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和音樂感情如此深厚,自然是因為它在生命中屢屢安慰和溫暖著自己,不知在多少次沒人的時候,在絕望和傷心的時候,音樂默默地把我從苦海中救助過來,又把我送入人群之中;還有多少創意和文思都是音樂的伴奏下產生出來,效果讓自己都驚奇.這樣的好處說不完.不光於我,對別人也是這樣.

  大學快畢業前幾個月,一個同班的好朋友顯然遭受了失戀的打擊,對於他,看得出來這次打擊很重,我們作為朋友,雖有勸慰,但那份傷感在當事人的心裡,別人的勸慰是不太能起作用的.

  他就突然沉默了,竟有幾天一個人離開北京,去了海邊,讓我們很是擔心.幾天過後,晚上,我回到宿舍,看到他回來了,並且正躺在我的床上戴著耳機聽音樂.

  對於這位過去不太喜歡音樂的朋友來說,這個時候也許只有音樂能真正撫慰他,一定是想了很多方法後,他才來到音樂身邊的,看到這一幕,我消消地退了出去,我知道,他的傷口已經開始走向癒合.

  果真在幾次音樂治療之後,他的快樂慢慢恢復,我們都沒有再和他提起關於失戀關於傷痛關於音樂的事情,但顯然的,從此音樂成了他的好朋友.我想這種和音樂的患難之交恐怕是很難在他的一生中更改了.

  四川省原省長肖秧因為癌症住進了醫院並動了手術,由於我曾經採訪過他並在音樂方面有共同語言,因此得知情況後我去醫院看他,老人手術的情況良好也很樂觀,而之所以這樣,他告訴我是音樂的功勞.動完手術後,他又開始聽貝多芬的東西,很快便在心裡堅強起來.他自己也想不到聽了很久的貝多芬在這個特殊時期又起了特殊的作用.

  不過一段時間以後,他還是去世了,但聽到這個消息後,我猜想,音樂一定會陪著他走進天國.也許在他生前任高官時有很多的朋友和各種關係,下來後,也有不少朋友,但真正能陪他最久的朋友還是音樂.

  在我失眠最嚴重的時候,對很多事已是萬念俱灰,連閱讀的興趣都停止,但音樂一直在聽,那段掙扎過後,我就在想,音樂是我最後的防線,只要還有心要聽音樂,那就還有希望,一切都會慢慢好起來,而如果有一天連聽音樂的心都沒有了,那可能就是真正的絕望.

  需要聲明一點,音樂並不只象上面幾件事中說的那樣只在人生特殊時期才起作用,恰恰相反,正是在每一個平淡的日子裡,音樂如同雨潤無聲,每時每刻平衡、安靜、啟迪著我們的內心.

  前些年大家擠在一起住時,每天該起床的時候,我都是讓音響放出迪斯科舞曲,然後大家快樂地起床,在那樣一種節奏中走進新的一天,快樂是多一些的.後來搬出來單獨住,鄰里之間雞犬之聲相聞,放迪斯科舞曲是不太敢了,起床便顯得有些沉悶.

  但音樂是真正屬於夜晚的.平常的日子裡,每天晚上九點鐘過後,好的電視劇都結束了,音響的那間屋子就屬於我,一直到深夜12點多,就是我和音樂在一起的時間,這一段時間是我覺得每一天中最短的,好象一眨眼的功夫就不得不睡覺了,離開的時候竟總是戀戀不捨.

  在每天晚上的這一段時間,也不一定是全神貫注地聽,而是翻著書,讓音樂作背景,或是在音樂中讓腦子裡胡思亂想,這是我最快樂的生活方式.在這段時間裡,離報紙上的國際國內新聞、白天工作中的事都很遠,而離心離人性卻很近,常常聽著聽著音樂,會有一種深深地感動:這樣的心情和平淡中的快樂如果能夠凝固,那人生多麼值得留戀啊!於是我常說:

  "每當音樂響起的時候,世界就安靜了,不管窗外有怎樣的誘惑並上演著怎樣的故事,旋律都遮蓋了他們,幾乎可以說,音樂響起,我就走進了自己的教堂,心便有了歸宿,走出的時候,我知道,音樂扮成的上帝與我同在."寫到這裡我想應當從自己的沉迷中跳出來,還沒有走進音樂世界的人有很多,面對這一點,我因自己的快樂而替他們著急起來,這會錯過太多的樂趣,更重要的是,奔波日益緊張,在心理醫生還太少的情況下,音樂能最好地為每個人實施心靈按摩,它讓我們放鬆,它讓我們幻想然後有夢,最終讓我們健康而高尚.

