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加珍惜它給我帶來的這些理解和友情的。

  這本書是我的隨感集,至少其中的大部分,寫時是決沒有想

  到發表的。我無意做一個被人廣泛引用的格言家。依我之見,

  世上根本就沒有所謂格言家。格言乃神的語言,偶爾遺落在世

  間荒僻的小路上,凡人只能僥倖拾取,豈能刻意為之。

  可是,據說現在湧現出了大量格言家。當此之時,我不禁想

  起了一則笑話:某好事者舉辦誰最像卓別林的競賽,卓別林本人

  參賽,結果名列第三。那麼,在此之後,卓別林何去何從呢?莫

  非他也去追逐時髦,爭當最像卓別林的冠軍,而不願繼續做卓別

  林本人了?或者從此憤世嫉俗,退出影壇,因而也不再成其為卓

  別林?都不,我相信他一定會一如既往地演他的電影,而對無數

  模仿者一笑置之。

  1992.8

  211另一種存在

  不是我寫的

  我很想對讀者說,那本正在書店裡出售的題為《今天我活

  著》的書不是我寫的,絕對不是我寫的。不錯,兩年前,我的確向

  某出版社交了一部這個題目的稿子。可是,當這部稿子終於印

  出來寄到我手裡時,我發現我自己讀不懂了。一本不足二百頁

  的小書,印刷錯誤竟達三百四十處以上,其中包括多處大段的遺

  漏,包括與原意相悖的錯訛。我的閱讀的目光不斷地擱淺在這

  些荒唐費解的詞句上,通常閱讀自己剛出版的新書時的那種愉

  快心情被擊得粉碎,預期中的遐游突變為苦難的歷程。

  大凡喜歡寫作的人,多有文字癖,我也不例外。且不說寫作

  過程中的推敲,寫完之後,也往往要讀上好幾遍,非把那些自己

  覺得不舒服的地方改好,把那些別人可能會誤解的字跡謄清,才

  感到放心。這份細緻很像臨產的孕婦,舉手投足都怕傷著腹中

  的胎兒,卻擋不住接生婆重手重腳,可憐的小生命一出世就成了

  個傷殘兒。這時候的難過心情,恐怕只有那個倒霉的母親才能

  真正領略。何況這是一本散文集子,而散文是最講究文字技巧

  的,文字的毛病足以致命。事實上,我的心情的確如同一個母親

  生下了一個死胎,那要比根本不生壞得多。

  按我的本意,我是決不肯讓我的書這樣面目全非地和讀者

  見面的。我不願讀者從一面哈哈鏡里看我,從一個歪曲的揚聲

  器中聽我的聲音。我也不願讀者上當買十足的廢品。可是,當

  我向出版社方面交涉時,第一次印刷的五千冊書已經投放市場

  了。我要向買了這些書的讀者道歉,儘管我和他們一樣也是受

  害者,但是因為我的名字印在書上,我便覺得自己對於他們的上

  當也有了一種責任。同時,我要求出版社立即按照我提供的勘

  誤表修正重印,還我的書以本來面目。

  聽說我的遭遇在今日並不算特別,許多作者也有過。還聽

  說有的出版社為了節省開支,竟取消了校對這道工序。這真正

  是駭人聽聞的。倘真如此,今後我寫了東西寧可永遠鎖在抽屜

  里,也決不交給這樣不負責任的出版社出版。我說到做到。

  1994.8

  411另一種存在

  為孩子們寫書

  “畫說哲學”叢書迄今已出九種,其中我執筆了兩種。這兩

  種的題目都很抽象,一是談認識論,一是談精神生活。和孩子們

  談這樣抽象的東西,會不會徒勞呢?我相信不會。我的信心的

  根據是,在孩子時期,人的好奇心和上進心都最為純粹而且熾

  烈,而我所談的兩個話題恰好是與這兩個特徵相對應的。

  對於我們這些慣於面向大人甚至本專業同行寫作的人來

  說,為孩子們寫書是一個考驗。我們往往對孩子估計過低,以為

  他們什麼也不懂,所以只需寫得淺,教給他們一些常識性的東西

  就可以了。其實,孩子的心靈是向本質開放的,他們本能地排斥

  一切老生常談、辭藻堆砌、故弄玄虛等等,決沒有大人們的那種

  文化虛榮心,不會逆來順受或者附庸風雅。所以,在面向孩子們

  時,我們必須戒除種種文化陋習,回到事物的本質。

  我希望自己今後在寫任何書時,都像給孩子們寫書一樣誠

  實,不寫自己也不懂的東西去騙人。說到底,這世界上誰不是天

  地間一個孩子,哪個讀者心中不保留著一點能辨真偽的童心?

  1997.8

  這本書的位置在心靈史上

  ———《尼采:在世紀的轉折點上》重印弁言

  本書完成於1985年3月,出版於1986年7月,八個月內四

  次印刷,計九萬冊。這個數字不能說小,在當時算得上是非常暢

  銷的書了。自那以後,在十年余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再印。現在,

  上海人民出版社決定重印此書,我撫今思昔,心中不免感慨。

  從學術上看,這本書並非嚴謹紮實的成熟之作。事實上,它

  是我在剛開始涉獵尼采哲學的時候寫的,基本上憑的是直觀印

  象,而不是系統的研究。之所以在當時受到廣泛注意,甚至有某

  種轟動效果,大約是因為在那之前,尼採在我們這裡長期遭到全

  盤否定,它是第一本正面評價和熱情肯定尼采的著作。同時,我

  在書中融入了自己的人生感悟,這些感悟也引起了同時代人的

  強烈共鳴。因此,若要為這本書尋找一個位置,我相信這位置與

  其說在學術史上,不如說在我們這一代人的心靈史上。

  我曾經直接或間接地聽到許多青年人傾訴讀了這本書的激

  動之情。歲月荏苒,當年為之激動的青年都已漸漸步入中年。

  使我感動的是,當我和其中一些人相遇時,他們仍然會懷念地談

  及這本書給他們的影響。還有一些今日的青年,很偶然地讀到

  了別人手中的這本書,也仍然肯慷慨地表示喜歡。於是我想,也

  許書里描述的我心目中的那個尼采形象還沒有過時,而在現在

  這個日益商業化的社會裡,今日的青年依然是嚮往生命的熱烈

  和高貴的。我很慶幸自己在比較年輕的時候寫了這本書,現在

  來寫或許會有別的長處,但不可能有那樣高漲的生命激情了。

  那麼,但願我有理由期望,本書的重印不是多此一舉。

  1997.10

  711寫作者自白

  沒有人是專門寫散文的

  ———《周國平散文》自序

  我發表散文的歷史不長,迄今為止不到二十年。不必說前

  輩,即使與許多同輩比,資格也是淺的。開始時,我並不知道自

  己是在寫散文。當時我研究生剛畢業,動筆的情形是有的,分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