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頁
空中的藍天與水中的藍天一起包圍著我,從兩頰飛過,帶著音樂。
淡品人生知了
山上有一種蟬,叫聲特別奇異,總是吱的一聲向上拔高,沿著樹木、雲朵,拉高到難以形容的地步。然後,在長音的最後一節突然以低音“了”作結,戛然而止。傾聽起來,活脫脫就是:
知——了!
知——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蟬如此清楚的叫著“知了”,終於讓我知道“知了’這個詞的形聲與會意。從前,我一直以為蟬的幼蟲名叫“蜘蟟”,長大蟬蛻之後就叫作“知了”了。
蟬,是這世間多麼奇特的動物,它們的幼蟲長住地下達一兩年的時間,經過如此漫長的黑暗飛上枝頭,卻只有短短一兩星期的生命。所以莊子在《逍遙遊》里才會感慨:“惠蛄不知春秋!”蟬的叫聲嚴格說起來,聲量應該屬噪音一類,因為聲音既大又尖,有時可以越過山谷,說它優美也不優美,只有單節沒有變化的長音。
但是,我們總喜歡聽蟬,因為蟬聲里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飛上枝頭之後對這個世界的詠嘆。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聽萬蟬齊鳴,會使我們心中蕩漾,想要學蟬一樣,站在山巔長嘯。
蟬的一生與我們不是非常接近嗎?我們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陰用在學習,渴望利用這種學習來獲得成功,那種漫長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樣;一旦我們被世人看為成功,自足的在枝頭歡唱,秋天已經來了。
孟浩然有一前寫蟬的詩,中間有這樣幾句:
黃金然桂盡,
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
聞蟬但益悲。
聽蟬聲鳴叫時,想起這首詩,就覺得“知了”兩字中有更深的含義。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邊在樹上高歌,一邊心裡坦然明了,對自己說:“知了,關於生命的實相,我明白了。”
土地的報答
步行過鄉間,看到一位農天正在努力地鋤田。我很久沒看人用鋤頭挖地了,就坐在田埂上看農夫挖地。
農夫粗壯結實的上身赤裸看,他把鋤頭高高舉起的樣子,逆著光線,看起來就如同一座銅雕,真是美極了。
他也不管我看他,只顧自己鋤田整地,一直整地到田埂這邊,我看到他全身都被汗水濕透,連長褲都濕了,他友善地對我說:“掘一掘,要來種花生了。”我說:“很久沒看見人拿鋤頭了,現在整地都是用犁土機呀!”農夫說:“這田地只有一小片,用鋤頭掘一掘,一大的工就好了。”“要歇一下嗎?”我問著。“歇一下也好。”農夫扛著鋤頭走過來,伸手到我身後的草叢摸出一個大茶壺,倒了一杯涼茶給我。“過一個月來看,就可以看到土豆叢一片綠了,那時才好看。”農夫想著一個月後的畫面,邊說:“咱祖公在說,上地不會騙人,你種作一分力,它就長出一分的東西,上地和人相同,你給它疼惜和尊重,它就報答你,為你開花,為你結果。所以咱的祖公才說:“吃果
子,拜樹頭;吃米飯,敬鋤頭。”
我聽了農夫的話,非常感動,從此走在土地上,就處處看見土地的報答,看見了每一朵花都有土地那酬答知已的心。
空心看世界
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麼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說。
“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
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麼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說:“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過花呢?”
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並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由於花是空心的,莖也是空心的,在風中格外的柔軟搖曳,再加上葉於是那麼綠,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吧!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縱使有一些作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也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我們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來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還難呀!
永銘於心
我媽媽是典型的農家婦女,從前的農家婦女幾乎是從不休息的,她們除了帶養孩子,還要耕田種作。為了增加收入,她們要養豬種菜做副業;為了減少開支,她們夜裡還要親自為孩子縫製衣裳。
記憶中,我的媽媽總是忙碌不堪,有幾個畫面深印在我的腦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靜地坐在豬舍前面,她背著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豬糞的情景,媽媽的個子矮小,我們坐在豬舍外看進去,只有她的頭高過豬圈,於是,她和小弟的頭在那裡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鬥一樣。
有一幕是:農忙時節,田裡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總要吃一頓點心止餓。點心通常是鹹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媽媽挑著鹹粥走在僅只一尺寬的田埂,賣力地走向田間,她挑的兩個桶子,體積比她的身體大得多,感覺好像桶子抬著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後會聽見一聲高昂的聲音:“來哦!來吃鹹粥哦!”幾里地外都聽得見。
還有一幕是:只要家裡有孩子生病,她就會到廟裡燒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長跪在菩薩面前,雙目緊閉,口中喃喃祈求,就覺得媽媽的臉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與神案上的菩薩一樣美,不,比菩薩還要美,因為媽媽有著真實的血肉。每個人的媽媽就是菩薩,母親心就是佛心呀!
