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
枕邊客與心上人,並不是同一個。
但是吃過了煙,真的假的也就迷糊,不必追問。
從此醉生夢死,不大有喜怒哀樂,順從慵懶得像具活屍。
司令很快厭倦了她,又惦念著去逗引新的獵物去了。
可惜的是他沒有來得及趕下一場。
十分可惜。
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眾太太們對梅英的仇恨就不會那樣強,不會把嫉恨的目標鎖定在她身上,不會在軍閥死後誓不罷休地全力對付她報復她。
司令是在一次醉酒後心臟病突發暴斃身亡的。
距離搬出
醫院剛剛三天,所以還沒有人知道他已對她興趣索然。
她在別人的眼中成了司令的最愛,而在大太太眼中則成為一生的最恨。
她百口莫辯,死不足惜。
但是也無所謂了。本來她也沒有在乎過司令的死,自然亦不必在太太們的仇。
她們把她掃地出門,連同她初生的嬰兒。
是個女嬰。
扔在觀音堂的門前。
並不僅僅是因為她養不起她,更因為她根本不愛她,不想有她。
那嬰兒,不是她的選擇。
就像軍閥丈夫不是她的選擇一樣。
司令死了。司令的孩子,當然也不該再纏著她。
她把她扔在了觀音堂門口。
那個長大的嬰兒,被自梳女收養,取名叫作趙自和。
隨著故事的真相如一捲軸畫徐徐展開,小宛和張之也越來越感慨驚訝,他們和若梅英之間,竟然如此呼吸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怪她會找上了她。
世間萬事萬物,在冥冥中,到底演出著怎樣的淵源?
回到賓館,小宛想著林菊英的話,只覺衷心哀慟。梅英死得這樣慘烈是她所沒有想到的,然而預感告訴她,完整的真相必然比現在所知道的還要恐怖悽慘。
張朝天為什麼會失約?若梅英在小樓里的幾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又為什麼墜樓自盡?
她隱隱地覺得,這個已經慘烈至極的故事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陰謀,一個致命的秘密,那秘密,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也是梅英不得不死的最終答案。
她有些害怕,有些遲疑,可是,又覺得身不由己。這件事,已經纏上身來,不弄個水落石出,她是怎麼也不能安心的了。
她一定要替梅英找到那個答案,問出那句話,打開那個結。
電話鈴在這個時候響起來。
“水小宛,立刻離開他!”
聲音尖細陰冷。又是那個神秘女人。她竟然陰魂不散地跟到上海來了。
小宛驚悚:“你是誰?怎麼會知道賓館電話?”
“不要和他在一起,你們不會有好結果的。”
“你到底在說什麼?”
然後對方已經把電話掛斷了。
小宛鬱悶地放下電話,猛一抬頭,忽然發現窗玻璃上隱隱地影著一個人。
一個男人。
那男人臉色蒼白,手中拎著件什麼樂器,憂傷而專注地打量著自己,形象略虛,可的確是有的,他在凝視自己。
小宛渾身寒毛豎起,她清楚地知道,那不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他投在玻璃上的影像,是這樣模糊而憂傷,仿佛鬼魂不甘心的留戀,卻又無力的投射。
她不敢回頭,因為不知道如果回頭會看到什麼。也許,是一個只有上身沒有下身的影子,也許什麼也沒有。她只是盯住鏡子,死死地盯著。
那影子仿佛禁不住這樣的注視,慢慢地淡下去,淡下去,就好像電影中常有的淡出鏡頭,最終消失在空氣中。
小宛長長嘆出一口氣,無力地癱軟在椅子上,緩緩回過頭來。
而身後,竟然真的有一個人。
那是張之也,他看著小宛蒼白的臉色,關切地問:“你怎麼了?臉色這麼蒼白。”
小宛急問:“你什麼時候進來的?”
“剛進來啊。你沒聽到開門聲?”
“那麼,你進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什麼?”
“看到了。”
“什麼?”
“你啊。”
小宛白他一眼,知道再問也是多餘,低下頭不說話。
張之也也似乎滿腹心事,並未注意小宛有什麼不妥,遞給她一張紙條說:“我已經查到張朝天的下落了。”
“真的?他在哪兒?”
“在北京。”
“北京?”小宛失笑,“我們大老遠地跑到上海來,鬧了半天,他卻在北京?”
“這是地址,你快回去找他吧。”
“你呢?”小宛奇怪,“你不跟我一起回去?”
