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停頓不光是適應鱔魚,其他事物皆可類推,善於烹飪美食的人,一盤一碗都要費盡心思構思設計;認真操作、恰到好處,每道菜都有青春最佳期,這時出品無論口味質感都是最好的,切不可因停頓錯過了最佳時期,過去有問政筍產徽州問政山,筍殼黃中泛紅肉白質地脆婚微甜,徽商家人取剛秉承采鮮筍坐夜船送往抗州,於船上用炭火煨燉,天就到後正好剛熟,午飯取出做菜味道絕佳令人驚嘆,此鮮乃不停頓也,根傳新加坡世界華人大賽,國內派大廚師出席,計算好比賽時間,包括坐飛機幾點到達現場,所用海參用保溫瓶經一路發製品質正好,出品今人叫絕,雖海參保存有很多辦法,時問長了也會減色不少。而到了吃的人那裡,也要慢慢品賞,才能嘗出菜的鮮香,用袁枚的話:鹵莽粗暴地囫圇吞下,這就好比得到漢朝人哀仲的好梨,非要蒸著吃,可惜啊。要麼怎麼有知音難,知味更難的俚語呢!哀家梨的典故說的是漢朝時哀仲他家裡種出來的梨子,個頭很大並且味道鮮美,又脆又嫩,入口而化,被當時人稱為“哀家梨”。哀家梨名聲之大。由於哀家梨名氣大,當時的人們常以能夠吃到哀家的梨為榮耀。晉朝的桓玄附庸風雅,為了炫耀自己的家財和能耐就想盡辦法得到哀家梨。但是得到了哀家梨後卻用蒸籠蒸熟了來吃。梨子本來是生吃才能吃出脆嫩味美的,何況又是以脆嫩和鮮美著名的哀家梨。因此人們就用哀梨蒸食這句成語,來比喻外行不懂得某個東西的長處,譏諷蠢人不識好歹、稀里糊塗地糟蹋好東西。

  物盡其用皆美味  愛惜天物戒暴殄

  隨園食單戒單(七)

  戒暴殄原文: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雞、魚、鵝、鴨,自首至尾,俱有味存,不必少取多棄也。嘗見烹甲魚者,專取其裙而不知味在肉中;蒸鰣魚者,專取其肚而不知鮮在背上。至賤莫如醃蛋,其佳處雖在黃不在白,然全去其白而專取其黃,則食者亦覺索然矣。且予為此言,並非俗人惜福之謂,假使暴殄而有益於飲食,猶之可也;暴殄而反累於飲食,又何苦為之?至於烈炭以炙活鵝之掌,刀以取生雞之肝,皆君子所不為也。何也?物為人用,使之死,可也,使之求死不得,不可也。

  這回咱聊聊尼克森訪華,1972年2月21日,尼克森一行抵達北京,對中國進行為期七天的歷史性訪問。訪問期間,尼克森總統會見了毛澤東主席,同周恩來總理進行了會談。雙方就國際形勢和中美關係交換了意見,著重討論了印支問題和台灣問題,2月28日,中美雙方經過反覆磋商,終於在上海發表了《聯合公報》又稱上海公報。打破了中美二十二年冷戰互不搭理的格局,尼克森將自己訪華一周,稱為“改變世界的一周”,當時接待方針是,不冷不熱,不卑不亢,待之以誠,落落大方”十六字方針。可您別忘了中國那是禮儀之邦熱情好客,雖然一直在喊打倒美帝國主義,可真的美國佬來了,還是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美國人也是看什麼什麼新鮮,見什麼什麼好,尼克 松夫人在大會堂吃國宴時,見用的是象牙筷子喜歡,可能美國人信奉拿來主義,就偷偷拿了一雙放進手包內,工作人員匯報給周總理,周總理講那不能讓她拿走,這也太小看我國的保衛工作了,要明說別說一雙筷子就是一根象牙都行,於是在宴會上添了個節目變魔術助興,只見魔術師變什麼來什麼,得到一陣陣掌聲,最後拿起一雙象牙筷子給變沒了,變到那裡去了,當然在尼克森夫人包里,她只好在眾人關注下乖乖的打開包這時全場掌聲雷動,幾天來熱情招侍吃喝一點不馬虎,游長城逛故宮吃國宴每天菜式變換什麼好吃什麼,可能是慣的或是帝國霸權主義傲慢的毛病又犯了,這天尼克森夫人異想天開,講想吃一道一萬元一盤的菜,這要求放現在不萛什麼,虎年春節蘇州有一個重1.5公斤的蘋果還買八千八呢,可當時帶魚一毛八一斤羊肉七毛錢,國酒茅台酒好吧才八塊錢一瓶,我剛參加工作時,工資一個月是16塊零八分,那一萬塊什麼概念,是天文數字,這不是叫板嗎,匯報上去把任務下達北京飯店,第二天給尼克森夫人吃這一萬塊錢的萊,菜端上來灰了巴幾一盤,服務員報夫人這是您點的一萬一盤的菜炒龍鬚是過去皇上吃的,尼克森夫人吃了一口也沒吃出什麼味,急了這是什麼呀,怎麼就值一萬,服務人員介紹這菜選料費工費料費時不信您看,拉開窗簾好嗎只見院內堆積如山幾千斤大鯉魚,這可都是下腳料,您可以打包帶走,原來此菜是用鯉魚的須子爆炒而成,尼克森夫人吃了個啞巴虧,椐說飯店員工餐好幾天才把這堆下角料處理完。

