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不過,應當承認,做明星是一件很有誘惑力的事情。誠如杜甫所說:“千秋萬歲名,寂寞身後事。”做明星卻能夠現世兌現,活著時就名利雙收,寫出的書雖非名著(何必是名著!)但一定暢銷。於是我們就不難理解,為何許多學者身份的人現在熱中於在電視屏幕上亮相。學者通過做電視明星而成為著名學者,與電視明星通過寫書而成為暢銷作家,乃是我們時代兩個相輔相成的有趣現象。人物走紅與商品走俏遵循著同樣的機制,都依靠重複來強化公眾的直觀印象從而占領市場,在這方面電視無疑是一條捷徑。每天晚上有幾億人守在電視機前,電視的力量當然不可低估。據說這種通過電視推銷自己的做法有了一個科學的名稱,叫做“文化行為的社會有效性”。以有效為文化的目標,又以在公眾面前的出現率為有效的手段和標準,這誠然是對文化的新理解。但是,我看不出被如此理解的文化與GG有何區別。我也想像不出,像托爾斯泰、卡夫卡這樣的文化偉人,倘若成為電視明星——或者,考慮到他們的時代尚無電視,成為流行報刊的明星——會是什麼樣子。

  我們姑且承認,凡有相當知名度的人均可稱作名人。那麼,最後我要說一說我在這方面的趣味。我的確感到,無論是見名人,尤其是名人意識強烈的名人,還是被人當作名人見,都是最不舒服的事情。在這兩種情形下,我的自由都受到了威脅。我最好的朋友都是有才無聞的普通人。世上多徒有其名的名人,有沒有名副其實的呢?沒有,一個也沒有。名聲永遠是走樣的,它總是不合身,非寬即窄,而且永遠那麼花哨,真正的好人永遠比他的名聲質樸。

  1997.1

  時尚考察都市裡的外鄉人

  我出生在都市,並且在都市裡度過了迄今為止的大部分歲月。可是,我常常覺得,我只是都市裡的一個外鄉人。我的活動範圍極其有限,基本上是坐在家裡讀書和寫作,每周去一趟單位,偶爾到朋友家裡串一串門,或者和朋友們去郊外玩一玩。在偌大都市中,我最熟悉的僅是住宅附近的一、兩家普通商店,那已經足以應付我的基本生活需要了。其餘的廣大區域,尤其是使都市引以自豪的那許多豪華商場和高級娛樂場所,對於我不過是一種觀念的存在,是一些我無暇去探究的現代迷宮。

  近些年來,我到過別的一些城市。我驚奇地發現,所到之處,即使是從前很偏僻的地方,都正在迅速湧現一個個新的都市。然而,這些新的都市是何其雷同!古舊的小街和城牆被拆除了,取而代之的是環城公路和通衢大道。格局相似的豪華商場向每一個城市的中心勝利進軍,成為每一個城市的新的標記。可是,這些標記絲毫不能顯示城市的特色,相反卻證明了城市的無名。事實上,當你徘徊在某一個城市的街頭時,如果單憑眼前的景觀,你的確無法判斷自己究竟身在哪一個城市。甚至人們的消閒方式也在趨於一致,夜幕降臨之後,延安城裡不再聞秧歌之聲,時髦的青年男女紛紛走進蘭花花卡拉OK廳。

  當然,都市化還可以有另一種模式。我到過歐洲的一些城市,例如世界大都會巴黎,那裡在更新城市建築的同時,把維護城市的歷史風貌看得比一切都重要,幾近於神聖不可侵犯。一個城市的建築風格和和民俗風情體現了這個城市的個性,它們源於這個城市的特殊的歷史和文化傳統。消滅了一個城市的個性,差不多就等於是消滅了這個城市的記憶。這樣的城市無論多麼繁華,對於它的客人都喪失了學習和欣賞的價值,對於它的主人也喪失了家的意義。其實,在一個失去了記憶的城市裡,並不存在真正的主人,每一個居民都只是無家可歸的外鄉人而已。

