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頁
真沒有想到鐘錶行老闆是一個哲學家,最後就買了一個懶人鬧鐘回家,每天清晨鬧鐘響的時候,我總是想起老闆所說的話,口念阿彌陀佛,立刻躍起,關掉鬧鐘的總開關,開始一天的工作,因為我希望做一個有“慧根”的人。
過了一陣子,我買的懶人鬧鐘竟壞掉了,拿去檢修,查出來的原因是,由於太久沒有讓它“鬧”,最後這鬧鐘竟不會鬧了,老闆說:“電子的東西就是這樣,你沒機會讓它叫,過一陣子它就不會叫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如果依“慧根、鈍根、凡根”來推論,一個有慧根的覺醒者,長久不讓妄想、執著有出頭來鬧的機會,最後就會連無明習氣都不會叫了。
其實,“凡心”與“佛心”並無差別,凡心是迷夢未醒的心,佛心是在長睡中悠悠醒來的心;凡心是未開的花苞,佛心是已開的花朵。未開者是花,已開者也是花,只不過已開的花有美麗的色彩、有動人的香氣、能展現春天的消息罷了。
我們既沒有慧根能徹底的醒覺,但我們也不是完全迷夢的鈍根,我們一般人都是介於夢與醒的邊緣,都是在半夢半醒之間,就在此時此地的生活里,我們不全是活在泥濘污穢的大地,在某些時刻,我們的心也會飛翔到有晴空麗日、有彩虹朝霞的境界,偶爾我們也會有草地一般柔美、月亮一樣光華、星辰一樣閃爍的時刻,用一種清明的態度來看待生命。
那種感覺,就像清晨被鬧鐘從睡夢中喚醒。
可惜復可嘆的是,當鬧鐘響過之後,我們很快的會被紅塵煙波所淹沒,又淪入了夢中。
醒是好的,但醒不能離開夢而獨存;覺是好的,但覺也不能離開迷惘而起悟。
生活中本就有夢與醒、迷與覺的兩面,人在其中彷徨、掙扎、奮鬥、追求,才使生命的意義、永恆的價值在歷程中閃閃生輝,這是為什麼達摩祖師寫下如此動人的偈語: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求悟。
人生的不完滿並不可怕,人投生到有缺憾的娑婆世界也不可怕,怕的是永處迷途而不覺,永墮沉夢而不驚,怕的是在心靈中沒有一個鬧鐘,隨時把我們從無明、習氣、妄想、執著中叫醒。
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向人宣說夢境,《般若經》說這是“夢中說夢”,因為人生就是一個大夢,睡眠中的夢固是虛假不實,人所走過的生命何處能尋找真切的足跡呢?《入楞伽經》中,佛說:“諸凡夫痴心執著,墮於邪見,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虛妄見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如夢如幻,無有實體。”一切諸法無有實體,如夢如幻,夢幻本空,悉無所有,凡夫執著於我,所以沉淪於生死大海中輪轉不已,迷夢也就無法終止。
夢中還有夢在,這是生命的遺憾,而覺中還有覺在,則是生命的幸運。
覺,是菩提之意,是對煩惱的侵害可以察覺,對無明昏暗能明朗了知,心性遠離妄想,而能照能用,做自己的主宰。
幻化如花,花果飄零之後,另外的花從哪裡開呢?
夢境如流,河水流過之後,新的河水由何處流來呢?
《圓覺經》里說:“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在落花的根部、在流水的源頭,有一個有生機的清明的地方,只要我們尋根溯源,就能在那裡歇息了。
善男子!善女人!在半夢半醒之間,讓我們聽著心的鬧鐘吧!一躍而起,走向清淨、莊嚴、究竟之路。
蓮花湯匙 洗茶碟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清朝的古董湯匙,心疼了好一陣子,仿佛是心裡某一個角落跌碎一般。
那根湯匙是有一次在金門一家古董店找到的。那一次我們在山外的招待所,與招待我們的軍官聊到古董,他說在金城有一家特別大的古董店,是由一位小學校長經營的,一定可以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夜裡九點多,我們坐軍官的吉普車到金城去。金門到了晚上全面宵禁,整座城完全漆黑了,商店與民家偶爾有一盞燭光的電燈。由於地上的沉默與黑暗,更感覺到天上的明星與夜色有著晶瑩的光明,天空是很美很美的灰藍色。
到古董店時,“校長”正與幾位朋友喝茶。院子裡堆放著石磨、石槽、秤錘。房子裡十分明亮,與外邊的漆黑有著強烈的對比。
就像一般的古董店一樣,名貴的古董都被收在玻璃柜子里,每日整理、擦拭。第二級的古董則在柜子上排成一排一排。我在那些擺著的名貴陶瓷、銀器、銅器前繞了一圈,沒見到我要的東西。後來校長帶我到西廂去看,那些不是古董而是民間藝術品,因為沒有整理,顯得十分凌亂。
