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頁
在”九一八事變”時,若槻內閣的”陸軍三長官”,南次 郎任陸相;金谷范三任參謀總長,都出身於跟長州閥攜手的 大分閥;而訓練總監卻是為反長州閥的荒木貞夫;若規垮台, 由於南次郎及金谷范三,未能約束關東軍的”三羽鳥”—— 高參板垣征四郎大佐;參謀石原莞爾中佐;及特務機關人員, 土肥原的助手而任張學良顧問的花谷正之故,使得荒木貞夫 有機會轉任陸相。
荒木之能握有絕大權力,是因為齋藤賓的內閣總理,實 際上是由荒木所促成。當時重臣領袖為西園寺公爵,首相的 產生,首先由西園寺推薦,已成不成文法;當犬養被刺,薩、 佐、土系的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憲兵司令秦真次、陸軍省 次官小畑敏四郎,及另一次官長州,大分系的小磯國昭,要 求荒木向西園寺表達絕對反對政黨內閣的意願。但當西園寺 與海軍宿將東鄉元帥,商議首相繼任人選時,東鄉認為”國 本社”領袖平沼騏一郎最適宜;不然,曾任朝鮮總督的資深 海軍大將齋藤賓亦可,只有薩摩出身的海軍大將山本權兵衛 不妥;因為大正二年山本繼桂太郎組閣時,修改了軍部大臣 任用的範圍,不限於現役,預備役的將官亦可起用。這一來 限制了軍部的勢力,所以在十幾年後,由山本再次組閣,必 遭陸軍強烈反對,釀成風潮,自是不妥。
西園寺當然想維持政黨內閣,難得東鄉提出平沼,再好 不過。當即上奏,提出平沼與齋藤、請求選擇;昭和卻只提 出7點”希望”作為抉擇的標準。其中6點,為”崇高之人 格”、”擁護憲法”、”外交應以國際和平為基礎”等,兩人都 能符合要求;只有第四點,也是消極資格上最重要的一點: “接近法西斯者絕對不可。”而平沼的”國本社”,標榜”國粹 主義”,其實就是法西斯;因而”大命”降於齋藤賓——如果 不是荒木有那種強烈的表示,齋藤賓不可能成為首相候選人, 亦就不可能成為首相。即由於這間接拜荒木之賜的一個觀念 作祟,使得朝野一致期望於齋藤的”振肅陸海軍軍紀”,竟成 定話;荒木成為明治維新以來最有權力的一個陸軍大臣,他 曾向近衛文磨表示:任何人皆可組閣;只要符合軍部的要求。
就荒木本人來說,既然連”國之大老”的西園寺公爵都 必須尊重他的意見,足見權力基礎已經穩固,因此大刀闊斧 地整理人事,也就是排除異已,除了小磯國昭以外,陸軍重 要職位,都為”佐賀左肩黨”及薩、佐、土系的將校所盤踞; 真崎甚三郎轉任教育總監,而參謀總長則必然傾向於”皇道 派”的閒院宮親王。
“皇道派”為軍方及社會所加諸於”左肩黨”的”美稱”。 此派思想源流,出於武士道以及尊王攘夷,自無疑問;而做 法上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流血五步的暗殺行動。於是有相對的 “統制派”興起。
軍人集會,本為法所不許,但明治時代的敕令中,規定 軍人為了國防講習而集會,是可以允許的。即由於這個法律 上的漏洞,以”佐賀左肩黨”為嚆矢,接續而起的有”櫻 社”,成立於”九一八”之前一年,發僕人是參謀本部情報課 俄國班班長橋本欣五郎大佐;中國班班長根本博大佐;以及 中國課中國班班長長勇中佐等人。成員包括參謀本部、陸軍 省、教育總監部、憲兵隊、陸大、士官及駐東京各聯隊中堅 幹部96人,為陸軍少壯派的一次大結合;在民間極右翼理論 起初以為只是發動一次溫和的兵諫,未加反對;後來發覺是 倒閣自立,形同叛亂,立即展開有效的制止手段,由次官小 磯國昭執行。這就是有名的”三月事件”。
