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頁
“我們不必談得這樣遠,光說進口的鴉片好了。” 鴉片進口,最早在明朝成化年間;到萬曆年間,規定要收稅,是當藥
材用的,鴉片治痢疾,萬試萬靈。 不過明末清初,吸食鴉片是犯禁的,而且當時海禁甚嚴鴉片亦很少進
口,到了康熙二十三年,放寬海禁,鴉片仍准當作藥材進口,收稅不多,每 十斤徵稅兩錢銀子。以後吸鴉片的人慢慢多了,雍正年間,曾下禁令。有句
俗語:“私鹽愈禁愈好賣”,鴉片亦是如此,愈禁得嚴,走私的愈多;從乾隆 三十八年起,英國設立東印度公司,將鴉片出口貿易當作國家的收入,走私
的情形就更嚴重了。
走私的結果是“白的換黑的”,鴉片進口,白銀出口。 乾隆三十年前,進口的鴉片不過兩三百箱,末年加到一千箱;道光初
年是四千箱,十年工夫加到兩萬三千多箱,至於私運白銀出口,道光三年以 前,不過數百萬兩,到道光十八年增加到三千萬兩,這還是就廣東而言,此
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亦有數千萬兩,國家命脈所關,終於引起 了鴉片戰爭。
“至於正式開禁抽稅,則在咸豐七年。”吳秀才說,“當時是閩浙總督王 懿德,說軍需緊要,暫時從權,朝遷為了洪楊造反,只好允許。第二年跟法
國定約。每百斤收進口稅三十兩,鴉片既然當作藥材進口,所以稱做‘洋藥’;
在雲南、四川出產的,就叫‘土藥’,不論洋藥、土藥在內地運銷,都要收 厘捐,那跟進口稅無關。”
但左宗棠卻認“稅”跟“厘”實際上是一回事,主張寓禁於徵,每百 斤共收一百五十兩。胡雪岩拿這一點向吳秀才請教,是分開徵收的好,還是 合併為宜。
以合併為宜。”吳秀才說:“厘捐是從價徵稅,土藥便宜洋藥貴,如果 拿洋藥冒充土藥,稅收就減少了。”“不錯、不錯。這個道理很淺,也很透徹;
不過不懂的人就想不到。”胡雪岩很高興地說:“多謝、多謝,今天掉句文真 叫‘獲益良多’。”
胡雪岩有個習慣,每到上海,一定要到寶善街一家叫渭園的茶館去吃 一次茶;而且一定帶足了十兩二十兩的銀票一這是他本性仁厚、不忘老朋友
的一點心意。他有許多朋友,境況好的在長三堂子吃花酒見面;在謂園見到 的,大臻境況並不太好,問問的近況,量人所需,捍兩張銀票在手裡,悄悄
塞了過去;見不到的他會問,一樣也托人帶錢去接濟,所以他有好幾個老朋 友,經常會到阜康或者轉運局去打聽:“胡大先生來了沒有?”
這天到渭園來的老朋友很多,大多是已經打聽好了來的一一周旋,不 知不覺到了十點鐘;古應春提醒他說:“小爺叔,你的辰光快到了,這個約 會不能耽誤。”
李鴻章的約會怎好誤時?胡雪岩算好了的,約會是十一點鐘,從渭園 到天后宮,不過一刻鐘的工夫,盡來得及。“還早,還早!”
“不,小爺叔,我們先到轉運局坐一坐,”古應春說:“剛才我在這裡遇 見一個朋友,打聽到一個蠻要緊的消息,要先跟你談一談。”
“好!我本來要到轉運局去換衣服。”胡雪岩不再逗留,相偕先到轉運局, 在他的“籤押房”中密談。
“我在謂園遇見海關上的一個朋友,據他告訴我,各省的款子大致都到 了,就少也極有限。不過,聽說邵小村打算把這筆現銀壓一壓,因這一陣‘銀
拆’大漲,他想套點利息。”胡雪岩點點頭,沉吟了一會說:“套利息也有限, 邵小村還不致於貪這點小利;說不一定另外有花樣在內。”
不管他什麼花樣,這件事要早點跟他去接頭。”“不!”胡雪岩說:“他 如果要耍花樣,遲早都一樣,我就索性不跟他談了。”
“那!”古應春詫異:“小爺叔你預備怎麼辦呢?”“我主意還沒有定。” 胡雪岩說:“到天后宮回來再商量。”
換了公服,到天后宮遞上手本。李鴻章關照先換便衣相見;他本人服 喪,穿一件淡藍竹布長衫,上套黑布馬褂,形容頗為憔悴。
胡雪岩自然有一番慰問:李鴻章還記得他送了一千兩銀子的奠議,特 地道謝,又說禮太重,但又不便退回,只好捐了給善堂。寒暄了好一陣,方 始談入正題。
“鴉片害人,由來已久。不過洋藥進口稅是部庫收入的大宗,要說寓禁 於征,不如說老實話,還是著眼在增加稅收上面,來得實惠。”
