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在井上馨的指導下,英國建築師建造了一個二層小洋樓,叫作鹿鳴館,作為上流社會和西方人士的社交場所。井上馨經常在這兒舉行舞會,邀請高官和他們的夫人、女兒出席,推行鹿鳴館外交。上流社會改穿洋裝、學跳舞、喝洋酒,當時身著洋裝出現在鹿鳴館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跟這種思潮相對應,當年在薩英戰爭時,把英國最後通牒翻譯錯的福澤諭吉提出了脫亞入歐的理論,而伊藤博文是脫亞入歐的堅定支持者。

  伊藤博文在訪問德國期間,曾經改信基督教,而且寫信勸井上馨也改宗。當然了,考慮到日本濃厚的神道和佛教傳統,他對此秘而不宣。想當年伊藤博文曾經鋸斷英國使館四周的木柵欄,向使館投擲燃燒彈,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愛國憤青。二十多年轉變之徹底,讓人瞠目結舌。

  1887年,伊藤博文在官邸舉行了讓世人譁然的假面舞會,伊藤自己打扮成威尼斯貴族,而陸軍大臣大山岩則重新挽起了髮髻,腰挎雙刀,玩起了懷舊的武士風格。

  隨著鹿鳴館引領的歐化潮流,各種帶有極端模仿意味的改良紛紛出爐,最誇張的是人種改良論。當時有一個日本記者叫高橋,認為日本人無論體力還是智力都無法跟西洋人相比,因此提出跟西洋人結婚,用以改良日本國民的身心。

  民權三分、君權七分的立憲

  井上馨大搞歌舞昇平的鹿鳴館外交的時候,伊藤博文又出國了,明治政府派他到歐洲考察憲法。

  伊藤博文在歐洲切實地認識到,英國國王雖然有王位,但是統而不治,日本如果照此行事,皇室仍然會喪失統治權,跟當年的幕府時期沒有區別,顯然不符合日本國情。他堅定地認為,由皇帝掌握權力的德國憲法最符合日本的實際情況。回國之後,伊藤博文開始著手改革日本政體,進行憲法的起草工作。

  1884年,伊藤博文一手打造的華族令頒布。華族分為公、侯、伯、子、男爵五個等級,受封的有舊公卿、藩主和維新功臣。華族除了擁有很多特權之外,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為在開設國會時設立貴族院做組織準備,以對抗民選的眾議院。1885年太政官制度被廢除,成立由天皇任命的內閣,伊藤博文出任首屆內閣總理大臣,堵死了由民選議員多數黨組閣的可能。

  起草憲法的時候,伊藤博文說:“君權三分、民權七分為立憲,而我國民權三分、君權七分,亦為立憲。”

  1888年,憲法草案公布於眾。伊藤博文設置樞密院,自任議長,對憲法草案進行了審議。

  1889年,日本傳說中神武天皇建立國家的日子(2月11日),明治天皇在深宮中舉行神道教儀式,告知祖先,新的國家基本法即將誕生。然後,明治穿上西裝步入宮中正殿,沿著紅地毯,踏上放有御座的高台。殿中肅立著外交使節和文武大臣,勳章、佩刀閃閃發光。樞密院議長伊藤博文朝天皇走過去,把寫有憲法的捲軸呈給天皇,天皇看也沒看,轉手交給了首相黑田清隆。隨著首相接受捲軸,現場開始奏起了《君之代》,天皇點了點頭,然後離開了正殿。

  對於明治憲法之父伊藤博文來說,這是他一生中最為榮耀和莊嚴的時刻。1889年的這個早晨,伊藤博文心中的豪情猶如一輪初升的紅日。

  伊藤博文的這部憲法把專制和立憲糅合到了一起,一方面賦予天皇至高無上的絕對統治權力,一方面又規定統治權必須在憲法規定的範圍內行使。內閣的任命,雖然形式上要經由天皇首肯,但實際上全部由伊藤博文、山縣有朋等明治九元老直接推薦,或間接徵求元老同意才能產生。元老及元老會議,實際上是超越憲法具有最高權威的機關。

