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成為你自己"首先是要忠實於自己,對自己的生存負責,真誠地尋求人生的意義。"我們必須在自己面前對我們的生存負責;因此我們要做這生存的真正的舵手,不容許我們的存在類似一個盲目的偶然。對待生命不妨大膽冒險一些,特別是因為好歹總得失去它。何必死守這一片泥土,這一種行業,何必留意鄰人的流言?"《作為教育家的叔本華》第1節。《尼采全集》第1卷,第389-390頁。人生短促,浮生若夢,在一些人成了玩世不恭的理由,在尼采卻反而成了嚴肅處世的理由。你執著生命是沒有意義的,不管你如何執著,你終究要失去它。尼采要我們因此看開一些,不是執著生命本身,而是執著生命的意義。"成為你自己",就是要居高臨下於你的生命,做你的生命的主人,賦予你的生命以你自己的意義。除了你自己,誰還能賦予你的生命以意義呢?

  第39節:第五章 "自我"的發現(4)

  對自己的生命負責,就是忠實於自己。尼采把忠實於自己看作人格偉大的首要標誌。"不忠實於自己而能偉大,我是決不承認的。一旦發現這種情形,我立刻覺得一個人的成功絕對算不了什麼。"轉引自威爾都蘭: 《古今大哲學家之生活與思想》,第625頁。"世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事!一個人只有始終忠實於自己,才能取得巨大的成就……"1876年4月15日致蓋斯多爾夫。轉引自雅斯貝爾斯: 《尼采導論》,第64頁。不忠實於自己,決不能有真正的成功,靠背叛自己換來的成功是假的,一錢不值的。可是,忠實於自己談何容易!時代的風尚,大眾的輿論,不僅會反對你,而且會同化你。尼采是如此看重"自我"的純潔性,乃至主張個人的退隱,以"逃避"時代和習俗的污染。"生活於退隱里,以使你能為你自己生活!昧然於被你的時代視為最重要的東西而生活!"《快樂的科學》第338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63頁。他一定要從自己的源泉里飲水,焦渴難忍之時,寧肯跑到曠野里去,以免受眾人共用的水甕的引誘。"在眾人中,我像眾人那樣生活,不像自己在思想;而且漸漸地總感到人家想把我從我自己中驅逐出來,將我的靈魂劫走。"《朝霞》第491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325頁。不過,對於尼采,退隱是一種鬥爭的方式,當然這種方式脫不開個人奮鬥的性質。

  為自己生活,為自己寫作,為自己……想必不會把這一切"為自己"理解成謀私利罷。尼采強調的始終是做一個真實的人,既非不關痛癢地對待生活和思想,也不作違心之事和違心之論。這就是忠實於自己。這就是在"自我"與人生的關係上的"成為你自己"。

  在"自我"與他人的關係上,"成為你自己"就是要有自己的獨立性,不盲從和迷信他人。這個"超人"說的提倡者倒是反對一切個人崇拜的。他反對學生崇拜老師。查拉圖斯特拉對他的學生說:"人永遠做一個學生,這對於他的老師不是好的報答。你們為何不扯碎我的花冠呢?你們崇拜我,一旦你們的崇拜對象倒塌了呢?當心,不要被一尊石像壓碎了你們!……你們還沒有找到你們自己,就已經找到我了。一切信徒都如此;所以一切信徒都少有價值。現在我教你們丟開我,去發現你們的自我……"《尼采全集》第6卷,第114-115頁。

  正是"發現自我",在尼采看來,這是唯一可能的學習方式。如果通過學習不是發現了自我,反而是失落了自我,就失去了學習的意義。學習不只是為了獲得知識,更是為了獲得智慧。知識是死的,智慧是活的,因為它就是活生生的自我的閃光。你讀書只是獵取死的知識,你就是讓你的頭腦變成一個跑馬場,讓別人的思想的馬匹蹂躪一通。你不應該做跑馬場,你的"自我"是你的駿馬,載你馳騁于思想的疆場。獨立思考不僅僅是知識的融會貫通,更是賦予知識以你的個性,是你"發現"了唯獨屬於你的真切新鮮的感受。這就是"發現自我"。尼採回顧他因眼疾而不得不停止讀書的經歷時,欣喜地寫道:"我丟開書籍了!有幾年工夫我什麼也不讀--我賜給我自己的最大恩惠呵!事實上那個原來的自我已被埋葬了,它曾經失落了自己,當它被迫去聽從了別人,這就是所謂讀書的意義!但它又漸漸害羞、膽怯地甦醒了,--最後它又說話了。"《看哪這人》。《尼採選集》第2卷,第449頁。尼采是極而言之,他並非反對讀書,他反對的是盲從別人的讀書。

