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頁
不久,為了對抗”皇道派”,出現了一個”無名會”的組 織,發僕人一共10個,都是大佐、中佐,為首的是永田鐵山, 其次是東條英機;影佐禎昭亦在其內。 ”無名會”的本質與皇道派一樣,都主張擴張軍人勢力, 改造國家;但手段上不相同,不贊成用流血造反的辦法;主 張集結軍人全體,加以有效的組織,”在一絲不亂的統制下進 行”,因而很快地為人稱作”統制派”。 ”統制派”的發展很快,一方面固因在理論上較皇道派的 動輒主張不分青紅皂白的暗殺,來得易於為人接受;一方面 再以因緣時會,在統制派出現不久,作為皇道派第一首領的 荒木貞夫,因病辭職,給了統制派一個絕好的發展機會。
繼荒木而任陸相的是”九一八”時任朝鮮總督的林銑十 郎;他是”國外先行論”的巨頭,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曾擅 自越境出兵援關東軍。可想而知的,他與皇道派處於對立的 地位,但以真崎的跋扈,對陸軍人事,多所干預;因此,林 銑就任之初,僅能勉強將永田鐵山一人調任為軍務局長。
到了這年——昭和9年——民國23年8月,陸軍定期調 任,林銑在參謀總長閒院宮及軍事參議官渡邊錠太郎的支持 之下,開始發動”肅軍”,首當其衝的是陸軍次官柳川平助及 憲兵司令秦真次;下一年的定期調動,更進一步勸告真崎辭 去教育總監。於是,統制派與皇道派的衝突,趨於表面化,先 有真崎辭職不足1月時,”小櫻會”分子相澤三郎中佐,闖入 永田鐵山的辦公室,以軍刀斬之於座椅下;接著有昭和11年 ——1936年震驚日本全國的”二二六事件”。 2月26日夜間,大雪紛飛;第一師團的3名大尉,集結 下級軍官21人,指揮士官近百,兵士千餘,分數路襲擊官署, 殺了內大臣齋藤賓、藏相高橋足清、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侍 從長鈴木貫太郎,身負重傷。此外列入黑名單的總理大臣岡 田啟介、及元老西園寺、牧野伸顯等人,倖免於難。首相官 邸、警視廳皆被占據;皇宮及重要官署所在地的曲町區,斷 絕交通,一時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連天皇的安危,都成了問 題。
到了清晨5時,事態明朗化了,首謀之大尉香田清貞、村 中孝次、磯部淺一與川島陸相會面,在朗誦《蹶起意趣書》後, 提出要求,主要內容為3項:一是即刻逮捕南次郎、宇垣一 成、小磯國昭、建川美治等將領,並免除根本博、武藤章等 人的官職;二是任命荒木為關東軍司令官;三是”陸相即以 本事件導致’昭和維新’的實現”——暗示將擁護真崎組織 軍政府。後來又追加要求3項,希望由真崎大將、山下奉文 少將出面”洽商收拾之策”。皇道派的真面目,至此暴露無遺。
真相一露,這些盲目衝動的下級軍官的命運也就決定了。 情勢是非常明白的,千把軍人要想造反,無異以卵擊石;除 非他們有昭和天皇為人質,還可以談一談條件,否則,任何 荒謬的要求,都等於夢囈。
官方逐漸加強的壓力,可從報上對他們的稱呼的變化看 得出來,”蹶起部隊”,一變為”占據部隊”;再變為”騷擾部 隊”;最後稱之為”叛亂部隊”。平時為2月28日,陸軍用 “天皇命令”著官兵歸隊;”叛亂部隊”並無反應,到了第二 天清晨,東京警備司令番椎中將廣播,將採取鎮壓,但願意 給他們一個最後機會,同時用飛機散傳單及無線電喊話的方 式,一遍一遍催促。僵持到下午2時,叛軍終於放下武器,負 責領導的軍官,至陸相官邸,自首就縛。
4天之後,奉敕為特別組織的軍事法庭,判處村中,磯部 等15人死刑,一審終結,旋即執行。真崎甚三郎雖未牽涉在 內,但皇道派是整個完蛋了。
為皇道派”殉葬”的是岡田啟介內閣。皇道派反對政黨 內閣,所以此派一垮,雖未完全恢復政黨政治,但文人已可 組閣;先屬意於近衛,以健康不勝,懇辭不就;因而”大 命”降於岡田內閣的外相廣田弘毅。
