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真正的宗教體驗把人超拔出俗世瑣事,倘若一個人一生中從來沒有過類似的體驗,他的精神視野就未免狹隘。尤其是對於一個思想家來說,這肯定是一種精神上的缺陷。一個恰當的例子是弗洛伊德。在與他的通信中,羅曼?羅蘭指出:宗教感情的真正來源是“對永恆的一種感動,也就是一種無邊無際的大洋似的感覺”。弗洛伊德承認他毫無此種體驗,而按照他的解釋,所謂與世界合為一體的感覺僅是一種逃避現實的自欺,猶如嬰兒在母懷中尋求安全感一樣,屬於精神退化現象。這位目光銳利的醫生總是習慣於把一切精神現象還原成心理現象,所以,他誠然是一位心理分析大師,卻終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大思想家。

  五

  在斯托爾的書中,孤獨的最後一種價值好像是留給人生的最後一個階段的。他寫道:“雖然疾病和傷殘使老年人在肉體上必須依賴他人,但是感情上的依賴卻逐漸減少。老年人對人際關係經常不大感興趣,較喜歡獨處,而且漸漸地較專注於自己的內心。”作者顯然是讚賞這一變化的,因為它有助於老年人擺脫對人世的依戀,為死亡做好準備。

  中國的讀者也許會提出異議。我們目睹的事實是,今天中國的老年人比年輕人更喜歡集體活動,他們聚在一起扭秧歌,跳交誼舞,活得十分熱鬧,成為中國街頭一大景觀。然而,凡是到過歐美的人都知道,斯托爾的描述至少對於西方人是準確的,那裡的老年人都很安靜,絕無扎堆喧鬧的癖好。他們或老夫老妻作伴,或單獨一人,坐在公園裡曬太陽,或者作為旅遊者去看某處的自然風光。當然,我們不必在中西養老方式之間進行褒貶。老年人害怕孤獨或許是情有可原的,孤獨使他們清醒地面對死亡的前景,而熱鬧則可使他們獲得暫時的忘卻和逃避。問題在於,死亡終究不可逃避,而有尊嚴地正視死亡是人生最後的一項光榮。所以,我個人比較欣賞西方人那種平靜度過晚年的方式。

  對於精神創造者來說,如果他們能夠活到老年,老年的孤獨心境就不但有助於他們與死亡和解,而且會使他們的創作進入一個新的境界。斯托爾舉了貝多芬、李斯特、巴赫、勃拉姆斯等一系列作曲家的例子,證明他們的晚年作品都具有更加深入自己的精神領域、不太關心聽眾的接受的特點。一般而言,天才晚年的作品是更空靈、更超脫、更形而上的,那時候他們的靈魂已經抵達天國的門口,人間的好惡和批評與他們無關了。歌德從三十八歲開始創作《浮士德》,直到臨死前夕即他八十二歲時才完成,應該不是偶然的。

  表達你心中的愛和善意

  你心中不但要有愛和善意,而且要及時地、公開地表達你心中的愛和善意。這個道理似乎簡單,卻常常被我們忽視。

  我們活在世上,人人都有對愛和善意的需要。今天你出門,不必有奇遇,只要一路遇到的是友好的微笑,你就會覺得這一天十分美好。如果你知道世上有許多人喜歡你,肯定你,善待你,你就會覺得人生十分美好,這個世界十分美好。即使你是一個內心很獨立的人,情形仍是如此,沒有人獨立到了不需要來自同類的愛和善意的地步。

  那麼,我們就應該經常想到,我們的親人、朋友、同學、同事,他們都有這同樣的需要。這賦予了我們一種責任:對於我們周圍的人來說,這個世界是否美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是否愛他們、善待他們。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責任給世界增添愛和善意,如同本書的主人公所說,藉此“把世界變成一個更好的、值得留戀的地方”。

  應該相信,世上絕大多數人是善良的,而在每一個善良的人心中,愛和善意原是最自然的情感。可是,在許多時候,我們寧願把這種情感埋在心裡,不向相關的人表達出來。有時候我們是顧不上表達,忙於做自己的事,似乎缺乏表達的機會。有時候我們是羞於表達,礙於一種反向的面子,似乎怕對方不在乎自己的表達甚至會感到唐突。我們中國人在這方面尤其有心理障礙,其根源也許可追溯到講究老幼尊卑的傳統文化,從小生活在連最親的親人――父母與子女――之間也缺乏情感語言交流的環境中,使得我們始終不習慣用語言表達情感。

  當然,最重要的事情是愛和善意本身,而不是表達。當然,表達有種種方式,不限於語言。然而,不可低估語言的作用。有一個人,也許他正在苦悶中,甚至患了憂鬱症,認為自己已被世上一切人拋棄,你的一次充滿愛心的談話就能救他,但你沒有救他,他終於自殺了。其實,這樣的事經常在發生。當親友中的某個人去世時,我們往往會後悔,有些一直想對他說的話再也沒有機會說了。事實上,每一個人都在不可避免地走向死亡,我們隨時面臨著太遲的可能性。一切真誠的愛和善意,在本質上都是給予,並不求回報,因此沒有什麼可羞於啟齒的。那是你心中的財富,你本應該及時把它呈獻出來,讓那個與它相關的人共享。

  今天的時代有種種弊病,包括人們過於看重功利,由此導致人情冷漠。我不主張對少年人隱瞞社會的實情,讓他們把一切都想像得非常美好,這會使他們失去免疫力,或者陷入幻滅的痛苦。但是,我更反對那種一味引導他們適應社會消極面的實用主義教育。在一定意義上,少年人今天的精神面貌決定了社會明天的面貌。我期望今天的少年人成為珍惜精神價值的一代,珍惜愛和善意的價值的一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