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頁
眾生在生活里的事物就像雲水一樣,雲水如此,只是人不能自卷自舒、遇曲遇直,都保持幸福之狀。保有幸福不是什麼神通,只看人能不能千眼頓開,有一個截然的面對。
"垂絲千尺,意在深潭。"我們若想得到心靈真實的歸依處,使幸福有如電燈開關,隨時打開,就非時時把品味的絲線放到千尺以上不可。
人間的困厄橫逆固然可畏,但人在橫逆困厄之際,沒有自處之道,不能找到幸福的開關才是最可怕的。因為這世界的困境牢籠不光為我一個人打造,人人皆然,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實在值得深思。
我人一位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有一天,我約他去吃番薯稀飯,他斷然拒絕了。
他說:"我從小就是吃番薯稀飯長在的,十八歲那一年我坐火車離開彰化家鄉,在北上的火車上就對天發誓:這一輩子我寧可餓死,也不會再吃番薯稀飯了。"
我聽了怔在當地。就這樣,他二十年沒有吃過一口番薯,也許是這樣決絕的志氣與誓願,使他步步高升,成為許多人欣羨的成功者。不過,他的回答真是令我驚心,因為在貧困歲月撫養我們成長的番薯是無罪的呀!
當天夜裡,我獨自去吃番薯稀飯,覺得這被視為卑賤象徵的地瓜,仍然滋味無窮,我也是吃番薯長大的,但不管何時何地吃它,總覺得很好,充滿了感恩與幸福。
走出小店,仰望夜空的明星,我聽到自己步行在暗巷中清晰而渺遠的足音,仿佛是自己走在空谷之中,我知道,我們走過的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義。
只是,空谷足音,誰願意駐足聆聽呢?
我的釋迦不賣
我到鄉間市場去買水果,賣水果的老闆進屋去拿錢來找我,我站在水果攤邊等他。
忽然有兩位青年走到我面前,大聲的叫我:"餵!老闆,你的釋迦一斤多少錢?"
由於我正在念佛,被突如其來的叫喚嚇了一跳。我在生活里雖沒有時間做特定功課,不過一有空我就念佛,像等車的時候、坐火車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喝茶的時候、故因而常錯過班車或乘車過站,念得特別好的時候,有人喚我,我的感覺是從淨土裡突然被拉回濁世。
我回過神來,突然大聲的說:"我的釋迦不賣,但他的釋迦一斤二十四元。"這時老闆正好從屋內出來,我就指著他說。當時,我也被自己的聲音嚇一跳,因為已經有很多年,我沒有對別人大聲講話了。
返家的時候,我玩味著自己說的"我的釋迦不賣"這句話,看到山路上花樹青翠,晴空中白雲朵朵。是的,做為一個佛的弟子,雖然菩薩行是要善巧方便,是要無限慈悲,可是菩薩行並不是沒有原則、不要莊嚴的,有很多時候真是"我的釋迦不賣"!所以,古代的祖師曾說:"寧可粉身及碎骨,不將佛法做人情!"
我不賣的釋迦是什麼呢?
一,凡是有對佛菩薩不敬的言詞與行為,絕對不假以辭色,立刻給予指正,這是"我不賣釋迦"。
二,對眾生雖然隨順,但對於佛所說的"因緣法"、"因果律"絕不隨意扭曲,這是"我不賣的釋?quot;。
三,認定任何人都可以學佛,但對於殺、盜、淫、妄、酒絕不方便說是無礙的,這是"我不賣的釋迦"。
四,不論外人如何談論出家法師與在家居士的是非,但願不要有一句批語的言詞由我口吐出,這是"我不賣的釋迦"。
……
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修行的原則,有不能做為人情奉送的東西,希望做為佛弟子的我們,都能為法而行,不要出賣我們最尊貴的釋迦。
特別是當我們聽到不修五戒也可以學佛的"方便語"時,更是心如刀割,讓我來引《愣嚴經》里佛陀對阿難說的話:
第一清淨明誨:"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
第二清淨明誨?quot;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逢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第三清淨明誨:"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第四清淨明誨:"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嗻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五戒如何能善巧方便昵?不論是教、宗、律、淨、密都應該把五戒當成是"我們不賣的釋迦"。
每次看到名為釋迦的水果,就會想起佛陀頭上的肉髻,覺得那水果長得真美。台灣鄉間還有一種可以泡茶的水果叫"佛手",長得圓圓滿滿、芬芳獨特,非常令人喜愛。我也喜歡街頭的菩提樹,只因佛陀曾在那樣的樹下證道。
凡是與佛菩薩有關的一切,我都充滿了情感,我都熱愛。
我有很多不賣的釋迦,但是我也有賣的釋迦,像我對佛的感情、熱愛與嚮往,像我知道的佛的大悲、菩提與般若。我不但賣,還要推著攤車在大街小巷推銷,讓人免費的取用。
曼妙的雲
在往南投山中的小路,兩旁的荔枝樹結滿果實,果實都已成熟了,泛著深沉飽滿的紅色,累累團聚在柔軟的枝條,仿佛要垂到土地上一般。
"垂絲千尺,意在深潭。"我們若想得到心靈真實的歸依處,使幸福有如電燈開關,隨時打開,就非時時把品味的絲線放到千尺以上不可。
人間的困厄橫逆固然可畏,但人在橫逆困厄之際,沒有自處之道,不能找到幸福的開關才是最可怕的。因為這世界的困境牢籠不光為我一個人打造,人人皆然,為什麼有的人幸福,有的人不幸,實在值得深思。
我人一位朋友,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有一天,我約他去吃番薯稀飯,他斷然拒絕了。
他說:"我從小就是吃番薯稀飯長在的,十八歲那一年我坐火車離開彰化家鄉,在北上的火車上就對天發誓:這一輩子我寧可餓死,也不會再吃番薯稀飯了。"
我聽了怔在當地。就這樣,他二十年沒有吃過一口番薯,也許是這樣決絕的志氣與誓願,使他步步高升,成為許多人欣羨的成功者。不過,他的回答真是令我驚心,因為在貧困歲月撫養我們成長的番薯是無罪的呀!