最後,我們到東廂去,校長說:“這一間是還沒有整理的東西,你慢慢看。”他大概已經嗅出我是不會買名貴古董的人,不再為我解說,到大廳里繼續和朋友喝茶了。
這樣,正合了我的意思,我便慢慢地在昏黃的燈光下尋索檢視那些灰塵滿布的老東西。我找到兩個開著粉紅色菊花的明式瓷碗,兩個民初的粗陶大碗,一長串從前的漁民用來捕魚的魚網陶墜。蹲得腳酸,正準備離去時,看到地上的角落開著一朵粉紅色的蓮花。
過了一陣子,我買的懶人鬧鐘竟壞掉了,拿去檢修,查出來的原因是,由於太久沒有讓它“鬧”,最後這鬧鐘竟不會鬧了,老闆說:“電子的東西就是這樣,你沒機會讓它叫,過一陣子它就不會叫了。”
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如果依“慧根、鈍根、凡根”來推論,一個有慧根的覺醒者,長久不讓妄想、執著有出頭來鬧的機會,最後就會連無明習氣都不會叫了。
其實,“凡心”與“佛心”並無差別,凡心是迷夢未醒的心,佛心是在長睡中悠悠醒來的心;凡心是未開的花苞,佛心是已開的花朵。未開者是花,已開者也是花,只不過已開的花有美麗的色彩、有動人的香氣、能展現春天的消息罷了。
我們既沒有慧根能徹底的醒覺,但我們也不是完全迷夢的鈍根,我們一般人都是介於夢與醒的邊緣,都是在半夢半醒之間,就在此時此地的生活里,我們不全是活在泥濘污穢的大地,在某些時刻,我們的心也會飛翔到有晴空麗日、有彩虹朝霞的境界,偶爾我們也會有草地一般柔美、月亮一樣光華、星辰一樣閃爍的時刻,用一種清明的態度來看待生命。
那種感覺,就像清晨被鬧鐘從睡夢中喚醒。
可惜復可嘆的是,當鬧鐘響過之後,我們很快的會被紅塵煙波所淹沒,又淪入了夢中。
醒是好的,但醒不能離開夢而獨存;覺是好的,但覺也不能離開迷惘而起悟。
生活中本就有夢與醒、迷與覺的兩面,人在其中彷徨、掙扎、奮鬥、追求,才使生命的意義、永恆的價值在歷程中閃閃生輝,這是為什麼達摩祖師寫下如此動人的偈語:
亦不睹惡而生嫌,
亦不觀善而勤措;
亦不舍智而近愚,
亦不拋迷而求悟。
人生的不完滿並不可怕,人投生到有缺憾的娑婆世界也不可怕,怕的是永處迷途而不覺,永墮沉夢而不驚,怕的是在心靈中沒有一個鬧鐘,隨時把我們從無明、習氣、妄想、執著中叫醒。
我們從睡夢中醒來的時候,向人宣說夢境,《般若經》說這是“夢中說夢”,因為人生就是一個大夢,睡眠中的夢固是虛假不實,人所走過的生命何處能尋找真切的足跡呢?《入楞伽經》中,佛說:“諸凡夫痴心執著,墮於邪見,以不能知但是自心虛妄見故。是故我說一切諸法如夢如幻,無有實體。”一切諸法無有實體,如夢如幻,夢幻本空,悉無所有,凡夫執著於我,所以沉淪於生死大海中輪轉不已,迷夢也就無法終止。
夢中還有夢在,這是生命的遺憾,而覺中還有覺在,則是生命的幸運。
覺,是菩提之意,是對煩惱的侵害可以察覺,對無明昏暗能明朗了知,心性遠離妄想,而能照能用,做自己的主宰。
幻化如花,花果飄零之後,另外的花從哪裡開呢?
夢境如流,河水流過之後,新的河水由何處流來呢?
《圓覺經》里說:“一切眾生種種幻化,皆生如來圓覺妙心,猶如空花,從空而有,幻花雖滅,空性不壞,眾生幻心,還依幻滅,諸幻盡滅,覺心不動。”
在落花的根部、在流水的源頭,有一個有生機的清明的地方,只要我們尋根溯源,就能在那裡歇息了。
善男子!善女人!在半夢半醒之間,讓我們聽著心的鬧鐘吧!一躍而起,走向清淨、莊嚴、究竟之路。
蓮花湯匙 洗茶碟的時候,不小心打破了一根清朝的古董湯匙,心疼了好一陣子,仿佛是心裡某一個角落跌碎一般。
那根湯匙是有一次在金門一家古董店找到的。那一次我們在山外的招待所,與招待我們的軍官聊到古董,他說在金城有一家特別大的古董店,是由一位小學校長經營的,一定可以找到我想要的東西。
夜裡九點多,我們坐軍官的吉普車到金城去。金門到了晚上全面宵禁,整座城完全漆黑了,商店與民家偶爾有一盞燭光的電燈。由於地上的沉默與黑暗,更感覺到天上的明星與夜色有著晶瑩的光明,天空是很美很美的灰藍色。
到古董店時,“校長”正與幾位朋友喝茶。院子裡堆放著石磨、石槽、秤錘。房子裡十分明亮,與外邊的漆黑有著強烈的對比。
就像一般的古董店一樣,名貴的古董都被收在玻璃柜子里,每日整理、擦拭。第二級的古董則在柜子上排成一排一排。我在那些擺著的名貴陶瓷、銀器、銅器前繞了一圈,沒見到我要的東西。後來校長帶我到西廂去看,那些不是古董而是民間藝術品,因為沒有整理,顯得十分凌亂。
最後,我們到東廂去,校長說:“這一間是還沒有整理的東西,你慢慢看。”他大概已經嗅出我是不會買名貴古董的人,不再為我解說,到大廳里繼續和朋友喝茶了。
這樣,正合了我的意思,我便慢慢地在昏黃的燈光下尋索檢視那些灰塵滿布的老東西。我找到兩個開著粉紅色菊花的明式瓷碗,兩個民初的粗陶大碗,一長串從前的漁民用來捕魚的魚網陶墜。蹲得腳酸,正準備離去時,看到地上的角落開著一朵粉紅色的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