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當然,以上說的都是優秀的搖滾樂,然而現如今,搖滾樂正快速地流行化、商業化,哥哥妹妹的相親相愛也成了搖滾的內容.我悲哀於這種變化,但當我想到"詩人已死",搖滾的局部下滑又有什麼大驚小怪呢?更何況在這種商業化的背後,我仍然清晰地看見,真正的搖滾仍在夾縫中頑強地生長,我就快樂地知道:搖滾精神並不會死亡,它一定會在哪一個春天卷重來.

  我猜想,我和我的很多同齡人,搖滾精神已經深入骨髓,雖然不會拿起貝司、吉它或是敲鼓的木棒,但我們正在另外的舞台上搖滾著.因此我一直覺得,雖然搖滾世界裡有歌者有聽者,但有緣聚合在一起的人們,心靈是相通的,我們不過是不同舞台上的吶喊者而已.

  ⊙生命是首無字歌

  人們習慣於將音樂分為流行音樂、民族音樂和古典音樂和世界音樂,不過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分類,音樂就是音樂,不同的心情下不同的音樂會給我們相同的安慰和啟示.

  我是一個喜歡古典音樂又喜歡流行音樂的人,因此我知道,流行音樂曾經在我的成長歲月中扮演過怎樣的角色,而其中的優秀作品曾在我的心靈中造成過怎樣的震撼.

  比如說羅大佑的優秀作品曾經長時間地擔當著我們精神啟蒙的老師,《現象七十二變》、《鹿港小鎮》、《愛人同志》、《亞細亞孤兒》,哪一首不是我們成長中的重要樂章.

  達明一派也許並不為太多的人熟悉,但這支來自香港的樂隊,由作曲者劉以達和歌者黃耀明組成的電子樂隊,是華人音樂圈中我的最愛.很長一段時間,我陷在達明一派的音樂中不能自拔,他們的《石頭記》用短短的一百多個字將《紅樓夢》這部偉大的作品用音樂的方式表現出來,我相信達明一派的一些作品將驕傲地停留在華人音樂的殿堂里.

  還有很多很多,在我們青春迷茫的時候,流行音樂一直在我們身邊響著,除去文字書籍以外,流行音樂幫助並提醒我們思考著.當詩歌逐漸死亡以後,優秀的流行音樂在我們的心靈中替代著詩歌,和我們一起吶喊、沉思、迷醉和思考,很難把流行音樂從我們青春的腳步中剔除出去,否則青春將變得極不完整並缺少趣味.

  但生命總要從流行音樂這個階段超越過去,在青春時節,流行音樂一直密切駐紮在我們身邊的時候,古典音樂卻在我們生命的遠方耐心地等候著,當我們生命的跑道開始轉彎的時候,他們傳遞接力棒.於是,走過青春的沼澤地,古典音樂很自然地出現了.

  年少時,流行音樂打動我們陪伴我們,在於歌詞部份總是不停地撞擊著我們,"我想要離開,我想要存在,我想要死去之後重頭再來.""你曾經對我說,你永遠愛著我,愛情這東西我明白,但永遠是什麼?""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無奈."……心中總有一些朦朦朧朧的感觸,被不知哪方的歌者唱了出來,然後又長大了一點又和流行音樂親近了一點.

  但歲月流逝,青春過去,流行音樂中的歌詞越來越難以打動我們,也許心中的感觸和感悟已經不少於歌者,雖然時常還會在流行音樂中感受震撼,但這種震撼越來越少,更何況為生計奔波上有老下有小,心中的思緒再也不是幾句深刻的歌詞就說得清,一個人開始需要只面對自己的音樂,這個時候古典音樂來了.

  我和古典音樂的真正結緣是1994年底,這之前我也陸續買了很多古典音樂唱片,但門一直沒入,因而也談不上愛好古典音樂.但那個冬天,我要採訪季羨林、張中行、啟功等十二位平均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老學者,因而閉門苦讀有關材料和思考是必然的,每天晚上都是和老學者的故事與書籍相對的時間,可能多少受著老人們的影響吧,心情也和窗外的冬天一樣有些蒼涼.

