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沉默,就是響雷,確科是最高的境界,不過,對於連雷是什麼都不知道的人,鑼鼓齊催,是必要的手段。
我想到一個公案,有一個和尚問慧林慈愛禪師:
"感覺到了,卻說不出,那像什麼?"
"啞子吃蜜。"慈愛的回答。
"沒有感覺到,卻說得有聲有色,又像什麼?"
慈愛說:"鸚鵡學人。"
用文學來寫佛心,是鸚鵡學人,若學得好,也是很值得讚嘆,但文學所講的佛與禪,是希望做到"善言的人吃蜜"。能告訴別人蜜的滋味,用白瓷盛的蜜與破碗裝的蜜,都是一樣的甘甜。
我的文章,是希望集許多響雷,成為一默。
也成為,響雷之前,那光明如絲、崩天裂雲的一閃。
有時候,我說的是雷聲閃電未來之前,烏去四合的人間。
那是為了,唯有在深沉的黝暗中,我們才能真正熱切期待破雲的陽光
傷心渡口
一朵花
在晨光中
坦然開放
是多麼從容!
在無風的午後
靜靜調落
是多麼的鎮定!
從盛放到調謝
都一樣溫柔輕巧!
春天的午後,陽光晴好,我在書房裡喝茶,看著遠方陽光落在山林變化的顏色。
有一位年輕的朋友來訪,開門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她原來娟好清朗的臉上,好像春天的花園突被狂風掃過,花朵落了一地那樣蕭索狼藉。
我們對坐著,一句話還沒有說,她已經淚流滿面了,而對這樣的情況我除了陪著心酸,總說不出什麼話。在抬眼的時候,想起許多許多年前一個午後,我去看一個朋友,也是未語先流的相同畫面。
有時候,在別人的面影里我們會深刻的看見自己,那時,就會勾起我們久已隱忍的哀傷。
這幾年,我的感受似乎有點不同了,當我看到人因為情感受創而落淚的時候,使我在心酸里有一種幽微的欣慰,想到這在這冷落無情的社會,每天耳聞的都是物質與感官的波瀾,能聽到有人為愛情而哭,在某一個層面,真是好事。這樣想,聽到悲哀的事,也不會在情緒上像少年朝代那樣容易波動了。
我和年輕朋友默默的,對飲著我從屏東海岸帶回去業的"港口茶",港口茶是很奇特的一種茶,它入口的時候又濃又苦,在喝第一杯的時候幾乎很難去品味它,要喝了兩三杯之後,才感覺到它有一種奧妙的舌香與喉韻,好像樂團里的男低音,或者是薩克斯風,微微的在胸腔中流動,那時才知道,這在南方邊地平凡的茶,有著玄遠素樸的魅力。
喝到苦處,才逐漸清涼
我和朋友談起,在二十歲的時候,我就喜歡喝茶,那時喜歡茉莉香片或菊花茶,因為看到花在茶杯中伸展,使我有著浪漫的聯想。那時如果遇到了港口茶,大概是一口也喝不下去 。
後來。我喜歡普洱,那是因為喜歡廣東茶樓里那種價廉而熱鬧的情調,普洱又是最耐泡的,從濃黑一直喝到淡薄,總能泡十幾回。
前些年,我開始愛喝烏龍,烏龍的水色是其他的茶所不及的,它是金黃里還帶一點蜜綠,香味也格外芳醇,特別是產在高山的凍頂烏龍、白毫烏龍、金萱烏龍,好像孕了山林里的雲霧之氣,使我覺得人間裡產了這樣美好的茶,怪不得釋迦牟尼佛說娑婆世界也是淨土了。
住在鄉下的時候,我喜歡"碧螺春"和"荔枝紅",前者是淡泊中有幽遠的的氣息,後者好像血一樣,有著紅塵中的凡思;前者是我最喜歡的綠茶,後者是我最喜愛的紅茶。
近兩年來,我常常喝生產在坪林山上的"文山包種"和沿著屏東海岸種植的"港口茶",這兩種茶都有一種"苦盡"之感,要品了幾杯以後,滋味才緩緩的發散出來。最特別的是,它們有一種在滄桑苦難中冶煉過的風味,使我們喝到苦處,才逐漸的清涼。
這有一點像是人生心情中的變化,朋友邊喝著港口茶,邊聽我談起喝茶的感受,她的淚逐漸止住了,看著褪色的茶湯,問說:"那麼,你的結論是什麼?"
"我沒有結論!"我說,"對於情感、喝茶、人生等等,沒有結論正是我的結論!"
那就像許多會喝茶的人都告訴我們,喝茶的方法、技巧、思想,及至於茶中的禪思等等。可是別人不能代我們喝茶,而喝茶到最後還原到一個單純的動作,就是把水燒開,衝出茶湯,喝下去!
許多曾受過情感折磨的人,他們有許多經驗、方法,乃至智慧,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治感情的失落。可是他不能代我們愛折磨,失戀到最後只還原到一個單純的動作,就是讓事情過去,自己獨飲生命的苦水,並品出它的滋味!
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我很喜歡一則關於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
我想到一個公案,有一個和尚問慧林慈愛禪師:
"感覺到了,卻說不出,那像什麼?"