一開口便與左宗棠的宗旨相悖,胡雪岩無話可說,只能答應一聲:
“是。”
“增加稅收,加稅不是好辦法;要拿偷漏的地方塞住,才是正本清源之 計。”李鴻章又說:“同治十一年上海新行洋藥稅章程,普魯士的領事反對,
說加厘有礙在華洋商貿易。這話是說不通,加厘是我們自己的事,與繳納進
口稅的洋商何干?當時總署駁了他;不過赫德說過,厘捐愈重,走漏愈甚, 私貨的來路不明,正當的洋商生意也少了。所謂加厘有礙在華洋商貿易,倒 也是實話。”
“是。”胡雪岩答說:“聽說私貨都是香港來的。”“一點不錯。”李鴻章說:
“我這裡有張單子,你可以看看。”說著,從炕桌上隨手拿起一張紙,遞了 過來。胡雪岩急忙站起,雙手將單子接了過來,回到座位上去看。
單子上寫明:從同治十三年至光緒四年,到香港的洋藥,每年自八萬 四千箱至九萬六千箱不等,但運銷各口,有稅的只有六萬五千箱到七萬一千
箱。光緒五年到港十萬七千箱,有稅的只有八萬六千箱,每年走私進口的, 總在兩萬箱以上。“洋藥進口稅每箱收稅三十兩,厘捐額定二十兩,地方私
收的不算,合起來大概每箱八十兩。私貨有兩萬箱,稅收就減少一百六十萬。” 李鴻章急轉直下地說:“赫德現在答應稅厘一起加,正稅三十兩以外,另加
八十兩;而且幫中國防止走私,這個交涉也算辦得很圓滿了。”
“大人辦洋務,當今中國第一。”胡雪岩恭維著說:“赫德一向是服大人 的。”
“洋人總還好辦,他們很厲害,不過講道理,最怕自己人鬧意氣,我今 天請你來就是為此。”
顯然的這所謂自己人鬧意氣,是指左宗棠而言;胡雪岩只好含含糊糊 地答應一聲,不表示任何意見。
“我想請你轉達左爵帥,他主張稅厘合征,每箱一百五十兩。赫德答覆 我說:如果中國一定要照這個數目征,他也可以承認,不過他不能擔保不走
私。雪岩,就算每年十萬箱,其中私貨兩萬五千箱,你倒算算這筆帳看。”
胡雪岩心算極快。十萬箱乘一百十兩,應徵一千一百萬兩銀子;照一 百五十兩徵稅,七萬五千箱應徵一千一百二十五萬兩,仍舊多出二十五萬兩 銀子。
材用的,鴉片治痢疾,萬試萬靈。 不過明末清初,吸食鴉片是犯禁的,而且當時海禁甚嚴鴉片亦很少進
口,到了康熙二十三年,放寬海禁,鴉片仍准當作藥材進口,收稅不多,每 十斤徵稅兩錢銀子。以後吸鴉片的人慢慢多了,雍正年間,曾下禁令。有句
俗語:“私鹽愈禁愈好賣”,鴉片亦是如此,愈禁得嚴,走私的愈多;從乾隆 三十八年起,英國設立東印度公司,將鴉片出口貿易當作國家的收入,走私
的情形就更嚴重了。
走私的結果是“白的換黑的”,鴉片進口,白銀出口。 乾隆三十年前,進口的鴉片不過兩三百箱,末年加到一千箱;道光初
年是四千箱,十年工夫加到兩萬三千多箱,至於私運白銀出口,道光三年以 前,不過數百萬兩,到道光十八年增加到三千萬兩,這還是就廣東而言,此
外福建、浙江、山東、天津各海口亦有數千萬兩,國家命脈所關,終於引起 了鴉片戰爭。
“至於正式開禁抽稅,則在咸豐七年。”吳秀才說,“當時是閩浙總督王 懿德,說軍需緊要,暫時從權,朝遷為了洪楊造反,只好允許。第二年跟法
國定約。每百斤收進口稅三十兩,鴉片既然當作藥材進口,所以稱做‘洋藥’;
在雲南、四川出產的,就叫‘土藥’,不論洋藥、土藥在內地運銷,都要收 厘捐,那跟進口稅無關。”
但左宗棠卻認“稅”跟“厘”實際上是一回事,主張寓禁於徵,每百 斤共收一百五十兩。胡雪岩拿這一點向吳秀才請教,是分開徵收的好,還是 合併為宜。
以合併為宜。”吳秀才說:“厘捐是從價徵稅,土藥便宜洋藥貴,如果 拿洋藥冒充土藥,稅收就減少了。”“不錯、不錯。這個道理很淺,也很透徹;
不過不懂的人就想不到。”胡雪岩很高興地說:“多謝、多謝,今天掉句文真 叫‘獲益良多’。”
胡雪岩有個習慣,每到上海,一定要到寶善街一家叫渭園的茶館去吃 一次茶;而且一定帶足了十兩二十兩的銀票一這是他本性仁厚、不忘老朋友
的一點心意。他有許多朋友,境況好的在長三堂子吃花酒見面;在謂園見到 的,大臻境況並不太好,問問的近況,量人所需,捍兩張銀票在手裡,悄悄
塞了過去;見不到的他會問,一樣也托人帶錢去接濟,所以他有好幾個老朋 友,經常會到阜康或者轉運局去打聽:“胡大先生來了沒有?”