  有一天深夜,很偶然地將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曲》(悲愴)放進音響,音樂響起,我奇蹟般地被牢牢地吸引住,而當第一樂章那傷感的轉折出現的時候,我已淚流滿面.後來知道這個樂章初起時描繪的是一個將要死去的老人,在死神的催促下,突然想起生命中的幸福時光,那個轉折便是由死神的催促轉至生命中幸福時光的回憶.當然這些文字描繪再豐富也比不上音樂中的那個轉折.那一個晚上我聽了將近三遍"悲愴",我知道我和古典音樂的緣份終於開始了.

  但流行音樂也不會從我的生命中退去,只不過古典音樂的位置越來越重,一點都不奇怪,在古典音樂面前我聽到的是無詞歌,這一點恰恰幫助我將自己的複雜思緒投入其中.

  聽古典音樂長了,便發現,古典是一種靜靜的等待.有些樂章今天聽來還索然無味,但隨著歲月的流逝,不知哪一天,你的心情便會和這個樂章奇妙地相遇相知相通,因此有些曲目今天聽來還不得其昧,但我一點都不著急,我常常看著唱片架上的那些靜靜的唱片想:我會在哪一天與你們相見恨晚呢?

  無論是古典還是流行,世界還是民族,音樂都只是音樂,但他們會在你不同的年紀和心情下發揮不同的作用.我不會因今天覺得古典音樂博大精深就覺得流行音樂淺薄無知,也不會因為覺得流行音樂陪我走過青春的沼澤就拒絕古典的召喚.

  隨遇而安,隨樂而安,擁有什麼樣的心情便自然欣賞什麼樣的音符.在音樂世界裡,古典、流行、世界和民族可以是要好的朋友,它們相聚時也許常常會嘲笑人們的固執;你們人類以我們一方為陣地會錯過多少動人的旋律、美好的感動啊!

  當音樂響起,世界就安靜下來

  我一直很慶幸能和音樂結成要好的朋友,走進音樂世界長了,便會有一種後怕的感覺:如果在過去的道路中,一直沒有音樂相伴,生命之路該多出多少枯燥和單調!

  不過能和音樂結緣,對我也並非偶然.家鄉的草原畢竟是塊和音樂很近的地方.小的時候,大家都很窮,但我所生活的這個邊疆小城卻擁有苦中作樂的習慣.當時我舅舅還年青,朋友異常的多,每到周末,,他們都會聚在家裡,很便宜的酒,很便宜的菜,然後就是一台小小的音樂會,有拉手風琴的,有吹笛子的,但更多的是歌聲.音樂就這樣在貧窮中裝點著人們的生活.那個時候我和舅舅他們住在一起,這樣的聚會對我這個小孩來說,是一周一次的盛會,因此我總是樂於為他們端酒上菜,賴在音樂的中不走,時間長了就和音樂親了近了.

  上大學的時候家中的經濟情況並不寬裕,但我還是很快地省出錢來,自己上街買了一個105塊錢的小錄音機,這個數字對於當時的大學生來說,的確是一種奢侈的消費,但沒有音樂的日子實在太苦,因此餓了肚子也不能餓了耳朵.

  磁帶並不多,不過同學之間可以互通有無,音樂聲在各個宿舍里此起彼伏.可能校園生活自然助長浪漫,加上那個年齡,頭腦中的想法五顏六色,音樂正好幫助自己攪拌著心情,於是大學時期,音樂就和自己成了不可分割的莫逆之交.

  一直記得一個情節,有個冬天,我的小錄音機壞了,好在這個小錄音機的維修部在北京廣渠門一帶,於是坐著公共汽車去修錄音機,可到了廣渠門,偌大的地方,維修部在哪兒,一下沒了方向,只得前後左右不停地問,天冷加上口袋裡沒錢,不忍在外面吃飯來補充熱量,因此只好餓著肚子找,最後終於找到了修理部,錄音機也很快修好,但那一天的冷卻刻骨銘心,到今日都似乎在回憶中有種凍透了的感覺.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