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書院這種形式能適應今天的情況嗎?我不妨先舉一個例子。清華大學在建成大學以前是留美預備學校。到了20年代初,又創辦了一個研究國學的機構,聘請王國維、梁啓超、陳寅恪、趙元任為導師。這也是一種雙軌制:一條軌道是西方式的新制度,有嚴格的教學計劃,開設課程,計算學分,規定畢業年限,決定招生辦法,都按計劃進行。另一條軌道是什麼計劃也沒有,招生和畢業都比較靈活。在一所學校內實行兩套辦法。如果想做比較研究,這實在是最好的樣板。比較的結果怎樣呢?正規制大學大批量地培養了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幹部,也出了一些著名的學者、教授。那個不怎么正規的國學研究部門,培養出來的人數要少得多,但幾乎個個都成了教授,還不是一般的教授。這個結果實在值得我們深思。

  清華的國學研究部門無書院之名,而有書院之實。它不能算是私人創辦的,其精神卻與古代書院一脈相通。另外一個例子是章太炎在蘇州創辦的國學研究所,也培養了一些人才。我在這裡舉的例子都屬於國學範疇,其他學科我認為也是可以嘗試的。這說明,私人辦的書院在今天仍有其意義。古代書院那一些優良傳統,比如說講會制度,提倡自由爭辯,門戶開放,注意培養學生獨立鑽研的能力,師生關係融洽等等,我們在書院中都應該繼承和發揚。只希望我們教育當局找出一種承認書院學生資格的辦法,不用費很大的力量,培養人才的數量就可以增加,質量也可以提高。何樂而不為呢?

  2書院可以協助解決老年教育問題

  據說現在世界上有一個新名詞,叫做“終生教育”。中國的成人教育有一部分同它類似,但似乎不包括老年教育,所以二者不完全相同。外國許多老人,在退休之後,到大學裡報名入學,讀碩士或博士學位。中國還沒聽說有這種情況。但是,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經大大地提高,老人將會越來越多。有朝一日,老人教育也會成為問題的。我認為,書院可以幫助解決這個問題。

  3書院可以發揮老專家的作用

  中國人平均壽命越來越高,老教授、老專家退休後活的時間也會越來越長。這是件好事,但也帶來了新問題。這些老教授、老專家退休後作用如何發揮呢?方法當然有多種多樣,有的可以繼續著書立說,有的可以當顧問,有的可以聯合起來,搞一些社會福利事業。但是,沒有適當的機構加以組織,他們的作用發揮有時會碰到困難,交流信息也會受到障礙。在今天社會上想單槍匹馬搞出點名堂,幾乎是不可能的。

  我在這裡想特別提一下博士生導師的問題。這些導師絕大部分都是有真才實學的,而且是經過了一定的選舉和審批手續,才獲得博士導師的資格的。他們到了年齡退休以後,有的為本校或本研究院返聘,繼續指導博士生。但是也有一些,由於種種原因,拒絕返聘,不接受指導博士生的任務。現在全國博士生導師為數不多。老的退休了,新的上不來。許多大學都面臨著這種青黃不接的局面。中年博士生導師,有的也有相當高的水平;可是在某一些方面,一時還難以達到老專家的水平。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再讓一些有能力的老教授老專家投閒置散,對國家是一個損失。這樣下去,對我國博士生的培養工作是非常不利的。

  倘若有一些書院一類的機構,退休老教授樂意在裡面工作,樂意指導研究生,豈非兩全其美?中國文化書院就有這樣的導師,可惜格於現行的制度,他們無法指導博士研究生。如果有關當局本著改革的精神,授權給某一些有條件的書院,讓已經取得帶博士生資格的老教授老專家在這裡指導博士生,對我們國家的教育事業不是一個大貢獻嗎?我個人認為,將來培養博士或博士後的任務可以分一點給書院。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國家教委應該承認這樣培養出來的博士的資格,並且一視同仁地發給證書。這樣一來,國家出不了多少錢,既調動了退休老教授老專家的積極性,又培養了高級人才,促進了學術的發展,豈非一舉數得嗎?

  4書院可以團結海內外的學者

  中國文化書院聘請了一些學有專長的導師,已經退休的和尚未退休的都有;海內外的學者都有,不限於華裔。同時也不時邀請海外學者來院做學術報告或參加座談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這樣的學者中也有台灣學者。這在當前是非常有意義的工作,不言而喻。這樣的工作由政府機構出面來做,不如由民間機構。原因是,這樣可以繞開台灣當局製造的一些困難。海峽兩岸的學者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祖國統一。不管通過什麼途徑來大陸的台灣學者,同大陸的同行們,共同在學術上切磋琢磨,互相啟發,不談政治問題,而心心相印。

  5書院可以宣揚中國文化於海外

  中國有極其悠久、極其優秀的文化傳統,對全世界文化的發展起過重大的作用。近代以來,我們開始向西方學習,這是完全必要的。到了今天,我們強調開放,其中包含著向外國學習,這也是完全必要的。但是,既然講文化交流,就應該在“交”字上做文章。這並不等於要等價交換,出和入哪一方面多了一點或少了一點,這無關重要。但是,如果入超或出超嚴重,就值得考慮。以我的看法,現在我們是入超嚴重,出幾乎等於沒有。難道我們都要變成民族虛無主義者嗎?現在世界上許多文化先進國家對我國的文化,特別是近現代的文化了解得非常少,有時候簡直等於零。這不利於國際大團結,也不利於我們向外國學習。可惜這種情況還沒有引起應有的重視。中國文化書院任務之一,就是向外國介紹中國文化,已經做了大量的工作,今後還將堅持不懈地繼續做下去。我們絕不搞那一套什麼都是世界第一,那是自欺欺人之談。但也絕不容許中外不管什麼人士完全抹殺中國文化的精華。那也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

  6書院可以保存歷史資料

  從中國文化書院的經驗來看,書院可以在保存歷史資料方面做不少的工作。中國文化書院目前正在進行的有關這方面的工作有兩項:一是記錄口述歷史;一是為老學者老專家錄音錄像。這都是有意義的工作,還帶有點搶救的性質。這裡的工作對象當然不是什麼國家顯要人物。但是難道只有國家顯要才有被錄音錄像的資格嗎?為這些人進行這樣的工作,很有意義,我完全擁護。為並非顯要而在某一方面有點貢獻的人,進行這樣的工作,也自有其意義,這也是了解我們民族的歷史所不可缺少的。

  我在上面從六個方面談了書院在今天的意義。當然不會限於這幾個方面,我不過目前只想到這些而已。歸納起來,我們這樣說,在中國流行了1000年的書院這種古老形式,在今天還有其意義。我們完全可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利用這個形式,加入新的內容,使它為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服務。

  1988年6月24日寫完

  第45章 漫談書院

  中國幾千年的教育制度,從組織結構上來看,大體可以分為兩類:一官,一私。書院是中國封建社會的一種教育組織形式,以私人創建為主,有時也有官方創辦的。其特點是:在個別著名學者領導下,積聚大量圖書,聚眾授徒,教學與研究相結合。從唐、五代末到清末有一千年的歷史,書院對我國封建社會的教育,產生過重大的影響。要談中國教育史,要研究現在的教育制度,就必須著重研究書院制度。從這個研究中,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有用的東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