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李冶吃了一驚:“我們尚未開###談,陸處士何以斷定我未脫庸俗之氣?”

  陸羽說:“從這杯茶就可以斷定了!”

  李冶不解地問:“這茶里有什麼事可以斷定?”

  “你所居的吳興,啄木嶺茶名揚天下,顧渚山的紫筍茶是歷代的貢品,但你泡的茶和俗人一樣,辱沒了好茶。”

  李冶更為驚奇:“茶,還有道俗之分嗎?”

  陸羽說:“茶,乃養生之精,可以解熱渴、驅凝悶、緩腦痛、明眼目、息煩惱、舒關節、盪昏寐,長期飲用可以有力悅志、增益思考……這些還在其次,善茶之人必有五美,味之美、器之美、火之美、飲之美、境之美,茶的境界與詩情道心並無分別,境界高的人才能泡出天人合一的滋味呀!”

  李冶聽了心中大為嘆服,口中依然不服,說:“你還沒有喝這杯茶,怎麼說我未脫俗氣呢?”

  陸羽說:“茶水煮開時,小滾為魚目,大滾為蟹眼,唯有魚目與蟹眼,茶葉才能顯味,你用尚未開透之水泡茶請我,以致茶葉浮水、茶香未出,顯露出你泡茶的時候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這不是和俗人一樣嗎?”

  李冶聽了若有所悟,當場拜陸羽為師,學習茶藝。陸羽當晚即留宿觀中,住了半個多月,這段時間除了與李冶談詩論藝,就是傳授烹茶品茗之道,李冶很快領略其中的要訣。後來,陸羽常來與她煮茶論道,使她的茶藝走向了新境界。不久之後,李冶不僅色藝知名於天下,烹茶煮茗的聲名也震動八方。

  唐建中四年(公元七八三年),德宗皇帝聞知李冶的詩名茶名,特別下詔召她上京晉見。德宗一見李冶驚為天人,當時李冶已經四十幾歲了,但姿色脫俗,氣質更是非凡。德宗驚喜之餘,把她強留在宮中,並召幸了李冶。

  第二年,大將朱泚發動政變,唐德宗倉皇逃走,後宮佳麗都被棄在宮中。朱入宮後找到李冶,被她清雅不凡的風韻所傾倒,把她占為己有,李冶迫於無奈,只好隨在朱身邊。

  這場叛亂很快被平息了,唐德宗再度回京,惱恨李冶對他不忠,下詔將李冶處斬。

  中國第一位女茶師,詩藝與茶道都達到高峰的女茶師,就在男性無知與霸權的心態下不明不白地死了,死在那些心不從容、意不平寧、志不專一的俗人手裡!

  李冶的形體如茶香飄散了,但她從陸羽學來的茶道藝術卻流傳下來,至今吳興一帶用的還是她的烹茶方法,湖州一帶著名的“擂茶”聽說是她傳下來的絕技。

  就在李冶被召進宮中的前幾年,陸羽在湖州的青塘門外,完成了世界第一部《茶經》,時在公元七八○年。

  談完李冶的故事使我掩卷嘆息,再想到法門寺地宮裡那些皇室的茶具,更是悵惘無限。想到李冶當年也是用這種茶具煮茶來侍奉庸俗的皇帝,不像她的老師陸羽,聽到皇帝召見,連夜逃出皇宮,浪跡天涯。她的心也是這樣悵惘的吧!如同用未開透的水泡出的茶葉,半干半濕、半綠半黃地浮在水面,水是水,茶是茶,人已非人。

  即使是一片茶葉的香氣,也是在天地間尋找知味的人呀!

  這樣想來,慈恩寺大雁塔捨身的那隻大雁,在萬古長空中雖只有小小的身影,在一朝風月里,卻又翼長萬里,覆蓋了整個藍天。在人間的俗人,可能在一生里偶得風月,以權勢和粗魯服人,卻只是歷史裡的一點菸塵煤灰,一提到他們就仿佛污染了我們潔白的衣裳呀!