出人意料的是,皇道派雖垮,而統制派之干預內閣,較 之皇道派變本而加厲。寺內壽一大將為軍部推薦為陸相後,立 即偕統制派主幹,軍務局軍事課長武藤章到組閣本部,宣讀 一項文件,表達軍部的希望是:”肅軍自屬急務,惟望政治家 亦應自肅自戒以協力。”接著,由寺內提示條件,在廣田預定 的閣僚中,有5個人遭到反對,包括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 以及有日本”飛機大王”之稱的中島知久平等。
因為平時統制派已決定與納粹德國相勾結,隱隱就已走 上反英美的路線,而吉田茂是有名的英美派;中島則與美國 工業家有密切關係之故。
廣田屈服在軍部的壓力之下,兩大政黨”政友會”、”民 政黨”,各限二人入閣,而且不占大藏、外務、內務等重要職 位。
此外,又修訂了內閣官制,陸相、海相仍限於在現役將 官中任命;也就是推翻了大正二年山本內閣的一次大改革。自 此以後,內閣的命脈便掌握在軍部手中;倘或不同意首相的 人選,可用拒絕推薦海陸相的手段作為抵制,組閣者即無法 就預備役中去物色人選;同樣地,如果要倒閣,授意海相或 陸相辭職,然後拒絕推薦繼任人選,亦可逼垮內閣。
對於皇道派來說,除非放棄本身的主張投向統制派,就 永遠不能再期望擔任陸相及其他重要軍職。因為陸相既非現 役將官莫屬,即非內閣中”現役之長官”推薦不可,這樣統 制派就一直可以把持陸相的位置,永不許皇道派染指。
為統制派的理論逐漸形成;日本陸軍傾向與納粹合作的 跡象,日漸明顯之際,東京有好些比較具有民主思想的政壇 巨頭,惄然心憂,其中之一就是近衛文麿。
身材頎長,風度翩翩,可與英國外相艾登媲美的近衛,是 日本除了皇室以外,第一號的貴族。”五一五事件”以後,他 一直在鎌倉新建的別墅中養病,平時中國駐日大使蔣作賓亦 因高血壓,在附近的長谷修養;蔣作賓的秘書丁紹仞,跟近 衛是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的同學,以此淵源,常相過從,每個 月至少有一次,留宿於鎌倉山中近衛的別墅,促膝長談,對 於統制派的漸漸得勢,同感憂慮。
因為皇道派為荒木大將,小畑中將都在帝俄時代當過駐 俄武官,目擊蘇聯革命的經過,對於共產主義的活動,格外 關心,視積極警戒日本赤化為最大的任務,所以對內標榜 “防止赤化、維護國體”以振興日本主義及武士道精神為思想 中心,對外則全力防蘇,凡進兵中國,以及海軍的南進政策 等等,都表示反對。而統制派則恰好相反,一意主張對外擴 張,有所謂”中國派”以侵華為目標;有”南方派”提倡向 東南亞發展。對於蘇聯希望彼此妥協;所持的是消極的態度。
於是,有一天蔣作賓正式提議,日本應與蔣委員長攜手, 徹底解決中日問題。他說:
繼荒木而任陸相的是”九一八”時任朝鮮總督的林銑十 郎;他是”國外先行論”的巨頭,九一八事變發生時,曾擅 自越境出兵援關東軍。可想而知的,他與皇道派處於對立的 地位,但以真崎的跋扈,對陸軍人事,多所干預;因此,林 銑就任之初,僅能勉強將永田鐵山一人調任為軍務局長。
到了這年——昭和9年——民國23年8月,陸軍定期調 任,林銑在參謀總長閒院宮及軍事參議官渡邊錠太郎的支持 之下,開始發動”肅軍”,首當其衝的是陸軍次官柳川平助及 憲兵司令秦真次;下一年的定期調動,更進一步勸告真崎辭 去教育總監。於是,統制派與皇道派的衝突,趨於表面化,先 有真崎辭職不足1月時,”小櫻會”分子相澤三郎中佐,闖入 永田鐵山的辦公室,以軍刀斬之於座椅下;接著有昭和11年 ——1936年震驚日本全國的”二二六事件”。 2月26日夜間,大雪紛飛;第一師團的3名大尉,集結 下級軍官21人,指揮士官近百,兵士千餘,分數路襲擊官署, 殺了內大臣齋藤賓、藏相高橋足清、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侍 從長鈴木貫太郎,身負重傷。此外列入黑名單的總理大臣岡 田啟介、及元老西園寺、牧野伸顯等人,倖免於難。首相官 邸、警視廳皆被占據;皇宮及重要官署所在地的曲町區,斷 絕交通,一時引起了極大的恐慌;連天皇的安危,都成了問 題。
