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爭霸的過程並不都是緩和,更多的是伴隨著讓人透不過氣來的緊張。德國被美蘇英法分區占領,首都柏林也被分區占了,形成了東柏林和西柏林,但這兩個柏林完全都位於蘇占區,就在後來的民主德國境內。東柏林是民主德國的首都,西柏林是英法美占領下的一個自由市,東柏林是社會主義,西柏林是資本主義,一城兩制。
蘇聯在1948年製造了一場柏林危機,切斷了西柏林的水陸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困死、餓死,讓盟國屈服。結果美國的強大在柏林危機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在一年時間內,靠空運維持了西柏林200萬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飛機降落在西柏林。一天是1440分鐘,3000架次飛機降落,那就半分鐘1架。幾十萬架飛機的起降,只有22架失事,失事率低到了驚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國飛機分三層,9000米的在盤旋,6000米的準備進場,3000米的準備降落。降落之後趕緊起來,騰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來。一年的時間,200萬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你想西柏林人多驕傲——瞧,我們強大的盟國。
東柏林人也看到了這些,瞧人家那強大的盟國。所以160萬東德人從東柏林逃到了西柏林,占當時東德人口的1/10,而且主要是知識分子。因此,東德當局在蘇聯的授意下,修築了柏林圍牆,把東西柏林的交通完全阻斷了。柏林圍牆是130公里長的鋼筋水泥牆,還有30多公里長的電網。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裡沒人管,想游過去,你就漂起來了。越是沒有人巡邏的地段越危險,不是埋著地雷,就是有自動射擊裝置。探頭一看見你,地底下就升起機關槍來,你就成了篩子。而且,只翻過柏林圍牆未必能投奔自由,因為柏林圍牆是修築在東柏林一側150米,你就是翻過這道牆,還得跑150米才能進入西柏林。所以,這道牆硬生生地阻斷了無數個家庭的聯繫。在柏林圍牆建起來的28年間,有很多人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喪命。後來主持修建柏林圍牆的這些人,在兩德統一之後,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也有很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圍牆。
有一個東德政府的公務員,挖了19年地道,演繹了鼴鼠的故事,挖到西柏林去了。他家住的地方,離柏林圍牆很近,他天天晚上掏地道,拿吃飯的勺挖,每天挖出來的土,只要能堆滿汽車的後備廂,他就不敢挖了。不能搞個鑽頭去弄,第二天家門口堆一大堆土,那警察一來就知道你在幹嗎了。每天一大早開車出去,把土倒河裡,晚上回來接著挖,愚公移山。可見自由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一共挖了19年,這牆存在了28年,再多挖9年,牆自己就倒了。
還有一哥們兒更神,東西柏林有個交界處是一條馬路,馬路中間壘著柏林圍牆,東德當局把靠街的窗戶,全拿磚砌死,這棟樓不許住人,有警察巡邏,變成廢樓。這哥們兒夜裡不知道怎麼爬到樓頂上,綁了兩個大風箏,往西柏林跳,一下,倆腿都摔斷了,但是西德人馬上給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
有一張獲普利茲新聞獎的照片,柏林圍牆牆體即將合攏的一剎那,站崗的東德警察,扔了槍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經張開雙臂準備迎接他了,因為他還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劉翔都快。眼瞅著就跟西柏林人擁抱上了,這時候他被東柏林罪惡的子彈擊中,這個人身體往後仰,雖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那種惋惜、驚訝的表情,看得特別明顯。
