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頁
片刻之間,走得只剩下洪鈞和潘曾綬賓主二人。洪鈞見此光景,有如芒刺在背,一面請安,一面問道:“太老師是有事吩咐?”
“文卿,你坐下來!我們細談。”
等洪鈞坐定,聽差捧來蓋碗茶,隨即一語不發地退了出去,順手關上了門。而潘曾綬卻只是“噗嚕嚕、噗嚕嚕”地抽水煙,直到洪鈞快忍不住催問時,他才開口。
“文卿,你在煙臺結識了一個紅倌人,是不是?”
“紅倌人”是蘇州話,名妓的別稱。洪鈞因為有張司事的先入之言,對此一問,並不太感到意外,沉著地答說:“回太老師的話,此姝是小門生的一位風塵知己。”
“我也聽說了,她待你很不錯。可惜,為德不卒,說不定你會毀在她手裡!”
洪鈞大吃一驚,急急問道:“太老師,這話從哪裡說起?”
“莫非你還不知道?”潘曾綬拿紙媒遙乙一指,“你那位相好,在煙臺荒唐得不成體統了!自稱是‘狀元娘子’,所至之處,路人側目。打著你的旗號,開賀收禮,酬神演戲。這樣子招搖法,真正是海外奇談!”
“荒唐”猶可辯解,“招搖”二字如一拳打在洪鈞胸口上,不由得心裡慌慌地,仿佛像要嘔血—藹如!藹如!他在心裡說:誰替你出的主意?這件事做得錯盡錯絕了!
他臉上一陣青、一陣紅地好一會,方始答出話來:“小門生有下情上稟。”
“你要說實話。”
“是!”
於是洪鈞先談藹如的身世,再談藹如的品貌,如何知書識字,如何亢爽仁厚,如何堅貞自守,如何儀容嫻雅,以及如何情深義重。一面談,一面自然而然地又回憶到藹如的一切,結語是:“她的好處實在說不盡!”
潘曾綬原是俗語所說的“少年公子老封君”,只為生來有個好父親,又有個好兒子,上叨餘蔭,下受供養,是一般人最艷羨的福氣人。官做得不大,潘世恩在日就告了“終養”,平時飲酒看花,也“逛胡同”,也做“老斗”,垂老風流,去年還納妾生子。因此,對於洪鈞所談,不但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動容了。
“看來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水中蓮。既然如此,何不早早納諸金屋。”他又加了一句:“想來你們總有齧臂之盟吧?”
“回太老師的話,難處就在這裡。”洪鈞很吃力地說,“她決不肯屈居側室。”
潘曾綬一聽這話,愣住了!將傳聞與洪鈞親口所說的話,合在一起細想一想,失驚的說:“怎麼?你騙了她了?”
這一下洪鈞也愣住了,結結巴巴地說:“小門生沒有騙她。”
“你沒有騙她,她何以敢這樣膽大妄為?公然開賀,自稱狀元娘子,不是以正室自居嗎?”
這幾句話封住了洪鈞的嘴,急得滿頭大汗;但又不能不開口,漲紅了臉,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答道:“太老師明鑑,我沒有騙她,她是洪家的— ”
“洪家的什麼?”潘曾綬厲聲問道:“洪家的媳婦?”
這是問罪的語氣。師道尊嚴,何況太老師?洪鈞不由得下跪了。
“小門生荒唐!”最難出口的一句話不必再說,他覺得話容易說了,“不過,小門生是奉的老母之命!”
潘曾綬越發詫異,“你先起來。”他說,“令堂何以有此亂命?”
這是連洪老太太亦責備在內,洪鈞益感到事態嚴重,著實要大費一番口舌。有此想法,他反倒沉著了。定一定神,儘量用從容的語氣,解釋他有兼桃的身份,照習俗可以娶兩房妻室。而藹如於己有恩,亦即是於洪家有恩,迎娶廟見,應可邀得宗族的諒解。而況藹如德言容工,四德俱備,足可做個賢妻良母。
潘曾綬聽這番話,就不是開頭聽他贊藹如的那種神情了,不時將頭擺一擺,作出不以為然的樣子。等他說完,益發大大地搖頭。
“四德俱備,還要加上一塵不染才好!”
“白壁之暇,也就是淪落風塵這一點。這是造化弄人,絕非她的本心。”
“風塵中有幾個是自甘下賤的?文卿,”潘曾綬神態緩和了些,“你不要跟我爭!我先請問你,你是不是要用花轎抬她進你們洪府的門。”
洪鈞略一遲疑,旋即加重了語氣答一聲:“是!”
“在哪裡辦喜事?”
“這,還沒有定。”
“總是在蘇州囉?”
“大概是。”
“好!這是歸娶。”潘曾綬放下水菸袋,很起勁地說,“狀元歸娶,是百年難遇的美談,勢必轟動四海。文卿,你想過沒有,人家要打聽你這位狀元娘子的出身,打聽清楚了,人家會怎麼想?”
