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趙自和嬤嬤!”這次是小宛和張之也不約而同,一齊出聲。
張之也更加緊張地追問:“那是不是一間自梳女住的觀音堂?”
“是呀,你又怎麼知道的?”林奶奶更加奇怪,“你們兩個小人兒,知道的事情好像比我還多。”
小宛蒙住臉,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出乎意料,比她想像的還要傳奇,原來趙嬤嬤竟是若梅英的女兒,難怪她說過在批鬥若梅英時會覺得刺心地痛,傷天害理。她向若梅英舉起鞭子的時候,竟不知道,她鞭撻批鬥的竟是她的親生母親。如果自己告訴她這一事實,她怎麼承受得了啊?!
張之也接著問:“若梅英後來有沒有再見過張朝天?”
“沒有。”林菊英肯定地說,“若師姐離開廣東後就來了上海,她嗓子倒了,活兒也廢了,不能再上戲,就一直跟著我在劇院打雜混日子,到處打聽張朝天的消息。可是沒有人知道。直到太廟大燒衣,我們被叫到北京挨批,在批鬥會場上見了面,才知道他原來在北京。”
“張朝天也捱批了嗎?”小宛隱隱希望張朝天是在“文革”中出了事,那麼,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已經見了若梅英卻沒有最終同她在一起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他是負心。
然而林菊英說:“沒有。張朝天是保皇派,不在挨斗之列,不過殺雞給猴看吧,他就是那隻猴了。他和一幫子保皇派被推出來,若師姐看到他,突然就發了狂,可勁兒往前沖,喊著:‘我要問你一句話!我要問你一句話!’那些小將抓住她的頭髮往回扯,頭髮連皮帶血地被扯下來,她也不管不顧,仍然一個勁兒往前撲著,喊著,‘我要問你一句話!我要問你一句話!’……”
我要問你一句話。小宛忍不住掩住臉哭泣起來。只有她知道,若梅英要問的那句話是什麼。
林菊英長嘆:“若師姐這輩子,真是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呀。她整個的後半生,都在尋找那個張朝天,好容易見到了,卻是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間,他們兩個這一輩子,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當時若師姐和張朝天兩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都反反覆覆地往對方那邊衝著,中間隔著好多人,身後又跟著好多人,會場亂成一團,有人在喊口號,有人在拉開兩人,也有人在幫著若師姐求情,若師姐又哭又喊,披頭散髮地,只是沒命地往前沖,忽然有個人從身後打了一悶棍,若師姐就倒下,被抬走了……”
“被抬去了哪裡?”
“當時我也不知道,還是後來傳出來的,是被抬進了一個什麼革命委員會的駐地,一個小樓里,一連審了幾天,後來就跳了樓……人家說,跳樓的時候,那個張朝天就在樓下,眼看著她一摔八瓣,她死的時候那個樣子,那個樣子,那已經不成樣子了呀!可憐若師姐花容月貌,一代佳人,就那麼慘死街頭,連個囫圇屍首都沒留下呀,臨死嘴裡還喊著:不要走,我要問你一句話……”
老人說著痛哭起來,而小宛早已泣不成聲。
三十多年前的慘事,在老人的敘述中歷歷重現,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至今提起,還是這般地刺人心腑!
歷史,對無關的人來說只是故事,對於有過親身經歷的人,卻是累累傷痕,永不癒合。
她比煙花寂寞(1)
從前的從前,是一個悽美而殘忍的故事。
仿佛一朵美不勝收的燦爛煙花,經過粉身碎骨後的騰空,終於義無反顧地開在無人的夜裡,一生只綻放一次,華麗,然而短暫。
絢爛後的夜幕,更加漆黑如墨,無邊無涯。而若梅英的身世,則掩映在黑夜的最黑暗處……
若梅英,一個真正的美女,一個梨園的名伶,四歲被賣進戲班,八歲登台,十三歲即紅遍京滬。戲台上飾盡前朝美女嬌娥,自己的身世,卻一片淒涼,姓名父母皆不可考。
紙醉金迷與燈紅酒綠都只是鏡花,洗去鉛華後,素麵朝天只留下啼痕無數。
因而眼底永遠寫著一種渴。
是那種極度希乞某種事物而不曾得到的渴。
那件事,叫愛情。
愛上的人,叫張朝天。
張朝天來了,張朝天去了,張朝天在看著她,張朝天沒到後台獻花,張朝天寫了讚美她的文章,張朝天拒絕了與她共進晚餐的要求……
張朝天的行動主宰了她全部的心思,喜怒哀樂都只為他,可是他卻依然活得那樣瀟灑,若無其事,置她所有的柔情注視於不顧。
但是那樣的深情。那樣的深情而美麗的一個女孩子,鐵石也會動心的。
他終於還是答應與她相見。
小師妹林菊英學紅娘代為投箋相約。灑金箋,有淡淡脂粉香,印著花瓣與口紅。如女子幽怨情懷。
他們約在湖邊相見。
她告訴他,司令的大紅喜帖已經送達,她要麼從,要麼逃,結局都一樣,就是必須告別梨園生涯。說時節,眼角眉梢,全是情意。
他應承她,我們結婚,我帶你走,我們私奔,永不分離。
相擁,天地濃縮為曠世一吻。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擁吻。
他終於還是為她溶化。
他送她珠花,陪她照相,許下海誓山盟,訂了旅館做洞房。
然而最終還是一場鏡花緣。
那夜,若梅英抱著自己悄悄備下的香枕繡褥來到酒店,在自己親手布置的洞房裡,等了他一夜一天。
怎樣的一夜一天哦,春蠶已死,蠟炬成灰,而他竟辜負。
梅英在一夜間紅顏枯萎,剪水雙瞳乾涸得甚至流不出一滴淚。天下那麼大,而她被逼上絕路,竟無立足之地。擬做臨時洞房的客棧,已成愛情的墳墓,墓里的活死人,能向哪裡去?
