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那種感覺就像是我坐在朋友的斗室中,聽他少年時代所創作“漩渦五石散”的音樂,好像人一卷進歲月的漩渦中,很快的就走過一段遙遠的路,背後都是滾滾煙塵了。

  ——一九八一年八月五日

  第三面佛

  到泰國旅行,朋友帶我去拜泰國人認為最靈聖的四面佛。

  通常拜四面佛要從第一面佛順時鐘方向拜過去,第一面是求平安,第二面是求財富,第三面是求情感,第四面是求事業。

  住在泰國的朋友說:“依照我的觀察,一般人總是在第三面佛停留的時間最長,祈求得最誠心,可見在人間,感情是最大的難題呀!”

  為了求證朋友的說法,我們拜完四面佛,就站在一旁看別人拜,果然,不論男女老少,在祈求情感和婚姻順利的第三面佛前,總是仁立不動很久,表情非常虔誠。

  人是因感情而投胎,感情因此是生命最大的難題。

  離開四面佛時,我想,如果每個人都有朝拜四面佛時那虔誠祈願的心,願意花更多的時間在感情的理解,那情感的難題也可以解決不少吧!

  存在的理由

  每到一個地方,我總會撿一些當地的石頭回來作紀念,有些朋友無法理解,會問我:“石頭究竟有什麼價值呢?”“石頭並沒有真正的價值,它是一個地方最好的紀念,是緊錢也不能買到的。”我說。

  在我們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有存在的理由,一個石頭、一朵野花、一株小草都是在訴說自己的價值,只是有緣的人才能看見罷了。

  一個黑色的石頭可能比一張鮮紅的緞子更明亮。

  一件母親縫製的粗布衣裳,卻比閃閃發亮的新衣更溫暖。

  一棵林間的小樹,有時比嬌貴的蘭花更令人動容。

  甚至連每個人都有存在的理由吧!有些為愛存在,有些為學習存在,有些為生命的美好而存在。

  只有一個人確定了自我存在的理由,才可能成為更自信、更深情、更溫柔的人。

  生命的意義

  坐計程車,司機正好是我的讀者。在疾駛的車上,他問我:“林先生,請問你,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第一位問我關於生命意義的計程車司機,一時之間使我怔住了。

  我的腦海浮現出我讀中學時,學校大禮堂門口的對聯。

  生活的目的在增進人類全體之生活

  生命的意義在創造宇宙繼起之生命

  如果一個人的生命,在一生中都沒有開展,沒有對世界有益,那麼他就白活了吧?

  我對計程車司機說:“生命的意義就是使自己每一天都有一些心靈與智慧的增長,每一天都對世界有一些奉獻與利益。”

  當我這樣說著,車於正好穿過有美麗行道樹的仁愛路,我看到春天的木棉花是多麼美呀!

  我們增長自己的智慧,是為自己開一朵花;我們奉獻世界的心,是為世界開一朵花。

  吝嗇的人

  從前有一個非常吝嗇的人,他從頭上的每一根頭髮到腳上的每一個腳趾頭都很吝嗇,他從來沒有想過要給別人東西,連別人叫他講“布施”這兩個字,他都講不出口,只會“布、布、布……”個半天,好像一講出這兩個字,自己就會有所損失。

  佛陀知道了這件事後,就想去教化他,於是到了他住的城鎮去開示。佛陀就告訴大家布施的功德:一個人這輩子之所以富有,比別人長得高、長得帥,所有一切美好的事物,都跟上輩子的布施有關。

  這個吝嗇的人聽了佛陀的教示之後很感動,可是他仍然布施不出去,他為此深感煩惱,便跑去找佛陀,對佛說:“世尊呀!我很想布施,但是做不到。”佛陀從地上抓了一把草,把草放在他的右手,然後要他張開左手,佛陀說:“你把右手想成是自己,把左手想成是別人,然後把這把草交給別人。”這個吝嗇的人一想到要把這把草給別人,就呆住了,想得滿頭大汗,仍然捨不得給出去,最後,他突然開悟:“原來左手也是我自己的手。”就趕緊把草給出去,自己也為此深感欣慰。第二次他只約花了一分鐘,就把草給出去。後來,他只要很簡單地就可以把草給出去。佛陀又說:“現在你把草放在左手,把右手張開,將草交給別人。”第一次他也是想了半天才給出去,第二次他很容易就交出去。最後,佛陀對他說:“你現在把這把草給別人。”他便把這把草給了別人。

  經過不斷的練習,這個有錢人便把財物布施給別人,最後把身體也布施給了別人,結果證得了菩提。

  這個故事令我非常感動,認識到菩提的追求沒有資格的限制,再吝嗇、再壞的人,只要發心想追求菩提,就可以透過訓練開啟菩提心。訓練開啟菩提心最簡單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時時讓自己往美好、光明、良善的地方走。

  溝坪與草花莊

  回家鄉居住,要離家了,媽媽說:“多住兩天吧!明天你三姑要嫁孫女,你和我一起去溝坪吃酒席。”

  我聽到“三姑”與“溝坪”,從心裡冒出一股暖流,就留下來了。

  我有五位姑媽,其中二姑和三姑是最親近的,二姑嫁去的地方叫“草花莊”,三姑嫁去的地方叫“溝坪”。

  為什麼與二姑三姑最親近呢?原因是,二姑三姑和爸爸長得很像,簡直就是同一個模子印出來,我長得又像爸爸,從小就有很多人說我像二站三姑。其次,這兩位姑媽嫁得很遠,家裡又有廣大的莊園,我們如果去姑媽家就可以住在那裡,備受疼愛,幾乎沒有任何“法律”的制裁。

  另外還有一個秘密的原因,溝坪與草花莊在我童年的記憶中是美得不得了的地方,用人間仙境來形容也不為過。

  記得草花莊的四周,在春天來的時候就會開滿各種野花,穿過野草花的小徑,就到二姑家的三合院,站在門口的時候,我總感覺全身染滿了香氣,感覺自己是從遠地策馬要去拜會“草花莊莊主”的快客。草花莊主出人意料的是一位胖胖的、慈和的中年婦女,那當然是我的二姑媽了。

  說二姑媽武功高強,一點也不誇張;他們有廣大的田園,種著各種果樹,還養了數十百隻的雞、豬什麼的。有一段時間她熱中養珠雞和火雞,每次有武林人物靠近,還會齊聲高歌表示歡迎哩!姑媽最厲害的招數,就是她很會做粿她做的粿常用荷葉、芋葉、姑婆葉來包,常把庭前園於里的桂花、茉莉。丁香拿來人味。她蒸的粿不是誇張的,在一里之外就可以聞到香氣。

  我時常和兄弟到二姑家,莊主有閒最好,莊主若是無閒,我們會自己到果園去飽餐一頓,然後躺在西廂房前的寬大條椅上睡午覺,一靜下來,莊外草花全部話轉來,蝴蝶四處飛,莊內盤旋著無以名狀的香氣。

  二姑丈熱中於狩獵,時常天不亮就出門了,帶著朝枝哥仔,阿泉、阿海、阿水哥去山裡獵野兔,晚餐總是非常的豐盛。

  草花莊雖美,與溝坪比起來還是略遜一籌,溝坪的三姑家正好建在河岸,是一長排的平房,屋前是果園,屋後是花園。三姑開了一家鄉村典型的雜貨鋪,在那物資缺乏的年代,雜貨店就像寶藏一樣,糖果,餅乾還有汽水,三姑為人寬厚慷慨,要吃什麼就有什麼,我們常常褲袋裡塞得滿滿的,才到河裡去玩。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