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像現代的存在主義者一樣,尼采始終把社會看作個性異化的領域。他說:"孤獨作為對純潔性的一種崇高的愛好和渴望,對於我們來說是一種美德,這種純潔性認為,人與人之間--'社會上'--的一切接觸,總是陷入不可避免的非純潔性之中。整個社會總是使人以某種方式在某地某時變得平庸。"《善惡的彼岸》,1966年紐約版,第226頁。這就把社會與個人完全對立起來了,僅僅強調社會對於個性的損害(這在一定社會關係中是事實),而無視另一面: 社會也是自我實現和個性發展的重要場所。

  健康的自私

  自私就是惡,無私就是善,這種道德觀念早已體現在基督教的鄰人愛的原則中了。功利主義的思想家們用合理的利己主義來反對基督教的抹殺個人的道德觀念,為經濟上的自由競爭製造理論根據。可是,在資產者的實踐中,事實上卻是兩種道德並存,一方面是最無恥最露骨地追逐物質私利,另一方面是嫉恨和反對個人精神上的優異。作為資產階級的一名文化戰士,尼采向本階級中庸俗市民階層宣戰。這些法利賽人都是些狂熱的逐利者,同時也是些狂熱的基督徒,殊相同質,逐利和虔信都表明一點: 沒有靈魂。

  尼採在兩方面反對他們。他深深厭惡那種無靈魂的逐利行為,同時也公開仇恨他們的偽善的"無私"。他要為"自私"正名。在他看來,小市民們既用他們的逐利行徑玷污了"自私",又用他們所接受的基督教說教侮蔑了"自私"。與他們相敵對,尼采提倡一種"從強力的靈魂流出的衛生的健康的自私"。《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三種惡》。《尼采全集》第6卷,第278頁。

  "健康的自私"是反對"病態的自私"的。"健康的自私"源於力量和豐裕,它強納萬物於自己,再使它們從自己退涌,作為愛的贈禮。"病態的自私"卻源於貧乏,"貧乏而飢餓,總想著偷竊"。唯利是圖正是靈魂衰弱乃至喪失的表現。《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饋贈的道德》。

  "健康的自私"更是反對所謂"無私"的說教的。它是健康的肉體和強力的靈魂的自我享樂。它憎恨一切自我貶抑的奴隸性,唾棄一切種類的奴隸,"無論他們是屈服於眾神和神罰,還是屈服於愚蠢的人類輿論"《尼采全集》第6卷,第279頁……"健康的自私"也就是同基督教的"鄰人愛"相對立的"自愛"。尼采一再呼籲,人應當學會自愛。"人必須學會以一種衛生而健康的愛來愛自己,這樣他才能耐心自守,不至於神不守舍。"《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重力的精靈》。《尼采全集》第6卷,第282頁。一個人不愛自己,甚至厭惡自己,單獨自處就感到無聊,他怎麼會有出息,又怎麼能活得輕鬆?自愛不是罪過,自己不該是一個可厭的對象。尼采是要人們戒除那種罪惡感,似乎自己是個天生的罪人,非要到鄰人那裡去贖罪不可。"鄰人愛"的原則所灌輸的就是這種罪惡感。"誰想變得像鳥兒一樣輕快,他就必須愛自己。"《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重力的精靈》。《尼采全集》第6卷,第282頁。自愛才有自由。"我們應當自由,無畏,在無罪的自私中自我生長和茂盛!"《快樂的科學》第99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134頁。"每一個想變得自由的人,都必須通過自己來實現,自由不會如同一件神奇的禮物自動投入任何人的懷抱。"《華格納在拜洛伊特》。又見《快樂的科學》第99節。達到自由的證據是什麼呢?就是"不再羞於自己"。《快樂的科學》第275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05頁。"高貴"的標誌是:"面對自己不感到恐懼,從自己不期待任何羞恥的東西,逍遙無慮地飛翔,任我們被驅於何往--我們生於自由的飛鳥!"《快樂的科學》第294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25頁。