當天夜裡,我獨自去吃番薯稀飯,覺得這被視為卑賤象徵的地瓜,仍然滋味無窮,我也是吃番薯長大的,但不管何時何地吃它,總覺得很好,充滿了感恩與幸福。
走出小店,仰望夜空的明星,我聽到自己步行在暗巷中清晰而渺遠的足音,仿佛是自己走在空谷之中,我知道,我們走過的每一步不一定是完美的,但每一步都有值得深思的意義。
只是,空谷足音,誰願意駐足聆聽呢?
我的釋迦不賣
我到鄉間市場去買水果,賣水果的老闆進屋去拿錢來找我,我站在水果攤邊等他。
忽然有兩位青年走到我面前,大聲的叫我:"餵!老闆,你的釋迦一斤多少錢?"
由於我正在念佛,被突如其來的叫喚嚇了一跳。我在生活里雖沒有時間做特定功課,不過一有空我就念佛,像等車的時候、坐火車的時候、走路的時候、喝茶的時候、故因而常錯過班車或乘車過站,念得特別好的時候,有人喚我,我的感覺是從淨土裡突然被拉回濁世。
我回過神來,突然大聲的說:"我的釋迦不賣,但他的釋迦一斤二十四元。"這時老闆正好從屋內出來,我就指著他說。當時,我也被自己的聲音嚇一跳,因為已經有很多年,我沒有對別人大聲講話了。
返家的時候,我玩味著自己說的"我的釋迦不賣"這句話,看到山路上花樹青翠,晴空中白雲朵朵。是的,做為一個佛的弟子,雖然菩薩行是要善巧方便,是要無限慈悲,可是菩薩行並不是沒有原則、不要莊嚴的,有很多時候真是"我的釋迦不賣"!所以,古代的祖師曾說:"寧可粉身及碎骨,不將佛法做人情!"
我不賣的釋迦是什麼呢?
一,凡是有對佛菩薩不敬的言詞與行為,絕對不假以辭色,立刻給予指正,這是"我不賣釋迦"。
二,對眾生雖然隨順,但對於佛所說的"因緣法"、"因果律"絕不隨意扭曲,這是"我不賣的釋?quot;。
三,認定任何人都可以學佛,但對於殺、盜、淫、妄、酒絕不方便說是無礙的,這是"我不賣的釋迦"。
四,不論外人如何談論出家法師與在家居士的是非,但願不要有一句批語的言詞由我口吐出,這是"我不賣的釋迦"。
……
每個人都應該有他修行的原則,有不能做為人情奉送的東西,希望做為佛弟子的我們,都能為法而行,不要出賣我們最尊貴的釋迦。
特別是當我們聽到不修五戒也可以學佛的"方便語"時,更是心如刀割,讓我來引《愣嚴經》里佛陀對阿難說的話:
第一清淨明誨:"若不斷淫修禪定者,如蒸砂石,欲其成飯,經百千劫只名熱砂。
第二清淨明誨?quot;若不斷殺修禪定者,譬如有人逢塞其耳,高聲大叫,求人不聞,此等名為欲隱彌露。"
第三清淨明誨:"若不斷偷修禪定者,譬如有人水灌漏卮,欲求其滿,縱經塵劫,終無平復。"
第四清淨明誨:"若不斷其大妄語者,如刻人糞為嗻檀形,欲求香氣,無有是處。"
五戒如何能善巧方便昵?不論是教、宗、律、淨、密都應該把五戒當成是"我們不賣的釋迦"。
每次看到名為釋迦的水果,就會想起佛陀頭上的肉髻,覺得那水果長得真美。台灣鄉間還有一種可以泡茶的水果叫"佛手",長得圓圓滿滿、芬芳獨特,非常令人喜愛。我也喜歡街頭的菩提樹,只因佛陀曾在那樣的樹下證道。
凡是與佛菩薩有關的一切,我都充滿了情感,我都熱愛。
我有很多不賣的釋迦,但是我也有賣的釋迦,像我對佛的感情、熱愛與嚮往,像我知道的佛的大悲、菩提與般若。我不但賣,還要推著攤車在大街小巷推銷,讓人免費的取用。
曼妙的雲
在往南投山中的小路,兩旁的荔枝樹結滿果實,果實都已成熟了,泛著深沉飽滿的紅色,累累團聚在柔軟的枝條,仿佛要垂到土地上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