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煙臺的夏天,其實並不熱。往年,藹如悟得“心靜自然涼”的道理,三伏中閒豫自適,由榴花照眼到金風送爽,仿佛只是一晃眼的功夫。而今年不同,一顆心怎麼樣也靜不下來;尤其在有人問起,“洪老爺什麼時候派人來接你進京”時,她會熱得汗流泱背。

  不但沒有派人來接,兩個月了,再無第二封信。李婆婆倒比較沉著,“中了狀元應酬多,這個請,那個請。”她說:“在家鄉,中了舉人都有好一陣忙,何況中了狀元?”

  藹如亦只有相信母親的看法不錯,藉以自寬自慰。但畢竟只是寫封信,再忙也不能說抽不出一個下午,或者一個晚上的功夫作一番筆談。除非不願談,無法談,視此為苦事,望而生畏,才會蹉跎下來。

  一個人若是樂於做某一件事,怎麼樣也會勻得出功夫。這是人人都有過的經驗。想到這一點,藹如覺得更熱了,常常通宵揮扇不停。

  “狀元娘子”憔悴了,自道是“疰夏”。旁人將信將疑,而李婆婆與小王媽卻完全不信,因為從未見她疰過夏。

  “婆婆,”小王媽終於忍不住了,話出口以前,想了又想,儘量用隨便的語氣,“我看,得要派個人到京里去看看吧?”

  這句話,惹來李婆婆一聲長嘆。“唉!”她說:“我們母女怕是做錯了一件事!”

  “錯是決不會出錯的!三爺心不好,不會中狀元。”小王媽將話拉回正題,“婆婆看,怎麼得請個妥當的人去走一趟。”

  “去了怎麼說呢?”

  “這要什麼說法?自己親人,派個人去探望,還非得要說出個道理來嗎?”

  “去一趟好些盤纏。”李婆婆沒有再說下去。

  小王媽自能喻得其意。開賀雖說受禮,其實有限,酒筵之費貼出去不少,酬神演戲更是大手筆。算起來,李婆婆賣地的錢,已是十去其九了。

  既然出於自己的建議,當然要慷慨一下,“盤纏,婆婆不必管!”她說,“我來想法子。”

  盤纏有了著落,可是誰來用這筆盤纏,卻成了難題。不是心腹,不能托以這樣的重任;不是能幹的人,又不能擔負這樣的重任。兩個人想了半天,小王媽想到一個人。

  “這回辦事,都請黃委員出面;一客不煩二主,我看只好仍舊求黃委員辛苦一趟。”

  “不知道他肯不肯?如果肯,那是再合適不過。黃委員有頭有臉的人,而且,”李婆婆說,“他跟三爺老同事,見了面也容易說話。”

  一語未畢,門外有人接口:“不好!”是藹如的聲音。門帘一掀,她踏進來說:“我都聽見了。不必請黃委員,他不合適。”

  “怎麼呢?”李婆婆有些困惑,“你倒說個道理我聽!”

  藹如臉上一絲笑容都沒有,面色顯得蒼白,坐下來喘一喘氣,手按著胸口,仿佛心痛似地。李婆婆與小王媽無不大驚,不約而同地問道:“怎麼回事?”

  藹如搖搖頭,把手放了下來,低檔地說了句:“家醜何必外揚!”

  “唉!”李婆婆重重地嘆口氣,“你就是死好面子;情願眼淚往肚子裡吞。”

  “不往肚子裡吞,莫非跟不相干的人去哭?”

  小王媽不願聽這些話,也不願她們母女為此口角,所以提高了聲音問道:“小姐,那麼你看請誰去呢?要不,我去走一趟。”

  “你又沒有進過京,婦道人家,諸多不便。”藹如答說,“你去,不如請老馬去。”

  馬地保已為她們母女視作“自己人”,不必顧慮“家醜”會外揚。可是,李婆婆卻有疑問:“老馬恐怕也沒有進過京;再說樣子也不大上台盤。”

  “只要他能辦事就行。老馬人很能幹,又識字。還有,我家的事都在他肚子裡,他知道該怎麼說。”

  想想也不錯,李婆婆同意了。小王媽卻認為還該問一問馬地保本人的意思。

  “那當然。”

  於是喚阿翠即刻去請來馬地保;由李婆婆先開口,說要請他進京一行。

  “好啊!”不待李婆婆把話說清楚,馬地保就興奮了,“我老早就想進京玩一趟了!”

  “慢點,老馬!”小王媽立即提醒他,“可不是請你去玩的。”

  “我知道,我知道!當然是有事。可是去送信?”

  “信是要送的。要緊的是,請你去看看情形。”藹如很吃力地說:“洪三爺從點了狀元以後來過一封信,到現在兩個多月,再沒有第二封信。不知道他是不是公事太忙?想請你去跟他見個面。”

  “嗯,嗯!”馬地保問:“見了面怎麼說?”

  見了面該怎麼說呢?說李家母女惦念他?這樣的話,不說也不要緊;而要緊話卻又不知從何說起。藹如想了好一會才回答:“你聽他怎麼說。”

  馬地保將這句話,揉合在他有關洪鈞與藹如之間的所見所聞之中,細細體味下來,領悟到她的難言之痛,便點灃頭說:“你要跟洪三爺說什麼,請你自己寫在信上。我只看他的神氣,聽他的話。”

  這個回答,李婆婆和小王媽都未能領略涵蓄在內的意思,藹如卻欣然稱許,“對了!老馬,”她說,“你就這樣最好。”

  “那麼,”馬地保問:“哪天動身呢?”

  這次是小王媽作了答覆,“越快越好,請你今天就去打聽船期,有船就走,到天津起旱。”她問:“老馬,你看要多少盤纏?”

  “這,這我可不知道。”

  “我知道。”藹如接口,“請你去打聽了船期再回來。”

  “好!”

  “喔!”馬地保已快出門了,藹如又將他喚了回來,有句話叮囑:“這件事,請你不要跟人說起。連馬大嫂面前都不必提。”

  馬地保想了一下,點灃頭說:“我懂。你放心好了。”

  ※       ※        ※馬地保的行李很簡單,鋪蓋以外,一隻藤箱,舊衣服中裹著棉紙包裹的四樣文玩:一具竹根雕花的筆筒,一隻白玉水盂,一方水晶鎮紙,一柄象牙裁紙刀。是藹如平日所用,特地托他捎給洪鈞,名為“伴畫”,其實是打算著逗起洪鈞的睹物懷人之思。

  一路省吃儉用,到了京師崇文門外,馬地保不敢進城。因為他聽說過,崇文門的稅官,吃人不吐骨頭,仗著“崇文門監督”一直是王公親貴充當,靠山極硬,有恃無恐,連外省的督撫都不賣帳,他一個小小的地保,怎敢去持虎鬚?因此,沿著東河沿往東,在北小市找了家極小的客棧住了下來。

  巧的是這家小客棧的掌柜,正是山東人,姓佟。佟掌柜很照顧這個初次到京的同鄉,將他安置在靠近櫃房的屋子,然後問起來意。

  “我是替人送一封信。”馬地保答道:“長元吳會館在哪兒?”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