  在我周圍的朋友中,我象一個音樂的布道者,幫他們配置音響,幫他們分析選購唱片,給他們講有關的音樂背景,做這些事我從不覺疲勞.因為以我個人的體驗,音樂實在是好東西,而好東西自己獨享,自私了些,於是拚命推廣,好在身邊的人悟性不錯,陸續走進音樂世界的人多了起來.幾年過後,我知道,他們的心靈世界一定比過去豐富得多,也許他們會偷偷地謝我,但真正我們該謝的還是音樂.

  寫這段文字的時候,我出差在哈爾濱,身邊自然沒有音響設備,因此雖然買了些唱片,但只能翻來覆去地看卻不能翻來覆去地聽,於是和往常一樣,開始盼著回家,除去家人孩子,很重要的來自於每晚我和音樂在一起的感覺.和音樂分別幾天日子就難過起來.

  此時音樂只能在腦海里暗暗地響起,靈感有些枯竭,就此擱筆.

  〓〓〓第二十四節·初為人父:生命中最好的獎勵〓〓〓一、

  有一段時間,在我的生活環境中,不要孩子是正常的,而要孩子,多少顯得有些另類.

  身邊的人們,無論是人過四十,還是三十好幾,都是夫婦兩個快樂地生活著,談起孩子,顯得有些不屑,然後勸導我:"自己活著都夠不容易的,還要個孩子,別逗了!

  "

  我將信將疑,卻信奉著"聽人勸吃飽飯"的信條,在結婚的幾年後一直過著快樂的兩人生活,要孩子這個念頭被我有意無意地閒置起來.

  但這樣的日子過了幾年後,我突然發現,這種前衛的日子不太屬於我,就如同我吃飯不愛吃龍蝦偏愛吃土豆粉條一樣,自己本就是俗人一個,好在老婆也是如此,既然俗人一對,就得過俗人結婚生孩子的日子,不管身邊的兄弟姐妹如何"無子一身輕",過著快樂似神仙的現代人生活,我是打算從中撤了,哪怕背上逃兵的罪名.

  似乎遠方的孩子早就在等候父母在人間對他的召喚,因此當我們夫妻倆要孩子的念頭才下不久,他就如約而至來到母親的肚子裡.

  最初聽到這個消息,有些驚喜,有些手足無措,還有些想找個沒人的地方偷樂或鑽進人群大聲呼喊"我要當父親了"的衝動.

  生活就此開始改變了.

  懷胎十月,對於等待中的父母來說,是太過漫長了.

  和所有的父母一樣,喜悅的同時是擔心,將來的孩子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五官端正?十月的路途中會風調雨順嗎?我們會是個合格的父母嗎?這一系列問題在每一個夜晚白天都在我們夫妻倆腦海中盤旋,於是相互打氣,你擔心的時候我自信,你自信時我擔心,就這樣在彼此的鼓勵中扶持著向前走.

  至此我才明白,十月懷胎,不只是孩子慢慢在母體中成長需要的時間,也是年輕的夫妻在成為未來的父母之前進行準備的時間,少了太過突然,長了又過於折磨人心.

  妻子不再是年輕女子的模樣,多少有了些母親的光輝,而我自己,作為幾個月後的父親,也似乎褪去了一層青澀.

  孩子在母親的肚子裡一天天長大,我們等待與孩子的相逢,心情也就日益迫切.

  有些事情是難以解釋的.我的妻子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江南人,卻在懷孕幾個月後,開始時常要求吃羊肉,喝奶茶,這些過去她很少碰的食品卻成了美味.這讓我想起自己的家鄉,那片草原,和與羊肉、奶茶有關的日子,莫非遺傳真是如此的奇妙!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