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頁
一夕,幕友見曰:“鬼從何來?”曰:“自至階下。”“鬼從何去?”曰:“然越牆去。”幕友曰:“凡鬼有形而無質,去當奄然而隱,不當越牆。”因即越牆處尋視,雖瓷瓦不裂,而新雨之後,數重屋上皆隱隱有泥跡,直至外垣而下。指以示公曰:“此必囚賄捷盜所為也。”公沉思恍然,仍從原讞,諱其事,亦不復深求。
郭六
郭六者,淮鎮農家婦也,不知其夫姓氏。雍正甲辰、乙巳間,歲大飢,其夫度不得活,出而乞食於四方。瀕行,對之稽顙曰:“父母皆老病,吾發累汝矣。”
婦故有姿,里少年瞰其乏食,以金錢挑之,皆不應,惟以女工養翁姑。既而必不能贍,則集鄰里叩首曰:“夫以父母托我,今力竭矣,不別作計,當俱死。鄰里能助我則助我,不能助我則我且賣花,毋笑我。”里語以婦女倚門為賣花。鄰里囁嚅俱散去,乃慟哭白翁姑,公然與諸盪子游。陰蓄夜合之資,又置一女子,防閒甚嚴,不使外人睹其面。或曰是將邀重價,亦不辨也。
越三載餘,其夫歸,寒溫甫畢,即與見翁姑:“父母都在,今還汝。”又引所置女見其夫曰:“我身已污,不能忍恥伴君,故為汝娶一婦,今亦付汝。”夫駭愕未然,則曰:“且為汝辦餐。”已往廚下自剄矣。
縣令來驗,目炯炯不瞑。縣令判葬於祖塋,而不失墓,曰:“不墓,宜絕於夫也;葬於祖塋,明其未絕於翁姑也。”目仍不瞑。其翁姑哀號曰:“是本貞婦,以我二人,故至此也。我兒身為男子,不能養我二人而委一少婦,途人知其心矣!是誰之過而絕之耶?此我家事,官不必與聞也。”語訖而目瞑。
又有孟村女者,崇禎末,巨盜肆掠,見女有色,並其父母摯之。女不受污,則縛其父母,加以炮烙,父母並呼號慘切,命女從賊。女請縱父母去乃肯從,賊知其給己,必先使受污而後釋,女遂奮擲批賊頰,與父母俱死,棄屍於野。後賊與官兵格鬥,馬至屍前,辟易不肯前,遂陷淖就擒。
此二事正相反,論者皆有貶詞,以為其一失節,其一心太忍。余曰:皆是也。孔子曰:“殷有三仁焉。”郭六改行,箕子為之奴也;孟村女抗節,比干諫而死也。古人於徐孝克妻、樂昌公主尚憐之,而況此二人乎!
劉迂鬼
劉羽沖者,滄州人。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董天士畫《秋林讀書圖》,紀厚齋先生題云:“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鬚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蓋規之也。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大敗。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於州官,州官使試於一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鬱不自得。
恆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側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
痴鬼戀妻
京師有媼矣視鬼,常告人曰:昨於某家見一鬼,右謂痴絕,然情狀可憐,亦使人心脾淒動。
鬼名某,住某村,家亦小康,死時年二十七八。初死百日後,婦邀我相伴,見其恆坐院中丁香樹下,或聞婦哭聲,或聞兒啼聲,或聞兄嫂與婦詬誶聲,雖陽氣逼爍不能近,然必側耳窗外,悽慘之色可掬。後見媒妁至婦房,愕然驚起,左右顧。後聞議不成,稍有喜色。既而媒妁再至,來往兄嫂與婦處,則奔走隨之,皇皇如有失。
送聘之日,坐樹下,目直視婦房,淚涔涔如雨,自是婦每出入,輒隨其後,眷戀之意更篤。嫁前一日,婦整束奩具,復徘徊檐外,或倚柱泣,或俯首如有思,稍聞房內嗽聲,輒從隙私窺,營營徹夜。媼太息曰:痴鬼何必如是!
