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能否有另一種思路呢?譬如說,我們也許可以這樣來看:在這三者之間並無高低之分,而對其中的每一者又可做出高低的劃分。讓我來嘗試一下――

  理性有高低之別。低級理性即科學理性、邏輯、康德所說的知性,是對事物知識的追求,高級理性即哲學理性、形上學、康德所說的理性,是對世界根本道理的追求。

  意志有高低之別。低級意志是生物性的本能、欲望、衝動,歸根到底是他律,高級意志則是對生物本能的支配和超越,是在信仰引導下的精神性的修煉,歸根到底是自律。

  情感有高低之別。低級情感是一己的恩怨悲歡,高級情感是與宇宙眾生息息相通的大愛和大慈悲。

  按照這一思路,人性實際上被分成了兩個部分,一是低級部分,包括生物意志、日常情感和科學理性,一是高級部分,包括道德意志、宗教情感和哲學理性。簡言之,就是獸性和神性,經驗和超驗。絲毫沒有新穎之處!我只是想說明,此種劃分是比知、情、意的劃分更為本質的,而真正的精神生活必定是融知、情、意為一體的。

  5

  理性早熟者的危險是感性發育不良。凡別人必須憑情感和經驗體會的東西,他憑理性就理解了。於是就略去了感性的過程,久而久之,感性機能因為得不到運用而萎縮了。

  不同的天賦

  1

  世界是大海,每個人是一隻容量基本確定的碗,他的幸福便是碗裡所盛的海水。我看見許多可憐的小碗在海里拼命翻騰,為的是舀到更多的水,而那為數不多的大碗則很少動作,看去幾乎是靜止的。

  2

  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悟性是天生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它可以被喚醒,但無法從外面灌輸進去。關於這一點,我的一位朋友有一種十分巧妙的說法,大意是:在生命的輪迴中,每一個人仿佛在前世修到了一定的年級,因此不同的人投胎到這個世界上來的時候已經是站在不同的起點上了。已經達到大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安於讀小學,就像只具備小學程度的人,你無法讓他勝任上大學一樣。當然,這個說法僅僅是一種譬喻。

  3

  上帝賦予每個人的能力的總量也許是一個常數,一個人在某一方面過了頭,必在另一方面有欠缺。因此,一個通常意義上的弱智兒往往是某個非常方面的天才。也因此,並不存在完全的弱智兒,就像並不存在完全的超常兒一樣。

  4

  人是有種的不同的。當然,種也有運氣的問題,是這個種,未必能夠成這個材。有一些人,如果獲得了適當的機遇,完全可能成就為異常之材,成為大文豪、大政治家、大軍事家、大企業家等等,但事實上是默默無聞地度過了一生。譬如說,我們沒有理由不設想,在古往今來無數沒有機會受教育的人之中,會有一些極好的讀書種子遭到了扼殺。另一方面呢,如果不是這個種,那麼,不論運氣多麼好,仍然不能成這個材。對於這一層道理,只要看一看現在的許多職業讀書人,難道還不明白嗎?

  5

  智力可以來自祖先的遺傳,知識可以來自前人的積累。但是,有一種靈悟,其來源與祖先和前人皆無關,我只能說,它直接來自神,來自世界至深的根和核心。

  人之常情

  1

  人之常情是喜歡接近成功的人、走運的人,而避開失敗的人、倒霉的人。這倒未必出於趨炎附勢的算計,毋寧說是出於趨利避害、趨樂避苦的本能。成功者的四周洋溢著一種歡快的氣氛,進入這氛圍似乎便分享了他的歡快。相反,失敗者即使不累及旁人,他的那一種晦氣也夠令人感到壓抑了。情緒是會傳染的。每個人自己的煩惱已經嫌多了,誰又願意再去分擔別人的煩惱呢?

  當然,我只說人之常情,不包括超出常情的特殊情形。

  2

  青春自有其殘酷的一面。生命陶醉於自己的蓬勃生長,歡快地攝取營養,無暇顧及他人的痛苦,甚至他人的痛苦也可以化作它的營養。這與天性是否善良無關。所以,年幼者對於年長者的滄桑之痛難免隔膜,而一個柔弱的妙齡女子也會對她不愛的崇拜者的苦惱無動於衷。

  3

  失敗者往往會成為成功者的負擔。

  失敗者的自尊在於不接受施捨,成功者的自尊在於不以施主自居。

  4

  當我們被人誣衊,加以莫須有的罪名時,我們憤怒了。當我們被人擊中要害,指出確實有的污點時,我們更加憤怒了。

  5

  買了一張書桌,抬回家,才發現桌面上劃破了一塊。於是,幾個鐘點內,老是看見這斑點,老是想著這斑點。整張桌子不見了,濃縮成了這一個斑點。當它不屬於我時,我對斑點視而不見,那是一個可以忽略不計的小缺點。一旦它屬於我,就是怎麼也看不順眼的致命弱點了。物如此,人是否也如此呢?

  6

  問你:如果讓你定居,你喜歡熱鬧的都市,還是寂靜的山林?

  再問你:如果身處山林,你喜歡一人獨居,還是有人陪伴?

  再問你:如果有人陪伴,你喜歡她是你的太太,還是一個陌生姑娘?

  “每一個問題都有兩個相反的答案。”――這句話不是我發明的,最早說這句話的是古希臘哲學家普羅泰哥拉。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