閱兵露馬腳
前面講過尼克森跟赫魯雪夫的廚房辯論,辯論誰的制度更優越。赫魯雪夫在尼克森回訪的時候,帶他參觀蘇聯的香腸生產車間。你不是說我們蘇聯的經濟落後嗎?讓你看看我們吃得也不錯。在參觀香腸生產車間的時候,赫魯雪夫的“IBM”本性發作了,他指著香腸跟尼克森說,我們正在以這種速度生產洲際飛彈。尼克森一下就被嚇壞了,他沒跟這路人打過交道,不知道這路人是張嘴就來。回到美國,尼克森在國會說,赫魯雪夫跟我講,他們在以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洲際飛彈。美國人一聽,那咱也得以這種速度生產啊。美國當真了,他們不知道蘇聯是開玩笑啊,這一下美蘇戰略核武器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能夠打到蘇聯本土的洲際飛彈是200枚,蘇聯只有3枚。閱兵的時候,卡車拉著這3枚飛彈,一圈一圈轉。後來美國外交官看出了破綻,這輛車的號碼剛才見過,怎麼又來一遍?你換個車牌子,再一遍一遍地轉也不遲呀。
為了縮小和美國在戰略核武器上的差距,蘇聯就把中程飛彈運進了古巴。古巴離美國90海里,1000多公里射程的飛彈進去,嚴重威脅了美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美國25萬名陸軍士兵,9萬名海軍陸戰隊,做好了在古巴登陸的準備,以6艘航母為核心的200艘軍艦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艦隊,把古巴島圍得鐵桶一般。美國的轟炸機帶著氫彈,24小時不著陸,就在上空飛,一旦接到命令,馬上就可以飛往蘇聯投彈。用美國的話講,兩個小時之內,讓蘇聯變成一堆冒著煙的廢墟,把蘇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B-52轟炸機帶著四顆氫彈,一顆氫彈的當量是500萬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250倍。莫斯科來一個,列寧格勒來一個,蘇聯就沒了,光剩下森林有什麼用?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際,蘇聯退讓了,證明戰略優勢還是在美國這邊。
戰後的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經濟高度繁榮。美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科技革命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同時,資本主義陣營普遍實行國家干預政策,用現在時髦的詞兒講,叫宏觀調控。不過美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更多的是靠國家訂貨進行干預。比如,美國現在最著名的F35戰鬥機,當初要生產的時候,兩大航空巨頭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爭這個訂單,700億美元的大訂單到底是該給波音還是給洛馬?美國政府就說了,我下達研製的指標,你們兩家公司作出樣機來,看看誰先進,我就把訂單給誰。實際上波音的飛機比洛馬的先進,但最後這個訂單卻給了洛馬。為什麼呢?美國政府的解釋是,我要成熟技術,波音的太先進了,萬一玩兒不轉怎麼辦?實際上是因為波音拿不到F35的訂單不要緊,它還可以生產民用飛機。洛馬只生產軍用飛機,要是拿不到訂單,它就可能倒閉。洛馬要是被波音吞併,全美國就一家飛機製造企業了。原來好幾十家,共和、閃電全沒了,現在還剩兩家,洛馬要再落馬了,那政府要再買飛機,波音說多少錢一架就得多少錢一架,要不然美國空軍拿風箏打仗去吧。所以不能讓波音形成壟斷,政府成心把這訂單給了洛馬,波音其實也心知肚明,無所謂,反正我還能生產客機,下一次政府可能還會照顧到我,得先讓洛馬活著。這就是美國宏觀調控的手段。
碩士PK高中生
