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太陽依然照著,好像無視於剛剛的一場雨,我感覺自己身上的雨水向上快速地蒸發,田地上也像冒著騰騰的白氣。覺得空氣里有一股甜甜的熱,土地上則充滿著生機。
“這西北雨是很肥的,對我們的土地是最好的東西,我們做田人,偶爾淋幾次西北雨,以後風呀雨呀,就不會輕踩讓我們感冒。”田埂只容一人通過,母親回頭對我說。
這時,我們走到蕉園附近,高大的父親從蕉園穿出來,全身也濕透了,“咻!這陣雨有夠大!”然後他把我抱起來,摸摸我的光頭,說:“有給雷公驚到否?”我搖搖頭,父親高興地笑了:“哈……,金剛頭,不驚風、不驚雨、不驚日頭。”
接著,他把斗笠戴在我頭上,我們慢慢地走回家去。
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幹了,在家院前我仰頭看著剛剛下過太陽雨的田野遠處,看到一條圓弧形的彩虹,晶亮地橫過天際,天空中乾淨清朗,沒有一絲雜質。
每年到了夏天,在台灣南部都有西北雨,午後剛睡好午覺,雷聲就會準時響起,有時下在東邊,有時下在西邊,像是雨和土地的約會。在台北都城,夏天的時候如果空氣污濁,我就會想:“如果來一場西北雨就好了!”
西北雨雖然狂烈,卻是土地生機的來源,也讓我們在雄渾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麼渺小。
我覺得這世界之所以會人慾橫流、貪婪無盡,是由於人不能自見渺小,因此對天地與自然的律則缺少敬畏的緣故。大風大雨在某些時刻給我們一種無盡的啟發,記得我小時候遇過幾次大颱風,從家裡的木格窗,看見父親種的香蕉,成排成排地倒下去,心裡憂傷,卻也同時感受到無比的大力,對自然有一種敬畏之情。
颱風過後,我們小孩子會相約到旗尾溪“看大水”,看大水淹沒了溪洲,淹到堤防的腰際,上游的牛羊豬雞,甚至農舍的屋頂,都在溪中浮沉漂流而去,有時還會看見兩人合圍的大樹,整棵連根流向大海,我們就會默然肅立,不能言語,呀!從山水與生命的遠景看來,人是渺小一如螻蟻的。
我時常憶起那驟下驟停、瞬間陽光普照,或一邊下大雨、一邊出太陽的“太陽雨”。所謂的“三八雨”就是一塊田裡,一邊下著雨,另外一邊卻不下雨,我有幾次站在那雨線中間,讓身體的右邊接受雨的打擊、左邊接受陽光的照耀。
三八雨是人生的一個謎題,使我難以明白,問了母親,她三言兩語就解開這個謎題,她說:
“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總有一個頂點;河流再長,總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長壽,也不可能永遠活著;雨也是這樣,不可能遍天下都下著雨,也不可能永遠下著……”
在過程里固然變化萬千,結局也總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可能同時接受著雨的打擊和陽光的溫暖,我們也可能同時接受陽光無情的曝曬與雨水有情的潤澤,山水介於有情與無情之間,能適性地、勇敢地舉起腳步,我們就不能因自然的輕踩得到感冒。
在蘇東坡的詞裡有一首《水調歌頭》,是我很喜歡的,他說: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在人生廣大的倒影里,原沒有雌雄之別,千頃山河如鏡,山色在有無之間,使我想起南方故鄉的太陽雨,最愛的是末後兩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心裡存有浩然之氣的人,千里的風都不亦快哉,為他飛舞、為他鼓掌!
這樣想來,生命的大風大雨,不都是我們的掌聲嗎?
半夢半醒之間 去買鬧鐘的時候,鐘錶店的老闆建議我買一種“懶人鬧鐘”。
“什麼是懶人鬧鐘呢?”
“懶人鬧鐘是為了懶人而設計的,一般鬧鐘響時只有一種聲音,懶人鬧鐘響的時候,節奏由慢而快,由緩而急,到最後會鬧得人吃不消;一般鬧鐘一按就停,懶人鬧鐘按了不會停,每隔五分鐘它就會再響起來,除非把總開關關掉。”老闆邊說邊從櫥櫃中取出一具體積很小的電子鐘,示範給我看。
“什麼樣的人會買這種懶人鬧鐘呢?”
“一般人都會買呀!因為大家對自己都不是絕對有信心的,特別是冬天的清晨要起真不容易。”
“可是,如果他起來把總開關關掉,這鬧鐘還是沒有用。”
“對呀!對於真正的懶人,再好的鬧鐘也沒有用,鬧鐘是給那些介於半夢半醒之間的人使用的。”
與我一向熟識的鐘表行老闆,講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令我頗為驚異,於是我接著問:“什麼是半夢半醒之間呢?”
