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頁
但似乎也不能這樣說,是當代的中國人沒有像以前那麼崇拜陸羽吧!自唐朝末年以來,陸羽就是被當成神來祭拜的,根據《康才子傳》的記載:“羽嗜茶,造妙理,著《茶經》三卷,言茶之原、之法、之具,時號‘茶仙’,天下益知飲茶矣!鬻茶家以瓷陶羽形,祀為神,買十茶品,得一‘鴻漸’。”
可見陸羽早就被看成茶仙、茶神,唐朝賣茶的人就用陶瓷來為他塑像,一次買十個茶器,就贈送一個陸羽的瓷像。陸羽的塑像又是用來做什麼呢?根據唐李肇《國史補》中說:“鞏縣陶者多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賣茶的人買賣茶葉不順利時,就用茶水來供養澆灌在陸羽的頭上,祈求他的保佑。在那個時代,陸羽被奉為神明,那種崇敬心並不會遜於現在日本的茶室!
比起那些在朝為官的人、在野讀書的人,陸羽更像一個鄉野的村夫,日日與茶水為伍,又以寫作自遺,他的作品留下的篇目很多,例如《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誌》十卷、《占夢》三卷、《天之未明賦》及《四悲歌》等等,可惜內容都散佚了,只留下一部《茶經》。光是這一部也足以傳世不朽了。
陸羽寫茶的時候,把對茶的研究說成是“經”,這在當年就是一個充滿了大器的創見,因為在八股時代,連一代大儒都不敢說自己的著作是經,不敢與“六經”並列,獨獨陸羽認為“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大膽地把自己的茶說,取名為《茶經》,作為古代茶葉文化史的第一部茶書,也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的專著。陸羽之於茶,不只有著宗教家的情懷,也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這也才使他的名字與茶同流,清風雅趣,膾炙古今。
明朝李維楨在《茶經》序里說:“太史公曰:‘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數,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鴻漸窮厄終身,而遺書遺蹟,百世下寶愛之,以為山川邑里重,其風足以廉頑立懦,胡可少哉!夫酒食禽魚,博塞樗蒲,諸名經者矣,茶之有經奚怪焉!”
喝酒、飲食、鳥獸、蟲魚、賭博、遊戲等都有人稱“經”,陸羽這麼了不起、有見識的人,以經名茶,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陸羽有什麼風骨,能廉頑立懦?又有什麼遺事,能為百世寶愛呢?
陸羽是被父母拋棄的嬰兒,被竟陵禪師撿來扶養長大。他不知自己的姓名,自己卜卦,得“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取名陸羽,字鴻漸。他從小有文學才華,喜歡思考,學東西時都要學到妙趣,特別是學茶藝,更是如此。
(羽有文學,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茶術尤著。)
小時喜歡寫文章,也愛諷喻,看見別人做了善事,就如同自己行善;看見別人做了惡事,就連自己也感到羞恥;常常說些不好聽的話規勸別人,直來直往,從不迴避。
(少好屬文,多所諷喻,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迴避。)
和人相處的時候,如果有別的想法,就會不告而別,所以別人會懷疑他容易起瞋心。
(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瞋。)
如果和人有約,雖然要走過千里的冰雪,被虎狼擋住了去路,也不會失信。
(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侃言也。)
隱居在苕溪的時候,常常駕著一葉扁舟,來往於山間的寺廟,隨身只帶著紗巾、藤鞋、短褂、圍裙。往往獨自在田野中行走,誦著佛經、吟著古詩,或用拐杖敲著樹木,或用手撫弄流水,猶豫徘徊,從清晨到黃昏,甚至到天黑了、盡興了,才痛哭著回家。
(常扁舟往山寺,隨身維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
在陸羽心目中,茶道是至高無上的。有一次,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他喜歡喝茶,又聽說陸羽的茶名,便把陸羽找來,陸羽穿著粗布衣服,手捧茶具而入。李季卿說:“陸君會泡茶,是天下知名的,揚子江南零水,又是絕妙好水,今天難得兩妙相遇,我不可輕忽啊!”等到陸羽泡茶完畢,李季卿叫奴婢賞錢給陸羽,陸羽羞憤,回家就寫了《毀茶論》。
(御史大夫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陸君善茶,天下所知。揚子中冷,水又殊絕。今二妙千載一遇,山人不可輕失也。”茶畢,命奴子與錢,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陸羽十分重感情。在他的心中,不只茶是無價之寶,感情也是無價之寶。當他聽到扶養他長大的智積禪師圓寂,哭得十分哀慟,寫了一首詩:我不會羨慕白玉做成的杯子!也不會羨慕黃金的酒樽!我不會羨慕入朝為官,更不會羨慕官居一品!我只是千羨萬羨的羨慕那西江水呀!能時時刻刻流向竟陵城,流過師父的腳邊呀!
