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木石軒主人
詩社社員
UID 6170
精華 8
積分 7210
帖子 1228
經驗 7210 點
威望 4 點
金錢 8605 ¥
魅力 337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6-4-3
狀態 離線 #7發表於 2006-8-26 19:29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卷六
一
王荊公作文,落筆便古;王荊公論詩,開口便錯。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執,故琢句選詞,迥不猶人。詩貴溫柔,而公性情刻酷,故鑿險縋幽,自墮魔障。其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余以為首句是乞兒向陽,次句是村童逃學。然荊公恰有佳句,如:“近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可謂生平傑作矣。
二
宋沈朗奏:“《關雎》,夫婦之詩,頗嫌狎褻,不可冠《國風》。”故別撰《堯》、《舜》二詩以進。敢翻孔子之案,迂謬已極;而理宗嘉之,賜帛百匹。余嘗笑曰:“《易》以《乾》、《坤》二卦為首,亦陰陽夫婦之義。沈朗何不再別撰二卦以進乎?”且《詩經》好序婦人:詠姜螈則忘帝嚳,詠太任則忘太王:律以宋儒夫為妻綱之道,皆失體裁。
三
顧寧人言:“《三百篇》無不轉韻者。唐詩亦然。惟韓昌黎七古,始一韻到底。”余按《文心雕龍》云:“賈誼、枚乘,四韻輒易,劉歆、桓譚,百韻不遷:亦各從其志也。”則不轉韻詩,漢、魏已然矣。
四
今詩稱“篇什”者,本《左傳》所謂“以什其車,必克”之義。“什”者,十人為耦也。《國風》詩少,可以同卷;《雅》、《頌》篇多,故每十為卷,而即以卷首之篇為什。
五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事本荒唐;後人演為《梁父吟》,尤無意味。而孔明好吟之,殊不可解。秋胡一妒婦,劉知幾《史通》詆之甚力。乃樂府外,前人又有詩云:“郎心葉盪妾冰清,郎說黃金妾不應。若使偶然通一語,半生誰信守孤燈?”
六
楊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應聲蟲。吾以為孔穎達真鄭康成之應聲蟲也。最可笑者,鄭注“曾孫來止,以其婦子”,以“曾孫”為成王,“婦子”為王后太子。王肅非之云:“勸農不必與王后太子同行。”而孔穎達以為:“聖賢所訓,與日月同懸。”其識見之謬如此,安得不誤認王世充為真主乎?
七
安徽方伯陳密山先生,諱德榮,人淳樸而詩極風趣。每瞻園花開,必招余游賞,不以屬吏待。適階下蟻斗,公用扇拂之,作詩云:“退食展良覿,逍遙步深院。樹根見群蟻,紛紛方交戰。呼童前布席,拂以蒲葵扇。頃刻緣草根,求穴各奔竄。伊有記事臣,載筆應上殿。大書某日月,兩軍正相見。忽然風揚沙,師潰互踏踐。收隊各依壘,蓄銳更伺便。人生亦倮蟲,擾擾盈赤縣。嗜欲各有求,情偽遞相煽。吞噬蠢然動,吉凶見常變。豈無飛仙人,乘鸞注遐盼?”余按宋人詩云:“瞧螟殺敵蚊眉上,蠻觸交爭蝸角中。何異諸天觀下界,一微塵里斗英雄?”即此意也。先生《郊行》云:“芳園青草綠離離,好是人家祭掃時。何處紙錢燒不盡,東風吹上野棠枝?”又,《女兒曲》云:“睡眼朦朧春夢覺,不知額上有梅花。”
八
魯星村《得雨》詩云:“一雨人心定,歌聲四野聞。”何南園《春雨》詩云:“芳草不知春,—一雨猛然省。”曹澹泉《偶成》云:“東風力尚微,一雨眾山綠。”同用“一雨”二字,俱可愛。