“我?不行,我還要在上海多留幾天,我有個採訪要做。”
“我等你。”
“不,不好。”張之也的態度顯得很焦躁,“這採訪要很久的,你在這裡,我也沒時間陪你。不如還是你先回吧,早點找到張朝天,也早點了卻你的心愿。”
“那也是。”小宛笑,“最關鍵的,是我答應了梅英,一定要幫她找到那句話的答案。”
“是呀是呀,那就快回去吧。”張之也強笑:“小宛,如果梅英不是鬼,我簡直要懷疑你是愛上她了。”
愛?小宛一驚,想她真是愛上她了,那荷塘月色般的靜美,聖誕煙花般的妖艷,高纜電線上藍色電火花一樣的幽忽詭秘。
當人們形容一個美女美到極至時,便喜歡說她“不食人間煙火”。梅英,可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林菊英在第二天被送進了急救室。
是沉痛的回憶耗盡了她的精血。風燭殘年的老人,再也禁不起這樣的激動。
林菊英的家人看到小宛和張之也,都淡淡的,言語中頗有責怪的意思。
小宛不想解釋什麼,只默默地把花束放在病房茶几上,便退了。
走在林蔭路上,她的心沉沉的,仿佛墜了一塊鉛。
張之也勸慰:“她已經很老,不論我們有沒有同她談過這次話,她的身體都會常常發病。”
“可是,梅英的線索,就又斷了。”小宛嘆息,“我沒想到梅英經歷過那麼多的苦!”
“也許再問問你奶奶,會了解多一些。”
“我不敢,看到林菊英的例子,我怕……”小宛欲言又止。
張之也已經明白了:“你怕奶奶受刺激?也是,還是不要冒險的好。”他想了想,“現在,只剩下最後一條路了。”
“找到張朝天!”
“沒錯兒,梅英是為他死的,他一定會清楚真相。”張之也握著小宛的手說,“所以,你最好是明天就回北京吧,不僅要快點找到張朝天,也要想法勸勸若梅英,讓她知道,趙自和就是她的親生女兒,告訴她,這世上還留有她的骨肉。這樣,也許她的心裡會有一點溫情,不至於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恨。她死得這樣慘,又冤魂不散,我擔心,如果不能打消她的恨意,會有更多的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
但是吃過了煙,真的假的也就迷糊,不必追問。
從此醉生夢死,不大有喜怒哀樂,順從慵懶得像具活屍。
司令很快厭倦了她,又惦念著去逗引新的獵物去了。
可惜的是他沒有來得及趕下一場。
十分可惜。
因為如果是那樣的話,眾太太們對梅英的仇恨就不會那樣強,不會把嫉恨的目標鎖定在她身上,不會在軍閥死後誓不罷休地全力對付她報復她。
司令是在一次醉酒後心臟病突發暴斃身亡的。
距離搬出
醫院剛剛三天,所以還沒有人知道他已對她興趣索然。
她在別人的眼中成了司令的最愛,而在大太太眼中則成為一生的最恨。
她百口莫辯,死不足惜。
但是也無所謂了。本來她也沒有在乎過司令的死,自然亦不必在太太們的仇。
她們把她掃地出門,連同她初生的嬰兒。
是個女嬰。
扔在觀音堂的門前。
並不僅僅是因為她養不起她,更因為她根本不愛她,不想有她。
那嬰兒,不是她的選擇。
就像軍閥丈夫不是她的選擇一樣。
司令死了。司令的孩子,當然也不該再纏著她。
她把她扔在了觀音堂門口。
那個長大的嬰兒,被自梳女收養,取名叫作趙自和。
隨著故事的真相如一捲軸畫徐徐展開,小宛和張之也越來越感慨驚訝,他們和若梅英之間,竟然如此呼吸相關,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難怪她會找上了她。
世間萬事萬物,在冥冥中,到底演出著怎樣的淵源?
回到賓館,小宛想著林菊英的話,只覺衷心哀慟。梅英死得這樣慘烈是她所沒有想到的,然而預感告訴她,完整的真相必然比現在所知道的還要恐怖悽慘。
張朝天為什麼會失約?若梅英在小樓里的幾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又為什麼墜樓自盡?
她隱隱地覺得,這個已經慘烈至極的故事背後,還隱藏著一個更大的陰謀,一個致命的秘密,那秘密,是整個故事的關鍵,也是梅英不得不死的最終答案。
她有些害怕,有些遲疑,可是,又覺得身不由己。這件事,已經纏上身來,不弄個水落石出,她是怎麼也不能安心的了。
她一定要替梅英找到那個答案,問出那句話,打開那個結。
電話鈴在這個時候響起來。
“水小宛,立刻離開他!”
