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頁
高島還在橫濱進行了填海造地的實驗,現在的高島町就是為了紀念他而命名的。同時,他設立了日本最初的煤氣公司;他還很關心鐵路施工,建造了東京到函館之間的線路;他投資北海道開荒事業;出資開設了類似於公立學校的教育機關;還特別關注橫濱的鄉土史學家們。橫濱能夠成為大城市,離不開高島這一代人的努力。
1877年,高島以四十五歲的年紀從實業界隱退,把他的企業全部捐獻給了國家,理由是為了專心致志進行《易經》的研究。高島在自己的府邸神易堂,給幾乎所有的人算卦,下至平民的個人諮詢,上至政府高官的國事訊問,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童叟無欺,分文不取。他說占卦不是買賣,不是為了得到物質,而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觀。他把有形的家產分給了弟子和家人,而無形的資產是《高島易斷》這部名著,聚集了高島對《易經》的注釋和他一生的占例。這部書對於學習《易經》占卦的人來講,是必讀的教科書,彌足珍貴。
1906年,高島的親家伊藤博文決定前往哈爾濱密會俄國財政大臣,協商兩國在東北的利益衝突,為此要求高島占卦。高島給伊藤占了一卦,算出伊藤必然遇刺,所以他力勸伊藤取消行程,以免發生意外。但是伊藤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結果被刺身亡。
受到伊藤被刺殺的刺激,高島深深體悟到人世無常,於是為自己未來行止占了一卦,卦辭告訴他,小人將得勢,君子最好要知機退避。高島深諳易理,因此毅然隱退。在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他始終能保持名節,安享餘年。
1914年的秋天,高島閉上雙眼,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他臨終前知道自己的死期,生前就在靈牌上寫入了自己的忌辰,預言將在那時離開世間。
不但在日本,就是在中國,對高島的評價也非常高。民國時期,有一本《中國歷代卜人傳》,附錄裡面特別記載了高島的事跡。
第六講 炮火猙獰終失敗(走上對外侵略之路)
1.小日本放倒俄國熊
螞蟻吞大象
隨著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的增強,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並且取得了勝利,打敗了清朝,代替清朝成了亞洲的霸主。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更加膨脹,推行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的大陸政策。如此一來,就與當時沙皇俄國推行的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稱霸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遠東政策發生了尖銳的矛盾。中日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從而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為了獲得不凍港旅順,控制中國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對日本施壓,導致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但是從中國勒索了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史稱“三國干涉還遼”。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等特權,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而日本經過多年備戰,實力大增,決心在中國東北地區捲土重來,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地位。
1900年義和團興起時,沙俄趁機出兵占領東北全境,企圖據為己有,但遭到了中國政府和世界各國的一致反對。1902年,日本和英國訂立了反俄軍事同盟,要求俄國撤出在中國東北的占領軍,雙方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終毫無結果。日本依仗英國的支持以及英美等國的軍事援助,決心對俄一戰。
日俄戰爭爆發前夕,俄國總人口高達1.4億,常備陸軍105萬,後備軍更是多達375萬人。但是俄軍90%的兵力部署在歐洲,遠東只有正規軍9.8萬人,148門火炮。俄國海軍擁有200多艘戰艦,其中太平洋艦隊擁有60多艘戰艦,總排水量19.2萬噸。在當時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形勢下,俄軍主導的軍事思想,卻仍然強調刺刀白刃戰,認為玩子彈是懦夫,玩刺刀才是好漢,作戰思想還停留在拿破崙時代。