  尼采還反對英雄崇拜,例如他反對崇拜拿破崙,儘管他自己很尊敬拿破崙。他說: 拿破崙"在精神上給我們的世紀帶來了浪漫的英雄崇拜",使許多狂信者圍繞著他而生活。狂信者是靠了自我欺騙把一個肉身的人神化的,甚至當這個被神化者"以可憎的方式有目共睹地暴露自己不是神,而過於是一個人"之後,這些狂信者還要尋求新的自我欺騙,設想出某黨某派的陰謀,給自己製造一種殉難的感覺。參看《尼采全集》第4卷,第248-249頁。在尼采看來,沒有一個現實的人是完美的。誰崇拜一個人,把這人看得完美無缺,他就是在人性的可能性方面貶低了他自己。

  盲從別人的反面,就是相信自己。"相信自己是最牢固的鐐銬,最嚴酷的鞭打,--也是最堅硬的翅膀。"《尼采全集》第15卷,第255頁。一個有獨特個性的人肩負著人生的重任,同時也有完成這重任的勇氣。

  按照尼采對人性的一般看法,"成為你自己"最後歸結為創造和評價。我並不僅僅是要為自己尋求一片溫暖的陽光。"我要的更多,我不是尋求者。我要為我創造出一輪自己的太陽。"《快樂的科學》第320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44頁。尼采對於康德的普遍道德律十分反感,因為所謂"每人在這場合也必定這樣做"這樣一種判斷恰恰抹殺了行為的獨特性,也就是抹殺了行為主體的個性。每個人應當"為自己創造自己的、最自己的理想"。"我們要成為我們之為我們者,成為新人,獨一無二的人,無可比擬的人,自頒法律的人,自我創造的人!"《快樂的科學》第335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56、257頁。這樣的人必有一種自己的"不與他人共有"的道德,一種從自己的熱情中生長出來的道德。參看《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快樂與激情》。在這個意義上,尼采說:"個人是一種全新的東西,創新的東西,絕對的東西,一切行為都完全是他自己的。"《強力意志》第456節。又說:"這創造的、意願的、評價的自我,是事物的尺度和價值。"《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 《來世論者》。《尼采全集》第6卷,第43頁。

  第40節:第五章 "自我"的發現(5)

  他為個人辯護,為的是給真誠獨特的行為創造一個良好的社會環境。他說,一個時代,一個民族,愈是尊重個人,真誠獨特的行為也就愈能得到理解。參看《朝霞》第529節。個人是世界的中心,但這裡的個人並非要拿世界來自利,反而是要向世界貢獻一份他特有的光和熱。人人都是太陽,由無數發光體組成的這世界豈非更絢麗多彩?當然,並非每個人都能成為創造的天才的,但是,每個人都可以"給他的性格以風格"《快樂的科學》第290節。《尼采全集》第5卷,第219頁。,都可以為世界增添他的一份美。有這麼多的太陽,這麼多的中心,人類會不會成為一盤散沙?尼采認為,恰恰相反,現代社會把個人的稜角和鋒芒都磨去,反而是"走上了將人類弄成一盤散沙的道路"。《朝霞》第174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170-171頁。個人愈是雷同,社會就愈是缺少凝聚力。無個性的個體不能結合為整體。個人愈是獨特,個性的差異愈是懸殊,由他們組成的社會有機體就愈是生氣勃勃。最好每個人都"從自己形成著什麼,讓旁人看了愉快,猶如一座幽美靜悄的圍在牆裡的花園,其垣牆之高足以拒外間風塵的侵襲,卻有著迎人的門戶。"《朝霞》第174節。《尼采全集》第4卷,第170-171頁。獨特,然後才有溝通。毫無特色的平庸之輩廝混在一塊,只有無聊,豈可與語溝通?"成為你自己",開放出你的奇花異卉,展現出你的獨特的美,你就為別人帶來了鑑賞的愉快。萬紫千紅,群芳爭艷,每人都創造自己的美,每人都欣賞其他一切人所創造的他們各自的美,人人都是美的創造者和欣賞者,生活在這樣的世界上是多麼賞心悅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