群眾”角色。這是日本國民為什麼至今寧肯繼續崇敬天皇,而不願將同樣的崇敬賞賜給日本政治人物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之一。
這一點是日本“心口永遠的疼”。
這一點是美國“永遠的喜悅”。
今後的若干年,日美關係將越來越“有戲”可看。即將使美國越來越尷尬,也將使日本越來越屈辱。“義父”和“領養子”之間,由於“監護恩”和“原子恨”所導致的恩怨,將會更加頻繁。
這是“二戰”後遺症。
日本是“病原體”。
它感染著美國。
美國已別無選擇,只有繼續地“監護”著它,不知該到哪一年哪一月為止。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一旦自行“撤銷”了“監護”責任,它的“領養子”一旦真的成了獨立的“國際人”,究竟對自己有益還是有害。究竟是會對自己禮讓三分,還是會反目於一旦,“龍蛇爭霸”?
我在日本的日子,“沖繩島事件”正鬧得不亦樂乎。兩個美國大兵輪姦了一名日本少女,日本國民群情激憤。美國這個“監護人”,在日本面前無地自容。而日本政客們,又顯然是在竭盡所能地維護美國起碼的體面。“領養子”知道目前還不到可以和“義父”徹底鬧翻的時候。“義父”則對“領養子”給的一次人情表示“心領神會”。“日美關係正常化”,或反過來說“美日關係正常化”,乃“二戰”之後,最虛假最不可細思細想也最滑稽可笑的一句“外交辭令”。
今後這一“外交辭令”,仍將時常掛在美國外交官嘴邊上。
也仍將時常掛在日本外交官嘴邊上。
而日本“新生代”中的青年男女,卻有許多人內心裡是非常嚮往美國的。
在一部日本愛情電影中,日本女孩兒對日本小伙子說:“我嫁給你是可以的,但是你得帶我到紐約去定居!”
他們可沒有他們的父輩們那麼多的心理積澱。
只要美國人不輕蔑日本人,他們和她們,像許多國家的青年們一樣,何嘗不願擁有一份美國“綠卡”呢?
這是使民族感甚強的日本老爸們極不高興的事。
然目前的世界,背叛之風到處盛行。
日本老爸們又能奈之何呢?……
第六章 到美國去?
美國人當然並非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們信仰民主與法律的堅定性超過對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決定了這樣一種美國現實——經過數代民主與法律教育的美國當代青年,頭腦中的個人崇拜五花八門。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態的。
一、千萬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人開始走向美國。如今,中國和美國之間,“絲綢之路”已然鋪通。世界上,有許多路的說法是美好的。但是我以為,僅僅就說法而言——“絲綢之路”是最美好的。儘管,事實上的“絲綢之路”,乃是古代中國與別國的一條極為艱難的通商之路。
“走向美國”是目前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中國人內心裡的“絲綢之路”。它很具吸引力,充滿迷幻色彩。似乎,一個中國人,一旦“走向美國”,則意味著他或她的人生走向了理想和成功;而如果他或她居然還獲得了美國“綠卡”,那麼,似乎簡直意味著已經是一種成功了的人生的標誌了。
沒有了軍隊,政治變得相應地單純了。軍隊的叛變、譁變、政變,軍隊對政治的一切掣肘和干預,都便是子虛烏有之事了。於是政治僅僅成了政客們之間的“文戲”表演。“文戲武唱”的情況是根本不會發生的了。天下也就一直太平。政客們的爭鬥,縱然再激烈,都是不會導致“內亂不息”的。
沒有了軍隊,政治幾乎只剩下了國策的使命。外交幾乎只剩下了經濟的談判。這對任何一個國家,其實都是經濟繁榮和發展的“黃金階段”。日本經濟,正是在這樣的“黃金階段”日日騰飛的。而且它可以有一種受保護的安全感。因為美國這個“監護人”的軍隊長駐沖繩。美國的核武器的羽翼蔭庇著它……
日本人對美國的心理,必是十分矛盾的,但是矛盾而不複雜,僅僅矛盾而已。一方面,他們視美國為“義父”。因為目前仍在受美國的軍事保護和核蔭庇,不得不依然地傍靠三分。另一方面,他們又怎甘永遠處於“義子”的地位?何嘗不願擺脫美國的“監護”?何嘗不想像美國佬似的,在世界舞台上過把頤指氣使,動輒制裁這個制裁那個的“國際江湖”霸主的癮?一方面,對美國幾十年如一日的“監護”感恩戴德;另一方面,對自己遭受過的原子災難耿耿於懷。將一個國比一個人,那是類乎殺父之仇類乎奸母之仇的!日本有對美國進行報復的企圖嗎?有也沒用,有也白有。根本實現不了。起碼根本不可能在軍事方面付諸實現。日本真的對美國沒有進行過報復嗎?日本汽車衝擊美國市場,日元升值美元貶值之際,日本人心中的快感是可以想像的。日本沒有軍隊,但是日本有錢,日本人想到美國的時候,恨不得用日元將整個美國都買歸日本才如願。