東北戰場上,俄國陸軍統帥庫羅帕特金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的軍事官僚,做事優柔寡斷。而率領歐洲艦隊增援太平洋方向的海軍司令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中將,只具有帆船時代的作戰經驗,不懂得鋼鐵戰艦時代的海軍戰術。俄國的陸海軍統帥機構和指揮機構矛盾重重,局面混亂。再加上俄國當時的羅曼諾夫王朝已經是行將就木,奄奄一息,所以,俄軍表面上是非常強大,歐洲輿論都看好俄國,但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
日本當時總人口4400萬人,平時的陸軍總兵力是37.5萬人,火炮1140門,機槍147挺。日軍火炮的三分之一是山炮,正好適合中國東北戰場的地形特點。在37.5萬常備陸軍中,25萬人可用於到外國作戰。戰前日本海軍戰艦大約有80艘,總排水量26萬多噸。雖然日本的總兵力遠低於俄國,但是可以投入到戰場的兵力多於俄國在遠東部署的部隊。特別是日本的兵役制度非常嚴密,後備力量動員準備程度高,戰時可以動員200多萬後備兵源。實際上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動員了118.5萬人。
日本軍官深受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日本陸軍以師團為最大單位,一個師團一般由兩個旅團,加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構成。戰時兩三個師團編為一個軍。日軍的作戰思想,基本上是學習德國,強調進攻,主要方法是側翼迂迴,力避正面作戰,以求減少傷亡。日軍雖然不排斥白刃戰,但是更重視火力,特別是交叉火力,衝擊前會進行必要的火力準備。
日本軍隊將領的能力,也遠遠超過俄軍。日軍的高級將領基本上都在國外留學過,像陸軍的大山岩元帥、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大將,都曾經分別在德國和英國留學。
遠東戰場距離日本後方近,日軍訓練和裝備好,指揮能力強,對中國東北的情況熟悉,所以日本的優勢十分明顯。
海軍打響第一槍
1904年2月5日,日本同俄國斷交;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襲旅順口的俄國軍艦,日俄戰爭爆發。
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是中國東北地區,陸上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中國旅順。外國隨軍記者形容旅順的戰鬥時說:“這不是人與人的戰爭,而是人類與鋼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的戰爭。”
旅順對於俄國來講,是一個太過遙遠的戰場,幾乎是俄國在遠東勢力範圍所及的最南端。如果俄軍把一個營的兵力從莫斯科運到旅順,得經過漫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抵達哈爾濱之後再從哈爾濱運達大連支線,再轉往旅順,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即便旅順的俄軍遭到包圍,也無法及時派兵增援。而且旅順對於俄國來講,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決鬥場。遼東半島丘陵密布,夏季炎熱多雨,地面幾乎變成一片泥濘的沼澤,難於行軍,蚊蟲滋生,疫病流行。俄國官兵適應的是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候,在此則備受煎熬。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計劃從陸海兩方面奪取旅順。打響日俄戰爭第一槍的是日本海軍,隨即日本陸軍投入重兵,組成了以大山岩大將為首的滿洲軍,向旅順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位於金州灣南部的南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日軍把首攻地點放在南山。防守南山的是俄軍第五狙擊步兵團,只有3800人,配有65門火炮,10挺機槍,火炮中甚至還有當年清軍遺留下的舊炮。
1877年,高島以四十五歲的年紀從實業界隱退,把他的企業全部捐獻給了國家,理由是為了專心致志進行《易經》的研究。高島在自己的府邸神易堂,給幾乎所有的人算卦,下至平民的個人諮詢,上至政府高官的國事訊問,來者不拒,有求必應,童叟無欺,分文不取。他說占卦不是買賣,不是為了得到物質,而是要實現自己的價值觀。他把有形的家產分給了弟子和家人,而無形的資產是《高島易斷》這部名著,聚集了高島對《易經》的注釋和他一生的占例。這部書對於學習《易經》占卦的人來講,是必讀的教科書,彌足珍貴。
1906年,高島的親家伊藤博文決定前往哈爾濱密會俄國財政大臣,協商兩國在東北的利益衝突,為此要求高島占卦。高島給伊藤占了一卦,算出伊藤必然遇刺,所以他力勸伊藤取消行程,以免發生意外。但是伊藤沒有接受他的建議,結果被刺身亡。
受到伊藤被刺殺的刺激,高島深深體悟到人世無常,於是為自己未來行止占了一卦,卦辭告訴他,小人將得勢,君子最好要知機退避。高島深諳易理,因此毅然隱退。在政局動盪不安的年代,他始終能保持名節,安享餘年。