聲音尖細陰冷。又是那個神秘女人。她竟然陰魂不散地跟到上海來了。
小宛驚悚:“你是誰?怎麼會知道賓館電話?”
“不要和他在一起,你們不會有好結果的。”
“你到底在說什麼?”
然後對方已經把電話掛斷了。
小宛鬱悶地放下電話,猛一抬頭,忽然發現窗玻璃上隱隱地影著一個人。
一個男人。
那男人臉色蒼白,手中拎著件什麼樂器,憂傷而專注地打量著自己,形象略虛,可的確是有的,他在凝視自己。
小宛渾身寒毛豎起,她清楚地知道,那不是一個真實的人,因為他投在玻璃上的影像,是這樣模糊而憂傷,仿佛鬼魂不甘心的留戀,卻又無力的投射。
她不敢回頭,因為不知道如果回頭會看到什麼。也許,是一個只有上身沒有下身的影子,也許什麼也沒有。她只是盯住鏡子,死死地盯著。
那影子仿佛禁不住這樣的注視,慢慢地淡下去,淡下去,就好像電影中常有的淡出鏡頭,最終消失在空氣中。
小宛長長嘆出一口氣,無力地癱軟在椅子上,緩緩回過頭來。
而身後,竟然真的有一個人。
那是張之也,他看著小宛蒼白的臉色,關切地問:“你怎麼了?臉色這麼蒼白。”
小宛急問:“你什麼時候進來的?”
“剛進來啊。你沒聽到開門聲?”
“那麼,你進來的時候,有沒有看到什麼?”
“看到了。”
“什麼?”
“你啊。”
小宛白他一眼,知道再問也是多餘,低下頭不說話。
張之也也似乎滿腹心事,並未注意小宛有什麼不妥,遞給她一張紙條說:“我已經查到張朝天的下落了。”
“真的?他在哪兒?”
“在北京。”
“北京?”小宛失笑,“我們大老遠地跑到上海來,鬧了半天,他卻在北京?”
“這是地址,你快回去找他吧。”
“你呢?”小宛奇怪,“你不跟我一起回去?”
“我?不行,我還要在上海多留幾天,我有個採訪要做。”
“我等你。”
“不,不好。”張之也的態度顯得很焦躁,“這採訪要很久的,你在這裡,我也沒時間陪你。不如還是你先回吧,早點找到張朝天,也早點了卻你的心愿。”
“那也是。”小宛笑,“最關鍵的,是我答應了梅英,一定要幫她找到那句話的答案。”
“是呀是呀,那就快回去吧。”張之也強笑:“小宛,如果梅英不是鬼,我簡直要懷疑你是愛上她了。”
愛?小宛一驚,想她真是愛上她了,那荷塘月色般的靜美,聖誕煙花般的妖艷,高纜電線上藍色電火花一樣的幽忽詭秘。
當人們形容一個美女美到極至時,便喜歡說她“不食人間煙火”。梅英,可不是不食人間煙火的?
林菊英在第二天被送進了急救室。
是沉痛的回憶耗盡了她的精血。風燭殘年的老人,再也禁不起這樣的激動。
林菊英的家人看到小宛和張之也,都淡淡的,言語中頗有責怪的意思。
小宛不想解釋什麼,只默默地把花束放在病房茶几上,便退了。
走在林蔭路上,她的心沉沉的,仿佛墜了一塊鉛。
張之也勸慰:“她已經很老,不論我們有沒有同她談過這次話,她的身體都會常常發病。”
“可是,梅英的線索,就又斷了。”小宛嘆息,“我沒想到梅英經歷過那麼多的苦!”
“也許再問問你奶奶,會了解多一些。”
“我不敢,看到林菊英的例子,我怕……”小宛欲言又止。
張之也已經明白了:“你怕奶奶受刺激?也是,還是不要冒險的好。”他想了想,“現在,只剩下最後一條路了。”
“找到張朝天!”
“沒錯兒,梅英是為他死的,他一定會清楚真相。”張之也握著小宛的手說,“所以,你最好是明天就回北京吧,不僅要快點找到張朝天,也要想法勸勸若梅英,讓她知道,趙自和就是她的親生女兒,告訴她,這世上還留有她的骨肉。這樣,也許她的心裡會有一點溫情,不至於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恨。她死得這樣慘,又冤魂不散,我擔心,如果不能打消她的恨意,會有更多的慘劇接二連三地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