  憲法規定,軍部大權不受政府議會的限制和監督。一開始元老們還能對軍部勢力進行彈壓,明治後期以後,隨著元老們漸漸告別人世,軍部的勢力開始惡性膨脹,成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勢力,凌駕於政府和議會之上,日本逐漸走上了軍國主義道路。

  確立君主立憲制

  儘管明治憲法被認為是一部最低標準的憲法,帶有最濃厚的封建色彩,但它畢竟使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憲政國家,使日本邁入了世界強國的行列,幫助日本獲得了國際社會的尊敬。僅此一點,伊藤博文就奠定了他在日本歷史上的重要地位。

  日本“易聖”高島吞象

  伊藤博文的親家高島吞象,在日本歷史上也是一位響噹噹的人物。他1832年生於江戶,是明治維新時期著名的易學大師,在日本素有“易聖”之稱。

  高島利用《易經》進行廣泛的占卜,小到尋找失物、天氣預報、婚姻、買賣、疾病、個人氣運,大到國家的軍事、政治、國際關係,有事必打卦,一算一個準。許多占斷結果,被日本天皇、內閣總理和各省大臣所採納。他曾經準確預言了中日甲午戰爭的結果以及戰後條約的簽訂。

  高島四歲的時候,還是個體質虛弱的小孩,一個人不能獨立行走。但是他的頭腦非常聰明,無論什麼樣的書,他只要聽過三遍,就能不忘。他的父親曾經是一位出名的地產商,但是平時樂善好施。正是因為父親的性格,為了造福他人,毫無道理地進行投資,最終耗盡了家產。所以當高島吞象繼承家業的時候,已經背負了巨大的債務。但是由於他天資聰明,是個經商的天才,不但迅速償還了債務,還成就了一番事業。

  到了1861年,高島由於從事貨幣投機買賣,被控告擾亂經濟,逮捕入獄,遭受了人生中最大的磨難。當時的監獄環境非常惡劣,管理混亂,牢頭獄霸控制監獄,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在監獄裡頻繁發生。至於獄中打架鬥毆被殺,更是稀鬆平常。

  高島入獄是很不幸的,但是他在獄中閒著沒事兒的時候,發現了一本不知道誰遺留下的《易經》,這本書成了他在艱苦獄中唯一的心靈慰藉,而且依靠這本書神奇的預測功能,他在日後逃過了一場生死劫難。因為在獄中沒事幹,他只能埋頭苦讀《易經》,然後用紙捻做成蓍草為其他囚犯進行占卜。這種預測實踐成為監獄中很好的娛樂活動,也提高了高島的易學水平。因為他經常為別人進行占卜,而且大部分的時候比較靈驗,連監獄長都對他另眼相看,最後還給他提供了幫助。

  1862年的某天,與高島相處良好的一些囚犯提出了越獄的計劃,高島覺得風險太大,並且利用易經進行占卜,認為越獄行動不會成功。但是越獄還是如期進行了,最後以悲慘的失敗而結束。由於高島沒有參加越獄行動,在這次事件中沒有受到嚴重的牽累。此後監獄長請他占卜,百占百驗,幫助監獄長在仕途上獲得了成功。作為回報,監獄長請求上級縮短了高島的刑期。1865年,他被釋放出獄。

  由於這些生死經歷,高島對《易經》產生了絕對的信仰和依賴。出獄後,他到橫濱成立了高島屋木材店,因為修建英國公使館而大獲成功,廣受好評。外國人讚譽他為日本第一木材商,訂單紛至沓來。高島建起了橫濱最大的旅館高島屋,與政界、金融界的領導者們有了親密的交往。其中跟他關係最深的就是伊藤博文,高島的女兒日後成為伊藤博文的兒媳婦。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