  第41節:第五章 "自我"的發現(6)

  尼采認為,一個人之所以不愛自己,甚至厭煩自己,是由於缺乏性靈即精神性。這樣的人不夠有性靈以自歡愉,卻又有足夠的教養明白這一點,於是無聊,煩悶,"根本羞於他自己的生存",希望在瑣碎日常工作(所謂為他人生活)中忘掉這個空虛的自我。這種人最需要道德。所以,"對於性靈的懼怕,加於性靈的報復--這種有衝動力的罪惡多麼經常地成為道德的根柢啊!"《快樂的科學》第359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308-309頁。對於這種靈魂空虛的人,倒不妨說:"你們覺得自己是一個無聊的可恨的對象嗎?那就多為旁人思想,少為自己思想吧!你們算是做對了!"《朝霞》第131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133頁。

  一個不愛自己的人,無論如何不是一個可愛的人,他既不可能得到別人的愛,也不可能真正愛別人。"如果這一個'我'如帕斯卡爾和基督教所說總是可恨的,我們怎能設想或希望別人愛他呢--無論那別人是上帝還是人!"〔2〕《朝霞》第79、517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79、336頁。而且,對自己的怨恨往往尋求在旁人身上報復,和這樣的人一起生活真是災難。"有誰憎恨自己的,我們必須提防他,因為我們將成為他的苦惱的犧牲品或報仇的對象了。"〔2〕他帶著他對自己的怨恨到旁人那裡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也會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顯露出來,加人以損傷。受惠於一個自怨自艾的人,還有比這更叫人不舒服的事嗎?

  所以,尼采強調,善人首先得對自己懷有善意,否則他對旁人的所謂善意善行必是不誠懇的,虛假的。參看《朝霞》第516節。"儘管做你願望的事,--但首先得成為能夠願望的人!儘管愛鄰人如同愛自己,--但首先得成為愛自己的人!"《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侏儒的道德》。"人必須堅定。自己必須堅定地自己站立,否則他不能愛一切。"《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34頁。給人以生命歡樂的人,必是自己充滿著生命歡樂的人。自愛者才能愛人,富裕者才能饋贈。"人格上的缺陷到處尋求報復;一種孱弱、無力、澌滅、自我否定和自我背棄的人格不復能做成好事……'無我'在天上地上都沒有價值;偉大的使命都要求偉大的愛,只有強健、圓滿、自信的靈魂才能為此,這種人堅定地自己依靠自己。"《快樂的科學》第345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76頁。

  基督教道德以"無我"、"利他"、"愛鄰人"的說教為核心,要求人們逃避自我,憎恨自我,犧牲自我,否定自我,在他人之中生活,為他人而生活,在尼采看來,這正是頹廢的徵兆。"本能地擇取對己有害的,愛'無私'的動機吸引,這差不多為頹廢提供了公式。"《偶像的黃昏》。《尼采全集》第8卷,第143頁。"在'無私'、'否定自己'的概念中,暴露了頹廢者的真實病象。有害的引誘,不能發現自己的真實需要,自我毀滅,最後都成為價值、義務、'神聖'、人類的神性。"《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81頁。健康的"自私"是健康的生命本能,是高尚的自我保護的力量。反對這樣的"自私",讚揚"無我"和犧牲,實際上是獎劣懲優,壓抑生命力旺盛、熱愛生活的人,卻鼓勵那樣的人。這種人"不把他的全部力量和才智用在他的保存、發展、超越、前進、強力之擴展上,而是對自己卑謙、無頭腦或許竟淡漠或冷嘲地生活著"。《快樂的科學》第21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60-61頁。"'你的自私是你的生活的禍害'--這說教響徹千年,損害了自私,奪走了它的許多精神,許多快樂,許多創造性,許多美麗,鈍化、醜化、毒化了自私!"《快樂的科學》第328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48頁。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