由於我深記著那幾幕母親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還能奮發向上,有感恩的心。
也使我從幼年到如今,從來沒有開口說過一句忤逆母親的話。
香魚的故鄉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裡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魚”,這道烤魚和其他的魚都不一樣;其他的魚要剖開拿掉肚子,香魚則是完整的,可以連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魚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極處有一種甘醇的味道,正像飲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們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魚,一位朋友告訴我香魚為什麼可以連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說:“香魚是一種奇怪的魚,它比任何的魚都愛乾淨,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魚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遠不會有髒的東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說法,使我對香魚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麼樣的一種魚,心情這樣高貴,容不下一點環境的污跡?這也使我記憶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橋頭的小餐館裡,曾經吃過新店溪盛產的香魚,它的體型細小毫不起眼,當時還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魚早就絕種了,因為新店溪被人們染污了,香魚拒絕在那樣的水域裡存活。
淡品人生知了
山上有一種蟬,叫聲特別奇異,總是吱的一聲向上拔高,沿著樹木、雲朵,拉高到難以形容的地步。然後,在長音的最後一節突然以低音“了”作結,戛然而止。傾聽起來,活脫脫就是:
知——了!
知——了!
這是我第一次聽到蟬如此清楚的叫著“知了”,終於讓我知道“知了’這個詞的形聲與會意。從前,我一直以為蟬的幼蟲名叫“蜘蟟”,長大蟬蛻之後就叫作“知了”了。
蟬,是這世間多麼奇特的動物,它們的幼蟲長住地下達一兩年的時間,經過如此漫長的黑暗飛上枝頭,卻只有短短一兩星期的生命。所以莊子在《逍遙遊》里才會感慨:“惠蛄不知春秋!”蟬的叫聲嚴格說起來,聲量應該屬噪音一類,因為聲音既大又尖,有時可以越過山谷,說它優美也不優美,只有單節沒有變化的長音。
但是,我們總喜歡聽蟬,因為蟬聲里充滿了生命力、充滿了飛上枝頭之後對這個世界的詠嘆。如果在夏日正盛,林中聽萬蟬齊鳴,會使我們心中蕩漾,想要學蟬一樣,站在山巔長嘯。
蟬的一生與我們不是非常接近嗎?我們大部分人把半生的光陰用在學習,渴望利用這種學習來獲得成功,那種漫長匐匍的追求正如知了一樣;一旦我們被世人看為成功,自足的在枝頭歡唱,秋天已經來了。
孟浩然有一前寫蟬的詩,中間有這樣幾句:
黃金然桂盡,
壯志逐年衰。
日夕涼風至,
聞蟬但益悲。
聽蟬聲鳴叫時,想起這首詩,就覺得“知了”兩字中有更深的含義。
什麼時候,我們才能一邊在樹上高歌,一邊心裡坦然明了,對自己說:“知了,關於生命的實相,我明白了。”
土地的報答
步行過鄉間,看到一位農天正在努力地鋤田。我很久沒看人用鋤頭挖地了,就坐在田埂上看農夫挖地。
農夫粗壯結實的上身赤裸看,他把鋤頭高高舉起的樣子,逆著光線,看起來就如同一座銅雕,真是美極了。
他也不管我看他,只顧自己鋤田整地,一直整地到田埂這邊,我看到他全身都被汗水濕透,連長褲都濕了,他友善地對我說:“掘一掘,要來種花生了。”我說:“很久沒看見人拿鋤頭了,現在整地都是用犁土機呀!”農夫說:“這田地只有一小片,用鋤頭掘一掘,一大的工就好了。”“要歇一下嗎?”我問著。“歇一下也好。”農夫扛著鋤頭走過來,伸手到我身後的草叢摸出一個大茶壺,倒了一杯涼茶給我。“過一個月來看,就可以看到土豆叢一片綠了,那時才好看。”農夫想著一個月後的畫面,邊說:“咱祖公在說,上地不會騙人,你種作一分力,它就長出一分的東西,上地和人相同,你給它疼惜和尊重,它就報答你,為你開花,為你結果。所以咱的祖公才說:“吃果
子,拜樹頭;吃米飯,敬鋤頭。”
我聽了農夫的話,非常感動,從此走在土地上,就處處看見土地的報答,看見了每一朵花都有土地那酬答知已的心。
空心看世界
當我看到水田邊一片純白的花,形似百合,卻開得比百合花更繁盛,姿態非常優美,我當場就被那雄渾的美震懾了。
“這是什麼花?”我拉著田邊的農夫問說。
“這是空心菜花呀!”老農夫說。
原來空心菜可以開出這麼美麗明亮的花,真是做夢也想不到。我問農夫說:“可是我也種過空心菜,怎麼沒有開過花呢?”