(羽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詩寄情,其略曰:“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對於陸羽這種不為物質富貴所傾動的人,歐陽修曾說:“窮盡天下之物,無不得其欲者,富貴之樂也。至於陰長松,藉豐草,聽山溜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之樂也。而山林之士,視天下之樂,不動其心。”
陸羽對富貴之樂的不動其心,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他晚年的時候,名聞天下,皇帝下詔請他擔任“太子文學”的官職,他不去,又請他擔任太常寺太祝,他也不就職。在他的境界,富貴就好像浮雲一樣了。
(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陸羽留下的《茶經》堪稱完整,但他的生平卻所知不多,從這些吉光片羽,我們已經能粗構出一個不凡的人格典型。陸羽原是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的人(棄嬰,不知名姓),卻能對人間的權位富貴不屑一顧,一生瀟灑不群,果然正如他名字的寓意:飄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萬古雲霄里最鮮明的一根羽毛!
這根羽毛,飄過一千多年的時間,依然影響著我們;這根羽毛,飄過千萬里的空間,在異國成神成仙,影響了世界的飲茶文化。
這根羽毛,雖是鴻毛,卻重逾泰山!
呀!翠華想像空山里,萬古雲霄一羽毛!
茶歌與酒詩(1)
我很喜歡白居易的一首短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勉強譯成白話:我這裡有剛醅釀成的還浮著綠色新鮮浮沫的酒,放在紅泥的小火爐上溫著,天晚了,好像要下雪的樣子,你可以來喝一杯嗎?
這首詩令人喜愛,一是它充滿了顏色,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面。二是它的氣氛雅致、歡喜,與我國傳統的飲酒詩不同。我國傳統的詩詞,只要提到酒,都是愁緒滿懷,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滿激越的感情。白居易這首詩可以說是異數,我們從中看見了溫馨的友誼。
可見陸羽早就被看成茶仙、茶神,唐朝賣茶的人就用陶瓷來為他塑像,一次買十個茶器,就贈送一個陸羽的瓷像。陸羽的塑像又是用來做什麼呢?根據唐李肇《國史補》中說:“鞏縣陶者多瓷偶人,號‘陸鴻漸’,買數十茶器得一‘鴻漸’,市人沽茗不利,輒灌注之。”
賣茶的人買賣茶葉不順利時,就用茶水來供養澆灌在陸羽的頭上,祈求他的保佑。在那個時代,陸羽被奉為神明,那種崇敬心並不會遜於現在日本的茶室!
比起那些在朝為官的人、在野讀書的人,陸羽更像一個鄉野的村夫,日日與茶水為伍,又以寫作自遺,他的作品留下的篇目很多,例如《君臣契》三卷、《源解》三十卷、《江表四姓譜》十卷、《南北人物誌》十卷、《占夢》三卷、《天之未明賦》及《四悲歌》等等,可惜內容都散佚了,只留下一部《茶經》。光是這一部也足以傳世不朽了。
陸羽寫茶的時候,把對茶的研究說成是“經”,這在當年就是一個充滿了大器的創見,因為在八股時代,連一代大儒都不敢說自己的著作是經,不敢與“六經”並列,獨獨陸羽認為“窮《春秋》,演《河圖》,不如載茗一車”,大膽地把自己的茶說,取名為《茶經》,作為古代茶葉文化史的第一部茶書,也作為世界上第一部茶的專著。陸羽之於茶,不只有著宗教家的情懷,也是開宗立派的一代大師,這也才使他的名字與茶同流,清風雅趣,膾炙古今。
明朝李維楨在《茶經》序里說:“太史公曰:‘富貴而名磨滅,不可勝數,惟倜儻非常之人稱焉。鴻漸窮厄終身,而遺書遺蹟,百世下寶愛之,以為山川邑里重,其風足以廉頑立懦,胡可少哉!夫酒食禽魚,博塞樗蒲,諸名經者矣,茶之有經奚怪焉!”
喝酒、飲食、鳥獸、蟲魚、賭博、遊戲等都有人稱“經”,陸羽這麼了不起、有見識的人,以經名茶,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陸羽有什麼風骨,能廉頑立懦?又有什麼遺事,能為百世寶愛呢?