她芳容慘澹,穿著那身鳳冠霞帔,登台去。
那是她最後一次登台。
七月十四,鬼節,何司令搶親的日子。她穿著那件通身繡的大紅嫁衣,登台唱《英台哭墳》。
“立墳碑,立墳碑,梁兄啊,紅黑墳碑你立兩塊,紅的刻著我祝英台,黑的刻著你梁山伯。我與你梁兄生不能生婚配,死也要同墳台。”
梁山伯得了這死亡的冥約,傷心而歸,咳血身亡。吉日到了,祝英台鳳冠霞帔,登上轎子,被抬往馬家。迎親路上,忽然一陣怪風將她刮到一座墳前。赫然黑紅兩座碑,黑的寫著梁山伯,紅的寫著祝英台。英台這時候才知道梁兄已死,直哭得肝腸寸斷,大雨滂沱。一道閃電掠過,墳墓中開,祝英台脫下嫁衣,裡面竟是一身縞素,躍起身投入墳中。片刻,有蝴蝶雙雙,翩躚而出。
——若梅英想不到,自己在客棧里一刀一剪刻出的蝴蝶剪紙,竟暗示了自己的愛情絕唱。
她唱啞了嗓子。下戲後,就被司令抬走了。
披上蓋頭被一乘小轎抬進何府,走的是側門,進的是後園——她成了何五姨太。
張朝天從此再也沒有消息。
一面是紅綃帳底臥鴛鴦,一面是碧海青天夜夜心。
張之也更加緊張地追問:“那是不是一間自梳女住的觀音堂?”
“是呀,你又怎麼知道的?”林奶奶更加奇怪,“你們兩個小人兒,知道的事情好像比我還多。”
小宛蒙住臉,事態的發展越來越出乎意料,比她想像的還要傳奇,原來趙嬤嬤竟是若梅英的女兒,難怪她說過在批鬥若梅英時會覺得刺心地痛,傷天害理。她向若梅英舉起鞭子的時候,竟不知道,她鞭撻批鬥的竟是她的親生母親。如果自己告訴她這一事實,她怎麼承受得了啊?!
張之也接著問:“若梅英後來有沒有再見過張朝天?”
“沒有。”林菊英肯定地說,“若師姐離開廣東後就來了上海,她嗓子倒了,活兒也廢了,不能再上戲,就一直跟著我在劇院打雜混日子,到處打聽張朝天的消息。可是沒有人知道。直到太廟大燒衣,我們被叫到北京挨批,在批鬥會場上見了面,才知道他原來在北京。”
“張朝天也捱批了嗎?”小宛隱隱希望張朝天是在“文革”中出了事,那麼,就可以解釋他為什麼已經見了若梅英卻沒有最終同她在一起了。她仍然不願意相信他是負心。
然而林菊英說:“沒有。張朝天是保皇派,不在挨斗之列,不過殺雞給猴看吧,他就是那隻猴了。他和一幫子保皇派被推出來,若師姐看到他,突然就發了狂,可勁兒往前沖,喊著:‘我要問你一句話!我要問你一句話!’那些小將抓住她的頭髮往回扯,頭髮連皮帶血地被扯下來,她也不管不顧,仍然一個勁兒往前撲著,喊著,‘我要問你一句話!我要問你一句話!’……”
我要問你一句話。小宛忍不住掩住臉哭泣起來。只有她知道,若梅英要問的那句話是什麼。
林菊英長嘆:“若師姐這輩子,真是沒過過幾天好日子呀。她整個的後半生,都在尋找那個張朝天,好容易見到了,卻是在那樣的地方那樣的時間,他們兩個這一輩子,不是生離,就是死別。當時若師姐和張朝天兩個,一個在這邊,一個在那邊,都反反覆覆地往對方那邊衝著,中間隔著好多人,身後又跟著好多人,會場亂成一團,有人在喊口號,有人在拉開兩人,也有人在幫著若師姐求情,若師姐又哭又喊,披頭散髮地,只是沒命地往前沖,忽然有個人從身後打了一悶棍,若師姐就倒下,被抬走了……”
“被抬去了哪裡?”