”若弗聞也。娶者入,秉火前行,鬼避立前隅,仍翹首望婦。吾偕婦出回顧,見其遠遠隨至娶者家,為門神所阻,稽顙哀乞,乃得入,則匿牆隅,望婦行禮,凝立如醉狀。婦入房,稍稍近窗而窺,至滅燭就寢,尚不去,為中ニ神所驅,乃狼狽出。
仍至婦家,婦留一兒在家,聞兒索母啼,趨出環繞兒四周,以兩手相搓作無可奈何狀。俄嫂出撻兒一掌,更頓足拊心,遙作切齒狀。媼視之不忍,乃徑歸。
狐仙懼內
紀儀庵有質庫在西城中,一小樓為狐所據,夜恆聞其語聲,然不為人害,久亦相安。一夜,樓上詬誶鞭笞聲甚厲,群往聽之。忽聞負痛疾呼曰:“樓下諸公皆當明理,世有婦撻夫者耶?”適中一人方為婦撻,面上爪痕猶未愈,眾哄然一笑曰:“是固有之,不足為怪。”樓上群狐亦哄然一笑,其斗遂解。聞者無不絕倒。
軍校妻
紀曉嵐先生在烏魯木齊進,一日,報軍校王某差運伊犁軍械,其妻獨處,今日過午,門不啟,呼之不應,當有他故。因檄迪化同知木金泰往勘。破扉而入,則男女二人共枕臥,裸體相抱,皆剖裂其腹死。男子不知何自來,亦無識者。研問鄰里,茫無端緒,擬以疑獄結矣。
是夕,女屍忽呻吟,守者驚視,已復生。越日能言,自供:“與是人幼相愛,既嫁猶私會。後隨夫駐防西城,是人念之不釋,復尋訪而來。甫至門,即引入室,故鄰里皆未覺。慮暫會終離遂相約同死。受刃時痛極昏迷,倏如夢覺,則魂已離體。急覓是人。不知何往,惟獨立沙磧中,白草黃雲,四無邊際。正彷徨間,為一鬼將去,至一官府,甚見詰辱,雲是雖無恥,命尚未終,叱杖一百驅之返。杖乃鐵鑄,不勝楚毒,復暈絕。及漸蘇,則回生矣。”視其股,果杖痕重疊。駐防大臣巴公曰:“是已受冥罰,奸罪可勿重科矣。”
先生《烏魯木齊雜詩》有曰:“鴛鴦畢竟不雙飛,天上人間舊願違。白草蕭蕭埋旅櫬,一生腸斷華山畿。”
飛天夜叉
先生在烏魯木章,把總蔡良棟言:此地初定時,嘗巡至南山深處,日色薄暮,似見隔澗有人影,疑為盜 ,伏叢莽中密偵之。見一人戎裝坐磐石上,數卒侍立,貌皆猙獰。其語稍遠不可辨,惟見指揮一卒,自石洞中呼六女子出,並姣麗白皙,所衣皆繪彩,各反縛其手,觳觫俯首跪。以次引至坐者前,褫下裳伏地,鞭之流血,號 呼悽慘,聲徹林谷。鞭訖徑去,六女戰慄跪送,望不見影,乃嗚咽歸洞。
其地一射可及,而澗深崖陡,無路可通,乃使弓力強者攢射。對崖一樹,有兩矢著樹上,用以為識。明日,迂迴數十里尋至其處,則洞口塵封。秉炬燭而入,曲折約深四丈許,絕無行跡,不知昨所遇者何神,其所鞭者又何物。
或曰:此飛天夜叉化為女子者也。
虎倀
新安程生名敦,有族人家深山中,後圃園亭頗有幽趣,生往候之。迨晚,則鍵莊門,蓋其地有虎也。
一日初更時,月色微明,狂風驟作,一僮欲請鑰出戶,儕輩止之不可,主人親曉諭之。僮不得已,私慾越垣而出,以高峻不得升。忽聞垣外有虎嘯聲,主人乃令眾仆挾持此僮,顛狂撞叫,不省人事。生知有異,親登小樓覘之,則見有一短頸人在垣外以磚擊垣,每擊,則此僮輒叫呼欲出,不擊乃定。生及主人皆知必虎倀也,乃持此僮愈力。
郭六