1914年的秋天,高島閉上雙眼,結束了他傳奇的一生。他臨終前知道自己的死期,生前就在靈牌上寫入了自己的忌辰,預言將在那時離開世間。
不但在日本,就是在中國,對高島的評價也非常高。民國時期,有一本《中國歷代卜人傳》,附錄裡面特別記載了高島的事跡。
第六講 炮火猙獰終失敗(走上對外侵略之路)
1.小日本放倒俄國熊
螞蟻吞大象
隨著明治維新後日本國力的增強,1894年,日本發動了侵略中國和朝鮮的甲午戰爭,並且取得了勝利,打敗了清朝,代替清朝成了亞洲的霸主。
甲午戰爭之後,日本的軍國主義勢力更加膨脹,推行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的大陸政策。如此一來,就與當時沙皇俄國推行的侵略中國、吞併朝鮮、稱霸遠東太平洋地區的遠東政策發生了尖銳的矛盾。中日甲午戰爭簽訂的《馬關條約》規定將遼東半島割讓給日本,從而引起了沙俄的不滿。沙俄為了獲得不凍港旅順,控制中國東北地區,聯合法德對日本施壓,導致日本被迫放棄遼東半島,但是從中國勒索了三千萬兩白銀的贖遼費,史稱“三國干涉還遼”。對此,日本懷恨在心,伺機報復。
遼東半島歸還中國不久,沙皇俄國便以還遼有功為藉口,攫取了在中國東北修築中東鐵路等特權,又強行向中國政府租借旅順、大連。而日本經過多年備戰,實力大增,決心在中國東北地區捲土重來,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的地位。
1900年義和團興起時,沙俄趁機出兵占領東北全境,企圖據為己有,但遭到了中國政府和世界各國的一致反對。1902年,日本和英國訂立了反俄軍事同盟,要求俄國撤出在中國東北的占領軍,雙方進行了艱苦的談判,最終毫無結果。日本依仗英國的支持以及英美等國的軍事援助,決心對俄一戰。
日俄戰爭爆發前夕,俄國總人口高達1.4億,常備陸軍105萬,後備軍更是多達375萬人。但是俄軍90%的兵力部署在歐洲,遠東只有正規軍9.8萬人,148門火炮。俄國海軍擁有200多艘戰艦,其中太平洋艦隊擁有60多艘戰艦,總排水量19.2萬噸。在當時速射火力空前猛烈的形勢下,俄軍主導的軍事思想,卻仍然強調刺刀白刃戰,認為玩子彈是懦夫,玩刺刀才是好漢,作戰思想還停留在拿破崙時代。
東北戰場上,俄國陸軍統帥庫羅帕特金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的軍事官僚,做事優柔寡斷。而率領歐洲艦隊增援太平洋方向的海軍司令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中將,只具有帆船時代的作戰經驗,不懂得鋼鐵戰艦時代的海軍戰術。俄國的陸海軍統帥機構和指揮機構矛盾重重,局面混亂。再加上俄國當時的羅曼諾夫王朝已經是行將就木,奄奄一息,所以,俄軍表面上是非常強大,歐洲輿論都看好俄國,但是色厲內荏,外強中乾。
日本當時總人口4400萬人,平時的陸軍總兵力是37.5萬人,火炮1140門,機槍147挺。日軍火炮的三分之一是山炮,正好適合中國東北戰場的地形特點。在37.5萬常備陸軍中,25萬人可用於到外國作戰。戰前日本海軍戰艦大約有80艘,總排水量26萬多噸。雖然日本的總兵力遠低於俄國,但是可以投入到戰場的兵力多於俄國在遠東部署的部隊。特別是日本的兵役制度非常嚴密,後備力量動員準備程度高,戰時可以動員200多萬後備兵源。實際上在日俄戰爭期間,日本動員了118.5萬人。
日本軍官深受軍國主義、武士道精神的影響。日本陸軍以師團為最大單位,一個師團一般由兩個旅團,加上騎兵聯隊、炮兵聯隊構成。戰時兩三個師團編為一個軍。日軍的作戰思想,基本上是學習德國,強調進攻,主要方法是側翼迂迴,力避正面作戰,以求減少傷亡。日軍雖然不排斥白刃戰,但是更重視火力,特別是交叉火力,衝擊前會進行必要的火力準備。
日本軍隊將領的能力,也遠遠超過俄軍。日軍的高級將領基本上都在國外留學過,像陸軍的大山岩元帥、海軍聯合艦隊司令官東鄉平八郎大將,都曾經分別在德國和英國留學。
遠東戰場距離日本後方近,日軍訓練和裝備好,指揮能力強,對中國東北的情況熟悉,所以日本的優勢十分明顯。
海軍打響第一槍
1904年2月5日,日本同俄國斷交;2月8日,日本海軍聯合艦隊突襲旅順口的俄國軍艦,日俄戰爭爆發。
日俄戰爭的主戰場是中國東北地區,陸上最激烈的戰鬥發生在中國旅順。外國隨軍記者形容旅順的戰鬥時說:“這不是人與人的戰爭,而是人類與鋼鐵、燃燒著的石油、炸藥和屍臭的戰爭。”
旅順對於俄國來講,是一個太過遙遠的戰場,幾乎是俄國在遠東勢力範圍所及的最南端。如果俄軍把一個營的兵力從莫斯科運到旅順,得經過漫長的西伯利亞大鐵路,抵達哈爾濱之後再從哈爾濱運達大連支線,再轉往旅順,要花一個月的時間。即便旅順的俄軍遭到包圍,也無法及時派兵增援。而且旅順對於俄國來講,也不是一個理想的決鬥場。遼東半島丘陵密布,夏季炎熱多雨,地面幾乎變成一片泥濘的沼澤,難於行軍,蚊蟲滋生,疫病流行。俄國官兵適應的是西伯利亞的寒冷氣候,在此則備受煎熬。
日俄戰爭爆發後,日本計劃從陸海兩方面奪取旅順。打響日俄戰爭第一槍的是日本海軍,隨即日本陸軍投入重兵,組成了以大山岩大將為首的滿洲軍,向旅順發動了猛烈的進攻。
位於金州灣南部的南山,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因此,日軍把首攻地點放在南山。防守南山的是俄軍第五狙擊步兵團,只有3800人,配有65門火炮,10挺機槍,火炮中甚至還有當年清軍遺留下的舊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