這天到渭園來的老朋友很多,大多是已經打聽好了來的一一周旋,不 知不覺到了十點鐘;古應春提醒他說:“小爺叔,你的辰光快到了,這個約 會不能耽誤。”
李鴻章的約會怎好誤時?胡雪岩算好了的,約會是十一點鐘,從渭園 到天后宮,不過一刻鐘的工夫,盡來得及。“還早,還早!”
“不,小爺叔,我們先到轉運局坐一坐,”古應春說:“剛才我在這裡遇 見一個朋友,打聽到一個蠻要緊的消息,要先跟你談一談。”
“好!我本來要到轉運局去換衣服。”胡雪岩不再逗留,相偕先到轉運局, 在他的“籤押房”中密談。
“我在謂園遇見海關上的一個朋友,據他告訴我,各省的款子大致都到 了,就少也極有限。不過,聽說邵小村打算把這筆現銀壓一壓,因這一陣‘銀
拆’大漲,他想套點利息。”胡雪岩點點頭,沉吟了一會說:“套利息也有限, 邵小村還不致於貪這點小利;說不一定另外有花樣在內。”
不管他什麼花樣,這件事要早點跟他去接頭。”“不!”胡雪岩說:“他 如果要耍花樣,遲早都一樣,我就索性不跟他談了。”
“那!”古應春詫異:“小爺叔你預備怎麼辦呢?”“我主意還沒有定。” 胡雪岩說:“到天后宮回來再商量。”
換了公服,到天后宮遞上手本。李鴻章關照先換便衣相見;他本人服 喪,穿一件淡藍竹布長衫,上套黑布馬褂,形容頗為憔悴。
胡雪岩自然有一番慰問:李鴻章還記得他送了一千兩銀子的奠議,特 地道謝,又說禮太重,但又不便退回,只好捐了給善堂。寒暄了好一陣,方 始談入正題。
“鴉片害人,由來已久。不過洋藥進口稅是部庫收入的大宗,要說寓禁 於征,不如說老實話,還是著眼在增加稅收上面,來得實惠。”
一開口便與左宗棠的宗旨相悖,胡雪岩無話可說,只能答應一聲:
“是。”
“增加稅收,加稅不是好辦法;要拿偷漏的地方塞住,才是正本清源之 計。”李鴻章又說:“同治十一年上海新行洋藥稅章程,普魯士的領事反對,
說加厘有礙在華洋商貿易。這話是說不通,加厘是我們自己的事,與繳納進
口稅的洋商何干?當時總署駁了他;不過赫德說過,厘捐愈重,走漏愈甚, 私貨的來路不明,正當的洋商生意也少了。所謂加厘有礙在華洋商貿易,倒 也是實話。”
“是。”胡雪岩答說:“聽說私貨都是香港來的。”“一點不錯。”李鴻章說:
“我這裡有張單子,你可以看看。”說著,從炕桌上隨手拿起一張紙,遞了 過來。胡雪岩急忙站起,雙手將單子接了過來,回到座位上去看。
單子上寫明:從同治十三年至光緒四年,到香港的洋藥,每年自八萬 四千箱至九萬六千箱不等,但運銷各口,有稅的只有六萬五千箱到七萬一千
箱。光緒五年到港十萬七千箱,有稅的只有八萬六千箱,每年走私進口的, 總在兩萬箱以上。“洋藥進口稅每箱收稅三十兩,厘捐額定二十兩,地方私
收的不算,合起來大概每箱八十兩。私貨有兩萬箱,稅收就減少一百六十萬。” 李鴻章急轉直下地說:“赫德現在答應稅厘一起加,正稅三十兩以外,另加
八十兩;而且幫中國防止走私,這個交涉也算辦得很圓滿了。”
“大人辦洋務,當今中國第一。”胡雪岩恭維著說:“赫德一向是服大人 的。”
“洋人總還好辦,他們很厲害,不過講道理,最怕自己人鬧意氣,我今 天請你來就是為此。”
顯然的這所謂自己人鬧意氣,是指左宗棠而言;胡雪岩只好含含糊糊 地答應一聲,不表示任何意見。
“我想請你轉達左爵帥,他主張稅厘合征,每箱一百五十兩。赫德答覆 我說:如果中國一定要照這個數目征,他也可以承認,不過他不能擔保不走
私。雪岩,就算每年十萬箱,其中私貨兩萬五千箱,你倒算算這筆帳看。”
胡雪岩心算極快。十萬箱乘一百十兩,應徵一千一百萬兩銀子;照一 百五十兩徵稅,七萬五千箱應徵一千一百二十五萬兩,仍舊多出二十五萬兩 銀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