"啞子吃蜜。"慈愛的回答。
"沒有感覺到,卻說得有聲有色,又像什麼?"
慈愛說:"鸚鵡學人。"
用文學來寫佛心,是鸚鵡學人,若學得好,也是很值得讚嘆,但文學所講的佛與禪,是希望做到"善言的人吃蜜"。能告訴別人蜜的滋味,用白瓷盛的蜜與破碗裝的蜜,都是一樣的甘甜。
我的文章,是希望集許多響雷,成為一默。
也成為,響雷之前,那光明如絲、崩天裂雲的一閃。
有時候,我說的是雷聲閃電未來之前,烏去四合的人間。
那是為了,唯有在深沉的黝暗中,我們才能真正熱切期待破雲的陽光
傷心渡口
一朵花
在晨光中
坦然開放
是多麼從容!
在無風的午後
靜靜調落
是多麼的鎮定!
從盛放到調謝
都一樣溫柔輕巧!
春天的午後,陽光晴好,我在書房裡喝茶,看著遠方陽光落在山林變化的顏色。
有一位年輕的朋友來訪,開門的時候我吃了一驚,她原來娟好清朗的臉上,好像春天的花園突被狂風掃過,花朵落了一地那樣蕭索狼藉。
我們對坐著,一句話還沒有說,她已經淚流滿面了,而對這樣的情況我除了陪著心酸,總說不出什麼話。在抬眼的時候,想起許多許多年前一個午後,我去看一個朋友,也是未語先流的相同畫面。
有時候,在別人的面影里我們會深刻的看見自己,那時,就會勾起我們久已隱忍的哀傷。
這幾年,我的感受似乎有點不同了,當我看到人因為情感受創而落淚的時候,使我在心酸里有一種幽微的欣慰,想到這在這冷落無情的社會,每天耳聞的都是物質與感官的波瀾,能聽到有人為愛情而哭,在某一個層面,真是好事。這樣想,聽到悲哀的事,也不會在情緒上像少年朝代那樣容易波動了。
我和年輕朋友默默的,對飲著我從屏東海岸帶回去業的"港口茶",港口茶是很奇特的一種茶,它入口的時候又濃又苦,在喝第一杯的時候幾乎很難去品味它,要喝了兩三杯之後,才感覺到它有一種奧妙的舌香與喉韻,好像樂團里的男低音,或者是薩克斯風,微微的在胸腔中流動,那時才知道,這在南方邊地平凡的茶,有著玄遠素樸的魅力。
喝到苦處,才逐漸清涼
我和朋友談起,在二十歲的時候,我就喜歡喝茶,那時喜歡茉莉香片或菊花茶,因為看到花在茶杯中伸展,使我有著浪漫的聯想。那時如果遇到了港口茶,大概是一口也喝不下去 。
後來。我喜歡普洱,那是因為喜歡廣東茶樓里那種價廉而熱鬧的情調,普洱又是最耐泡的,從濃黑一直喝到淡薄,總能泡十幾回。
前些年,我開始愛喝烏龍,烏龍的水色是其他的茶所不及的,它是金黃里還帶一點蜜綠,香味也格外芳醇,特別是產在高山的凍頂烏龍、白毫烏龍、金萱烏龍,好像孕了山林里的雲霧之氣,使我覺得人間裡產了這樣美好的茶,怪不得釋迦牟尼佛說娑婆世界也是淨土了。
住在鄉下的時候,我喜歡"碧螺春"和"荔枝紅",前者是淡泊中有幽遠的的氣息,後者好像血一樣,有著紅塵中的凡思;前者是我最喜歡的綠茶,後者是我最喜愛的紅茶。
近兩年來,我常常喝生產在坪林山上的"文山包種"和沿著屏東海岸種植的"港口茶",這兩種茶都有一種"苦盡"之感,要品了幾杯以後,滋味才緩緩的發散出來。最特別的是,它們有一種在滄桑苦難中冶煉過的風味,使我們喝到苦處,才逐漸的清涼。
這有一點像是人生心情中的變化,朋友邊喝著港口茶,邊聽我談起喝茶的感受,她的淚逐漸止住了,看著褪色的茶湯,問說:"那麼,你的結論是什麼?"
"我沒有結論!"我說,"對於情感、喝茶、人生等等,沒有結論正是我的結論!"
那就像許多會喝茶的人都告訴我們,喝茶的方法、技巧、思想,及至於茶中的禪思等等。可是別人不能代我們喝茶,而喝茶到最後還原到一個單純的動作,就是把水燒開,衝出茶湯,喝下去!
許多曾受過情感折磨的人,他們有許多經驗、方法,乃至智慧,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對治感情的失落。可是他不能代我們愛折磨,失戀到最後只還原到一個單純的動作,就是讓事情過去,自己獨飲生命的苦水,並品出它的滋味!
這苦瓜竟然沒有變甜!
我很喜歡一則關於苦瓜的故事: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聖。
師父拿出一個苦瓜,對弟子們說:"隨身帶著這個苦瓜,記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條你們經過的聖河,並且把它帶進你們所朝拜的聖殿,放在聖桌上供養,並朝拜它。"
弟子朝聖走過許多聖河聖殿,並依照師父的教言去做。
回來以後,他們把苦瓜交給師父,師父叫他們把苦瓜煮熟,當作晚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