這一問將洪鈞問住了,強自辯道:“她亦是名臣之後。”
“皇帝之後也沒有用,明太祖的子孫還討飯呢!這且不談,我再請問,歸娶是不是要請假?”
“那當然。”
“然則,你請假的摺子上如何措詞?你別忘記,殿試的大卷子上,有你親筆寫的履歷,有妻有子;髮妻在室,不是續弦,怎又歸娶?至於你所說的兼桃得娶兩房妻室,我還沒有翻過‘會典’,不知道是何說法?不過,一定要事先奏准,是可想而知的。”潘曾綬略停一下,提高了聲音說:“準不準,事在未定之天;就算準了,能不能容你娶妓為妻,又是一回事!”
“娶妓為妻”四字,刺耳痛心;洪鈞默然半晌,不自覺地吐出一句話來:“照太老師的意思,莫非讓小門生唱一出‘海神廟’?”
“海神廟”是元朝的雜劇,明朝王玉峰曾加改編,題名“焚香記”,描寫的是王魁負桂英的故事。蘇州人熟悉崑腔,潘曾綬當然知道“海神廟”的內容,不由得勃然大怒,“你這叫什麼話?”他氣得吹鬍子:“為你好,你倒說我陷你於不義!真正豈有此理!”
洪鈞悔之莫及!實在想不到這一句話會得罪了長者,唯有趕緊請罪,“太老師,小門生失言了!”他請個安自責:“小門生荒唐,該死!”
這時在窗外屏後偷聽的人,少不得現身排解。其中吳大澄最熱心,一再為洪鈞解釋,請大老師消氣。費了好些功夫,才將一場紛擾,平息下來。
“我沒法子再說了!”潘曾綬說:“文卿執迷不悟,非搞出大亂子來不可!清卿,”
“是。”吳大澄很恭敬地答應。
“你們談談。有些話,我亦不便說。”
“是!大老師先請進去;我跟文卿來細談。”
於是洪鈞起身肅立,目送潘曾綬的背影消失以後,頹然倒在椅上,不住用手捶頭。
接著,吳大澄將洪鈞邀入他的臥室——潘祖蔭最好金石碑版,而吳大澄對此道很下過一番功夫,所以特地為他布置一間臥室,以便朝夕切磋。那間臥室中,到處是三代銅器、漢魏殘碑,以及各式各樣的拓片,在潘家是一處不准等閒婢僕接近的禁地,所以正宜於密談。
“文卿,你坐下來!我們細談。”
等洪鈞坐定,聽差捧來蓋碗茶,隨即一語不發地退了出去,順手關上了門。而潘曾綬卻只是“噗嚕嚕、噗嚕嚕”地抽水煙,直到洪鈞快忍不住催問時,他才開口。
“文卿,你在煙臺結識了一個紅倌人,是不是?”
“紅倌人”是蘇州話,名妓的別稱。洪鈞因為有張司事的先入之言,對此一問,並不太感到意外,沉著地答說:“回太老師的話,此姝是小門生的一位風塵知己。”
“我也聽說了,她待你很不錯。可惜,為德不卒,說不定你會毀在她手裡!”
洪鈞大吃一驚,急急問道:“太老師,這話從哪裡說起?”
“莫非你還不知道?”潘曾綬拿紙媒遙乙一指,“你那位相好,在煙臺荒唐得不成體統了!自稱是‘狀元娘子’,所至之處,路人側目。打著你的旗號,開賀收禮,酬神演戲。這樣子招搖法,真正是海外奇談!”
“荒唐”猶可辯解,“招搖”二字如一拳打在洪鈞胸口上,不由得心裡慌慌地,仿佛像要嘔血—藹如!藹如!他在心裡說:誰替你出的主意?這件事做得錯盡錯絕了!
他臉上一陣青、一陣紅地好一會,方始答出話來:“小門生有下情上稟。”
“你要說實話。”
“是!”
於是洪鈞先談藹如的身世,再談藹如的品貌,如何知書識字,如何亢爽仁厚,如何堅貞自守,如何儀容嫻雅,以及如何情深義重。一面談,一面自然而然地又回憶到藹如的一切,結語是:“她的好處實在說不盡!”
潘曾綬原是俗語所說的“少年公子老封君”,只為生來有個好父親,又有個好兒子,上叨餘蔭,下受供養,是一般人最艷羨的福氣人。官做得不大,潘世恩在日就告了“終養”,平時飲酒看花,也“逛胡同”,也做“老斗”,垂老風流,去年還納妾生子。因此,對於洪鈞所談,不但聽得津津有味,而且動容了。
“看來倒是出淤泥而不染的一朵水中蓮。既然如此,何不早早納諸金屋。”他又加了一句:“想來你們總有齧臂之盟吧?”