  萬古雲霄一羽毛(1)

  成都的朋友楊濤帶我去參觀武侯祠,看看在中國歷史上被認為是智慧象徵的諸葛孔明。

  我看到武侯祠入門的地方,有徐悲鴻題的一塊匾額“萬古雲霄一羽毛”,對楊濤說:“這匾寫得真好!”

  楊濤說:“這是徐悲鴻自己題的詞嗎?”

  其實,“萬古雲霄一羽毛”不是徐悲鴻的詞,而是杜甫的詩句。杜甫也曾參觀武侯祠,題過幾首詠懷的詩,其中有兩首:

  蜀主窺吳幸三峽,崩年亦在永安宮。

  翠華想像空山里,玉殿虛無野寺中。

  古廟杉松巢水鶴,歲時伏臘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鄰近,一體君臣祭祀同。

  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遺像肅清高。

  三分割據紆籌策,萬古雲霄一羽毛。

  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運移漢祚終難復,志決身殲軍務勞。

  我對楊濤說:“這兩首詩,用來寫諸葛亮非常貼切,但其中有兩句‘翠華想像空山里’,‘萬古雲霄一羽毛’,如果用來形容茶神陸羽,就更貼切了。”

  “願聞其詳。”楊濤說。

  我說:“諸葛亮和陸羽都是隱居的人,但諸葛亮在三顧茅廬之後為蜀效命,他身負重任,並不是那麼瀟灑的人。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更接近於忠肝義膽的人格典型,所以在武侯祠里,他被和劉備、關羽、張飛一同祭祀。反觀陸羽,他一生飄流不定,正如他的名字‘羽’一樣,是‘飄流在陸地上的一根羽毛’,一生無拘無束,在中國各地旅行,後來名氣大了,皇帝召他去做官,他竟然抗旨逃走了。他確立的是一個真正自由自在的典型,他的一生不正是‘萬古雲霄一羽毛’,他為茶所作的貢獻,不就是‘翠華想像空山里’嗎?”

  於是,當我順著杜甫詩意,在武侯祠的古廟杉樹與松林之間,尋找著水鶴的巢,想著諸葛亮那“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瀟灑的影子,也忍不住想起陸羽那有著隱士特質的模樣,兩個令我敬佩的歷史人物竟在武侯祠里交疊了。

  我想到自己常去喝茶的台北故宮博物院“三希堂”,裡面就有一個陸羽的塑像,在那裡氣定神閒地品茶。

  在故宮最高層的“三希堂”,坐在陸羽面前喝茶,想到在樓地板下面,一樓、二樓、三樓放著許多帝王后妃的畫像,許多聖旨與遺詔,以及許多賢臣宰相的文物,許多文人藝術家的詩詞書畫,內心不禁有所感動:陸羽既非文人藝士,也沒有擔任過一天的官職,他卻是坐在故宮的最上層供人瞻仰,在四面牆上,留下了他寫的《茶經》,放大再放大,竟然書寫了整面牆。

  一個人以品茶知名於天下,甚至穿越時空,超越許多有豐功偉績的帝王將相、能要異士,普遍受到尊崇與供奉的,陸羽應該是唯一的一位吧!

  陸羽所穿越的時空,遠遠超過我們的想像,在京都奈良的許多茶堂里,入門處總是供奉一尊神明,那不是別人,正是茶神陸羽。每回站在異國的茶堂,站在陸羽像前,有如他鄉遇見了故知,這樣的思想遠傳、品味遠傳,勝過古代任何一個政權的攻伐呀!

  有一次,在夏威夷的日本茶室喝茶,陸羽也赫然在焉!茶室的主人說是從日本移來,早晚對茶神上香,以保佑在異國的生活平順,而那斑駁的陸羽畫像,說是從祖父時代就傳下來的,陸羽有靈,必會護佑茶行云云。

  是在夏威夷那一次,我深覺中國人雖然也崇敬陸羽,卻遠不及日本人崇拜。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