郭六者,淮鎮農家婦也,不知其夫姓氏。雍正甲辰、乙巳間,歲大飢,其夫度不得活,出而乞食於四方。瀕行,對之稽顙曰:“父母皆老病,吾發累汝矣。”
婦故有姿,里少年瞰其乏食,以金錢挑之,皆不應,惟以女工養翁姑。既而必不能贍,則集鄰里叩首曰:“夫以父母托我,今力竭矣,不別作計,當俱死。鄰里能助我則助我,不能助我則我且賣花,毋笑我。”里語以婦女倚門為賣花。鄰里囁嚅俱散去,乃慟哭白翁姑,公然與諸盪子游。陰蓄夜合之資,又置一女子,防閒甚嚴,不使外人睹其面。或曰是將邀重價,亦不辨也。
越三載餘,其夫歸,寒溫甫畢,即與見翁姑:“父母都在,今還汝。”又引所置女見其夫曰:“我身已污,不能忍恥伴君,故為汝娶一婦,今亦付汝。”夫駭愕未然,則曰:“且為汝辦餐。”已往廚下自剄矣。
縣令來驗,目炯炯不瞑。縣令判葬於祖塋,而不失墓,曰:“不墓,宜絕於夫也;葬於祖塋,明其未絕於翁姑也。”目仍不瞑。其翁姑哀號曰:“是本貞婦,以我二人,故至此也。我兒身為男子,不能養我二人而委一少婦,途人知其心矣!是誰之過而絕之耶?此我家事,官不必與聞也。”語訖而目瞑。
又有孟村女者,崇禎末,巨盜肆掠,見女有色,並其父母摯之。女不受污,則縛其父母,加以炮烙,父母並呼號慘切,命女從賊。女請縱父母去乃肯從,賊知其給己,必先使受污而後釋,女遂奮擲批賊頰,與父母俱死,棄屍於野。後賊與官兵格鬥,馬至屍前,辟易不肯前,遂陷淖就擒。
此二事正相反,論者皆有貶詞,以為其一失節,其一心太忍。余曰:皆是也。孔子曰:“殷有三仁焉。”郭六改行,箕子為之奴也;孟村女抗節,比干諫而死也。古人於徐孝克妻、樂昌公主尚憐之,而況此二人乎!
劉迂鬼
劉羽沖者,滄州人。性孤僻,好講古制,實迂闊不可行。嘗倩董天士畫《秋林讀書圖》,紀厚齋先生題云:“兀坐秋樹根,塊然無與伍。不知讀何書,但見鬚眉古。只愁手所持,或是井田譜。”蓋規之也。偶得古兵書,伏讀經年,自謂可將十萬。會有土寇,自練鄉兵,與之角,大敗。又得古水利書,伏讀經年,自謂可使千里成沃壤,繪圖列說於州官,州官使試於一村。溝洫甫成,水大至,順渠灌入,人幾為魚。由是抑鬱不自得。
恆獨步庭階,搖首自語曰:“古人豈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不久發病死。後風清月白之夕,每見其魂在墓前松柏下搖首獨步,側耳聽之,所誦仍此六字。
痴鬼戀妻
京師有媼矣視鬼,常告人曰:昨於某家見一鬼,右謂痴絕,然情狀可憐,亦使人心脾淒動。
鬼名某,住某村,家亦小康,死時年二十七八。初死百日後,婦邀我相伴,見其恆坐院中丁香樹下,或聞婦哭聲,或聞兒啼聲,或聞兄嫂與婦詬誶聲,雖陽氣逼爍不能近,然必側耳窗外,悽慘之色可掬。後見媒妁至婦房,愕然驚起,左右顧。後聞議不成,稍有喜色。既而媒妁再至,來往兄嫂與婦處,則奔走隨之,皇皇如有失。
送聘之日,坐樹下,目直視婦房,淚涔涔如雨,自是婦每出入,輒隨其後,眷戀之意更篤。嫁前一日,婦整束奩具,復徘徊檐外,或倚柱泣,或俯首如有思,稍聞房內嗽聲,輒從隙私窺,營營徹夜。媼太息曰:痴鬼何必如是!
