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吾祖父星岡公在時,不信醫藥,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卓識定志,確乎不可搖奪,實為子孫者所當遵守!

  天下信地、信僧之人,曾見有一家不敗者乎?

  十五

  既然相信靈魂暫時不滅,曾國藩對自己未來的葬地,也不能不有所考慮。

  曾國藩的老朋友馮樹堂自認精通相地之法,在曾國藩去世前一年曾赴南京與曾會面,見曾精氣大衰,預感其不久於人世,自告奮勇要求為曾氏選擇葬地,曾國藩欣然同意。

  回到湖南後,馮樹堂四處跋山涉水,經過千挑萬選,為他相得湘鄉東台山一地。東台山乃湘鄉風景名勝地,“東台起鳳”乃湘鄉八景之一。它“南連華蓋,下瞰漣水”,從風水角度來看,確屬極佳。為了讓曾國藩放心,馮樹堂還約了另一個精通風水的朋友,也是曾國藩的好友郭嵩燾一同相看了一回,得出結論是“龍,穴,沙,水,向五者,皆可愜心滿意”。葬於此地,據說可保家族興旺,萬年不衰。他還精心撰寫了《東台山地圖說》一冊,詳細闡明此地的種種優異之處,寄給曾國藩閱看。

  出乎人們預料的是,曾國藩斷然拒絕了這個選擇。詳細閱讀了《東台山地圖說》後,曾國藩發現此地是當地公會所在,按八卦的說法,又恰值縣治的巽方,據說這個方向“關(一地之)文風”,早已為眾人所矚目。如果葬在這裡,也許可保曾氏一族文風大盛,卻可能影響湘鄉縣別的家族人才繼起。

  故曾國藩在給馮樹堂的覆信中說:

  此地即為公會所在,又為文風所關,邑人必不樂從。即令巨紳應允,而士庶或竊有遺議。

  他又解釋自己尋找葬地的原則說:

  鄙人平日論求地之道,不貴萬眾指目吉壤之區,不貴陰謀詭計巧取而得,苛於人情萬無妨礙,方當營度,否則不為勉強。小地十一處中當有較佳者,容與舍弟商妥定議。

  這一選擇,反映了曾國藩晚年信條:

  天道忌巧,謙退不爭,不伎不求。

  第二節 精通相面,粗通算卦

  一

  關於曾國藩與相面術,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種認為曾國藩相術精絕,可憑一面定人榮辱甚至生死。史載:江忠源任俠自喜,曾國藩一見,即嘆為奇士。江氏告辭出京之時,曾國藩看著他的背影,對朋友說:“此人必立功名於天下,然當以節義死。”當時天下太平,誰都不相信曾國藩的話。後來太平軍興,江忠源果然在安徽廬州(今合肥)城破時自殺(一說被殺),這成為後人證明曾國藩相術之準的最佳證據。

  曾國藩善相之名流傳如此之廣,乃至有人將《冰鑒》一書托於曾國藩名下,結果風行海內,至今仍然暢銷不絕。

  另一種以為曾國藩既為不世之純儒或者說醇儒,於相術必未用心。比如:葛虛存就否認曾國藩以術相人:

  蓋生平之際,物色人才,危急之秋,激昂忠義。精神所感,誠至明生。文正儒臣,豈有相人術哉?

  二

  我們先撇開這兩種結論,厘定一些簡單的事實。

  曾國藩的識人本領確實高人一籌。

  曾國藩以“識人之明”聞於史冊。郭嵩燾所作墓志銘中說他:

  以知人名天下,一見能辨其才之高下,與其人賢否。

  清政府對他蓋棺定論,有“尤得以人事君之義”一句。曾國藩發現人才之多,影響之大,史上確實無人可與匹敵。左宗棠、胡林翼、李鴻章、郭嵩燾、沈葆禎、丁日昌、楊岳斌、彭玉麟等晚清風雲人物,都得到過曾國藩的薦拔。出身曾氏幕府位至巡撫、總督者多達三十餘人,這種盛況在中國歷史上十分罕見。

  曾國藩確曾以“相術”相人。

  晚年曾國藩每接見生人,有一個特殊的習慣:先不說話,而是盯著客人,從上到下看上幾分鐘。《清史稿·曾國藩傳》載:

  國藩為人威重,美須髯,目三角有棱。每對客,注視移時不語,見者悚然。

  這種相人方式當然不免使許多被接見者十分不舒服,曾國藩卻在這幾分鐘內對這個人形成了自己的基本判斷。據說:“退則記其優劣,無或爽者。”

  1863年9月,中國第一個留美學生容閎到安慶拜見曾國藩,商討洋務事宜。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容閎這樣回憶他與曾國藩首次見面的情形:

  這天,當我的名片遞進去以後,我在接待室只稍停留片刻,就被引到這位中國的大人物面前。依照慣例,總督向我表示了歡迎,然後他便請我坐在他的正對面。他默默地坐著,一直對我微笑著,這樣長達幾分鐘,看樣子見到我使他非常愉快。但同時他又以銳利的目光從頭到腳地審視著我,似乎從我的外表能夠發現什麼奇異之處。最後,他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的雙目,好像我的眼睛特別吸引他的注意。我必須承認,在這期間我雖然沒有羞怯感,但我的確感到不安得很。接著,他開始向我提問。

  相過面後,曾國藩問容閎是否願意在他麾下當一個軍官,並且說:“我從你的相貌可判斷出,你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軍人,因為我從你的眼睛可以看出你是一個勇敢且具有指揮才能的人。”

  但容閎並不想在戰場上出生入死。他回答說,他也許有軍人需要的勇敢,但缺乏軍事訓練,通過這種方式謝絕了曾國藩的好意。

  這是文字中記載曾國藩相人實踐最生動詳細的一篇。

  除此之外,還有大量文字材料證明曾國藩精研相人之術。

  《湘鄉曾氏文獻》中有《同官冊》一冊,內容是曾國藩接見屬員後寫下的評語。從這些評語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的相學素養。有一些人的身形面相為他所肯定,比如“唇薄而定,鼻正而長”,“面如條瓜”,“腰勁挺”。在這些人名後面,他畫0,這類面相說明這些人“心術正”、“可造就”、“可用”。另一些人名下面則記有“目有濁氣”、“橫紋入口”、“視下,言閃爍”、“鼻削下銳,面乾瘦非福相”等從相法角度來說是惡相的描述,這些人的名字被畫了,後面評以“心術或壞”、“庸俗”甚至“壞種”等詞。很顯然,許多下屬僅憑這一面之緣,或者說,僅僅因為自己鼻子和眼睛的形狀,就被曾國藩決定了政治前途的窮與通。

  除了這本《同官冊》,曾國藩研究運用相術的記載還大量見於其日記之中。

  咸豐八、九兩年,曾國藩日記中大量記載了他接見部下時的相面結果,隨手舉出幾例:

  陳青雲……眼圓而動,不甚可靠。

  劉湘南……眼黃有神光,鼻樑平沓,口圓有童心,腰挺拔,面英氣可愛。

  廖世霖……充哨長。鼻樑直,腰身正。在家小貿營生。頭髮、眉毛有濁氣。

  熊登武……目有精光,三道分明。鼻準勾而梁方,口有神而紋俗……三年入羅營,從救江西。

  周惠堂……充水營口官。顴骨好,方口好,面有昏濁氣,色浮。不甚可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