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頁
“有個規矩,莫非你沒有聽說過,你的謝恩表須有來歷。”
來歷!是何來歷?洪鈞確是不知道;俯身向前,很恭敬地說:“請瓶公指教!”翁同(龠禾)別號“瓶齋”,所以洪鈞稱他“瓶公”。
“有這樣一個規矩,不知起於何時— ”
這個規矩雖不知起於何時,但相沿已久,決不能不守。狀元蒙御筆親點,恩澤深重,自然得上表謝恩。這道謝恩表的格式,與一般奏摺不同。照例:新科狀元要向前一科的狀元請教,卻又不是登門拜訪,說幾句客氣話所能了事的;應該遞門生帖子,送上一份豐富的贄敬。
聽翁同(龠禾)解說明白,洪鈞才知道問他拜過崇綺沒有,意思是問他可曾做到了這一套禮節。當時心裡很不安,連說道:“這是失禮了!能不能請瓶公先為致意?回頭一散了席,我就去拜。”
“那倒不必!你回頭去一趟就是。”
於是等到日色偏西收戲散席,洪鈞立刻驅車去拜崇綺的門。既然自居於門生,當然要行大禮;崇綺還了半禮,留洪鈞吃點心,很說了一些“不欺暗室”、“不二色”之類的道學話頭。又說:當今皇帝沖齡典學,兩宮太后極其認真。君上固為臣下的楷模,臣下的品德,亦可啟沃聖心。因此,居官總以品行為第一。否則,就是言官不上彈章,兩宮太后亦會派人訪查,倘或私德不修,必遭貶黜。
這番話表明了崇綺是為做官而講道學;洪鈞心裡雖有些鄙薄這位新任的老師,卻也未嘗沒有警惕,很誠懇地表示接受訓誨。
“老弟早點回去息著吧!我不留你便飯了。”崇綺很體貼地說,“我是嘗過這個滋味的,一旦得意,能把人累得精疲力竭,像生了一場大病一樣。過幾天還要朝考,雖然對你的關係不大,但如文字不出色,到底也惹人閒話。”
洪鈞覺得這兩句話,才算是令人心說誠服,連稱是。而且回會館以後,除了必須要拜的客以外,總是儘量找時間休息,好歹過了朝考再說。
※ ※ ※從聽宣召見那天起,就想給藹如寫信。但這樣一件快心愜意的大喜事,他不願草草落筆,一心一意寫一封盡吐心曲,細味酸辛的長信,博得藹如一個展眉開懷,魂夢俱適,稍稍作為報答。卻苦於找不出半日之閒,可以讓他從容筆談。因此,一直延到朝考完畢,才能了此心愿。
然而寫這封信,卻似乎比金殿射策更不易。提筆只寫下“藹如賢妹夫人妝次”八個字,便即躊躇了。因為他蓄意要作驚人之筆,卻找不出一句話可以包括苦盡甘來的慰藉;平步青雲的得意;以及夢想不到的獨占鰲頭而至今猶不免疑真疑幻的感覺。
反覆思量,終無好句,自己有些好笑,真是鑽入牛角尖了!俗語說:“家信無文”,只要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在藹如看,便是一篇情文並茂的好文章。
這樣一想,下筆就快了。從會試得中,囑咐報房到煙臺報喜談起,接敘殿試的情形,洋洋灑灑,一直談到傳臚已畢,隨禮官捧金榜出天安門,順天府尹親送回會館的盛況。一面寫,一面想,洪鈞不由得又激動了。想起藹如平日好強,此番應該是躊躇滿志,再無餘憾,忍不住添了兩句:“卿誠厚我,我亦不負卿之期許;此時恨不能親耳聽人呼卿‘狀元娘子’,一睹卿如何揚眉吐氣!”
那麼,“狀元娘子”的家在哪裡呢?他一直存在心裡的想法是,蘇州的家不動,迎藹如到京寓來主持中饋。這當然先要辦喜事;而這場喜事如何辦法,不想則已,想起來處處棘手:喜事是在哪裡辦?如回蘇州成禮,能不能請假?迎親到京孰為主婚?而況兼桃雙娶,先要請老母出面,徵得族中長輩的認可;然後物色媒人正式提親。看來不是三五個月之內可以如願的。
念頭轉到這裡,洪鈞不由得廢然興嘆;而在信中亦只好先略而不提,等稍為閒一閒,費功夫徹底籌劃停當,再告訴藹如。
※ ※ ※煙臺的回信,來得出乎意外地快。拆開一看,才知道藹如的這封信,專為賀喜,封緘時還沒有接到他的信。
大魁天下的喜訊,是由報房報去的;鑼聲到門,轟動四鄰;不久更轟動了整個煙臺,新任的登萊青道劉達善,福山知縣吳恩榮,都鳴鑼喝道,專程到李家道賀。藹如自道慌了手腳,虧得海關上的黃委員趕來,代為接待,才不致於失禮。如今就請黃委員主持,挑定五月初八黃道吉日“開賀”。接著還要到各處廟宇酬神演戲,只怕一個月還忙不了。她用詞若有憾的語氣說:所到之處,無不注目;指指點點說是“狀元娘子”來了!十目所視,實在令人受窘。
這使得洪鈞又興奮、又有意外之感,想不到煙臺的官場,如此禮重藹如。但深一層去想,不是禮重藹如,是禮重“狀元娘子”。有此一日,足以報答了。
這比韓信的千金報德,更令人爽心快意。洪鈞在想像開賀之日,藹如盛妝吉服,殷勤答禮的那種不遜干任何世家名媛的嫻雅儀態,直要從心裡笑出來!