  就我的性情而言,我恐怕永遠將是一個游離於都市生活的外鄉人。不過,我無意反對都市化。我知道,雖然都市化會帶來諸如人口密集、交通擁擠之類的弊端,但都市化本身畢竟是一個進步,它促進了經濟和文化的繁榮。我只是希望都市化按照一種健康的方式進行。即使作為一個外鄉人,我也是能夠欣賞都市的美的。有時候,夜深人靜之時,我獨自漫步在燈火明滅的北京街頭,望著被五光十色的聚光燈照亮的幢幢高樓,一種讚嘆之情便會油然而生:在浩瀚宇宙的一個小小的角落,可愛的人類竟給自己造出了這麼些精巧的玩具。我還慶幸於自己的發現:都市最美的時刻,是在白晝和夜生活的喧囂都沉寂了下去的時候。

  1998.1

  時尚考察懷念土地

  按照《聖經》的傳說,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類的始祖亞當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將生氣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靈的活人,名叫亞當。”上帝還對亞當說:“你本是泥土,仍要歸於泥土。”在中國神話傳說中,女媧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媧摶黃土作人。”這些相似的傳說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類的生命之源。

  其實,不但人類的生命,而且人類的精神,都離不開土地。就說說真、善、美吧,人類精神所追求的這些美好的理想價值,也無不孕育於大地的懷抱。如果大地上不是萬象紛呈,萬物變易,我們怎會有求真理的興趣和必要,如果大地本身不是堅實如恆,我們又怎會有求真理的可能和信心?如果不曾領略土地化育和接納萬物的寬闊胸懷,我們懂得什麼善良、仁慈和堅忍?如果沒有欣賞過大地上山川和落日的壯麗,傾聽過樹林裡的寂靜和風聲,我們對美會有什麼真切的感受?精神的理想如同頭上的天空,而天空也是屬於大地的,唯有在遼闊的大地上方才會有遼闊的天空。可以說,一個人擁有的天空是和他擁有的大地成正比的。長年累月關閉在窄屋裡的人,大地和天空都不屬於他,不可能具有開闊的視野和豐富的想像力。對於每天夜晚守在電視機前的現代人來說,頭上的星空根本不存在,星空曾經給予先哲的偉大啟示已經成為失落的遺產。

  我們都會說人是大自然之子的道理,可惜的是,能夠記起大自然母親的面貌的人越來越少了。從生到死,我們都遠離土地而生活,就像一群遠離母親的孤兒。到各地走走,你會發現到處都在興建雷同的城鎮,千篇一律的商廈和水泥馬路取代了祖先們修築的土牆和小街,田野和村莊正在迅速消失。甚至在極偏僻的地方,你也難覓寧靜的自然之趣和淳樸的民風,迎接你的總是同樣的卡拉OK的喧鬧和假民俗的做作。最可悲的是我們的孩子,他們在這樣一種與大自然完全隔絕的生活模式中成長,壓根兒沒有過同大自然親近的經驗和對土地的記憶,因而也很難在他們身上喚起對大自然的真正興趣了。有一位作家寫到,她曾帶幾個孩子到野外去看月亮和海,可是孩子們對月亮和海毫無興趣,心裡惦記著的是及時趕回家去,不要誤了他們喜歡的一個電視節目。

  我們切不可低估這一事實的嚴重後果。一棵植物必須在土裡紮下根,才能健康地生長。人也是這樣,只是在外表上不像植物那麼明顯,所以很容易被我們忽視。我相信,遠離土地是必定要付出可怕的代價的。倘若這種對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續下去,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精神上的退化。在電視機前長大的新一代人,當然讀不必定要付出可怕的代價的。倘若這種對大自然的麻木不仁延續下去,人類就不可避免地要發生精神上的退化。在電視機前長大的新一代人,當然讀不進荷馬和莎士比亞。始終在人造產品的包圍下生活,人們便不再懂得欣賞神和半神的創造,這有什麼奇怪呢?在我看來,不管現代人怎樣炫耀自己的技術和信息,倘若對自己生命的來源和基礎渾渾噩噩,便是最大的蒙昧和無知。人類的聰明在於馴服自然,在廣袤的自然世界中為自己開闢出一個令自己愜意的人造世界。可是,如果因此而沉溺在這個人造世界裡,與廣袤的自然世界斷了聯繫,就真是聰明反被聰明誤了。自然的疆域無限,終身自拘於狹小人工範圍的生活畢竟是可憐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