  吃炒龍鬚可謂暴殄天物用在對付美國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切不可以,暴殄天物這句成語最早出處在《尚書·武成》說商紂王荒淫無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暴殄天物就是不知愛惜物力,任意浪費東西。暴是損害,糟蹋;殄是滅絕;天物:指自然生物。原指殘害滅絕天生萬物。後指任意糟蹋東西,不知愛惜。袁枚在隨園食單戒暴殄批評此行為,暴者不恤人功,殄者不惜物力暴,中國傳統美德是勤儉持家過日子,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老年間教育人如果不知愛惜物力會折壽,而任意浪費東西,會殃及兒孫未來受苦受難。使兒孫過著貧困的日子,這是有道理的自身不知愛惜物力,將財物任意揮霍掉了;如何還能餘留給子孫呢?而子孫一旦沾染上這些惡習,家裡有坐金山也不行,再富又豈能揮霍三代呢?所以有富不過三代之語。說這樣的話,並非是出於一般人認為要惜福的觀點,假使暴殄對飲食有益,也不是不可以;但暴殄反而糟蹋了飲食,又何苦這樣做呢?烹調中雞、魚、鵝、鴨,從頭到尾,都有它自己的味道存在,沒必要只取一點精華而把其他部分丟掉。袁枚在隨園食單中講道:曾見到過烹甲魚專取甲魚的裙邊,而不知道肉的味道也很好;蒸鰣魚的,專取魚肚部分而不知道最鮮的是在魚背上。最普通的莫如醃雞蛋,好吃的雖然在黃不在白,然而如果把蛋白都去掉只吃蛋黃的話,那吃的人也會覺得趣味索然。以前有道名菜叫活吃猴腦,這裡說的猴頭絕不是食用菌猴頭,而是真正的猴腦。我有一個大哥吃過,那是七十年代去南邊出差,那邊人什麼都敢吃,可謂帶翅膀的不吃飛機,帶腿的不吃板凳,帶刺的不吃木頭,帶毛的不吃樿子,主人盛情款待,神秘希希告訴他晚上請吃大歺,來一飯店到後院只見一個大鐵籠里有許多猴,這些猴好像知道,一個個眼巴吧的,主人讓點大哥還真沒點,後來東道主隨手指了一個,誰承想不用去抓,這猴往裡躲,其他猴一齊把他推了出來,店家給穿上小衣裳用鏈子索上牽到餐廳,屋有一個中間挖洞的桌子,幾個人圍桌而坐,中間的洞並不象火鍋或是麻辣燙那麼大,正好容一隻猴子的頭伸出。據說那是為專門吃猴兒設計的,猴兒的頭頂從小洞中伸出,用金屬箍住,並且箍的非常緊,猴一直在慘叫,店家用小錘輕輕一敲,頭蓋骨應聲而落。猴的腦部就完全裸露在食客們的面前。這時,有較饞一些的人,已經用湯匙伸向紅白相間的猴腦,隨著桌下垂死猴子一聲聲慘叫,拉開了食猴腦慘狀的序曲,然後把猴兒剝去皮剁塊紅燒,這一餐吃得心驚肉潺,好幾天好象老聽見猴叫。還有一個菜叫生割驢肉活叫驢:你吃過新鮮的驢肉吧,再新鮮的驢肉也不過是剛殺的驢,活叫驢則不同,驢根本不用殺,店裡放一頭驢,客人想吃那拉那,直接從活驢身上剜肉。聽著後堂的驢慘叫,前廳若無其事的正在食用驢身上的某個部分,記得山海經中有一種叫息肉的東西,吃它的肉,它會復生。壁虎尾巴掉也會再長出一條,還有中國傳說中的安息牛,也是可以割食的,幾天後它自然恢復。可是驢並沒有這種本事呀?這種殘忍的吃法,類似中國歷史上最殘忍的刑罰--凌遲。諸不知此舉不光殘暴,而且也不建康,驢肉內有寄生蟲須長時問加熱方可殺死,以燉煮煨燒最佳,在烹飪前還泡出血水除腥,生炒即不衛生也不好吃,驢肉多作為醬菜、滷菜涼拌食用。椐說這活叫驢:還是招攬客人的手段,有的商家為了掙錢可謂挖空心思,前幾年在一生態園曾現有鹿血酒賣,園子裡養看一頭鹿,誰買現場就用針頭抽血當你面兌到酒里,你壯陽了那鹿受的了嗎?至於以前有一道菜炒走雞,活雞不拔毛把雞胸肉剜出,洗淨,即炒,三分鐘菜成了上桌,雞還在滿地跑,用於表現廚師付動作麻利玄耀手藝,以吸引顧客,還有溫水煮青蛙,燙甲魚,鼠三吱,生炒馬腸子等都屬暴殄天物,至於用烈炭來燒烤活鵝的腳掌,用刀來割取活雞的肝,這些行為都是君子所不該做的。為什麼?物為人用,讓它死是可以的,而讓它求死不得就不可以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