※ ※ ※“文翁,”張司事的神色,在詭秘中帶著些忍俊不禁的意味,“說個笑話你聽,煙臺出了一位‘狀元娘子’!”
這哪裡是笑話?但當笑話來說,就不能不讓洪鈞提高警覺了,“何以見得是笑話?”他說。
這句話問得張司事一愣,“狀元娘子不是在蘇州?”他振振有詞地,“哪裡從煙臺又跑出一個狀元娘子來!”
越是如此,越使洪鈞覺得難以啟齒,好半天才擠出一句話來:“你聽誰說的?”
張司事突然從洪鈞的臉色中發現,事出有因;於是態度語氣都變過了,“文翁就不必打聽了!”他說,“閒言閒語,認不得真;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付之一笑可也!”
言語越發曖昧,似乎張司事裝了一肚子關於“狀元娘子”的笑話,只為已識忌諱,不肯明言似地。洪鈞既納悶、又不安,還有些氣憤,心中一亂,便有些沉不住氣了。
正待說一兩句重話詰責時,窗外有會館的長班在喊:“洪老爺有信!”
張司事搶著去開門,洪鈞從里望出去,只見除長班以外,另有一個穿藍布大褂的中年人,識得是潘家的聽差。這就不問可知,是“老師”潘祖蔭有信。
拆開來信,才知道猜錯了。一紙花箋,只有兩行字:“乞即顧我一談。此問文卿世兄午安。”下面署名“蝶園”。這是潘祖蔭的父親潘曾綬的別號。
洪鈞不知太老師忽而見召,為了何事,便將潘家的聽差喚來見面,卻問不出什麼?只好立刻套上馬褂,坐著潘家派來的後檔車,直趨米市胡同下了車,不須通報,由來接的那名聽差逕自領入花廳。
花廳中的人不少,一見洪鈞,不約而同地閉了口,面無笑容地將視線投在他身上。接著潘觀保首先起身,由角門入內。然後是吳大澄以及殷兆鏞、龐鍾璐等等一班蘇常籍的達官,一個接一個,悄然離座。
來歷!是何來歷?洪鈞確是不知道;俯身向前,很恭敬地說:“請瓶公指教!”翁同(龠禾)別號“瓶齋”,所以洪鈞稱他“瓶公”。
“有這樣一個規矩,不知起於何時— ”
這個規矩雖不知起於何時,但相沿已久,決不能不守。狀元蒙御筆親點,恩澤深重,自然得上表謝恩。這道謝恩表的格式,與一般奏摺不同。照例:新科狀元要向前一科的狀元請教,卻又不是登門拜訪,說幾句客氣話所能了事的;應該遞門生帖子,送上一份豐富的贄敬。
聽翁同(龠禾)解說明白,洪鈞才知道問他拜過崇綺沒有,意思是問他可曾做到了這一套禮節。當時心裡很不安,連說道:“這是失禮了!能不能請瓶公先為致意?回頭一散了席,我就去拜。”
“那倒不必!你回頭去一趟就是。”
於是等到日色偏西收戲散席,洪鈞立刻驅車去拜崇綺的門。既然自居於門生,當然要行大禮;崇綺還了半禮,留洪鈞吃點心,很說了一些“不欺暗室”、“不二色”之類的道學話頭。又說:當今皇帝沖齡典學,兩宮太后極其認真。君上固為臣下的楷模,臣下的品德,亦可啟沃聖心。因此,居官總以品行為第一。否則,就是言官不上彈章,兩宮太后亦會派人訪查,倘或私德不修,必遭貶黜。
這番話表明了崇綺是為做官而講道學;洪鈞心裡雖有些鄙薄這位新任的老師,卻也未嘗沒有警惕,很誠懇地表示接受訓誨。
“老弟早點回去息著吧!我不留你便飯了。”崇綺很體貼地說,“我是嘗過這個滋味的,一旦得意,能把人累得精疲力竭,像生了一場大病一樣。過幾天還要朝考,雖然對你的關係不大,但如文字不出色,到底也惹人閒話。”
洪鈞覺得這兩句話,才算是令人心說誠服,連稱是。而且回會館以後,除了必須要拜的客以外,總是儘量找時間休息,好歹過了朝考再說。
※ ※ ※從聽宣召見那天起,就想給藹如寫信。但這樣一件快心愜意的大喜事,他不願草草落筆,一心一意寫一封盡吐心曲,細味酸辛的長信,博得藹如一個展眉開懷,魂夢俱適,稍稍作為報答。卻苦於找不出半日之閒,可以讓他從容筆談。因此,一直延到朝考完畢,才能了此心愿。
然而寫這封信,卻似乎比金殿射策更不易。提筆只寫下“藹如賢妹夫人妝次”八個字,便即躊躇了。因為他蓄意要作驚人之筆,卻找不出一句話可以包括苦盡甘來的慰藉;平步青雲的得意;以及夢想不到的獨占鰲頭而至今猶不免疑真疑幻的感覺。
反覆思量,終無好句,自己有些好笑,真是鑽入牛角尖了!俗語說:“家信無文”,只要平鋪直敘,娓娓道來,在藹如看,便是一篇情文並茂的好文章。
這樣一想,下筆就快了。從會試得中,囑咐報房到煙臺報喜談起,接敘殿試的情形,洋洋灑灑,一直談到傳臚已畢,隨禮官捧金榜出天安門,順天府尹親送回會館的盛況。一面寫,一面想,洪鈞不由得又激動了。想起藹如平日好強,此番應該是躊躇滿志,再無餘憾,忍不住添了兩句:“卿誠厚我,我亦不負卿之期許;此時恨不能親耳聽人呼卿‘狀元娘子’,一睹卿如何揚眉吐氣!”