戰後初期,美國大力開拓海外市場,說穿了就是資本輸出,所以這時候美國經濟高度繁榮。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危機和滯脹。究其原因,第一個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人自從告別了彎刀和駱駝之後,就再沒打過勝仗。特別是跟以色列人打仗,屢戰屢敗,幾億阿拉伯人,打不過300萬猶太人。阿拉伯人打仗時很幽默,飛行員躺在機艙里駕駛飛機,問他為什麼不坐起來呢?怕中彈,所以躺著開飛機,這功夫也太高了!以色列的武器是美國提供的,阿拉伯的武器也不是自己造的,是蘇聯提供的。蘇聯武器並不落後,為什麼讓人感覺落後呢?因為阿拉伯用,它就落後了。你小學畢業生打碩士,不是開玩笑嗎?以色列飛行員都是碩士,阿拉伯飛行員高中可能都沒畢業,一輛壞了的以色列坦克,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當中,擋住敘利亞一個裝甲師,以色列人淨創造這種戰爭史上的奇蹟。所以,阿拉伯沒辦法了,只好捆著炸藥去炸老百姓,或拿飛機撞人家大樓。有本事跟軍人較勁兒,沒事兒老折騰老百姓幹啥?阿拉伯恐怖分子進去,平民就遭殃了,現在以色列人防範意識很強,看見裹頭巾的、蒙臉的就開槍,也是被逼無奈。
蘇聯在1948年製造了一場柏林危機,切斷了西柏林的水陸交通,想把西柏林活活地困死、餓死,讓盟國屈服。結果美國的強大在柏林危機當中表現得淋漓盡致。美國在一年時間內,靠空運維持了西柏林200萬市民的生存,一天3000架次飛機降落在西柏林。一天是1440分鐘,3000架次飛機降落,那就半分鐘1架。幾十萬架飛機的起降,只有22架失事,失事率低到了驚人的程度。天上的美國飛機分三層,9000米的在盤旋,6000米的準備進場,3000米的準備降落。降落之後趕緊起來,騰空跑道,6000米的要下來。一年的時間,200萬西柏林人不但得到了食物、煤,甚至得到了生日蛋糕,你想西柏林人多驕傲——瞧,我們強大的盟國。
東柏林人也看到了這些,瞧人家那強大的盟國。所以160萬東德人從東柏林逃到了西柏林,占當時東德人口的1/10,而且主要是知識分子。因此,東德當局在蘇聯的授意下,修築了柏林圍牆,把東西柏林的交通完全阻斷了。柏林圍牆是130公里長的鋼筋水泥牆,還有30多公里長的電網。有的地方是界河,你看河裡沒人管,想游過去,你就漂起來了。越是沒有人巡邏的地段越危險,不是埋著地雷,就是有自動射擊裝置。探頭一看見你,地底下就升起機關槍來,你就成了篩子。而且,只翻過柏林圍牆未必能投奔自由,因為柏林圍牆是修築在東柏林一側150米,你就是翻過這道牆,還得跑150米才能進入西柏林。所以,這道牆硬生生地阻斷了無數個家庭的聯繫。在柏林圍牆建起來的28年間,有很多人因為翻越柏林圍牆而喪命。後來主持修建柏林圍牆的這些人,在兩德統一之後,都受到了法律的嚴懲。但是,也有很多人成功地翻越了柏林圍牆。
有一個東德政府的公務員,挖了19年地道,演繹了鼴鼠的故事,挖到西柏林去了。他家住的地方,離柏林圍牆很近,他天天晚上掏地道,拿吃飯的勺挖,每天挖出來的土,只要能堆滿汽車的後備廂,他就不敢挖了。不能搞個鑽頭去弄,第二天家門口堆一大堆土,那警察一來就知道你在幹嗎了。每天一大早開車出去,把土倒河裡,晚上回來接著挖,愚公移山。可見自由對他的吸引力有多大!他一共挖了19年,這牆存在了28年,再多挖9年,牆自己就倒了。
還有一哥們兒更神,東西柏林有個交界處是一條馬路,馬路中間壘著柏林圍牆,東德當局把靠街的窗戶,全拿磚砌死,這棟樓不許住人,有警察巡邏,變成廢樓。這哥們兒夜裡不知道怎麼爬到樓頂上,綁了兩個大風箏,往西柏林跳,一下,倆腿都摔斷了,但是西德人馬上給治好了,投奔自由去了。
有一張獲普利茲新聞獎的照片,柏林圍牆牆體即將合攏的一剎那,站崗的東德警察,扔了槍就往西柏林跑。西柏林已經張開雙臂準備迎接他了,因為他還要跑150米,那速度比劉翔都快。眼瞅著就跟西柏林人擁抱上了,這時候他被東柏林罪惡的子彈擊中,這個人身體往後仰,雖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西柏林人那種惋惜、驚訝的表情,看得特別明顯。
閱兵露馬腳