”若弗聞也。娶者入,秉火前行,鬼避立前隅,仍翹首望婦。吾偕婦出回顧,見其遠遠隨至娶者家,為門神所阻,稽顙哀乞,乃得入,則匿牆隅,望婦行禮,凝立如醉狀。婦入房,稍稍近窗而窺,至滅燭就寢,尚不去,為中ニ神所驅,乃狼狽出。
仍至婦家,婦留一兒在家,聞兒索母啼,趨出環繞兒四周,以兩手相搓作無可奈何狀。俄嫂出撻兒一掌,更頓足拊心,遙作切齒狀。媼視之不忍,乃徑歸。
狐仙懼內
紀儀庵有質庫在西城中,一小樓為狐所據,夜恆聞其語聲,然不為人害,久亦相安。一夜,樓上詬誶鞭笞聲甚厲,群往聽之。忽聞負痛疾呼曰:“樓下諸公皆當明理,世有婦撻夫者耶?”適中一人方為婦撻,面上爪痕猶未愈,眾哄然一笑曰:“是固有之,不足為怪。”樓上群狐亦哄然一笑,其斗遂解。聞者無不絕倒。
軍校妻
紀曉嵐先生在烏魯木齊進,一日,報軍校王某差運伊犁軍械,其妻獨處,今日過午,門不啟,呼之不應,當有他故。因檄迪化同知木金泰往勘。破扉而入,則男女二人共枕臥,裸體相抱,皆剖裂其腹死。男子不知何自來,亦無識者。研問鄰里,茫無端緒,擬以疑獄結矣。
是夕,女屍忽呻吟,守者驚視,已復生。越日能言,自供:“與是人幼相愛,既嫁猶私會。後隨夫駐防西城,是人念之不釋,復尋訪而來。甫至門,即引入室,故鄰里皆未覺。慮暫會終離遂相約同死。受刃時痛極昏迷,倏如夢覺,則魂已離體。急覓是人。不知何往,惟獨立沙磧中,白草黃雲,四無邊際。正彷徨間,為一鬼將去,至一官府,甚見詰辱,雲是雖無恥,命尚未終,叱杖一百驅之返。杖乃鐵鑄,不勝楚毒,復暈絕。及漸蘇,則回生矣。”視其股,果杖痕重疊。駐防大臣巴公曰:“是已受冥罰,奸罪可勿重科矣。”
先生《烏魯木齊雜詩》有曰:“鴛鴦畢竟不雙飛,天上人間舊願違。白草蕭蕭埋旅櫬,一生腸斷華山畿。”
飛天夜叉
先生在烏魯木章,把總蔡良棟言:此地初定時,嘗巡至南山深處,日色薄暮,似見隔澗有人影,疑為盜 ,伏叢莽中密偵之。見一人戎裝坐磐石上,數卒侍立,貌皆猙獰。其語稍遠不可辨,惟見指揮一卒,自石洞中呼六女子出,並姣麗白皙,所衣皆繪彩,各反縛其手,觳觫俯首跪。以次引至坐者前,褫下裳伏地,鞭之流血,號 呼悽慘,聲徹林谷。鞭訖徑去,六女戰慄跪送,望不見影,乃嗚咽歸洞。
其地一射可及,而澗深崖陡,無路可通,乃使弓力強者攢射。對崖一樹,有兩矢著樹上,用以為識。明日,迂迴數十里尋至其處,則洞口塵封。秉炬燭而入,曲折約深四丈許,絕無行跡,不知昨所遇者何神,其所鞭者又何物。
或曰:此飛天夜叉化為女子者也。
虎倀
新安程生名敦,有族人家深山中,後圃園亭頗有幽趣,生往候之。迨晚,則鍵莊門,蓋其地有虎也。
一日初更時,月色微明,狂風驟作,一僮欲請鑰出戶,儕輩止之不可,主人親曉諭之。僮不得已,私慾越垣而出,以高峻不得升。忽聞垣外有虎嘯聲,主人乃令眾仆挾持此僮,顛狂撞叫,不省人事。生知有異,親登小樓覘之,則見有一短頸人在垣外以磚擊垣,每擊,則此僮輒叫呼欲出,不擊乃定。生及主人皆知必虎倀也,乃持此僮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