那麼,“狀元娘子”的家在哪裡呢?他一直存在心裡的想法是,蘇州的家不動,迎藹如到京寓來主持中饋。這當然先要辦喜事;而這場喜事如何辦法,不想則已,想起來處處棘手:喜事是在哪裡辦?如回蘇州成禮,能不能請假?迎親到京孰為主婚?而況兼桃雙娶,先要請老母出面,徵得族中長輩的認可;然後物色媒人正式提親。看來不是三五個月之內可以如願的。
念頭轉到這裡,洪鈞不由得廢然興嘆;而在信中亦只好先略而不提,等稍為閒一閒,費功夫徹底籌劃停當,再告訴藹如。
※ ※ ※煙臺的回信,來得出乎意外地快。拆開一看,才知道藹如的這封信,專為賀喜,封緘時還沒有接到他的信。
大魁天下的喜訊,是由報房報去的;鑼聲到門,轟動四鄰;不久更轟動了整個煙臺,新任的登萊青道劉達善,福山知縣吳恩榮,都鳴鑼喝道,專程到李家道賀。藹如自道慌了手腳,虧得海關上的黃委員趕來,代為接待,才不致於失禮。如今就請黃委員主持,挑定五月初八黃道吉日“開賀”。接著還要到各處廟宇酬神演戲,只怕一個月還忙不了。她用詞若有憾的語氣說:所到之處,無不注目;指指點點說是“狀元娘子”來了!十目所視,實在令人受窘。
這使得洪鈞又興奮、又有意外之感,想不到煙臺的官場,如此禮重藹如。但深一層去想,不是禮重藹如,是禮重“狀元娘子”。有此一日,足以報答了。
這比韓信的千金報德,更令人爽心快意。洪鈞在想像開賀之日,藹如盛妝吉服,殷勤答禮的那種不遜干任何世家名媛的嫻雅儀態,直要從心裡笑出來!
※ ※ ※“文翁,”張司事的神色,在詭秘中帶著些忍俊不禁的意味,“說個笑話你聽,煙臺出了一位‘狀元娘子’!”
這哪裡是笑話?但當笑話來說,就不能不讓洪鈞提高警覺了,“何以見得是笑話?”他說。
這句話問得張司事一愣,“狀元娘子不是在蘇州?”他振振有詞地,“哪裡從煙臺又跑出一個狀元娘子來!”
越是如此,越使洪鈞覺得難以啟齒,好半天才擠出一句話來:“你聽誰說的?”
張司事突然從洪鈞的臉色中發現,事出有因;於是態度語氣都變過了,“文翁就不必打聽了!”他說,“閒言閒語,認不得真;所謂‘見怪不怪,其怪自敗’,付之一笑可也!”
言語越發曖昧,似乎張司事裝了一肚子關於“狀元娘子”的笑話,只為已識忌諱,不肯明言似地。洪鈞既納悶、又不安,還有些氣憤,心中一亂,便有些沉不住氣了。
正待說一兩句重話詰責時,窗外有會館的長班在喊:“洪老爺有信!”
張司事搶著去開門,洪鈞從里望出去,只見除長班以外,另有一個穿藍布大褂的中年人,識得是潘家的聽差。這就不問可知,是“老師”潘祖蔭有信。
拆開來信,才知道猜錯了。一紙花箋,只有兩行字:“乞即顧我一談。此問文卿世兄午安。”下面署名“蝶園”。這是潘祖蔭的父親潘曾綬的別號。
洪鈞不知太老師忽而見召,為了何事,便將潘家的聽差喚來見面,卻問不出什麼?只好立刻套上馬褂,坐著潘家派來的後檔車,直趨米市胡同下了車,不須通報,由來接的那名聽差逕自領入花廳。
花廳中的人不少,一見洪鈞,不約而同地閉了口,面無笑容地將視線投在他身上。接著潘觀保首先起身,由角門入內。然後是吳大澄以及殷兆鏞、龐鍾璐等等一班蘇常籍的達官,一個接一個,悄然離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