櫻社既不得志於國內,乃有”國外先行論”,導致了半年 以後的”九一八事變”。但橋本及長勇卻未死心,認為將官優 柔寡斷,要干還得自己來,聯合陸軍下級軍官的”天劍黨”、 海軍的”王師會”,以及民間右翼過激分子,於”九一八”之 前一個月,在東京青年館集會,決定暗殺西園寺公爵、內大 臣牧野伸顯、首相若槻禮次郎等十幾個要人,及至”九一八 事變”一起,橋木及長勇,眼見”國外先行論”已著先鞭,大 感刺激。長勇尤為熱中;他本已奉派為日本駐華武官,居然 由北京潛回日本,與橋本策定了”起義”——所謂”蹶起”的 計劃,預備發動近衛師團步兵十中隊;機關槍兩中隊;飛機 17架,由長勇指揮突襲出席議閣的全體閣僚;另占領警視廳, 包圍陸軍省及參謀本部,強迫長官;並要求東鄉元帥上奏,由 革命將校組織內閣、擁立的首相,即是教育總監荒木貞夫;橋 本自任內務大臣,以長勇為東京憲兵司令;內閣要職財相及 外相,由大川周明及一向與櫻社接近的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建川美次少將擔任,預定發動的日期為10月24日。
結果由于堅決反對此一計劃的根本博、田中清、影佐禎 昭的告密,於10月6日深夜由陸相南次郎及次官杉山元下令 “拘束”橋本等12人。處分是等於”禁閉”的所謂”謹慎”; 首謀橋本”謹慎20日”;其次是長勇,潛行回國,參加叛亂, 參謀總長金谷主張處以極刑,而最後只是”謹慎10日”—— 實際上是給了10天到20天的第一等供給的特別假期;被 “謹慎”在東京近郊的料亭中,有最好酒饌及最有名的藝妓相 伴,帳單由陸軍省無限制照付。
這就是號稱”昭和維新”而胎死腹中的”十月事件”。這 樣一件可以動搖國內的大事,結局形同兒戲;尤其是對涉嫌 作亂的現役軍人,出以如此異乎尋常的姑息處置,使得日本 朝野在驚詫之餘,不免有大惑不解之感。
可想而知的,”參陸”首長必有難言的苦衷;第一、關東 軍”三羽鳥”魯莽地發動”九一八事變”,備受”輔弼無方” 的批評,如果組織軍事法庭,公開審判此案,輿論更將展開 嚴厲的攻擊。
其次,”十月事件”的背景極其複雜,倘或認真追究,各 方面都會引起問題,如”王師會”為海軍少壯軍人預備”改 造國家”的組織,主持人藤井齊在此事件中,亦為要角,一 牽連開來,可能會造成海陸軍之間的裂痕。
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如不能息事寧人,立刻就會使薩、 佐、土系與長州、大分系的衝突表面化。在”十月事件”中, 荒木貞夫的態度頗為曖昧,可想而知的,縱非幕後主使人,亦 必定同情,對橋本、長勇應持保護的態度。長州閥的勢力,其 時已漸式微;而南次郎與金谷范之出身大分閥,自知力薄,況 在各方備致責難聲中,一定鬥不過荒木貞夫,那就只有委屈 求全了。
從”十月事件”以後,”皇道派”正式形成;半年之後, 乃有”五一五事件”,荒木入閣,大排異己,結束了長州閥主 宰陸軍60年的局面。
荒木之能握有絕大權力,是因為齋藤賓的內閣總理,實 際上是由荒木所促成。當時重臣領袖為西園寺公爵,首相的 產生,首先由西園寺推薦,已成不成文法;當犬養被刺,薩、 佐、土系的參謀次長真崎甚三郎,憲兵司令秦真次、陸軍省 次官小畑敏四郎,及另一次官長州,大分系的小磯國昭,要 求荒木向西園寺表達絕對反對政黨內閣的意願。但當西園寺 與海軍宿將東鄉元帥,商議首相繼任人選時,東鄉認為”國 本社”領袖平沼騏一郎最適宜;不然,曾任朝鮮總督的資深 海軍大將齋藤賓亦可,只有薩摩出身的海軍大將山本權兵衛 不妥;因為大正二年山本繼桂太郎組閣時,修改了軍部大臣 任用的範圍,不限於現役,預備役的將官亦可起用。這一來 限制了軍部的勢力,所以在十幾年後,由山本再次組閣,必 遭陸軍強烈反對,釀成風潮,自是不妥。
西園寺當然想維持政黨內閣,難得東鄉提出平沼,再好 不過。當即上奏,提出平沼與齋藤、請求選擇;昭和卻只提 出7點”希望”作為抉擇的標準。其中6點,為”崇高之人 格”、”擁護憲法”、”外交應以國際和平為基礎”等,兩人都 能符合要求;只有第四點,也是消極資格上最重要的一點: “接近法西斯者絕對不可。”而平沼的”國本社”,標榜”國粹 主義”,其實就是法西斯;因而”大命”降於齋藤賓——如果 不是荒木有那種強烈的表示,齋藤賓不可能成為首相候選人, 亦就不可能成為首相。即由於這間接拜荒木之賜的一個觀念 作祟,使得朝野一致期望於齋藤的”振肅陸海軍軍紀”,竟成 定話;荒木成為明治維新以來最有權力的一個陸軍大臣,他 曾向近衛文磨表示:任何人皆可組閣;只要符合軍部的要求。