他說:“一般人種空心菜,都是還沒有開花就摘來吃,怎麼會看到開花呢?我這些是為了做種,才留到開花呀!”
我仔細看水田中的空心菜花,花形很像百合,美麗也不輸給百合,並且有一種非常好聞的香氣,由於花是空心的,莖也是空心的,在風中格外的柔軟搖曳,再加上葉於是那麼綠,如果拿來作為瓶花,也不會輸給其他的名花吧!可惜,空心菜是菜,總是等不到開花就被摘折,一般人總難以知道它開花是那麼美。縱使有一些作種的空心菜能熬到開花,人們也難以改變觀點來看待它。
我們只有完全破除對空心菜的概念,才能真正看見空心菜花的美,這正是以空心來看世界。
但是,人要空心來面對世界,真的比空心菜還難呀!
永銘於心
我媽媽是典型的農家婦女,從前的農家婦女幾乎是從不休息的,她們除了帶養孩子,還要耕田種作。為了增加收入,她們要養豬種菜做副業;為了減少開支,她們夜裡還要親自為孩子縫製衣裳。
記憶中,我的媽媽總是忙碌不堪,有幾個畫面深印在我的腦海。
有一幕是:她叫我和大弟安靜地坐在豬舍前面,她背著我最小的弟弟在洗刷豬糞的情景,媽媽的個子矮小,我們坐在豬舍外看進去,只有她的頭高過豬圈,於是,她和小弟的頭在那裡一起一伏,就好像在大海浪里搏鬥一樣。
有一幕是:農忙時節,田裡工作的爸爸和叔伯午前總要吃一頓點心止餓。點心通常是鹹粥,是昨夜的剩菜和糙米熬煮的,媽媽挑著鹹粥走在僅只一尺寬的田埂,賣力地走向田間,她挑的兩個桶子,體積比她的身體大得多,感覺好像桶子抬著她,而不是她挑桶子,然後會聽見一聲高昂的聲音:“來哦!來吃鹹粥哦!”幾里地外都聽得見。
還有一幕是:只要家裡有孩子生病,她就會到廟裡燒香拜拜,我每看到她長跪在菩薩面前,雙目緊閉,口中喃喃祈求,就覺得媽媽的臉真是美,美到不可方物,與神案上的菩薩一樣美,不,比菩薩還要美,因為媽媽有著真實的血肉。每個人的媽媽就是菩薩,母親心就是佛心呀!
由於我深記著那幾幕母親的影像,使我不管遭遇多大的逆境都還能奮發向上,有感恩的心。
也使我從幼年到如今,從來沒有開口說過一句忤逆母親的話。
香魚的故鄉
在台北的日本料理店裡有一道名菜,叫“烤香魚”,這道烤魚和其他的魚都不一樣;其他的魚要剖開拿掉肚子,香魚則是完整的,可以連肚子一起吃,而且香魚的肚子是苦的,苦到極處有一種甘醇的味道,正像飲上好的茗茶。
有一次我們在日本料理店吃香魚,一位朋友告訴我香魚為什麼可以連肚子一起吃的秘密。他說:“香魚是一種奇怪的魚,它比任何的魚都愛乾淨,他生活的水域只要稍有污染,香魚就死去了,所以它的肚子永遠不會有髒的東西,可以放心食用。”朋友的說法,使我對香魚的品味大大的提高,是怎麼樣的一種魚,心情這樣高貴,容不下一點環境的污跡?這也使我記憶起,十年前在新店溪旁碧潭橋頭的小餐館裡,曾經吃過新店溪盛產的香魚,它的體型細小毫不起眼,當時還是非常普通的食物,如今,新店溪的香魚早就絕種了,因為新店溪被人們染污了,香魚拒絕在那樣的水域裡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