陸羽是被父母拋棄的嬰兒,被竟陵禪師撿來扶養長大。他不知自己的姓名,自己卜卦,得“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取名陸羽,字鴻漸。他從小有文學才華,喜歡思考,學東西時都要學到妙趣,特別是學茶藝,更是如此。
(羽有文學,多意思,恥一物不盡其妙,茶術尤著。)
小時喜歡寫文章,也愛諷喻,看見別人做了善事,就如同自己行善;看見別人做了惡事,就連自己也感到羞恥;常常說些不好聽的話規勸別人,直來直往,從不迴避。
(少好屬文,多所諷喻,見人為善,若己有之,見人不善,若己羞之,苦言逆耳,無所迴避。)
和人相處的時候,如果有別的想法,就會不告而別,所以別人會懷疑他容易起瞋心。
(凡與人燕處,意有所適,不言而去。人或疑之,謂生多瞋。)
如果和人有約,雖然要走過千里的冰雪,被虎狼擋住了去路,也不會失信。
(及與人為信,雖冰雪千里,虎狼當道,不侃言也。)
隱居在苕溪的時候,常常駕著一葉扁舟,來往於山間的寺廟,隨身只帶著紗巾、藤鞋、短褂、圍裙。往往獨自在田野中行走,誦著佛經、吟著古詩,或用拐杖敲著樹木,或用手撫弄流水,猶豫徘徊,從清晨到黃昏,甚至到天黑了、盡興了,才痛哭著回家。
(常扁舟往山寺,隨身維紗巾、藤鞋、短褐、犢鼻。往往獨行野中,誦佛經、吟古詩,杖擊林木、手弄流水,夷猶徘徊,自曙達暮,至日黑興盡,號泣而歸。)
在陸羽心目中,茶道是至高無上的。有一次,御史大夫李季卿到江南,他喜歡喝茶,又聽說陸羽的茶名,便把陸羽找來,陸羽穿著粗布衣服,手捧茶具而入。李季卿說:“陸君會泡茶,是天下知名的,揚子江南零水,又是絕妙好水,今天難得兩妙相遇,我不可輕忽啊!”等到陸羽泡茶完畢,李季卿叫奴婢賞錢給陸羽,陸羽羞憤,回家就寫了《毀茶論》。
(御史大夫宣慰江南,喜茶,知羽,召之,羽野服挈具而入。李曰:“陸君善茶,天下所知。揚子中冷,水又殊絕。今二妙千載一遇,山人不可輕失也。”茶畢,命奴子與錢,羽愧之,更著《毀茶論》。)
陸羽十分重感情。在他的心中,不只茶是無價之寶,感情也是無價之寶。當他聽到扶養他長大的智積禪師圓寂,哭得十分哀慟,寫了一首詩:我不會羨慕白玉做成的杯子!也不會羨慕黃金的酒樽!我不會羨慕入朝為官,更不會羨慕官居一品!我只是千羨萬羨的羨慕那西江水呀!能時時刻刻流向竟陵城,流過師父的腳邊呀!
(羽事竟陵禪師智積,異日他處聞禪師去世,哭之甚哀,乃作詩寄情,其略曰:“不羨白玉盞,不羨黃金罍。亦不羨朝入省,亦不羨暮入台。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
對於陸羽這種不為物質富貴所傾動的人,歐陽修曾說:“窮盡天下之物,無不得其欲者,富貴之樂也。至於陰長松,藉豐草,聽山溜之潺湲,飲石泉之滴瀝,此山林之樂也。而山林之士,視天下之樂,不動其心。”
陸羽對富貴之樂的不動其心,是一路走來,始終如一的。他晚年的時候,名聞天下,皇帝下詔請他擔任“太子文學”的官職,他不去,又請他擔任太常寺太祝,他也不就職。在他的境界,富貴就好像浮雲一樣了。
(詔拜羽太子文學,徙太常寺太祝,不就職。)
陸羽留下的《茶經》堪稱完整,但他的生平卻所知不多,從這些吉光片羽,我們已經能粗構出一個不凡的人格典型。陸羽原是從人生的最底層出發的人(棄嬰,不知名姓),卻能對人間的權位富貴不屑一顧,一生瀟灑不群,果然正如他名字的寓意:飄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萬古雲霄里最鮮明的一根羽毛!
這根羽毛,飄過一千多年的時間,依然影響著我們;這根羽毛,飄過千萬里的空間,在異國成神成仙,影響了世界的飲茶文化。
這根羽毛,雖是鴻毛,卻重逾泰山!
呀!翠華想像空山里,萬古雲霄一羽毛!
茶歌與酒詩(1)
我很喜歡白居易的一首短詩《問劉十九》: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勉強譯成白話:我這裡有剛醅釀成的還浮著綠色新鮮浮沫的酒,放在紅泥的小火爐上溫著,天晚了,好像要下雪的樣子,你可以來喝一杯嗎?
這首詩令人喜愛,一是它充滿了顏色,綠蟻、新酒、紅泥、火爐、白雪,構成了一幅溫暖的畫面。二是它的氣氛雅致、歡喜,與我國傳統的飲酒詩不同。我國傳統的詩詞,只要提到酒,都是愁緒滿懷,不然就是慷慨激昂,充滿激越的感情。白居易這首詩可以說是異數,我們從中看見了溫馨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