“回太老師的話,難處就在這裡。”洪鈞很吃力地說,“她決不肯屈居側室。”
潘曾綬一聽這話,愣住了!將傳聞與洪鈞親口所說的話,合在一起細想一想,失驚的說:“怎麼?你騙了她了?”
這一下洪鈞也愣住了,結結巴巴地說:“小門生沒有騙她。”
“你沒有騙她,她何以敢這樣膽大妄為?公然開賀,自稱狀元娘子,不是以正室自居嗎?”
這幾句話封住了洪鈞的嘴,急得滿頭大汗;但又不能不開口,漲紅了臉,好不容易才鼓起勇氣答道:“太老師明鑑,我沒有騙她,她是洪家的— ”
“洪家的什麼?”潘曾綬厲聲問道:“洪家的媳婦?”
這是問罪的語氣。師道尊嚴,何況太老師?洪鈞不由得下跪了。
“小門生荒唐!”最難出口的一句話不必再說,他覺得話容易說了,“不過,小門生是奉的老母之命!”
潘曾綬越發詫異,“你先起來。”他說,“令堂何以有此亂命?”
這是連洪老太太亦責備在內,洪鈞益感到事態嚴重,著實要大費一番口舌。有此想法,他反倒沉著了。定一定神,儘量用從容的語氣,解釋他有兼桃的身份,照習俗可以娶兩房妻室。而藹如於己有恩,亦即是於洪家有恩,迎娶廟見,應可邀得宗族的諒解。而況藹如德言容工,四德俱備,足可做個賢妻良母。
潘曾綬聽這番話,就不是開頭聽他贊藹如的那種神情了,不時將頭擺一擺,作出不以為然的樣子。等他說完,益發大大地搖頭。
“四德俱備,還要加上一塵不染才好!”
“白壁之暇,也就是淪落風塵這一點。這是造化弄人,絕非她的本心。”
“風塵中有幾個是自甘下賤的?文卿,”潘曾綬神態緩和了些,“你不要跟我爭!我先請問你,你是不是要用花轎抬她進你們洪府的門。”
洪鈞略一遲疑,旋即加重了語氣答一聲:“是!”
“在哪裡辦喜事?”
“這,還沒有定。”
“總是在蘇州囉?”
“大概是。”
“好!這是歸娶。”潘曾綬放下水菸袋,很起勁地說,“狀元歸娶,是百年難遇的美談,勢必轟動四海。文卿,你想過沒有,人家要打聽你這位狀元娘子的出身,打聽清楚了,人家會怎麼想?”
這一問將洪鈞問住了,強自辯道:“她亦是名臣之後。”
“皇帝之後也沒有用,明太祖的子孫還討飯呢!這且不談,我再請問,歸娶是不是要請假?”
“那當然。”
“然則,你請假的摺子上如何措詞?你別忘記,殿試的大卷子上,有你親筆寫的履歷,有妻有子;髮妻在室,不是續弦,怎又歸娶?至於你所說的兼桃得娶兩房妻室,我還沒有翻過‘會典’,不知道是何說法?不過,一定要事先奏准,是可想而知的。”潘曾綬略停一下,提高了聲音說:“準不準,事在未定之天;就算準了,能不能容你娶妓為妻,又是一回事!”
“娶妓為妻”四字,刺耳痛心;洪鈞默然半晌,不自覺地吐出一句話來:“照太老師的意思,莫非讓小門生唱一出‘海神廟’?”
“海神廟”是元朝的雜劇,明朝王玉峰曾加改編,題名“焚香記”,描寫的是王魁負桂英的故事。蘇州人熟悉崑腔,潘曾綬當然知道“海神廟”的內容,不由得勃然大怒,“你這叫什麼話?”他氣得吹鬍子:“為你好,你倒說我陷你於不義!真正豈有此理!”
洪鈞悔之莫及!實在想不到這一句話會得罪了長者,唯有趕緊請罪,“太老師,小門生失言了!”他請個安自責:“小門生荒唐,該死!”
這時在窗外屏後偷聽的人,少不得現身排解。其中吳大澄最熱心,一再為洪鈞解釋,請大老師消氣。費了好些功夫,才將一場紛擾,平息下來。
“我沒法子再說了!”潘曾綬說:“文卿執迷不悟,非搞出大亂子來不可!清卿,”
“是。”吳大澄很恭敬地答應。
“你們談談。有些話,我亦不便說。”
“是!大老師先請進去;我跟文卿來細談。”
於是洪鈞起身肅立,目送潘曾綬的背影消失以後,頹然倒在椅上,不住用手捶頭。
接著,吳大澄將洪鈞邀入他的臥室——潘祖蔭最好金石碑版,而吳大澄對此道很下過一番功夫,所以特地為他布置一間臥室,以便朝夕切磋。那間臥室中,到處是三代銅器、漢魏殘碑,以及各式各樣的拓片,在潘家是一處不准等閒婢僕接近的禁地,所以正宜於密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