九
福建鄭王臣,為蘭州太守,年未六十,以弟喪乞病歸。《留別寅好》云:“畏聞使過頻移疾,懶答人言但托聾。”《閨情》云:“最憐待月湘簾下,銀燭煙多怕點燈。”俱暗用故事,使人不覺。杭堇浦題其《歸來草》云:“東京風俗由來厚,每為期功便去官。陳實、譙玄吾目汝,蓴鱸人錯比張翰。”“東皋舒嘯復西疇,人較柴桑更遠遊。《七錄》異時標別集,竟應題作鄭蘭州。”在隨園小住,一日,買書兩船,打槳而去。
一O
湖州徐溥雨亭,在金陵為人司織局;每吟詩,與機聲相和。《錢塘竹枝》云:“芳心脈脈夜迢迢,郎在江南第幾橋?欲寄尺書寫腸斷,西湖只恨不通潮。”“落盡楊花郎未歸,空煩刀尺制羅衣。人前怕卷珠簾看,蝴蝶一雙相對飛。”《虎丘題壁》云:“好景半藏峰頂寺,美人多住水邊樓。”
一一
常熟王介祉之弟,名岱,字次岳,能繼其家風。宿隨園見贈云:“貧分鶴俸還留客,老惜鴻才尚著書。”其他句云:“片雨前村過,微雲半嶺陰。”“故山解慰歸人望,隔水先迎一髻青。”《清明》云:“忽忽春光過半時,浴蠶天氣雨如絲。無端柳色侵書幌,憶著河橋折處枝。”
一二
錫山鄒世楠過孟廟,夢懸對句云:“戰國風趨下,斯文日再中。”覺而異之。遍觀廊廡,無此十字。後數年過蘇州,得黃野鴻集讀之,乃其集中句也。豈孟子愛之,而冥冥中書以自娛耶?田實發《題孟廟》云:“孔門功冠三千士,周室生虛五百年。”似遜黃作。黃以論詩忤沈歸愚,故吳人多擯之。然其佳句,自不可掩。《夜歸》云:“兒童喧笑各紛紛,未解燈前刺繡紋。夜半醉歸人不覺,叩門獨有老妻聞。”
一三
在都,余與金質夫文淳、裘叔度日修居最相近。金棋劣於裘,而偏欲饒裘。金移居,裘以詩賀云:“追趨秘閣兩年余,一日何曾賦索居?雪苑對裁新著稿,風簾同校舊抄書。吟筒惠我寧嫌數,棋局饒人實自譽。早有聲華傳白下,故知名士定無虛。”余作七古一首,中四句云:“我願同年如春樹,枝枝葉葉相依附。不願同年如落花,鸞漂鳳泊飛天涯。”裘讀而嘆曰:“子才終竟有性情。”嗚呼!此皆四十年前事。今裘官至尚書,聲施赫奕;而質夫為太守,兩遭罪遣,謫戍以死。豈亦如花之飛茵飛溷,各有前因耶?金死後,余搜其遺詩,了不可得;僅得其《游張園》云:“綠楊門外板橋橫,新水如船接岸平。三月春寒花尚淺,一簾煙重雨初成。欹危瘦竹扶衰步,高下疏畦入晚晴。莫便酒闌催晚棹,野懷吾欲與鷗盟。”《偶成》云:“一蟲吟到曉,兩客淡無言。”
一四
閻百詩云:“百里不同音,千年不同韻。《毛詩》凡韻作某音者,乃其字之正聲,非強為押也。”焦氏《筆乘》載:古人“下”皆音“虎”:《衛風》云:“於林之下”,上韻為“爰居爰處”;《凱風》云:“在浚之下”,下韻為“母氏勞苦”;《大雅》云:“至於岐下”,下云:“率西水滸”。“服”皆音“迫”:《關雎》云:“寤寐思服”,下韻為“輾轉反側”;《候人》云:“不濡其翼”,下句為“不稱其服”;《離騷》云:“非時俗之所服”,下句為“依彭咸之遺則”。“降”皆音“攻”:《草蟲》雲;“我心則降”,下句為“憂心忡忡”;《旱麓》云:“福祿攸降”,上韻為“黃流在中”。“英”皆音“央”:《清人》云:“二矛重英”,下句為“河上乎翱翔”;《有女同車》云:“顏如舜英”,下句為“佩玉將將”;《楚詞》云:“華采衣兮若英”,下句為“爛昭昭兮未央”。“風”皆讀“分”:《綠衣》云:“淒其以風”,下句為“實獲我心”;《晨風》云:“鴕彼晨風”,下句為“郁彼北林”;《熏民》云:“穆如清風”,下句為“以慰其心”。“憂”皆讀“口要”:《黍離》云:“謂我心憂”,上句為“中心搖搖”;《載馳》云:“我心則憂”,上句為“言至於漕”;《楚詞》云:“思公子兮徒離憂”,上韻為“風颯颯兮本蕭蕭”。其他則“好”之為“吼”,“雄”之為“形”,“南”之為“能”,“儀”之為“何”,“宅”之為“托”,“澤”之為“鐸”:皆玩其上下文,及他篇之相同者,而自見。“風”字,《毛詩》中凡六見,皆在“侵”韻,他可類推。朱子不解此義,乃以後代詩韻,強押《三百篇》,誤矣!至於“委蛇”二字有十二變,“離”字有十五義,“敦”字有十二音:徐應秋《談薈》言之甚詳。