老闆說:“一個人剛被鬧鐘喚醒的時候,就處在半夢半醒之間,如果一聽到鬧鐘響,立刻能處在清醒的狀態,這種人在佛教里叫作‘慧根’,如果鬧鐘怎麼叫也叫不醒,甚至爬起來把總開關關掉,這種人叫‘鈍根’。一般人既不是慧根,也不是鈍根,而是‘凡根’,所謂凡根,是會清醒、會迷失;會升華,也會墮落;是聽到鬧鐘響時,徘徊掙扎在半夢半醒之間,對這樣的人,一個好鬧鐘才是有幫助的,在半夢半醒之間的人,是比較易於再入夢,不易於醒來的,這時需要一再地叮嚀、囑咐、催促,懶人鬧鐘在這時就能發揮它的效益。”
“這西北雨是很肥的,對我們的土地是最好的東西,我們做田人,偶爾淋幾次西北雨,以後風呀雨呀,就不會輕踩讓我們感冒。”田埂只容一人通過,母親回頭對我說。
這時,我們走到蕉園附近,高大的父親從蕉園穿出來,全身也濕透了,“咻!這陣雨有夠大!”然後他把我抱起來,摸摸我的光頭,說:“有給雷公驚到否?”我搖搖頭,父親高興地笑了:“哈……,金剛頭,不驚風、不驚雨、不驚日頭。”
接著,他把斗笠戴在我頭上,我們慢慢地走回家去。
回到家,我身上的衣服都幹了,在家院前我仰頭看著剛剛下過太陽雨的田野遠處,看到一條圓弧形的彩虹,晶亮地橫過天際,天空中乾淨清朗,沒有一絲雜質。
每年到了夏天,在台灣南部都有西北雨,午後剛睡好午覺,雷聲就會準時響起,有時下在東邊,有時下在西邊,像是雨和土地的約會。在台北都城,夏天的時候如果空氣污濁,我就會想:“如果來一場西北雨就好了!”
西北雨雖然狂烈,卻是土地生機的來源,也讓我們在雄渾的雨景中,感到人是多麼渺小。
我覺得這世界之所以會人慾橫流、貪婪無盡,是由於人不能自見渺小,因此對天地與自然的律則缺少敬畏的緣故。大風大雨在某些時刻給我們一種無盡的啟發,記得我小時候遇過幾次大颱風,從家裡的木格窗,看見父親種的香蕉,成排成排地倒下去,心裡憂傷,卻也同時感受到無比的大力,對自然有一種敬畏之情。
颱風過後,我們小孩子會相約到旗尾溪“看大水”,看大水淹沒了溪洲,淹到堤防的腰際,上游的牛羊豬雞,甚至農舍的屋頂,都在溪中浮沉漂流而去,有時還會看見兩人合圍的大樹,整棵連根流向大海,我們就會默然肅立,不能言語,呀!從山水與生命的遠景看來,人是渺小一如螻蟻的。
我時常憶起那驟下驟停、瞬間陽光普照,或一邊下大雨、一邊出太陽的“太陽雨”。所謂的“三八雨”就是一塊田裡,一邊下著雨,另外一邊卻不下雨,我有幾次站在那雨線中間,讓身體的右邊接受雨的打擊、左邊接受陽光的照耀。
三八雨是人生的一個謎題,使我難以明白,問了母親,她三言兩語就解開這個謎題,她說:
“任何事物都有界限,山再高,總有一個頂點;河流再長,總能找到它的起源;人再長壽,也不可能永遠活著;雨也是這樣,不可能遍天下都下著雨,也不可能永遠下著……”
在過程里固然變化萬千,結局也總是不可預測的,我們可能同時接受著雨的打擊和陽光的溫暖,我們也可能同時接受陽光無情的曝曬與雨水有情的潤澤,山水介於有情與無情之間,能適性地、勇敢地舉起腳步,我們就不能因自然的輕踩得到感冒。
在蘇東坡的詞裡有一首《水調歌頭》,是我很喜歡的,他說:
落日繡簾卷,亭下水連空。
知君為我新作,窗戶濕青紅。
長記平山堂上,枕江南煙雨,杳杳沒孤鴻。
認得醉翁語:“山色有無中。”
一千頃,都鏡淨,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葉白頭翁。
堪笑蘭台公子,未解莊生天籟,剛道有雌雄。
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
在人生廣大的倒影里,原沒有雌雄之別,千頃山河如鏡,山色在有無之間,使我想起南方故鄉的太陽雨,最愛的是末後兩句:“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心裡存有浩然之氣的人,千里的風都不亦快哉,為他飛舞、為他鼓掌!
這樣想來,生命的大風大雨,不都是我們的掌聲嗎?
半夢半醒之間 去買鬧鐘的時候,鐘錶店的老闆建議我買一種“懶人鬧鐘”。
“什麼是懶人鬧鐘呢?”
“懶人鬧鐘是為了懶人而設計的,一般鬧鐘響時只有一種聲音,懶人鬧鐘響的時候,節奏由慢而快,由緩而急,到最後會鬧得人吃不消;一般鬧鐘一按就停,懶人鬧鐘按了不會停,每隔五分鐘它就會再響起來,除非把總開關關掉。”老闆邊說邊從櫥櫃中取出一具體積很小的電子鐘,示範給我看。
“什麼樣的人會買這種懶人鬧鐘呢?”
“一般人都會買呀!因為大家對自己都不是絕對有信心的,特別是冬天的清晨要起真不容易。”
“可是,如果他起來把總開關關掉,這鬧鐘還是沒有用。”
“對呀!對於真正的懶人,再好的鬧鐘也沒有用,鬧鐘是給那些介於半夢半醒之間的人使用的。”
與我一向熟識的鐘表行老闆,講出這麼有哲理的話,令我頗為驚異,於是我接著問:“什麼是半夢半醒之間呢?”
老闆說:“一個人剛被鬧鐘喚醒的時候,就處在半夢半醒之間,如果一聽到鬧鐘響,立刻能處在清醒的狀態,這種人在佛教里叫作‘慧根’,如果鬧鐘怎麼叫也叫不醒,甚至爬起來把總開關關掉,這種人叫‘鈍根’。一般人既不是慧根,也不是鈍根,而是‘凡根’,所謂凡根,是會清醒、會迷失;會升華,也會墮落;是聽到鬧鐘響時,徘徊掙扎在半夢半醒之間,對這樣的人,一個好鬧鐘才是有幫助的,在半夢半醒之間的人,是比較易於再入夢,不易於醒來的,這時需要一再地叮嚀、囑咐、催促,懶人鬧鐘在這時就能發揮它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