前面講過尼克森跟赫魯雪夫的廚房辯論,辯論誰的制度更優越。赫魯雪夫在尼克森回訪的時候,帶他參觀蘇聯的香腸生產車間。你不是說我們蘇聯的經濟落後嗎?讓你看看我們吃得也不錯。在參觀香腸生產車間的時候,赫魯雪夫的“IBM”本性發作了,他指著香腸跟尼克森說,我們正在以這種速度生產洲際飛彈。尼克森一下就被嚇壞了,他沒跟這路人打過交道,不知道這路人是張嘴就來。回到美國,尼克森在國會說,赫魯雪夫跟我講,他們在以生產香腸的速度生產洲際飛彈。美國人一聽,那咱也得以這種速度生產啊。美國當真了,他們不知道蘇聯是開玩笑啊,這一下美蘇戰略核武器的差距就越來越大了。到20世紀60年代初,美國能夠打到蘇聯本土的洲際飛彈是200枚,蘇聯只有3枚。閱兵的時候,卡車拉著這3枚飛彈,一圈一圈轉。後來美國外交官看出了破綻,這輛車的號碼剛才見過,怎麼又來一遍?你換個車牌子,再一遍一遍地轉也不遲呀。
為了縮小和美國在戰略核武器上的差距,蘇聯就把中程飛彈運進了古巴。古巴離美國90海里,1000多公里射程的飛彈進去,嚴重威脅了美國。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美國25萬名陸軍士兵,9萬名海軍陸戰隊,做好了在古巴登陸的準備,以6艘航母為核心的200艘軍艦組成了一個龐大的艦隊,把古巴島圍得鐵桶一般。美國的轟炸機帶著氫彈,24小時不著陸,就在上空飛,一旦接到命令,馬上就可以飛往蘇聯投彈。用美國的話講,兩個小時之內,讓蘇聯變成一堆冒著煙的廢墟,把蘇聯從地圖上徹底抹掉。B-52轟炸機帶著四顆氫彈,一顆氫彈的當量是500萬噸,相當於廣島原子彈的250倍。莫斯科來一個,列寧格勒來一個,蘇聯就沒了,光剩下森林有什麼用?在第三次世界大戰一觸即發之際,蘇聯退讓了,證明戰略優勢還是在美國這邊。
戰後的美國,在20世紀50年代到70年代初,經濟高度繁榮。美國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領頭羊,科技革命帶動了經濟的繁榮。同時,資本主義陣營普遍實行國家干預政策,用現在時髦的詞兒講,叫宏觀調控。不過美國經濟的宏觀調控,更多的是靠國家訂貨進行干預。比如,美國現在最著名的F35戰鬥機,當初要生產的時候,兩大航空巨頭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爭這個訂單,700億美元的大訂單到底是該給波音還是給洛馬?美國政府就說了,我下達研製的指標,你們兩家公司作出樣機來,看看誰先進,我就把訂單給誰。實際上波音的飛機比洛馬的先進,但最後這個訂單卻給了洛馬。為什麼呢?美國政府的解釋是,我要成熟技術,波音的太先進了,萬一玩兒不轉怎麼辦?實際上是因為波音拿不到F35的訂單不要緊,它還可以生產民用飛機。洛馬只生產軍用飛機,要是拿不到訂單,它就可能倒閉。洛馬要是被波音吞併,全美國就一家飛機製造企業了。原來好幾十家,共和、閃電全沒了,現在還剩兩家,洛馬要再落馬了,那政府要再買飛機,波音說多少錢一架就得多少錢一架,要不然美國空軍拿風箏打仗去吧。所以不能讓波音形成壟斷,政府成心把這訂單給了洛馬,波音其實也心知肚明,無所謂,反正我還能生產客機,下一次政府可能還會照顧到我,得先讓洛馬活著。這就是美國宏觀調控的手段。
碩士PK高中生
戰後初期,美國大力開拓海外市場,說穿了就是資本輸出,所以這時候美國經濟高度繁榮。
20世紀70年代,美國開始出現危機和滯脹。究其原因,第一個是1973年的石油危機。1973年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阿拉伯人自從告別了彎刀和駱駝之後,就再沒打過勝仗。特別是跟以色列人打仗,屢戰屢敗,幾億阿拉伯人,打不過300萬猶太人。阿拉伯人打仗時很幽默,飛行員躺在機艙里駕駛飛機,問他為什麼不坐起來呢?怕中彈,所以躺著開飛機,這功夫也太高了!以色列的武器是美國提供的,阿拉伯的武器也不是自己造的,是蘇聯提供的。蘇聯武器並不落後,為什麼讓人感覺落後呢?因為阿拉伯用,它就落後了。你小學畢業生打碩士,不是開玩笑嗎?以色列飛行員都是碩士,阿拉伯飛行員高中可能都沒畢業,一輛壞了的以色列坦克,在第三次中東戰爭當中,擋住敘利亞一個裝甲師,以色列人淨創造這種戰爭史上的奇蹟。所以,阿拉伯沒辦法了,只好捆著炸藥去炸老百姓,或拿飛機撞人家大樓。有本事跟軍人較勁兒,沒事兒老折騰老百姓幹啥?阿拉伯恐怖分子進去,平民就遭殃了,現在以色列人防範意識很強,看見裹頭巾的、蒙臉的就開槍,也是被逼無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