詩社社員
UID 6170
精華 8
積分 7210
帖子 1228
經驗 7210 點
威望 4 點
金錢 8605 ¥
魅力 3372
閱讀權限 100
註冊 2006-4-3
狀態 離線 #7發表於 2006-8-26 19:29 資料 文集 短消息
卷六
一
王荊公作文,落筆便古;王荊公論詩,開口便錯。何也?文忌平衍,而公天性拗執,故琢句選詞,迥不猶人。詩貴溫柔,而公性情刻酷,故鑿險縋幽,自墮魔障。其平生最得意句云:“青山捫虱坐,黃鳥挾書眠。”余以為首句是乞兒向陽,次句是村童逃學。然荊公恰有佳句,如:“近無船舫猶聞笛,遠有樓台只見燈。”可謂生平傑作矣。
二
宋沈朗奏:“《關雎》,夫婦之詩,頗嫌狎褻,不可冠《國風》。”故別撰《堯》、《舜》二詩以進。敢翻孔子之案,迂謬已極;而理宗嘉之,賜帛百匹。余嘗笑曰:“《易》以《乾》、《坤》二卦為首,亦陰陽夫婦之義。沈朗何不再別撰二卦以進乎?”且《詩經》好序婦人:詠姜螈則忘帝嚳,詠太任則忘太王:律以宋儒夫為妻綱之道,皆失體裁。
三
顧寧人言:“《三百篇》無不轉韻者。唐詩亦然。惟韓昌黎七古,始一韻到底。”余按《文心雕龍》云:“賈誼、枚乘,四韻輒易,劉歆、桓譚,百韻不遷:亦各從其志也。”則不轉韻詩,漢、魏已然矣。
四
今詩稱“篇什”者,本《左傳》所謂“以什其車,必克”之義。“什”者,十人為耦也。《國風》詩少,可以同卷;《雅》、《頌》篇多,故每十為卷,而即以卷首之篇為什。
五
晏子以二桃殺三士,事本荒唐;後人演為《梁父吟》,尤無意味。而孔明好吟之,殊不可解。秋胡一妒婦,劉知幾《史通》詆之甚力。乃樂府外,前人又有詩云:“郎心葉盪妾冰清,郎說黃金妾不應。若使偶然通一語,半生誰信守孤燈?”
六
楊用修笑今之儒者,皆宋儒之應聲蟲。吾以為孔穎達真鄭康成之應聲蟲也。最可笑者,鄭注“曾孫來止,以其婦子”,以“曾孫”為成王,“婦子”為王后太子。王肅非之云:“勸農不必與王后太子同行。”而孔穎達以為:“聖賢所訓,與日月同懸。”其識見之謬如此,安得不誤認王世充為真主乎?
七
安徽方伯陳密山先生,諱德榮,人淳樸而詩極風趣。每瞻園花開,必招余游賞,不以屬吏待。適階下蟻斗,公用扇拂之,作詩云:“退食展良覿,逍遙步深院。樹根見群蟻,紛紛方交戰。呼童前布席,拂以蒲葵扇。頃刻緣草根,求穴各奔竄。伊有記事臣,載筆應上殿。大書某日月,兩軍正相見。忽然風揚沙,師潰互踏踐。收隊各依壘,蓄銳更伺便。人生亦倮蟲,擾擾盈赤縣。嗜欲各有求,情偽遞相煽。吞噬蠢然動,吉凶見常變。豈無飛仙人,乘鸞注遐盼?”余按宋人詩云:“瞧螟殺敵蚊眉上,蠻觸交爭蝸角中。何異諸天觀下界,一微塵里斗英雄?”即此意也。先生《郊行》云:“芳園青草綠離離,好是人家祭掃時。何處紙錢燒不盡,東風吹上野棠枝?”又,《女兒曲》云:“睡眼朦朧春夢覺,不知額上有梅花。”
八
魯星村《得雨》詩云:“一雨人心定,歌聲四野聞。”何南園《春雨》詩云:“芳草不知春,—一雨猛然省。”曹澹泉《偶成》云:“東風力尚微,一雨眾山綠。”同用“一雨”二字,俱可愛。
九
福建鄭王臣,為蘭州太守,年未六十,以弟喪乞病歸。《留別寅好》云:“畏聞使過頻移疾,懶答人言但托聾。”《閨情》云:“最憐待月湘簾下,銀燭煙多怕點燈。”俱暗用故事,使人不覺。杭堇浦題其《歸來草》云:“東京風俗由來厚,每為期功便去官。陳實、譙玄吾目汝,蓴鱸人錯比張翰。”“東皋舒嘯復西疇,人較柴桑更遠遊。《七錄》異時標別集,竟應題作鄭蘭州。”在隨園小住,一日,買書兩船,打槳而去。
