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頁
"皈依與學佛並不是在找一個新的家,而是像久別家鄉的浪子回家一樣。"
"不要去壓制心念,而是要放下心念。"
"所有世間的一切相都是虛妄的,能放下就是最好的修行。"
"老實念佛呀!"
他濃重的蘇州口音並不難懂,他說的話也都平常簡易,但由於慈悲的關係,使我感到在最平常的話里有極深刻的力量。
離開靈源山寺已近黃昏了,雨勢全停,籠罩在四野山上的山風,正一絲絲的在晴空中飛揚到更高的地方,久旱得到雨水的農人紛紛走到梯田的田埂。站在山上,我看不見農人的表情,卻能感覺到他們的欣喜之情。
半路上,我下車在路旁小店買了兩串南投特有的紅香蕉,還有一串剛從樹上采來的新鮮枇杷。香蕉是內斂的棗紅色,枇杷則是陽光一樣的金黃,用繩子掛在店門口,看了就令人感動。
今天晨起,把兩根紅香蕉和十個枇杷擺在白色瓷盤上,剝了當早餐,芳香濃郁,想到昨天去見妙蓮老和尚一日的奔波,覺得吃香蕉與枇杷也是非常幸福,宛如在淨土無異,吃完枇杷時就決定把這段因緣,這樣筆記下來。
幸福的開關
一直到現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總會多注視一眼。而每次走進超級市場,看到滿牆滿架的汽水、可樂、果汁飲料,心裡則頗有感慨。
看到這些,總令我想起童年時代想要喝汽水而不可得的景況,在台灣初光復不久的那幾年,鄉間的農民雖不致饑寒交迫,但是想要三餐都吃飽似乎也不太可得,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家族,更不要說有什麼零嘴飲料了。
我小時候對汽水有一種特別奇妙的嚮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麼好喝,而是由於喝不到汽水。我們家是有幾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大排行就有十八個之多,記憶里東西仿佛永遠不夠吃,更別說是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時機有三種,一種是喜慶宴會,一種是過年的年夜飯,一種是廟會節慶。即使有汽水,也總是不夠喝,到要喝汽水時好像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十八個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幾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後大家舔舔嘴唇,覺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鮮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嘔氣,嘔--長長的一聲,我站在旁邊簡直看呆了,羨慕得要死掉,忍不住憂傷的自問道:什麼時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飽?什麼時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嘔氣?因為到讀小學的時候,我還沒有嘗過喝汽水喝到嘔氣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氣嘔出來,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當時家裡還點油燈,燈油就是煤油,台語稱作"臭油"或"番仔油"。有一次我的母親把臭油裝在空的汽水瓶里,放置在桌腳旁,我趁大人不注意,一個箭步就把汽水瓶拿起來往嘴裡灌,當場兩眼翻白、口吐白沫,經過醫生的急救才活轉過來。為了喝汽水而差一點喪命,後來成為家裡的笑談,卻並沒有阻絕我對汽水的嚮往。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位堂兄快結婚了,我在他結婚的前一晚竟輾轉反側的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的發願: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飽,至少喝到嘔氣。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窺探,看汽水來了沒有。到上午九點多,看到雜貨店的人送來幾大箱的汽水,堆疊在一處,我飛也似的跑過去,提了兩大瓶黑松汽水,就往茅房跑去。彼時的農村的廁所都蓋在遠離住屋的幾十公尺之外,有一個大糞坑,幾星期才清理一次,我們小孩子平時是很恨進茅房的,衛生問題通常是就地解決,因為裡面實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計劃好要在裡面喝汽水,那是家裡唯一隱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門反鎖,接著打開兩瓶汽水,然後以一種虔誠的心情,把汽水沽嘟咕嘟的往嘴裡灌,就像灌蟋蟀一樣,一瓶汽水一會兒就喝光了,幾乎一刻也不停的,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進腹中。
我的肚子整個脹起來,我安靜的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著嘔氣,慢慢地,肚子有了動靜,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氣翻湧出來,嘔--汽水的氣從鼻冒了出來,冒得我滿眼都是淚水,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氣更幸福的事了吧!"然後朝聖一般打開茅房的木栓,走出來,發現陽光是那麼溫暖明亮,好像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每一粒米都充滿幸福的香氣
在茅房喝汽水的時候,我忘記了茅房的臭味,忘記了人間的煩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年嘆息的情景,當我重複的說:"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報導更幸福的事了吧!"心裡百感交集,眼淚忍不住就要落下來。
貧困的歲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
有時候這種幸福不是來自食物,我記得當時我們鎮上住了一位賣醬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時候都會推著醬菜攤子在村落間穿梭。他沿路都搖著一串清脆的鈴鐺,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見他的鈴聲,每次他走到我們家的時候,都在夕陽落下之際,我一聽見他的鈴聲跑出來,就看見他渾身都浴在黃昏柔美的霞光中,那個畫面、那串鈴聲,使我感到一種難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靈深處的美感全喚醒了。
"不要去壓制心念,而是要放下心念。"
"所有世間的一切相都是虛妄的,能放下就是最好的修行。"
"老實念佛呀!"