到了清晨5時,事態明朗化了,首謀之大尉香田清貞、村 中孝次、磯部淺一與川島陸相會面,在朗誦《蹶起意趣書》後, 提出要求,主要內容為3項:一是即刻逮捕南次郎、宇垣一 成、小磯國昭、建川美治等將領,並免除根本博、武藤章等 人的官職;二是任命荒木為關東軍司令官;三是”陸相即以 本事件導致’昭和維新’的實現”——暗示將擁護真崎組織 軍政府。後來又追加要求3項,希望由真崎大將、山下奉文 少將出面”洽商收拾之策”。皇道派的真面目,至此暴露無遺。
真相一露,這些盲目衝動的下級軍官的命運也就決定了。 情勢是非常明白的,千把軍人要想造反,無異以卵擊石;除 非他們有昭和天皇為人質,還可以談一談條件,否則,任何 荒謬的要求,都等於夢囈。
官方逐漸加強的壓力,可從報上對他們的稱呼的變化看 得出來,”蹶起部隊”,一變為”占據部隊”;再變為”騷擾部 隊”;最後稱之為”叛亂部隊”。平時為2月28日,陸軍用 “天皇命令”著官兵歸隊;”叛亂部隊”並無反應,到了第二 天清晨,東京警備司令番椎中將廣播,將採取鎮壓,但願意 給他們一個最後機會,同時用飛機散傳單及無線電喊話的方 式,一遍一遍催促。僵持到下午2時,叛軍終於放下武器,負 責領導的軍官,至陸相官邸,自首就縛。
4天之後,奉敕為特別組織的軍事法庭,判處村中,磯部 等15人死刑,一審終結,旋即執行。真崎甚三郎雖未牽涉在 內,但皇道派是整個完蛋了。
為皇道派”殉葬”的是岡田啟介內閣。皇道派反對政黨 內閣,所以此派一垮,雖未完全恢復政黨政治,但文人已可 組閣;先屬意於近衛,以健康不勝,懇辭不就;因而”大 命”降於岡田內閣的外相廣田弘毅。
出人意料的是,皇道派雖垮,而統制派之干預內閣,較 之皇道派變本而加厲。寺內壽一大將為軍部推薦為陸相後,立 即偕統制派主幹,軍務局軍事課長武藤章到組閣本部,宣讀 一項文件,表達軍部的希望是:”肅軍自屬急務,惟望政治家 亦應自肅自戒以協力。”接著,由寺內提示條件,在廣田預定 的閣僚中,有5個人遭到反對,包括牧野伸顯的女婿吉田茂; 以及有日本”飛機大王”之稱的中島知久平等。
因為平時統制派已決定與納粹德國相勾結,隱隱就已走 上反英美的路線,而吉田茂是有名的英美派;中島則與美國 工業家有密切關係之故。
廣田屈服在軍部的壓力之下,兩大政黨”政友會”、”民 政黨”,各限二人入閣,而且不占大藏、外務、內務等重要職 位。
此外,又修訂了內閣官制,陸相、海相仍限於在現役將 官中任命;也就是推翻了大正二年山本內閣的一次大改革。自 此以後,內閣的命脈便掌握在軍部手中;倘或不同意首相的 人選,可用拒絕推薦海陸相的手段作為抵制,組閣者即無法 就預備役中去物色人選;同樣地,如果要倒閣,授意海相或 陸相辭職,然後拒絕推薦繼任人選,亦可逼垮內閣。
對於皇道派來說,除非放棄本身的主張投向統制派,就 永遠不能再期望擔任陸相及其他重要軍職。因為陸相既非現 役將官莫屬,即非內閣中”現役之長官”推薦不可,這樣統 制派就一直可以把持陸相的位置,永不許皇道派染指。
為統制派的理論逐漸形成;日本陸軍傾向與納粹合作的 跡象,日漸明顯之際,東京有好些比較具有民主思想的政壇 巨頭,惄然心憂,其中之一就是近衛文麿。
身材頎長,風度翩翩,可與英國外相艾登媲美的近衛,是 日本除了皇室以外,第一號的貴族。”五一五事件”以後,他 一直在鎌倉新建的別墅中養病,平時中國駐日大使蔣作賓亦 因高血壓,在附近的長谷修養;蔣作賓的秘書丁紹仞,跟近 衛是東京第一高等學校的同學,以此淵源,常相過從,每個 月至少有一次,留宿於鎌倉山中近衛的別墅,促膝長談,對 於統制派的漸漸得勢,同感憂慮。
因為皇道派為荒木大將,小畑中將都在帝俄時代當過駐 俄武官,目擊蘇聯革命的經過,對於共產主義的活動,格外 關心,視積極警戒日本赤化為最大的任務,所以對內標榜 “防止赤化、維護國體”以振興日本主義及武士道精神為思想 中心,對外則全力防蘇,凡進兵中國,以及海軍的南進政策 等等,都表示反對。而統制派則恰好相反,一意主張對外擴 張,有所謂”中國派”以侵華為目標;有”南方派”提倡向 東南亞發展。對於蘇聯希望彼此妥協;所持的是消極的態度。
於是,有一天蔣作賓正式提議,日本應與蔣委員長攜手, 徹底解決中日問題。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