一O
湖州徐溥雨亭,在金陵為人司織局;每吟詩,與機聲相和。《錢塘竹枝》云:“芳心脈脈夜迢迢,郎在江南第幾橋?欲寄尺書寫腸斷,西湖只恨不通潮。”“落盡楊花郎未歸,空煩刀尺制羅衣。人前怕卷珠簾看,蝴蝶一雙相對飛。”《虎丘題壁》云:“好景半藏峰頂寺,美人多住水邊樓。”
一一
常熟王介祉之弟,名岱,字次岳,能繼其家風。宿隨園見贈云:“貧分鶴俸還留客,老惜鴻才尚著書。”其他句云:“片雨前村過,微雲半嶺陰。”“故山解慰歸人望,隔水先迎一髻青。”《清明》云:“忽忽春光過半時,浴蠶天氣雨如絲。無端柳色侵書幌,憶著河橋折處枝。”
一二
錫山鄒世楠過孟廟,夢懸對句云:“戰國風趨下,斯文日再中。”覺而異之。遍觀廊廡,無此十字。後數年過蘇州,得黃野鴻集讀之,乃其集中句也。豈孟子愛之,而冥冥中書以自娛耶?田實發《題孟廟》云:“孔門功冠三千士,周室生虛五百年。”似遜黃作。黃以論詩忤沈歸愚,故吳人多擯之。然其佳句,自不可掩。《夜歸》云:“兒童喧笑各紛紛,未解燈前刺繡紋。夜半醉歸人不覺,叩門獨有老妻聞。”
一三
在都,余與金質夫文淳、裘叔度日修居最相近。金棋劣於裘,而偏欲饒裘。金移居,裘以詩賀云:“追趨秘閣兩年余,一日何曾賦索居?雪苑對裁新著稿,風簾同校舊抄書。吟筒惠我寧嫌數,棋局饒人實自譽。早有聲華傳白下,故知名士定無虛。”余作七古一首,中四句云:“我願同年如春樹,枝枝葉葉相依附。不願同年如落花,鸞漂鳳泊飛天涯。”裘讀而嘆曰:“子才終竟有性情。”嗚呼!此皆四十年前事。今裘官至尚書,聲施赫奕;而質夫為太守,兩遭罪遣,謫戍以死。豈亦如花之飛茵飛溷,各有前因耶?金死後,余搜其遺詩,了不可得;僅得其《游張園》云:“綠楊門外板橋橫,新水如船接岸平。三月春寒花尚淺,一簾煙重雨初成。欹危瘦竹扶衰步,高下疏畦入晚晴。莫便酒闌催晚棹,野懷吾欲與鷗盟。”《偶成》云:“一蟲吟到曉,兩客淡無言。”
一四
閻百詩云:“百里不同音,千年不同韻。《毛詩》凡韻作某音者,乃其字之正聲,非強為押也。”焦氏《筆乘》載:古人“下”皆音“虎”:《衛風》云:“於林之下”,上韻為“爰居爰處”;《凱風》云:“在浚之下”,下韻為“母氏勞苦”;《大雅》云:“至於岐下”,下云:“率西水滸”。“服”皆音“迫”:《關雎》云:“寤寐思服”,下韻為“輾轉反側”;《候人》云:“不濡其翼”,下句為“不稱其服”;《離騷》云:“非時俗之所服”,下句為“依彭咸之遺則”。“降”皆音“攻”:《草蟲》雲;“我心則降”,下句為“憂心忡忡”;《旱麓》云:“福祿攸降”,上韻為“黃流在中”。“英”皆音“央”:《清人》云:“二矛重英”,下句為“河上乎翱翔”;《有女同車》云:“顏如舜英”,下句為“佩玉將將”;《楚詞》云:“華采衣兮若英”,下句為“爛昭昭兮未央”。“風”皆讀“分”:《綠衣》云:“淒其以風”,下句為“實獲我心”;《晨風》云:“鴕彼晨風”,下句為“郁彼北林”;《熏民》云:“穆如清風”,下句為“以慰其心”。“憂”皆讀“口要”:《黍離》云:“謂我心憂”,上句為“中心搖搖”;《載馳》云:“我心則憂”,上句為“言至於漕”;《楚詞》云:“思公子兮徒離憂”,上韻為“風颯颯兮本蕭蕭”。其他則“好”之為“吼”,“雄”之為“形”,“南”之為“能”,“儀”之為“何”,“宅”之為“托”,“澤”之為“鐸”:皆玩其上下文,及他篇之相同者,而自見。“風”字,《毛詩》中凡六見,皆在“侵”韻,他可類推。朱子不解此義,乃以後代詩韻,強押《三百篇》,誤矣!至於“委蛇”二字有十二變,“離”字有十五義,“敦”字有十二音:徐應秋《談薈》言之甚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