就荒木本人來說,既然連”國之大老”的西園寺公爵都 必須尊重他的意見,足見權力基礎已經穩固,因此大刀闊斧 地整理人事,也就是排除異已,除了小磯國昭以外,陸軍重 要職位,都為”佐賀左肩黨”及薩、佐、土系的將校所盤踞; 真崎甚三郎轉任教育總監,而參謀總長則必然傾向於”皇道 派”的閒院宮親王。
“皇道派”為軍方及社會所加諸於”左肩黨”的”美稱”。 此派思想源流,出於武士道以及尊王攘夷,自無疑問;而做 法上最為人所詬病的是流血五步的暗殺行動。於是有相對的 “統制派”興起。
軍人集會,本為法所不許,但明治時代的敕令中,規定 軍人為了國防講習而集會,是可以允許的。即由於這個法律 上的漏洞,以”佐賀左肩黨”為嚆矢,接續而起的有”櫻 社”,成立於”九一八”之前一年,發僕人是參謀本部情報課 俄國班班長橋本欣五郎大佐;中國班班長根本博大佐;以及 中國課中國班班長長勇中佐等人。成員包括參謀本部、陸軍 省、教育總監部、憲兵隊、陸大、士官及駐東京各聯隊中堅 幹部96人,為陸軍少壯派的一次大結合;在民間極右翼理論 起初以為只是發動一次溫和的兵諫,未加反對;後來發覺是 倒閣自立,形同叛亂,立即展開有效的制止手段,由次官小 磯國昭執行。這就是有名的”三月事件”。
櫻社既不得志於國內,乃有”國外先行論”,導致了半年 以後的”九一八事變”。但橋本及長勇卻未死心,認為將官優 柔寡斷,要干還得自己來,聯合陸軍下級軍官的”天劍黨”、 海軍的”王師會”,以及民間右翼過激分子,於”九一八”之 前一個月,在東京青年館集會,決定暗殺西園寺公爵、內大 臣牧野伸顯、首相若槻禮次郎等十幾個要人,及至”九一八 事變”一起,橋木及長勇,眼見”國外先行論”已著先鞭,大 感刺激。長勇尤為熱中;他本已奉派為日本駐華武官,居然 由北京潛回日本,與橋本策定了”起義”——所謂”蹶起”的 計劃,預備發動近衛師團步兵十中隊;機關槍兩中隊;飛機 17架,由長勇指揮突襲出席議閣的全體閣僚;另占領警視廳, 包圍陸軍省及參謀本部,強迫長官;並要求東鄉元帥上奏,由 革命將校組織內閣、擁立的首相,即是教育總監荒木貞夫;橋 本自任內務大臣,以長勇為東京憲兵司令;內閣要職財相及 外相,由大川周明及一向與櫻社接近的參謀本部作戰部部長 建川美次少將擔任,預定發動的日期為10月24日。
結果由于堅決反對此一計劃的根本博、田中清、影佐禎 昭的告密,於10月6日深夜由陸相南次郎及次官杉山元下令 “拘束”橋本等12人。處分是等於”禁閉”的所謂”謹慎”; 首謀橋本”謹慎20日”;其次是長勇,潛行回國,參加叛亂, 參謀總長金谷主張處以極刑,而最後只是”謹慎10日”—— 實際上是給了10天到20天的第一等供給的特別假期;被 “謹慎”在東京近郊的料亭中,有最好酒饌及最有名的藝妓相 伴,帳單由陸軍省無限制照付。
這就是號稱”昭和維新”而胎死腹中的”十月事件”。這 樣一件可以動搖國內的大事,結局形同兒戲;尤其是對涉嫌 作亂的現役軍人,出以如此異乎尋常的姑息處置,使得日本 朝野在驚詫之餘,不免有大惑不解之感。
可想而知的,”參陸”首長必有難言的苦衷;第一、關東 軍”三羽鳥”魯莽地發動”九一八事變”,備受”輔弼無方” 的批評,如果組織軍事法庭,公開審判此案,輿論更將展開 嚴厲的攻擊。
其次,”十月事件”的背景極其複雜,倘或認真追究,各 方面都會引起問題,如”王師會”為海軍少壯軍人預備”改 造國家”的組織,主持人藤井齊在此事件中,亦為要角,一 牽連開來,可能會造成海陸軍之間的裂痕。
第三、也是最嚴重的,如不能息事寧人,立刻就會使薩、 佐、土系與長州、大分系的衝突表面化。在”十月事件”中, 荒木貞夫的態度頗為曖昧,可想而知的,縱非幕後主使人,亦 必定同情,對橋本、長勇應持保護的態度。長州閥的勢力,其 時已漸式微;而南次郎與金谷范之出身大分閥,自知力薄,況 在各方備致責難聲中,一定鬥不過荒木貞夫,那就只有委屈 求全了。
從”十月事件”以後,”皇道派”正式形成;半年之後, 乃有”五一五事件”,荒木入閣,大排異己,結束了長州閥主 宰陸軍60年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