“當時我也不知道,還是後來傳出來的,是被抬進了一個什麼革命委員會的駐地,一個小樓里,一連審了幾天,後來就跳了樓……人家說,跳樓的時候,那個張朝天就在樓下,眼看著她一摔八瓣,她死的時候那個樣子,那個樣子,那已經不成樣子了呀!可憐若師姐花容月貌,一代佳人,就那麼慘死街頭,連個囫圇屍首都沒留下呀,臨死嘴裡還喊著:不要走,我要問你一句話……”
老人說著痛哭起來,而小宛早已泣不成聲。
三十多年前的慘事,在老人的敘述中歷歷重現,那驚心動魄的一幕,至今提起,還是這般地刺人心腑!
歷史,對無關的人來說只是故事,對於有過親身經歷的人,卻是累累傷痕,永不癒合。
她比煙花寂寞(1)
從前的從前,是一個悽美而殘忍的故事。
仿佛一朵美不勝收的燦爛煙花,經過粉身碎骨後的騰空,終於義無反顧地開在無人的夜裡,一生只綻放一次,華麗,然而短暫。
絢爛後的夜幕,更加漆黑如墨,無邊無涯。而若梅英的身世,則掩映在黑夜的最黑暗處……
若梅英,一個真正的美女,一個梨園的名伶,四歲被賣進戲班,八歲登台,十三歲即紅遍京滬。戲台上飾盡前朝美女嬌娥,自己的身世,卻一片淒涼,姓名父母皆不可考。
紙醉金迷與燈紅酒綠都只是鏡花,洗去鉛華後,素麵朝天只留下啼痕無數。
因而眼底永遠寫著一種渴。
是那種極度希乞某種事物而不曾得到的渴。
那件事,叫愛情。
愛上的人,叫張朝天。
張朝天來了,張朝天去了,張朝天在看著她,張朝天沒到後台獻花,張朝天寫了讚美她的文章,張朝天拒絕了與她共進晚餐的要求……
張朝天的行動主宰了她全部的心思,喜怒哀樂都只為他,可是他卻依然活得那樣瀟灑,若無其事,置她所有的柔情注視於不顧。
但是那樣的深情。那樣的深情而美麗的一個女孩子,鐵石也會動心的。
他終於還是答應與她相見。
小師妹林菊英學紅娘代為投箋相約。灑金箋,有淡淡脂粉香,印著花瓣與口紅。如女子幽怨情懷。
他們約在湖邊相見。
她告訴他,司令的大紅喜帖已經送達,她要麼從,要麼逃,結局都一樣,就是必須告別梨園生涯。說時節,眼角眉梢,全是情意。
他應承她,我們結婚,我帶你走,我們私奔,永不分離。
相擁,天地濃縮為曠世一吻。柔情似水,佳期如夢,一生中唯一的一次擁吻。
他終於還是為她溶化。
他送她珠花,陪她照相,許下海誓山盟,訂了旅館做洞房。
然而最終還是一場鏡花緣。
那夜,若梅英抱著自己悄悄備下的香枕繡褥來到酒店,在自己親手布置的洞房裡,等了他一夜一天。
怎樣的一夜一天哦,春蠶已死,蠟炬成灰,而他竟辜負。
梅英在一夜間紅顏枯萎,剪水雙瞳乾涸得甚至流不出一滴淚。天下那麼大,而她被逼上絕路,竟無立足之地。擬做臨時洞房的客棧,已成愛情的墳墓,墓里的活死人,能向哪裡去?
她芳容慘澹,穿著那身鳳冠霞帔,登台去。
那是她最後一次登台。
七月十四,鬼節,何司令搶親的日子。她穿著那件通身繡的大紅嫁衣,登台唱《英台哭墳》。
“立墳碑,立墳碑,梁兄啊,紅黑墳碑你立兩塊,紅的刻著我祝英台,黑的刻著你梁山伯。我與你梁兄生不能生婚配,死也要同墳台。”
梁山伯得了這死亡的冥約,傷心而歸,咳血身亡。吉日到了,祝英台鳳冠霞帔,登上轎子,被抬往馬家。迎親路上,忽然一陣怪風將她刮到一座墳前。赫然黑紅兩座碑,黑的寫著梁山伯,紅的寫著祝英台。英台這時候才知道梁兄已死,直哭得肝腸寸斷,大雨滂沱。一道閃電掠過,墳墓中開,祝英台脫下嫁衣,裡面竟是一身縞素,躍起身投入墳中。片刻,有蝴蝶雙雙,翩躚而出。
——若梅英想不到,自己在客棧里一刀一剪刻出的蝴蝶剪紙,竟暗示了自己的愛情絕唱。
她唱啞了嗓子。下戲後,就被司令抬走了。
披上蓋頭被一乘小轎抬進何府,走的是側門,進的是後園——她成了何五姨太。
張朝天從此再也沒有消息。
一面是紅綃帳底臥鴛鴦,一面是碧海青天夜夜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