他濃重的蘇州口音並不難懂,他說的話也都平常簡易,但由於慈悲的關係,使我感到在最平常的話里有極深刻的力量。
離開靈源山寺已近黃昏了,雨勢全停,籠罩在四野山上的山風,正一絲絲的在晴空中飛揚到更高的地方,久旱得到雨水的農人紛紛走到梯田的田埂。站在山上,我看不見農人的表情,卻能感覺到他們的欣喜之情。
半路上,我下車在路旁小店買了兩串南投特有的紅香蕉,還有一串剛從樹上采來的新鮮枇杷。香蕉是內斂的棗紅色,枇杷則是陽光一樣的金黃,用繩子掛在店門口,看了就令人感動。
今天晨起,把兩根紅香蕉和十個枇杷擺在白色瓷盤上,剝了當早餐,芳香濃郁,想到昨天去見妙蓮老和尚一日的奔波,覺得吃香蕉與枇杷也是非常幸福,宛如在淨土無異,吃完枇杷時就決定把這段因緣,這樣筆記下來。
幸福的開關
一直到現在,我每看到在街喧喝汽水的孩童,總會多注視一眼。而每次走進超級市場,看到滿牆滿架的汽水、可樂、果汁飲料,心裡則頗有感慨。
看到這些,總令我想起童年時代想要喝汽水而不可得的景況,在台灣初光復不久的那幾年,鄉間的農民雖不致饑寒交迫,但是想要三餐都吃飽似乎也不太可得,尤其是人口眾多的家族,更不要說有什麼零嘴飲料了。
我小時候對汽水有一種特別奇妙的嚮往,原因不在汽水有什麼好喝,而是由於喝不到汽水。我們家是有幾十口人的大家族,小孩依大排行就有十八個之多,記憶里東西仿佛永遠不夠吃,更別說是喝汽水了。
喝汽水的時機有三種,一種是喜慶宴會,一種是過年的年夜飯,一種是廟會節慶。即使有汽水,也總是不夠喝,到要喝汽水時好像進行一個隆重的儀式,十八個杯子在桌上排成一列,依序各倒半杯,幾乎喝一口就光了,然後大家舔舔嘴唇,覺得汽水的滋味真是鮮美。
有一回,我走在街上的時候,看到一個孩子喝飽了汽水,站在屋檐下嘔氣,嘔--長長的一聲,我站在旁邊簡直看呆了,羨慕得要死掉,忍不住憂傷的自問道:什麼時候我才能喝汽水喝到飽?什麼時候才能喝汽水喝到嘔氣?因為到讀小學的時候,我還沒有嘗過喝汽水喝到嘔氣的滋味,心想,能喝汽水喝到把氣嘔出來,不知道是何等幸福的事。
當時家裡還點油燈,燈油就是煤油,台語稱作"臭油"或"番仔油"。有一次我的母親把臭油裝在空的汽水瓶里,放置在桌腳旁,我趁大人不注意,一個箭步就把汽水瓶拿起來往嘴裡灌,當場兩眼翻白、口吐白沫,經過醫生的急救才活轉過來。為了喝汽水而差一點喪命,後來成為家裡的笑談,卻並沒有阻絕我對汽水的嚮往。
在小學三年級的時候,有一位堂兄快結婚了,我在他結婚的前一晚竟輾轉反側的失眠了,我躺在床上暗暗的發願:明天一定要喝汽水喝到飽,至少喝到嘔氣。
第二天我一直在庭院前窺探,看汽水來了沒有。到上午九點多,看到雜貨店的人送來幾大箱的汽水,堆疊在一處,我飛也似的跑過去,提了兩大瓶黑松汽水,就往茅房跑去。彼時的農村的廁所都蓋在遠離住屋的幾十公尺之外,有一個大糞坑,幾星期才清理一次,我們小孩子平時是很恨進茅房的,衛生問題通常是就地解決,因為裡面實在太臭了。但是那一天我早計劃好要在裡面喝汽水,那是家裡唯一隱秘的地方。
我把茅房的門反鎖,接著打開兩瓶汽水,然後以一種虔誠的心情,把汽水沽嘟咕嘟的往嘴裡灌,就像灌蟋蟀一樣,一瓶汽水一會兒就喝光了,幾乎一刻也不停的,我把第二瓶汽水也灌進腹中。
我的肚子整個脹起來,我安靜的坐在茅房地板上,等待著嘔氣,慢慢地,肚子有了動靜,一股沛然莫之能御的氣翻湧出來,嘔--汽水的氣從鼻冒了出來,冒得我滿眼都是淚水,我長長地嘆了一口氣:"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氣更幸福的事了吧!"然後朝聖一般打開茅房的木栓,走出來,發現陽光是那麼溫暖明亮,好像從天上回到了人間。
每一粒米都充滿幸福的香氣
在茅房喝汽水的時候,我忘記了茅房的臭味,忘記了人間的煩惱,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一直到今天我還記得那年嘆息的情景,當我重複的說:"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比喝汽水喝到嘔報導更幸福的事了吧!"心裡百感交集,眼淚忍不住就要落下來。
貧困的歲月里,人也能感受到某些深刻的幸福,像我常記得添一碗熱騰騰的白飯,澆一匙豬油、一匙醬油,坐在"戶定"(廳門的石階)前細細品味豬油拌飯的芳香,那每一粒米都充滿了幸福的香氣。
有時候這種幸福不是來自食物,我記得當時我們鎮上住了一位賣醬菜的老人,他每天下午的時候都會推著醬菜攤子在村落間穿梭。他沿路都搖著一串清脆的鈴鐺,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聽見他的鈴聲,每次他走到我們家的時候,都在夕陽落下之際,我一聽見他的鈴聲跑出來,就看見他渾身都浴在黃昏柔美的霞光中,那個畫面、那串鈴聲,使我感到一種難言的幸福,好像把人心靈深處的美感全喚醒了。