不,今天的日本也是有“軍隊”的。它的“軍隊”就是它今天大大小小的財團。這支“軍隊”的野心是很大的,它虎視眈眈地瞪著美國和歐洲,也虎視眈眈地瞪著中國和亞洲其他國家。它的經濟實力演變為它的“軍事實力”。或者反過來說,它當年靠軍隊達不到的目的,今天正在靠經濟方式實現著。日本是一個以“軍事發展”般的戰略實現其全球經濟策略的國家。日本的全球經濟策略,越來越具有明顯的進攻性。它將越來越使美國感到棘手、頭疼、無奈和難以對付窮於伎倆。當年的“猛獸”今天的“馴獸”,仍時常暴露出其“野性”。
日本作為一個國家,儘管經濟上已經具有了和其“義父”美國“過招”的實力。但它註定了目前還是一個有嚴重缺陷的國家。那就是──它不可能在短期內產生足以影響重大國際問題的政治家。這是日本全民族的心理寄託,在短期內根本不可能指望慰藉的心理寄託。這是由它的“領養子”的國際地位所限制的,是由它的“二等盟國”的歷史屈辱所限制的。是日本的尷尬,正如它是美國的尷尬,日本甚至在短期內也不可能產生深受日本國民擁戴的眾望所歸的政治家。在國際政治舞台上難以取得作為的政治人物,在本國不可能深受擁戴眾望所歸。
日本的政治人物在它的國民心目中幾乎無一不是政客。在國際上的形象也許反而略高一些,卻也高不到哪兒去。區別在於,僅僅在於──資深的政客或資淺的政客,成熟的政客或不成熟的政客,機智的或愚蠢的政客。儘管,他們中也有傑出者,但是國際政治舞台邊緣的傑出的政治人物,再傑出也只能充當國際政治舞台邊緣的“大群眾”角色。這是日本國民為什麼至今寧肯繼續崇敬天皇,而不願將同樣的崇敬賞賜給日本政治人物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之一。
這一點是日本“心口永遠的疼”。
這一點是美國“永遠的喜悅”。
今後的若干年,日美關係將越來越“有戲”可看。即將使美國越來越尷尬,也將使日本越來越屈辱。“義父”和“領養子”之間,由於“監護恩”和“原子恨”所導致的恩怨,將會更加頻繁。
這是“二戰”後遺症。
日本是“病原體”。
它感染著美國。
美國已別無選擇,只有繼續地“監護”著它,不知該到哪一年哪一月為止。更重要的是,不知道自己一旦自行“撤銷”了“監護”責任,它的“領養子”一旦真的成了獨立的“國際人”,究竟對自己有益還是有害。究竟是會對自己禮讓三分,還是會反目於一旦,“龍蛇爭霸”?
我在日本的日子,“沖繩島事件”正鬧得不亦樂乎。兩個美國大兵輪姦了一名日本少女,日本國民群情激憤。美國這個“監護人”,在日本面前無地自容。而日本政客們,又顯然是在竭盡所能地維護美國起碼的體面。“領養子”知道目前還不到可以和“義父”徹底鬧翻的時候。“義父”則對“領養子”給的一次人情表示“心領神會”。“日美關係正常化”,或反過來說“美日關係正常化”,乃“二戰”之後,最虛假最不可細思細想也最滑稽可笑的一句“外交辭令”。
今後這一“外交辭令”,仍將時常掛在美國外交官嘴邊上。
也仍將時常掛在日本外交官嘴邊上。
而日本“新生代”中的青年男女,卻有許多人內心裡是非常嚮往美國的。
在一部日本愛情電影中,日本女孩兒對日本小伙子說:“我嫁給你是可以的,但是你得帶我到紐約去定居!”
他們可沒有他們的父輩們那麼多的心理積澱。
只要美國人不輕蔑日本人,他們和她們,像許多國家的青年們一樣,何嘗不願擁有一份美國“綠卡”呢?
這是使民族感甚強的日本老爸們極不高興的事。
然目前的世界,背叛之風到處盛行。
日本老爸們又能奈之何呢?……
第六章 到美國去?
美國人當然並非沒有信仰。他們的信仰就是民主和法律。他們信仰民主與法律的堅定性超過對一切宗教的信仰。此前提決定了這樣一種美國現實——經過數代民主與法律教育的美國當代青年,頭腦中的個人崇拜五花八門。有些是健康的,有些是不健康的,有些是病態的。
一、千萬不要忘記你是中國人
眾所周知,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中國人開始走向美國。如今,中國和美國之間,“絲綢之路”已然鋪通。世界上,有許多路的說法是美好的。但是我以為,僅僅就說法而言——“絲綢之路”是最美好的。儘管,事實上的“絲綢之路”,乃是古代中國與別國的一條極為艱難的通商之路。
“走向美國”是目前許多中國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中國人內心裡的“絲綢之路”。它很具吸引力,充滿迷幻色彩。似乎,一個中國人,一旦“走向美國”,則意味著他或她的人生走向了理想和成功;而如果他或她居然還獲得了美國“綠卡”,那麼,似乎簡直意味著已經是一種成功了的人生的標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